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又不妥協 陸軍上將發糖果勞軍,印軍今年有點「難」

易軍評

2020年9月,印度列城空軍基地的印軍士兵

2020年行將結束,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發生了諸多影響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的事件,新冠疫情是一個,中印邊境人員傷亡事件也是一個,當然特朗普敗選也算是一個。對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而言,今年發生的邊境西段衝突事件逆轉了持續近30年的中印關係正常化進程,也打斷了雙方構建戰略夥伴關係的趨勢,倒逼雙方正視影響雙邊關係的深層次矛盾。在這些深層矛盾裡面,邊境爭端,戰略競爭是最為突出的兩個因素。

從4月份開始由印軍單方面破壞邊境現狀,頻繁越線挑釁引起的中印邊境對峙至今仍未結束。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地區,特別是大雪封山的冬季,各自維持近五萬大軍保持高戒備狀態對於中印而言,都是不小的壓力。如果說洞朗對峙打破了過去數十年雙方邊境摩擦僅在夏秋季發生的慣例,那麼今年的軍事對峙則是兩國未來軍事摩擦常態化的首次演練。在這種背景下,比支援、比快速反應、比後勤保障、比基礎設施成為影響前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種硬實力比拼更容易暴露實力不濟一方的外強中乾。而印度眼下的處境,正是如此。

近日,前印度陸軍軍官蘇珊·辛格在美國外交事務網站撰文揭示了「莫迪的喜馬拉雅困境」,這位前印軍軍官稱,高揚「民族主義」大旗使莫迪鞏固了國內地位,但政治強人形象的塑造是把雙刃劍,當印度遭遇新冠疫情、經濟增長乏力以及45年來首次人員傷亡的嚴重邊境衝突,莫迪既需要加強軍力部署安撫國內情緒,又不能將衝突真正升級為中印戰爭。在對外政策方面,夾在中美之間,又不願放棄「戰略自主」的印度同樣左右為難。

易評君引述其觀點,以供參考,結合莫迪政府當前的對外行為,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中印互動。

辛格稱,近五個月來,大約10萬名印度和中國士兵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高海拔地區展開了危險對峙。雖然軍事指揮官和外交官之間的談判迄今為止阻止了邊界衝突升級為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國家之間爆發戰爭,但是,六月份的加勒萬河谷衝突導致中印邊境時隔45年再次出現人員傷亡,大幅加劇了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雙方都向邊境增派了部隊,中國迅速鞏固了領土優勢,在談判中佔據上風,這讓印度總理莫迪在肆虐的新冠病毒疫情和印度經濟增長衰退之際,不得不做出一些艱難選擇。

邊境衝突已經像滾雪球一樣,成為莫迪政府難以解決的政治、外交和經濟挑戰。為了維繫自己的民族主義強人形象,他無法接受印軍在邊境遭遇失敗,但他又不能在印度經濟處於衰退期內大幅提高軍費投入。莫迪可以在本地區和全球範圍內拉攏夥伴和盟友,向中國施壓,但這將背離印度長期以來對「戰略自主」的承諾——即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不與大國結盟。對印度來說,討好盟友可能會有點困難,因為莫迪的國內政策往往會引發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它降低了印度作為一個自由、世俗民主國家的吸引力。莫迪,這位印度幾十年來少有的政治強人,現在面臨艱難時刻。

一邊倒的競爭

在過去的70年裡,中印關係一直比較混亂。兩國關係最低點是1962年的邊界戰爭,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用實力羞辱了印度,收復了拉達克(Ladakh)地區的大片土地。冷戰結束後,這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關係逐步改善,雙方都尋求更深入的經濟聯繫,加強外交接觸,偶爾在多邊場合進行合作。兩國簽署一系列協議控制了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並試圖抑制軍事升級的可能性。這種模式平穩運作了25年,但在2017年發生的持續73天的洞朗對峙事件之後變得岌岌可危。

洞朗對峙是一個警告信號,印度決策者對此置之不理。他們沒有意識到中國不斷增強的自信心,而是恢復了精心設計的平衡外交政策,該政策旨在在新千年推動印度崛起成為一個新興大國。莫迪試圖在兩個非正式峰會上與中國決策者建立更緊密的個人聯繫,中印領導人在2018年和2019年進行了高規格會晤,它們是迄今為止18次會晤里廣為外界熟知的兩次。這一努力符合印度「戰略自主」的外交傳統,這是尼赫魯倡導的不結盟外交政策的遺產。儘管莫迪曾有意加入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組建的所謂四國集團,但他從未完全承諾加入任何反華組織。令西方非常懊惱的是,印度一直不願與中國公開對抗。印度官員似乎相信一種陳詞濫調:這兩個亞洲巨人不會讓他們的分歧演變成爭端。

上圖為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於聖誕節前夕視察中印邊境前線,下圖為印軍伙食

2019年8月,莫迪政府改變了克什米爾的憲法地位,將與中國接壤的爭議地區直接置於新德里的控制之下,導致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在公開聲明中強烈反對印度這一單方面舉動,莫迪匆忙將外長派往北京,以緩解緊張態勢。事件似乎暫時解決了,直到今年5月,解放軍將每年在西藏舉行的訓練演習中的士兵部署到中印邊境多個爭議地點以回應印軍此前的越線舉動。這令印度大吃一驚,並在隨後的幾周內增加了兵力部署。這輪由印度挑起的越線活動,最終以中國「新增」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實際控制權而告終。儘管在過去6個月裡進行了多次談判,但中方拒絕印度提出的撤軍要求。

易評君注:以班公湖北岸為例,中方主張以第4指為實際控制線,印度主張以第8指為界,為了維持邊境和平穩定,長期以來第4指-第6指之間為緩衝區,雙方保持一定默契維持現狀。但在今年4月,印軍首先發起挑釁破壞現狀,解放軍擊退越線印軍,將陣地前推至第4指,用實際控制強化我方領土主張。印度方面偷雞不成蝕把米,以己方吃虧為由,要求中方撤軍,將班公湖北岸恢復至4月之前態勢。鑒於中方態度堅決,因而印軍「別出心裁」另辟戰場,在班公湖南岸挑釁再被解放軍驅趕。

印度充滿了對崛起的渴望,中國也同樣如此。當中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快速發展,並成為一個無可爭議的全球大國,它調整了「韜光養晦」的對外策略,充滿自信並希望展示影響力。30年前,中印曾處在同一起跑線,但此後中國遙遙領先,崛起到連美國都為之忌憚的程度。「中國似乎沒有把印度當回事,這激怒了新德里。」正如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其最近出版的《印度之路》(The Indian Way)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在中國五倍於印度的發展速度面前,印度的崛起顯得黯然失色。」

這兩個亞洲鄰國之間的差別是真實且實質性的。中國經濟規模是印度的五倍,軍費開支是印度的四倍。在莫迪政府的領導下,印度經濟增長率已經開始放緩,今年疫情期間,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差。失業率創歷史新高,工業生產下降,投資枯竭。作為曾經被吹捧為可能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經濟體的印度正面臨著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印度沒有能力建立其迫切需要的軍事力量,這不僅需要抵御中國,還需要做好在兩條戰線上針對中國和長期競爭對手巴基斯坦的潛在戰爭的準備。

解放軍邊防官兵在海拔4000多米高原吃上自熱火鍋

儘管經濟和軍事力量日益不對稱,但印度仍必須找到應對日益自信之中國的辦法。莫迪的箭袋裡沒有多少箭,這一弱點反映在印度處理當前邊境危機的立場上。莫迪敢於抨擊巴基斯坦,但他對中國的措辭非常謹慎,很少在公開場合討論中方在邊境問題上的「咄咄逼人」。莫迪喜歡擺出一個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政治強人和一個大膽領導人的姿態,但他意識到,印度沒有資格冒險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在最近舉行的高級別軍事會晤後,雙方同意「停止向前線增派部隊」,「避免採取任何可能使局勢複雜化的單方面行動」。印度打算避免軍事升級,這極有可能意味著它將接受邊界上的新現狀。

印度對中國公開的報復行動是禁止數十款中國應用程序,包括流行的視頻app——TikTok。所有印度媒體都認為這樣的處理手段並不能滿足所有印度人的要求,但莫迪不想加大賭注,冒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戰爭風險從解放軍手中搶奪「失去的土地」。印度沒有太好的短期方案,儘管長期的藥方眾所周知。蘇傑生提到「印度應加強內部能力,評估外部環境,尋求與中國的諒解」,但這些一般性建議至少有兩項在短期內收效甚微。在當前經濟危機期間,印度無法有意義地增加對其軍事的投資,而且如果沒有做出政治上的讓步,莫迪就無法尋求與中國的諒解。儘管大部分印度媒體都在按照莫迪的調子前進,但他們在過去20年里對印度軍隊鋪天蓋地的報道賦予了印軍的崇高地位,這種美化在今年6月中旬的加勒萬河谷事件里,成為阻礙莫迪試圖恢復邊境正常狀態的絆腳石。此次事件中,有20名印度士兵喪生,10名士兵被俘。

戰略自主還是對外結盟

當前中印面臨的「外部環境」似乎更有利於印度,因為許多主要國家都指望印度出頭對衝中國影響力的擴散。印度一直猶豫要不要利用這些提議,希望既能與中國競爭合作,又能保持戰略自主權。但情況變化很快,在中印邊境對峙焦灼的背景下,今年9月,印度和日本簽署了一項後勤合作協議,使兩國軍事力量能夠使用對方基地獲得後勤物資和保障服務。作為四方安全對話的一部分,印度也在調整對美日印澳合作的態度。中國對該機制可能演變為亞洲版北約感到不滿。莫迪不得不做出抉擇,他是想按照北約思路讓印度加入一個可能軍事化的四國集團,還是只想建立一個更為良性的多邊組織,強調合作,而不是結成軍事同盟對抗中國。

印度一直不願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友,儘管它希望得到美國更多支持,尤其是在與中國的邊境危機背景下。歷史上,印度曾得到美國兩黨政府的支持,但近年來,莫迪與特朗普走得太近。印美全面夥伴關係的未來輪廓,只有在拜登就任後才能清晰。

班公湖北岸的解放軍「陽光房」

對於莫迪來說,要保護印度利益,包括其戰略自主權以及迅速發展的中印貿易關係,同時充當對抗中國的堡壘,這將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到目前為止,他一直非常謹慎,但當前世界屋脊上的邊境危機使莫迪陷入了一個尷尬境地,他不得不面對自己強硬言論所帶來的後果,並暴露了執政6年來印度所處的弱勢地位。(原文結束)

該文章比較形象地揭示了印度目前面臨的邊境處境與國際環境。在邊境問題上,印度既要與中國堅持馬拉松談判以維持當前邊境態勢避免爆發新的衝突,又需要加強邊境軍事投入好對國內民眾有個「交代」。不想打又不願意承認現狀,帶來的結果就是雙方在海拔超過4000的高原上,打一場嚴酷氣候條件下的持久戰。這種態勢考驗雙方後勤保障,快速反應,及時支援等綜合實力,就目前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上將需要在聖誕節赴邊境一線發放糖果蛋糕鼓舞士氣的做法來看,解放軍官兵在班公湖住上溫暖陽光房,洗漱有熱水,使用單兵外骨骼向前沿哨所運送物質,一線官兵時常包餃子涮火鍋的精氣神,比起印軍士兵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餃子包起來,火鍋煮起來,對面印軍….

除了後勤保障差距巨大,武器裝備硬件上印軍也落後不少。為應對常態化的邊境緊張局勢,12月24日,印度政府加快了12艘快速巡邏艇的建造速度。印軍高級官員表示,果阿造船廠建造這些船隻通常要一年左右時間,但非常時期特殊處理,印度政府已明令造船廠加速建造。之所以如此著急,是因為「班公湖三分之二水域處於中國管控之下,解放軍的巡邏艇噸位大機動性強,印軍現有船隻運載能力只有解放軍的二分之一,在撞擊中經常損壞。為了彌補劣勢,印度陸軍得到了海軍的技術援助,新建造的巡邏艇將具有鋼制船體,且比現有船隻更大更容易抵御解放軍的撞船戰術…」

常言道,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對於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習慣了越線挑釁顛倒黑白,就很難正視問題根源,避免一錯再錯。當前印軍在中印邊境遭遇的尷尬局面以及莫迪的兩難處境也是如此,至於解決方案也不複雜,要麼為己方行為道歉反思,要麼承認班公湖兩岸現狀。如果仍然避重就輕,喜歡拿實力脅迫對方,那莫迪政府還得繼續苦惱下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