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漩渦、媒體風暴之中的TikTok

老C

1、

周一發一篇文章中,對Tik Tok目前的艱難處境做了一些分析。

在本周末,西方媒體對目前困境中的Tik Tok,給了更多的報導。首先是周五,特朗普宣布要通過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禁用TikTok,而同時,微軟做為買家也浮出水面。

8月1日,路透社爆出獨家新聞,稱字節跳動已經被迫放棄TikTok的美國業務。

「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周五宣布已決定禁止流行的短視頻應用程序之後,中國的字節跳動已同意完全剝離TikTok在美國的業務,以挽救與白宮的交易。知情人士周六說。

ByteDance此前曾試圖保留TikTok在美國業務的少數股權,但白宮拒絕了。消息人士稱,根據新的擬議交易,ByteDance將完全退出,微軟公司將接管美國的TikTok。消息人士補充說,某些總部位於美國的ByteDance投資者可能有機會獲得該業務的少數股權。

白宮沒有回應特朗普是否會接受ByteDance的讓步的置評請求。北京的ByteDance未回復置評請求

消息人士稱,根據字節跳動的新提議,微軟將負責保護所有美國用戶數據。消息人士補充說,該計劃允許微軟以外的另一家美國公司接管美國的TikTok。”

路透的這個報導,是有些模糊和前後不一的。題目是字節跳動放棄TikTok的股權。而正文中是字節跳動退出的是TikTok的美國業務,由微軟接管。並不是全部的TikTok。而在最後一段中,微軟的責任是保護所有美國用戶數據,允許另外一家美國公司接管美國TikTok….. 這個和微軟接管TikTok美國業務也不一致。

這個報導有三種解釋。

A)字節跳動放棄全部TikTok全球業務的股權;(標題)

B)字節跳動放棄TikTok美國業務,微軟接管;(第二段)

C)字節跳動把美國用戶數據託管給微軟,後面美國業務如何處理繼續談判。(第四段)

這三個解釋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是第三種,只是一個為了緩解美國政府對用戶數據擔憂的一個策略,離徹底放棄Tik Tok美國業務,還有距離。

我沒有什麼內部信息,不知道這個報道的真實性如何,也不想做什麼猜測。

我自己認為應該採取的策略,周一的文章也講過了。這裡就不需要再說一遍。

這篇文章,也不想過多的去罵美國。這件事美國再次暴露了流氓國家的本質。網上很多罵的文章,不多我一個,也很難寫出新意。

路透的這個新聞,在全球互聯網上一下引爆,這個周末,字節跳動和TikTok,再次處於媒體風暴之中。

今天我想聊聊的是,媒體風暴中的企業。

2、

中國很多優秀企業信奉的原則是「悶聲大發財」,企業和企業家都願意低調一些,並不喜歡處在聚光燈下。

字節跳動也是這樣一家企業,雖然其產品家喻戶曉,但是創始人張一鳴和高管,很少接受媒體的專訪。2016年,張一鳴接受《財經》的深度專訪,那時,字節跳動還沒有今天這樣的影響力。

然而,在字節跳動已經和華為一樣,成為深深捲入中美政治漩渦中的一家跨國企業,成為全球新聞的關注焦點,並很可能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個象徵時,再信奉「悶聲大發財」就是一個有些危險的策略了。

輿論場是多變的。風向可能在一瞬間從東風改成西風。如果自己不主動,而完全被動的讓媒體去自由引導輿論,是存在風險的。

3、

華為在孟晚舟事件之後的策略,是可以參考的。

任正非是一個很低調的人,之前很少接受採訪。但孟晚舟事件發生後,接受了多次國內外媒體的專訪。在18個月內接受的專訪數量,比過去三十年都多。(來源南華早報)

接受媒體採訪?對企業其實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

記者都想要大新聞,沒有大新聞也要想辦法搞出大新聞。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就是新聞。

媒體的天性就是希望能有大新聞,這個無可厚非。

在高管採訪過程中,媒體會抓住企業高管說法不嚴謹或者說錯的地方,然後放大和標題黨,以取得轟動效果。甚至有的時候,會斷章取義。

接受採訪的高管,在看到最終的媒體報導時,經常會氣的背過氣去。報導和自己所說的,壓根就不一樣呀。所以,國內的很多企業在接受採訪時,都會提出要最終審核發布稿件的要求。

然而大媒體,特別是國外媒體,往往是不接受審稿的要求的。

華為的這幾次採訪,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華為的官方(心聲社區),會在採訪後公布完整的採訪對話記錄。這個事情老實說是比較反常的。

我曾經和國內的一位知名資深媒體人聊過這個話題。她也覺得很奇怪,因為一般情況下,大媒體的採訪報導的版權,是屬於媒體而不是華為的。如果沒有取得媒體的授權,華為其實也無權披露採訪實錄的。

但做為華為這個規模的公司,應該不會犯這種版權方面的錯誤。也沒有媒體對披露採訪實錄提出質疑。我相信,華為有權公布完整記錄,是採訪前和媒體達成一致的條件。

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巧妙的辦法。對媒體來說,發錢審稿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條件。但公布完整的採訪記錄,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同時,在華為會公布完整採訪記錄的前提下,媒體的記者,也就不敢做過份的剪裁原始素材,操縱話題,搞標題黨了。

4、

任總為什麼會在孟晚舟事件之後,連續接受大量專訪。

因為華為已經深陷中美之間的政治漩渦,同時也受到了全球的關注。在這個時刻,任何關於華為的話題都高度敏感。公司最有威信的人需要站出來,對敏感問題和關鍵事件的立場,給出一個最權威的表態。這樣才能保證在媒體風暴中,華為的官方立場能比較清晰準確的傳達,和被公眾理解。

美國對華為的態度,是要用各種辦法,把華為置於死地,運用世界第一大國的力量,不僅僅自己制裁華為,還運用自己在產業鏈的地位,破壞貿易規則、供應鏈安全和國家間相互的信任,脅迫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制裁華為。

然而,華為的官方應對,卻是非常克制。

任正非在採訪中一再表示,信任加拿大是法治國家,信任加拿大的司法體系會做出公正判決。同時,他對美國的體制,科技界和硅谷,美國的企業家,高等教育都給了非常正面的評價。也高度評價IBM的諮詢在華為發展中起到的正面作用。

在孟晚舟事件發生後,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對華為在國內的銷售,起了很大的正面作用,然而華為從官方的角度,一直在拒絕民族主義情緒。任正非曾說過:「華為是一家商業公司,提供的是商品,用了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我們制止他們瞎喊口號,不要煽動民族情緒。」

民族主義對一個國家來說,是提升凝聚力,困難時期團結一致的武器。在兩個國家的經濟對抗中,民族主義情緒對國產品牌也有很大正面作用。

但對華為來說,在今天的環境下,本身就是民族主義的焦點。這時,反而沒有任何必要自己去加劇這種情緒。潑點冷水,反而有利於爭取那些反感民族主義的人群的好感。

華為事件,任總的專訪,官方的表態,公司內部的被欺負的不甘情緒,外部媒體自媒體的報導中的民族主義情緒,結合在一起,起到了一個不錯的作用。

在國內,自發的民族主義情緒促進了華為在國內的銷售。公司內部的不甘不平,也提升了員工士氣。

在海外,任總專訪和官方表態,比較有效的緩解了其他國家對華為的疑慮和反感。最近華為在歐洲碰到的新問題,坦率的說,原因也不是因為華為。

5、

無論TikTok最終的結局如何,字節跳動命定會在媒體風暴中繼續呆一段時間。

TikTok是中國互聯網出海的英雄,通過最近的事件,很多國人把中國文化輸出和國家影響力寄托在TikTok之上。

從某種意義上,這個是雙刃劍。

如果TikTok或TikTok美國被迫放棄掉,英雄折翼,會讓很多國人感到憤懣不平,這種憤懣有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輿論反轉。字節跳動需要對可能出現的輿論反噬做一些預防。跪了,慫了,沒骨氣這種言論有可能在網絡上出現。

同時,這种放棄,也需要與中國政府溝通,取得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共識。畢竟,抖音和華為還是不一樣。在重視實體經濟的中國政府眼中,抖音還是屬於靡靡之音的一部分,並不像華為那樣會得到無條件的支持。放棄TikTok,在政府眼中應該不是一個正面的事情。

字節跳動,已經無法保持低調了。應該更主動的面對媒體和公眾,把公司的戰略、考慮、取捨都做溝通。需要非常仔細的設計整體的溝通策略:公司的立場是什麼?如何把這個立場告知大眾,怎麼解釋淡化一些對自己不利的問題。對於可能碰到的問題和輿情,需要現在就有所準備。

19年11月,當時的TikTok CEO 接受了紐約時報的一個採訪,採訪中,記者問了一個帶有惡意同時非常敏感的問題。這個問題TikTok當時的回復顯得有些隨意。事後的效果也非常不理想。

字節跳動在輿論風暴中應該採取一個什麼樣的立場?這個很難一概而論。

華為的方式,是反情緒而行之。在成為民族主義感情的寄託和民族英雄時,華為的官方溝通立場卻是冷靜、理性、相信加拿大的司法體系、不加劇與美國的對抗情緒。

TikTok在美國最終的結局,將會決定字節跳動應該採取的溝通立場。

如果命中注定要在聚光燈下,就把這個當成表現的舞台吧。2020年的中國,已經沒法繼續低調了。今天的字節跳動,也是一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