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這次是真被坑了!但他給軍方挖了個更大的坑

占豪

中印加勒萬河谷地區的對峙,最終導致至少20多名印軍死亡,這些人雖然大多數是印軍準備不足、救援不力而凍死的,但在印度依然是群情激憤,成了輿論的焦點和政治較量的風暴眼。

為了平息事態,6月19日印度總理莫迪主持召開了《中印邊界問題全國黨派大會》。毫無疑問,莫迪遭到了部分黨派的攻擊和質疑,尤其是最大的反對黨國大黨一直在大肆攻擊莫迪對中國表現軟弱。

面對部分黨派的攻擊,莫迪的回應透露了重磅信息。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這次會議大約邀請了20來個黨派的主要領導人蔘會,另外印度防長、外長、內政部長、財政部長和衛生家庭福利部長也參加了會議。

莫迪在會議的最後做了總結性發言,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內容是:「他們(解放軍)既沒有闖入我國邊境,也沒有佔領任何哨所。我們20個士兵殉職……」

莫迪的這個表述,和之前印度外長的表述完全相反,在與中國外長的電話中印度外長宣稱是中國人員越界,但莫迪的話實際上打了自己外交部長表態的臉。由此也說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陳述的事實和來龍去脈與事實相符,事件的責任完全在印軍。

那麼,莫迪為什麼做上述表態呢?因為在一些印度人看來,這是在為中國開脫,莫迪也因此受到了指責。

莫迪之所以做上述表態,原因有三個:

一、莫迪並不想與中國開戰

莫迪當然不想與中國徹底撕破臉,他想做的只是想轉移一下內部疫情和經濟壓力的國民視線,適當轉移一下矛盾。現在和中國撕破臉打仗,印度根本扛不住,一定會吃大虧,莫迪深知這一點。

二、莫迪不想被軍方牽着鼻子走

印度軍方是不完全聽政府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中印邊界印方的一些行為有時候並不完全是印度政府的本意。以這次事件為例,莫迪是想轉嫁矛盾,但絕對不想同時和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三個國家同時較量,也不願意和中國撕破臉,但印度軍方可能並不會這麼想。

所以,客觀而言,中印邊境衝突有莫迪政府的投機成分,但搞到這個地步是莫迪政府不想要的,更不想繼續激化矛盾搞成一場戰爭。而且,莫迪也知道,一旦和中國爆發直接軍事衝突,印度很可能將面臨直接和三個國家作戰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莫迪表態稱「解放軍沒有闖入我國邊境,也沒有佔領任何哨所」,實際上是把事件的責任推給了印度軍方,意思是印軍進入了中國的邊境,所以才引發衝突,這客觀上坐實了印軍挑釁的事實。印軍挑釁引發衝突,並最終導致印軍大量傷亡,那就不能怪解放軍。

三、莫迪在試圖滅火

莫迪是比較民粹的一個人,在過去的印象裡一直以強硬而著稱,他之所以有高支持率就是因為他一貫的民粹特點。不過,他的民粹更多是針對的穆斯林,這一次莫迪表態就顯得很冷靜,他這個表態顯然是想給高漲的輿論降溫,他是想滅火。

莫迪滅火的考慮,主要是因為當前整體形勢對印度非常不利,從莫迪政府視角,他只是想轉嫁矛盾,並不想冒險,所以他才和中國保持着默契,彼此都盡量給局勢降溫。

莫迪被坑了,但莫老仙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在把事件責任推給印度軍方後,同時還做了一個授權,即給予印軍在前線的開火權。

據路透社報導,由於接連在多次邊界衝突中受挫,印度總理莫迪6月17日下達命令,允許邊境地區的一線部隊面臨威脅時主動開火還擊,同時將向邊境地區增援大量兵力和武器裝備。

莫迪做這一決策,有三大意圖:

一、向中國展示印度的強硬,警告中國不要做進一步行動。這個說白了就是有些做賊心虛,擔心中國「乘勝追擊」再進一步,到那時莫迪就下不來台了。當然,從中國的視角看,印度只要不挑釁,中國也希望安定。

二、準備必要的時候升級印巴衝突或與尼泊爾的衝突。之所以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升級與這兩國的衝突,原因是這種衝突規模相對可控,印度不至於吃大虧,所謂柿子撿軟的捏。

三、也是給印度軍方挖個坑。印軍如果還想挑釁解放軍,那就開火好了。那麼印軍如果開火,其實就內部而言,就是印軍首先對事件負責而非莫迪政府。如果印軍不敢開火,那就不要挑釁過頭。說白了,莫迪是把皮球踢給了印軍,他就不必為是否向中國軍隊開火負責,政治上相對就進退自如。

中方向外界釋放的信號一直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印度必須停止挑釁,同時希望緩和局勢,還要求印度約束前線士兵並嚴懲責任人。這種態度和立場,是告訴印度中國的底線在哪裡,印度不要觸碰,否則後果很危險。

同時,中國這次導致印軍重大傷亡的行動,實際上是告訴印度不要打擦邊球,否則後果也很嚴重。更直白地說,就是如果印度繼續挑釁,那中國就會如法炮製狠狠揍印軍。

中印邊境衝突將來會如何發展呢?,有三種可能:

一、印軍受美國蠱惑,繼續激烈挑釁中國,中印衝突繼續

印軍是否還會對中方展開挑釁?雖然莫迪政府不希望激化矛盾,但印度軍隊依然有可能進一步挑釁,這不僅僅是印軍想報復的問題,還有可能是美國在背後挑唆。

中印的衝突,華盛頓是樂見其成,據《華爾街日報》引述華盛頓傳統基金會南亞問題專家史密斯的話稱:「這將增強印度將美國視為夥伴的決心,並加強與『四方機制』其他夥伴的合作,以更好地抵禦中國的侵略」,「我預計美國政府會對中國的侵略行為進行某種形式的譴責。」

《華盛頓郵報》17日刊登了印度電視主持人達特撰寫的文章。文章稱,對莫迪政府來說,這次衝突代表着一個嚴重而微妙的國家安全挑戰,「如今真正的對手是中國」,「中國在許多真實的、潛在的毀滅性方面對印度構成巨大威脅」。達特稱,「中國正通過經濟和市場上的強大地位滲透印度,允許中國商品不受限制地進入印度市場是自殺行為」,「印度應該在跟中國『脫鉤』方面與美國共鳴」。

看到沒有,為了達到上述效果,美國就可能背後刺激印度軍方冒險。考慮到印度政府對印度軍隊的約束能力不夠,那麼不知天高地厚的印軍完全可能再次挑釁。

當然,如果莫迪政府能約束得好,或者印軍通過這件事吃一塹長一智,印軍也可能消停一段。

二、印度緩和中印衝突,但擴大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施壓

印度也可能採取避強就弱的策略,不與中國直接衝突,而是擴大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施壓,從而加劇印巴衝突或印度與尼泊爾的衝突。尤其是印巴衝突,也可以起到轉嫁內部矛盾的作用。這種可能性現在看概率是最大的。

三、印度偃旗息鼓

吃一次大虧,印度就此偃旗息鼓?現在這種可能性基本沒有。原因很簡單,印度內部的疫情和經濟問題會越來越嚴峻,內部矛盾會加劇,印度轉嫁內部矛盾的願望會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又怎麼可能偃旗息鼓呢?

較量才剛剛開始,也許不是中印直接衝突,但印巴、印度和尼泊爾衝突擴大的可能性進一步在增加,中國也需要做好應對。■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