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三波爆發」 解封開關遙遙無期

香港本周陸續爆發本地社區群組感染,港府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直言稱這是「第三波爆發」。

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從2月8日宣佈封關以來,已有5月之久。一關之隔將中港跨境家庭等人群分隔兩地,將國外轉機回中國大陸的旅客擋在門外。

五月香港政府放風稱,正研究粵港澳三地互認健康碼,對人流有限度放寬。正當兩月後健康碼呼之欲出時,7月7日,香港新增14宗案例,其中有9宗為本地傳播,5宗有旅行史。7月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19宗屬本地感染,5宗個案源頭不明。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形容情況如同「香港失守」,稱如香港控制不好疫情,「可能他們不肯和我們互認健康碼」。

香港疫情走向直接關係到何時開關和本地經濟情況,本次社區爆發暴露出的防疫漏洞有哪些?為什麼關門抗疫5月之久,依舊有本地爆發?

香港未來「新常態」

7月9日港府的新聞發佈會通報稱,截止9日下午四點,香港當日新增42宗確診個案,其中34宗屬本地個案,8宗為輸入型,有4位機組成員中招。

在34宗新增本地個案中,有23宗屬於本地安老院(老人院)群組,大部份人無病徵。另外9宗屬茶餐廳群組患者,其中有3人是出租車司機。

港府宣佈,從7月11日(星期五凌晨)起收緊限聚措施,主要針對餐飲業,餐飲處所的上座率不可多於六成,而每台(桌)不可多於8人。酒吧等處所則每台不可多於4人,此措施有效期為期14天。

香港餐飲業從業人士估計,此舉將造成18億港幣經濟損失。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未來的「新常態」是,疫情反覆時會收緊防疫措施;疫情好轉後會放寬。

港府在7月9日的發佈會上首次稱,每日檢測量達7000人,前日(7月7日)為6000多人。

本地社區爆發

7月7日香港政府確認新增14宗確診,其中9宗為本地案例,5宗不明源頭,遍布香港多區,涉及學校、餐廳、養老院等多個高危場所。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社區有隱形患者,有隱形傳播鏈,也有大爆發的可能,她稱「社區傳播鏈好厲害,可以形容是第三波,擔心社區大爆發。」

在7月8日確診的多宗個案中,大多與餐廳和老人院有關,也涉及學生和家長以及出租車司機群體,因此有香港學校自行停課,抗疫專家建議香港收緊現時的限聚令,恢復到今年三月初時的最嚴格狀態。

截止7月8日,根據港府數據,香港共有確診1324例,7人死亡,1167人出院。

免檢疫人群中的漏洞香港抗疫的現時邏輯是發現漏洞再堵漏洞,但並未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即對病毒溯源後做好防疫部署防患於未然。

香港作為全球重要交通樞紐,機場、港口和關口有極大輸入風險。六月初香港開始有限度恢復轉機服務,即外國經香港轉外國。而機組成員和船員等則是香港防疫措施中免檢的一大人群。

根據香港的《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須往返本港與外國地區履行其職責的機組人員、客船及貨船船員,以名及須履行與政府相關運作政府人員等等,可豁免接受強制檢疫。

7月4日,香港新增數宗輸入個案,當中包括一名機師,由哈薩克斯坦回港。他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於私家診所求醫及接受檢測,結果呈陽性反應。

一艘貨櫃船的11名船員在寧波被驗出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其中9人6月24日在香港登船,獲豁免檢疫,毋須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只需醫學監察。留港期間,該批船員入住船公司安排的香港本地荃灣帝盛酒店。

為堵住免檢人群中的防疫漏洞,港府宣佈從7月8日起,加強對豁免檢疫人士的監測,所有經機場抵港的機組人員、船員都要留下深喉唾液樣本。

香港保安局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5月共有20多萬名獲豁免人士入境香港。但現在經陸路關口入境香港的豁免人士不需留深喉唾液樣本,這可能仍是一個防疫缺口。

現在香港實行對海外抵港人士進行居家隔離14日的政策。但近期確診的案例顯示,患者在就醫前到過街市等人流眾多的場所,造成傳播風險;而居家隔離者有擅自外出情況。

除此之外,香港擁有大量的菲律賓家政從業人員。香港居住環境狹窄,部分僱主無法為她們提供獨立的隔離場所,僱主也擔心感染風險,所以不願意讓她們居家隔離。但抵港人士根據香港現行防疫政策又必須隔離,港府不得不出招讓她們在酒店集中隔離,費用由僱主承擔。

日均檢測量和大規模檢測

香港本次的社區大爆發說明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找出社區隱形傳播鏈有助於抗疫開展。而大規模檢測就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從流行病學角度講,大規模檢測有助於找出誰感染病毒、誰傳播病毒,誰該被隔離和追蹤。此前在海外疫情洶湧時,韓國和德國的大規模檢測幫助將兩國的新冠死亡率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

武漢和北京相續分別為1000萬人口做全民檢測。據中國媒體報道,武漢的全民檢測費用在10億人民幣左右。北京的花費暫未向外界公布。

港府一直對大規模檢測持保守和遲疑態度。港府此前回復BBC查詢時表示,在約有745萬人口的香港,目前的日均檢測能力為2000人。

早前5月香港抗疫專家建議將香港的日檢測量從2000提高到7000。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5月認為,香港衛生署有足夠人手,只要做好時間編排,分頭去做,便可增加每日檢測人數。

7月,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醫生則強調,香港檢測量已相當高,他說「不是有7000的檢測量就不會爆發,也不是沒有7000檢測量就會爆發,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對於全民檢測的疑問,張竹君曾回應稱:「不可能全港700萬人做,若做,多久做一次?」

粵港澳三地互認健康碼遲遲未出爐

高昂的檢測費用

香港近兩月一直在研究與廣東和澳門互認的健康碼,港府吹風說互認健康碼,需要跨境人士先做核酸檢測,檢測結果轉換成健康碼,一次檢測結果的有效時限為7日。

而在香港的核算檢測價格在1500至3200港幣範圍內浮動。

對於經常往返中港兩地人士,每月檢測費用可高達萬元港幣,香港民眾批評這是「富人專有」的通關檢測。

對比澳門,澳門居民豁免首次核酸檢測費用,跨境居住學生及老師每7天豁免1次核酸檢測費用,其餘居民每次檢測收費180澳幣(澳幣與港幣基本1比1匯率)。

這個價格是深圳核酸檢測的五倍。

健康碼的互認基於雙方疫情受控,但目前香港正在應對本地的第三波爆發,健康碼的推出時間無疑會押後,解封仍無望。■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