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盟友,比鄰沙特,這個中東小國為何敢挺伊朗?

Mr.K

短短几天,從刺殺還擊,到客機墜落,再到民眾抗議,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生怕中東這髒水還不夠混。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德黑蘭迎來了一位貴客到訪——卡塔爾現任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據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導,這位年輕的國王在德黑蘭承諾,將提供30億美元巨款,用作烏克蘭失事客機的賠償金。

雖然伊朗否認了有關30億的消息,但卡塔爾元首本人都親自來了,這加強兩國合作,支持伊朗的態度總是很真誠的吧。

要知道,卡塔爾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又是遜尼派國家,陸上邊界與沙特接壤。那麼卡塔爾為何在這個時候又向美國與沙特的死對頭伊朗示好呢?這麼人格分裂,也不怕一不小心被美國沙特動了手術?

今兒就趁機來聊一聊這個「人格分裂」的卡塔爾。

「中東瑞士」的崛起

卡塔爾這個國家,人口不足280萬,卻以不到中國半個二線省會城市的人口規模,撐起了近2000億美元的GDP,人均過8萬美金。

別看國家小,這個中東土豪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卻一直不容小視。

  • 中國正式簽署入世議定書所在國
  • 2022年世界盃東道主
  • 執掌中東話語權杖(半島電視台)
  • 海灣最大油氣田的守護者
  • 美軍最大中東基地的獻祭者
  • 全球軍火貿易一次性簽訂最高紀錄的刷新者……

諸多光環加持之下,卡塔爾彷彿散發著與這個國家自身體量極不相稱的能量。

「有錢能任性,說話有人聽」。

卡塔爾憑什麼與其他毫無存在感的小國不一樣,不怕美國,不Care沙特?

此事,恐怕還需從卡塔爾做小弟的那段歲月議起。

1979年,震撼中東的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王朝崩潰後的第二年,兩伊戰爭爆發,中東時局迎來劇變。

這讓同為君主制國家的沙特和卡塔爾認識到了,唯有「用愛發電、抱團取暖」才能應對外部勢力、維護既有統治免遭顛覆。大名鼎鼎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下稱「海合會」)便在這一背景下成立了。

之後的相當長的時間內,遜尼派老大哥沙特與小老弟卡塔爾之間,關係一直處得還不錯。如遇「海合會」對外行動,卡塔爾尋常慣例都為沙特馬首是瞻。

然而這樣的局面終究沒能維持太久。90年代中,「兄友弟恭」的局面突然出現了變化。

1995年,卡塔爾王子哈馬德趁老爹出國度假發動政變上台。這位哈馬德·李世民·阿勒薩尼(下稱,「小李」)開始謀求自己的施政理念,挑戰舊制,提升國家形象,決心帶領卡塔爾成為一個傲立中東的「瑞士」。

於是奪權後,馬不停蹄地開展了卡塔爾版「貞觀之治」。

對內,積極推行政治改革、自由民主化;引進西方資本技術,改革教育體制。對外,積極提升軟實力。第二年更是由王室出資創辦了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媒體《半島電視台》,時至今日早已成為中東第一強勢媒體,有效地擴大了地區影響力。

「小李」執政期間,國家的實力快速增長,社會保障體制逐漸完善。在國際舞台上開始頻頻開展「全方位外交」,參與協調了眾多地區衝突。其中,為解決黎巴嫩衝突的《多哈協定》就是這種影響力的體現。

持續參與國際政治和介入地區衝突的積極成果,令卡塔爾一躍成為了區域小強般的存在。

然而風光無兩的背後,來自沙特的眼神已經不似原來友善。

兄弟鬩牆——一條假新聞引發的斷交

2017年6月5日凌晨,還在睡夢中的卡塔爾人民做夢也不會想到,一件徹底改變兩國的外交災難發生了。

巴林、沙特、埃及等國宣布切斷與卡塔爾的外交關係。隨後,包括也門、利比亞在內的多個國家也相繼跟風斷交。

這令卡塔爾叫苦不迭。

原來,一個月前,卡塔爾通訊社發布的一條演講報導中,曝光了「小李」的兒子、現任埃米爾塔米姆公然支持伊朗、以色列的言論。承認了伊朗是什麼伊斯蘭勢力中一股可以保障地區穩定的重要力量。這在沙特看來,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而,新聞發布後不久,卡塔爾政府和半島電視台立即撇清,宣稱這是一條假新聞,系黑客惡意攻擊網站和推特,塔米姆的講話內容也是偽造的。

只是覆水難收,這次改口終究沒有換來沙特等國的原諒,甚至被對方堅持認為是卡塔爾的真實想法。本來雙方就因為卡塔爾支持穆斯林兄弟會等伊斯蘭主義勢力、反對埃及軍方逮捕穆爾西等問題而關係十分緊張,這下局勢被徹底引爆了。

卡塔爾外交局面迎來迅速惡化。沙特的貼身小跟班巴林發出斷交第一槍,指責卡塔爾干涉內政。之後卡塔爾頭上的帽子越來越多,支持恐怖主義、干擾地區輿論環境等等,一句話——你濃眉大眼的卡塔爾也背叛革命了。

儘管態度強硬的卡塔爾在風波中堅守了主權獨立的底線,沒有在高壓之下屈服。但直到今天,經歷了一波三折的斡旋談判,這個老大難的斷交問題也沒有得以解決。

撕完沙特抱美國

別看卡塔爾跟沙特的鬧得很僵,但跟世界老大美國走的卻越來越近。

1990年,被錢逼瘋的薩達姆突然入侵科威特,海合會各成員國,包括卡塔爾都火冒三丈,譴責伊拉克入侵行徑。

海灣戰爭結束之後,鑒於伊拉克威脅並未完全消除,出於維護自身安全的考量,卡塔爾給自己找了一顆大樹,跟美國簽訂了一系列軍事合作條約,1992年簽署的美卡聯合防禦協定就是其中典型。

911事件之後,卡塔爾也非常識時務,態度鮮明地譴責恐怖主義。在之後阿富汗戰爭中,由於沙特不同意美軍使用其軍事基地,位於卡塔爾境內的基地被頻繁使用。新人勝舊人,戰爭之中,美國部分指揮機構已開始轉移至卡塔爾。而現在,烏代德空軍基地成了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

2017年卡塔爾斷交浪潮之後,沙特卡塔爾均花費重金遊說美國,而美國內部出現了外交「內訌」,儘管特朗普在推特上力挺沙特,但美國的國務卿蒂勒森和防長馬蒂斯爾都站卡塔爾。

7月和10月,蒂勒森兩次到訪多哈,兩國達成了《打擊恐怖主義融資協議》,開展防恐合作,而支持恐怖主義恰恰是沙特對卡塔爾的指控。同時卡塔爾宣布採購F-15戰機,協議額達120億美元,真金白銀讓美卡關係進一步升溫。

敢逆龍鱗幫伊朗

如果有人因此認為卡塔爾是美國在中東的另一個小跟班,那可真是小看了卡塔爾。

大家知道伊朗在中東的艱難境遇:身為什葉派老大,內有中東樹敵無數,外有美國虎視眈眈。

遜尼派國家卡塔爾對待伊朗的態度真是格外清奇,跟老大美國,鄰居沙特不太一樣。

「小李」上台後,其實一直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和其他海灣國家一起批評伊朗。不光不在嘴上說,在安全合作上,也積極希望跟伊朗發展良好關係。

繼承父位的現任埃米爾塔米姆,也同樣認為伊朗構不成安全威脅。

一個什葉派國家對卡塔爾構不成威脅?聽起來有些奇怪,但仔細想想還是有考量的。

看看沙特,他的東部省屬於什葉派為主的地區,又是重要產油區。沙特的貼身跟班巴林70%的人口屬於什葉派。

▲ 什葉/遜尼兩派在沙特阿拉伯的人口分布

反觀卡塔爾,其遜尼派人口則佔90%,自然不擔心伊朗什葉派搞滲透,也樂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在2017年卡塔爾斷交浪潮之前,卡伊這對難兄難弟的關係本就不差。卡塔爾與伊朗共享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北方一南帕斯天然氣田,天然氣產業的合作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

要知道,作為世界第一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天然氣產業是卡塔爾的支柱產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反伊朗,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錢袋子還要不要了。

不過,伊朗也是有眼力見的。在被沙特斷交之後,卡塔爾一度面臨生活物資耗盡的困境,是「伊鐵」充分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及時輸送了大批生活物資。

雙商奇高的卡塔爾自然知恩圖報,將提升與伊朗的合作關係確立為重要目標。2017年8月15日,雖然面對沙特老大的警告,卡塔爾仍然不理不睬,以捍衛「外交主權」為由,向伊朗重新派出了大使。

如此看來,近日卡塔爾領導人訪問德黑蘭,力挺昔日恩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報恩歸報恩,這事兒是不是讓美國老大稍微有點難堪呢?

讓美國難堪的事兒卡塔爾可不止幹了一件。

就在2018年,發生了美國牧師布倫森被土耳其軟禁事件,土耳其遭受美國經濟制裁。

就在美國老大正制裁的興起之時,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高調訪問土耳其,在總統埃爾多安的府邸,慷慨解囊,投資150億美元,成了土耳其定心丸。當時飛速貶值的土耳其里拉漲幅應聲擴大至6%,格外扎美國人的眼。

而此次塔米姆到訪德黑蘭,外界傳言支援伊朗30億美金,外交走位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卡塔爾也知道,一味觸怒美國並非明智之舉。如果說交好伊朗、土耳其是卡塔爾外交棋局上的兩步棋子,交好美國才是決定生死的勝負手。

不差錢的卡塔爾曾經在美國投入超過10億美金的公關費用,改善其外交形象。外加天價的武器採購訂單,力圖軟化美國態度。

可以看出各種外交操作看似人格分裂,其實是力圖把老美安排的明明白白。

長袖善舞卡塔爾

卡塔爾憲法第七條有規定,本國對外原則是:「鞏固和平和國家安全,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一國的外交政策可不像白紙黑字那樣真切死板,伸縮餘地通常很大。

這個小國家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積極的發展戰略,得以頻頻上演刀尖上的舞蹈,揮舞鈔票周旋於地區列強和世界霸主之間。

在外交上,小國固然會有天然劣勢,但若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局部優勢,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也可以擺脫完全依附大國的命數,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卡塔爾正是這樣的典型。

當然,一般國家學不了卡塔爾,除非你和卡塔爾一樣有錢。

這個有美國駐軍,比鄰沙特的小國,為何敢挺伊朗?■

參考資料:

《卡塔爾的外交政策及其實踐》作者:丁隆,趙元昊

《「同質化聯盟」與沙特-卡塔爾交惡的結構性根源》作者:孫德剛,[埃及]安然

《承認理論視角下的卡塔爾外交危機研究》作者:曾向紅,陳明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