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辭職,可能帶來3大危害性影響!

占豪

安倍辭職了,來得有點突然,卻也順理成章。事實上,按照正常計劃,安倍已經宣布放棄明年的自民黨總裁競選,這也意味着他的任期本來最遲就是明年。不再準備連任,很大的可能就是因為身體原因。

安倍這次辭職,真實原因是大腸潰瘍複發。這個病對他來說是個老毛病了,17歲就開始患病,至今已經50年了,2007年他就曾因此辭去首相之職,所以這次複發辭職也不意外。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28日報dao1,安倍在會上表示:「今年6月我進行了定期檢查,發現我的老毛病潰瘍性大腸炎有複發的徵兆,此後我一邊用藥一邊全力工作。但從上個月中旬開始,我的身體狀況發生了異常,感到體力被耗盡。本月上旬,檢查出(大腸炎)複發。」

一個伴隨自己50年的老毛病,安倍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的辭職是其客觀評判後的一個決斷。安倍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的目標是完成修憲,讓日本突破和平憲法,實現國家所謂的「正常化」。突破和平憲法,這是他畢生最大的政治目標,若非不能為,他必然傾盡全力。對於辭職這一決定,安倍則表示,這對他來說就像一種「斷腸之痛」。安倍的這個描述,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因為這可能是他政治生涯的終結,他的最大政治理想暫時也是無法實現的。

其實,安倍因病去職,除了安倍身體的原因外,外部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國際形勢、全球疫情太複雜,而且越來越複雜,這導致了作為首相的安倍工作強度極大,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病情惡化就不難理解了,這都是全球局勢緊張下的局部縮影。

安倍去職,看到一些國人好像很有惋惜和不舍之意,真的讓人感到有些愕然。在這裡,占豪想說的是,安倍是一個日本的極右翼、軍國主義思想非常嚴重,曾經參拜靖國神社,內心對中國是非常敵視的,不能因為最近幾年迫於政治壓力安倍向中國示好,就把他的政治屬性給忘了,安倍向中國示好是中國施壓教育后的政治妥協,是安倍對現實的妥協,並非其內心的轉變。很多國人健忘,中日之間政治上如果健忘,那是會吃大虧的!安倍為何說自己辭職是「斷腸之痛」,根本原因就是他一直謀求的修憲目標沒有達到,日本修憲實現國家正常化對中國意味着什麼這裡就不多說了。

占豪這裡不想去過多討論安倍生病辭職的細節,新聞媒體上都報導了,這裡占豪想討論的是安倍辭職的影響,以及中國應該做的準備。

作為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辭職不但會對日本政壇影響巨大,對地區政治乃至全球政治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對此我們不能不察,務必提前做好準備。在占豪看來,安倍突然離任至少會出現三大不確定性影響:

一、下任首相是誰,會執行怎樣的外交政策

日本下任首相是誰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日本未來的外交政策,所以現在看後安倍時代日本的外交政策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我們要明白,安倍政府的外交也是經歷了多年日本國內、國際的探索後才逐漸形成的一種平衡,這個時間跨度很長。然而,如果換了新首相,局面是否能夠延續就很難說了。譬如,若是極右翼的死硬派的麻生擔任首相,他會不會像過去那樣極端?還是最近幾年明白需要在中美之間平衡?如果換了比安倍更激進的菅義偉呢?還有強硬的石破茂以及岸田文雄等,情況感覺都需要確定后觀察才能確認。

事實上,最近日本的外交政策是有所調整的,相比過去幾年,日本在緩和了對華關係後,明顯開始強化對美關係,尤其是在中國內政上有步美國後塵干涉中國內政的跡象,最近日本在香港問題上不停對中國說三道四已經顯現了這種跡象。甚至,日本還派了自衛隊海軍與美國一起在南海進行軍演,日本在加入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方面表現得很積極,只是在扮演遏制中國的角色上日本還是明顯猶豫的。另外,日本與印度、澳大利亞靠近,也有反華的苗頭。

安倍政府是在中日關係惡化後用了多年才改善了中日關係,但今年的新動向非常值得關注,尤其是一旦換了新的首相,這個變化可能更大,這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點。

二、國家的政治重心到底是經濟還是意識形態的政治

安倍為何能夠成為日本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任期內經濟幹得不錯,在後危機時代日本經濟總體是平穩的。

然而,現在的情況有些糟糕,全球疫情爆發導致外需萎靡,日本內需空間早就到頂了。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經濟如何可持續發展將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當今的社會狀態下,如果經濟不好,政客們往往會選擇找政治議題來湊,這是執政過程中的必然邏輯。那麼,日本經濟不好,而且短期內難有大的起色,在這種情況下,安倍繼任者為了鞏固權力會不會啟動民粹主義、軍國主義、極端主義呢?安倍的繼任者會以經濟發展為核心還是以意識形態的政治為核心呢?這是非常值得觀察的點。畢竟,安倍還是擅長經濟的,他的繼任者並不一定。如果繼任者重視經濟,那麼他就會更加重視對華關係;反之,就可能破壞中日關係。

前些年,日本就有走向極右翼的趨勢,後來就是在經濟的壓力下,在內部反修憲力量的反彈下,安倍政府逐漸做了調整。但他的繼任者呢?還會延續他之前的選擇嗎?在新冠危機下,到底是選擇經濟還是選擇政治,關係到日本的站隊。

三、日本是否會選擇扮演美國遏制中國打手角色

美國遏制中國的趨勢是明顯的,無論是共和黨執政還是民主黨執政,他們都會遏制打壓中國,區別只是手段不同。美國打壓中國,在國際上呼應不多,華盛頓急需幫手,尤其是在東亞,日本如果願意轉變,那是白宮求之不得。

從最近日本的態度看,日本政府有拿支持美國政府作為條件,交換美國帶日本走向世界的機會。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裡,美日一直在做如此邏輯下的彼此試探。那麼,一旦雙方試探完成,或者說日本明確表態願意扮演美國打手的角色,那麼美日關係很可能短期內出現新的變化,中日關係也是如此。

這其中最大的變數之一,是日本允許美國在日本本土部署中程彈道導彈。一旦日本允許美國部署,那就表明日本將會扮演美國遏制中國的打手角色,日本必然在美國支持下不斷挑釁中國,中日關係也必然會急劇惡化,東亞也將會變得非常不穩定。

如果中日關係未來發展的向政治博弈方向走,那麼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大概率就又要擱置了,還有東盟10+3的整合,都會受到挑戰。

上述三個點是與中國相關的較大不確定性,這也說明安倍的影響力其實不止於日本自身,對國際也是有影響的。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能做的只能是表明態度,然後讓日本自己去選擇。如果日本選擇與中國敵對,那是一種應對方式;如果日本選擇延續安倍的政策,那又是一種應對方式。

總之,面對日本,中國完全可以做到淡定,因為如果日本一定要扮演美國的打手,那中國也阻止不了,但最終的結果卻一定是日本倒霉。道理也很簡單,中美兩國都比日本強大得多的強國,這兩個軍事強國在一島鏈的對抗,倒霉的肯定是日本。

當然,在外交上我們還是需要與日本保持密切溝通,要讓日本充分思考之後再做選擇,而不是任由其糊裡糊塗地前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