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有計劃的辭職!再度離去的安倍無奈,不甘……

吳宇楨

為避免舊疾惡化,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宣布辭職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召開記者會表明辭職意向。

這是他第二次因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位。2007年9月12日,上任366天的安倍因潰瘍性腸炎久治不愈,突然宣布辭職。而這一次,帶給日本社會的震動依然清晰:4天前,安倍剛剛創下日本首相連續在位時間最長紀錄。

但歷史,也只能是相似。2020年畢竟不是2007年。

看起來,安倍首相難以「功成身退」已成定局。但他轉身離去後,日本將何去何從?一切遠未結束,一切才剛剛開始。

謝幕

下午五點,東京街頭,不少行色匆匆的路人駐足在商場的電子大屏幕前,觀看一場記者會。這樣的場景,在日本社會並不多見。人們知道,這是令和時代日本的一個重要政治時刻——安倍首相,在今天(28日)宣布辭職。

日本民眾通過商場電子屏幕觀看記者會

這樣的轉身離去,很日本——媒體提前放風爆料,高層緊急會議,首相召開記者會,國民做好心理準備。

一身西裝、藍色領帶的安倍首相出現在鏡頭前,沒有戴「安倍口罩」,在領口別上了議員徽章。臉色難掩憔悴,並且罕見地沒有照本宣科地念稿,但一張口便知道有備而來。

有解釋。他說,由於潰瘍性腸炎復發,不能像前一次一樣突然辭職給大家添麻煩,所以作出決斷。

有道歉。他就「在新冠疫情當下辭職」表示歉意。

有遺憾。他說,志向未酬就放棄首相之位,如斷腸之痛。

看起來,這多少是一場有計劃的辭職,但多少還是有幾個「不」讓人略感意外:比如,不打算按照政治慣例設置臨時代理首相,而是繼續任職到選出下一任首相為止;不明確表明心中鐘意的首相接班人人選,不介入接下來的自民黨總裁選舉;雖然走下首相之位,但並不像很多「前任」一樣從政界隱退,而將繼續參選眾議員。

此前,有日媒列舉了「安倍時代」落幕的三種可能性。一是,安倍積極治療、繼續執政。二是,安倍在基本政治布局完畢後主動「引退」。三是,安倍把權力移交給「臨時代理首相」,自己專心治病。然而事實證明,安倍選擇了第四條道路——離開政治旋渦,但不告別政治江湖。

但安倍的選擇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回顧政壇經歷,便會發現屢屢刷新日本政治記錄的他並不是一個會主動退出的角色:2006年9月當選自民黨總裁,同月出任首相,成為首位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的首相。因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和閣僚頻曝醜聞,安倍2007年9月辭職,執政不滿一年。他2012年9月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同年12月率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大勝,贏回執政權並再次出任首相,一路連任,直到今天——時隔多年後宿命般的二度辭職。

遺產

雖然兩次都是因病辭職,但此時非彼時,安倍的心情可謂大不相同。如果計入他首次執政時間,安倍去年11月已成為累計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對他來說,走到今天這一步,一半是無奈,一半是不甘。

無奈,是顯而易見的。當首相的健康問題引發了國民的疑慮和不安,他不得不站出來做出解釋,以平息越傳越離譜的猜測和在野黨的質問。

65歲的安倍四天前剛剛創造了一個新紀錄:連續執政2799天,成為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終結了日本「走馬燈換首相」的政治怪圈,那天本該是他值得慶祝的一天。但一大早,記者們並沒有守候在永田町的首相官邸。在政治生涯創紀錄的一天,安倍首相卻被拍到時隔一周再次入院就醫。

安倍晉三被拍到入院就醫

關於安倍身體健康狀況的傳聞一直不斷。早在2006年首度執政時,安倍曾因宿疾潰瘍性腸炎執政約1年便辭職。但在這個夏天,這些「傳聞」更加甚囂塵上。安倍17日在慶應大學醫院待了7個多小時,令外界懷疑他身體抱恙。日本雜誌《Flash》8月初報道,安倍7月6日曾在辦公室吐血。

安倍寫在臉上的疲倦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出身政治世家的安倍,看似波瀾不驚,卻是日本政界的「拚命三郎」。日本外務省公布的文件顯示,從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倍出訪了80個國家和地區,出訪國家的數量超過日本歷任首相。在這7年間,安倍出訪的飛行距離超過158萬千米,相當於繞地球39圈。但今年,讓他煩心的事尤其多。由於疫情、洪災和經濟乏力等事項,安倍從1月26日至6月20日,整整147天沒有休息。在敏感的日媒鏡頭裡,安倍近來的公開亮相總顯得精神不振。

不甘,則更讓安倍刻骨銘心。

如果一切順利,這個夏天本來會是安倍的「高光時刻」:東京奧運會將於8月9日順利閉幕;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等棘手問題也不會存在;他將成為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順利選出「接班人」繼承政治遺產……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此時此刻,經常見諸日本報端的詞是——「後安倍時代」。回顧歷史,幾乎每一任日本首相都十分在意其政治遺產。比如,中曾根康弘實行「國鐵民營化」改革,小泉純一郎引以為豪的是「郵政民營化」。但在不少人眼裡,安倍的政治遺產似乎乏善可陳。

在任期間,安倍的內政外交飽受爭議。第二次執政後推出「安倍經濟學」經濟刺激政策,但至今難言成效;試圖在任內實現日本修改戰後和平憲法,遭到大部分民眾反對;推出「俯瞰地球儀外交」,並未太大改變日本外交在追求獨立自主和「看美國臉色」中搖擺的尷尬處境。安倍一直寄予厚望的對俄、對朝外交均未取得突破,最得意的對美外交也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此外,在批評者眼裡,長期執政逐漸形成日本政壇「安倍一強」的局面後,他變得十分傲慢,營私舞弊還百般抵賴。

「屋漏偏逢連夜雨」。安倍急於在卸任前留下政治遺產,但新冠疫情讓前路更加艱難。日本出現的經濟復蘇因疫情毀於一旦,安倍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受到批評。共同社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安倍政府的支持率為36%,逼近第二次執政後35.8%的最低紀錄。

未知

今天,習慣了看「劇場政治」的日本年輕人,很少能理解「政客」和「政治家」的不同。安倍,究竟是政客還是政治家?這個問題,似乎只能留待歷史評論。

由於政見相近,日本社會經常將安倍與去年去世的前首相中曾根比較。但是,日本學者田弘繼說:「這兩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中曾根經歷過戰爭,上過真正的戰場,親眼看見自己的同伴死去……這讓他內心謙遜,雖然他經常看起來有些傲慢。」

安倍晉三與前首相中曾根

心未遠,身已動。但無論安倍內心有多想「向天再借500年」,日本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提前到來的「後安倍時代」。

可以肯定的是,爭奪首相大位的權力博弈已經提前到來。「後安倍時代」的競爭者早已動向頻頻:20日,安倍與一直器重的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在官邸會談20分鐘,外界猜測或有託付政治後事之意;同一天晚上,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與官房長官菅義偉會餐,就今後的政權運營交換了意見;防衛大臣河野太郎頻頻登上雜誌封面,受到輿論關注;安倍的政治宿敵、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也開始積極發聲,表達政見……此外,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自民黨代理幹事長稻田朋美和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等也被認為「有可能」。

另一方面,安倍辭職後,自民黨將提前舉行總裁選舉,新當選總裁將完成安倍剩餘首相任期,直至明年秋季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在這樣一段空窗期內,日本難免將受到一定衝擊,加劇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不確定性。安倍有意辭職的消息令投資者擔憂今後的政治局勢變得不透明,導致了股市大幅震蕩。日經指數較昨日下跌326.21點,收報22882.65點,跌破23000點關口,創近一周來的新低,跌幅為1.41%。

可能接任自民黨總裁的熱門人物之一是麻生太郎

在長期執政帶來的「安倍烙印」面前,要斷言安倍時代已經徹底遠去,為時尚早。只是,無論誰繼任首相,日本政局群龍無首的動蕩期似乎難以避免。■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