撫平「非洲之角」傷痛 埃塞俄比亞總理獲得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

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由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Abiy Ahmed Ali)獲得殊榮,得獎理由是「他為和平與國際合作所做的努力,特別是他為解決與鄰國厄立特里亞長達20年的血腥邊界衝突而採取的果斷舉措」。除了阿比之外,此獎項也表彰致力於東非地區和平的其他相關工作者,他們將獲得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今年43歲的阿比去年4月出任總理。去年9月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簽署歷史性和平協議,結束持續20年來的衝突。當時見證協議簽署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阿比「克服巨大阻力,為該國歷史翻開新篇的勇氣,遠見和智慧表示敬意」,並說,「一股強勁的希望之風正在非洲之角吹動」。

厄立特里亞從1961年開始,打了近30年獨立戰爭才在1991年脫離埃塞俄比亞獨立。但1998年雙方再度開戰,造成至少7萬人死亡,雖然戰事已在2000年結束,兩國關係仍是水火不容。

阿比2018年4月上任時即明確表示,希望與厄立特里亞展開和談。去年7月,阿比與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Isaias Afwerki)公開擁抱和解,撫平非洲之角多年戰爭的傷痛,首開兩國之間的友好交流。

阿比也主動向伊薩亞斯提出建立正常關係,包含重啟兩國電話熱線、開設往來航線、設立大使館、開放港口與邊境往來等創舉,兩人更密切合作,於9月簽署「和平協議」,為厄、衣2國關係寫下歷史新頁。

為什麼頒給上任僅一年的年輕領導人?

在非洲多為長年獨裁強人的政治局勢下,阿比以非洲最年輕的領導人之姿,在上任百天內,解除國家緊急狀態、釋放成千上萬名政治犯,並對他們受到的酷刑表示譴責,此外還釋放了被關押的記者,終止媒體審查制度,使非法在野政黨合法化,將貪汙腐敗的官員革職,邀請流亡海外人士回國、提升女性參政機會,他的內閣中有一半的閣員是女性,種種改革都為飽受武裝鬥爭與戰亂的埃塞俄比亞帶來民主希望。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除了與厄立特里亞的和解進程受到舉世關注外,阿比也試圖調解肯亞與索馬里的領海紛爭,以及蘇丹內戰。如今肯亞與索馬里已經找到調解方案,而蘇丹反對派也願意回到談判桌,阿比在這之中都發揮了關鍵的協調作用。阿比才上任一年多,目前仍面臨諸多國內外的挑戰,尤其埃塞俄比亞是多族群組成的多元國家,境內目前仍有種族衝突,以及300多萬該國的難民流離失所、數百萬來自他國的難民尋求庇護。諾貝爾委員會表示,雖然外界可能認為現在頒發和平獎給阿比為之過早,但現在正是給予阿比認可與鼓勵的重要時刻,因此決定今年頒發獎項給他。

「非洲之角」為什麼引爆血腥大戰?

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Ethiopia)都位於非洲東北邊的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兩國的歷史問題源自於殖民時期。1936年,義大利佔領埃塞俄比亞,把埃塞俄比亞與已經佔有的厄立特里亞、索馬里(Somalia)合稱為「義屬東非」(Italian East Africa)。二戰過後,戰敗的義大利把義屬東非交由英國託管,而聯合國忽視厄立特里亞的獨立要求,讓厄立特里亞成為埃塞俄比亞的一部份,但讓厄立特里亞享有地方自治權。1960年,厄立特里亞因尋求獨立,與埃塞俄比亞關係緊張,1993年4月,厄立特里亞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獨立公投,高達99.83%選民支持獨立,僅0.17%反對,同年5月29日正式獨立建國。

不過厄立特里亞才建國5年,就因邊界問題與埃塞俄比亞開戰,當時厄立特里亞軍隊進入位在邊境的爭議城鎮巴德梅(Badme),該鎮被埃塞俄比亞劃入北部的提格雷州(Tigray Region),因此厄立特里亞軍方與提格雷州武裝分子和安全警察交火,此事隨即演變成正規戰爭。

直到2000年,聯合國、非洲聯盟(AU)前身組織「非洲統一組織」(OAU)和歐盟(EU)斡旋下,2國簽署《阿爾及爾協議》,結束這場因領土爭議掀起的戰爭。根據非營利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CG)統計,1998至2000年間的戰爭奪走7萬至10萬人民,而其他統計指出,這場打了2年的戰爭造成30萬人死亡。這場戰爭的「元凶」巴德梅鎮也交由位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CPA)進行裁決,2002年結果出爐,裁定屬於厄立特里亞,但埃塞俄比亞仍占據不歸還,使得20年來厄、衣關係水火不容。

但在阿比4月就任埃塞俄比亞總理後,情況出現轉變,埃塞俄比亞政府6月公布歸還巴德姆的計劃;阿比更首度對厄立特里亞進行國是訪問,為雙邊關係開啟歷史新頁。而諾貝爾委員會也表彰阿比以退為進的重要貢獻,藉無條件接受海牙常設仲裁法院2002年的裁判,換取兩國的和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