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增長強勁證明世界真的離不開中國

風留痕

國家海關總署周日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中國1-2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60.6%,增速比去年12月提高42.5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長22.2%,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15.7個百分點。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實現貿易順差1032.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逆差74.3億美元。這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期。在世界經濟復甦的關鍵時候,進出口增長表現如此強勁證明世界真的離不開中國。

進出口貿易雙雙大幅度的增長,這基本上表明了中國經濟逆勢復甦勢頭強勁。如果說進口明顯增長,這還在意料之中,那麼出口飆漲則明顯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一方面,世界疫情還沒有控制,經濟只是表現出了一定的復甦勢頭。經濟大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另一方面,美國依然維持着對中國的經濟打壓政策。美對華徵收的3000多億美元關稅還沒有取消。三是一些主要經濟體對華合作依然還處於觀望時期。最後就是中國正在對已往的出口依賴型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

儘管如此,中國出口增長依然強勁。這表明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在明顯增強,或者說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快速提升。中國經濟不想過度依賴貿易,但世界卻越來越倚重中國貿易。不想增加出口都不行。

這首先得益於中國已經率先有效的控制了新冠疫情,自然也就率先的恢復了產能。更與中國正在進行的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新政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中國的應對之策英明。

「美國優先」破壞了世界經濟秩序規則,而新冠病毒的累加破壞作用則使世界經濟受損更嚴重。此時,正是強大的中國製造起到了修復和維持世界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作用。

中國進出口的明顯增加,與世界各國開始復蘇消費需求增加有一定的關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表明了世界各國的產能恢復落後於消費需求的提高。這反而是各國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製造業復蘇乏力的重要表現。

雖然各國都在加速重新開放社會和重啟經濟,恢復產能恢復就業崗位應當是首要工作。但是,由於世界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了嚴重破壞,終端產品的增加不是那麼容易恢復的。

而目前也只有中國具有齊全的製造業門類,特別是在消費品的生產方面更具有強大的能力。也只有中國有能力為世界提供終端消費品。這就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之一。

海關數據顯示,分國家和地區來看,以美元計,今年1-2月,我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大增87.3%,美國成為我國出口第一大市場;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62.6%;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53%。

2020年,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從1-2月份的增長幅度來看,雖然增長幅度不小,但還是被美歐超越。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年的貿易基數較高,壓低了今年的增幅。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增長,屬於穩定性快速增長。

而中國對美歐貿易的大幅度提高,則是美歐對中國製造依賴性增加的問題。

雖然美國換了新總統,但拜登在對華關係特別是貿易方面似乎在延續特朗普時期的政策。至少目前還看不到有明顯改變的跡象。

3000多億美元的關稅無意取消,制裁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政策還在繼續。而此時釋放出來的信息是要聯合歐盟繼續打壓中國經濟。拜登第一撥行政令就是強調「購美國貨、雇美國人」。

這一系列動作,似乎應當是起到極大的降低中美貿易額的作用。可實際上卻正好相反。87.3%高增長率,更像是中美加強合作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一是美國的產業鏈供應鏈破壞嚴重,不是想恢復就能夠恢復的。即使恢復了產能也無法滿足美國內部的消費需求。這是美國的產業結構決定的。只能消費中國製造。

二是美國的巨額紓困計劃,就是用來增加消費的。無法「購美國貨」也就只能購中國貨。

三是美國疫情依然嚴重,依然需要大量的抗疫相關物資。這更是目前中國製造的強項。

這意味着什麼?

一是意味着美國對中國依賴性在危機時代更加明顯。意味着「購美國貨、雇美國人」的局面是短時間之內是很難實現的。

二是意味着關稅手段解決不了美國經濟問題。拜登不打算取消3000多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高關稅,可這卻無法阻止中國製造大量的進入美國。消費中國製造這是目前美國無二的選擇。否則就會出現生存危機。

而這一高關稅政策,早就證明了主要是加在了美國消費者的身上。這真有點通過高關稅來從美國消費者身上把一部分紓困款項間接收回政府的意思。

另外,今年以來,原油、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雖然這是中國進口金額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增加了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高關稅累加,也轉嫁到了美國消費者身上。紓困計劃的紓困作用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三是意味着增加了美國政府與中國展開經濟對抗的難度。中國的雙循環經濟結構,不僅意味着中國在打造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鏈,也在同時強化在世界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雙循環經濟,也就意味着雙產業鏈戰略、策略。

雖然美國擁有高科技的優勢,還擁有金融霸權,但美國卻無法建立獨立的產業鏈,也無法把中國排除在世界產業鏈之外,更難以打壓中國自身的產業鏈。

中國出口的高增長,有專家認為是世界產能暫時部分向中國轉移所致。如果是如此,那麼短期內這部分產能會從中國再轉移出去嗎?

中國製造的最大優勢在中低端,而這恰恰是危機時代世界所急需的。這涉及到人們的生活和生存質量。

目前美歐等發達國家都在加速重啟經濟運行,即使恢復了產能也與中國製造形不成競爭優勢。而有望取代中國製造或希望取代中國製造的國家,如越南、印度、印尼、巴西與阿根廷等國,目前面臨的不僅是疫情下的經濟危機,更要面對華爾街割韭菜式的新金融危機暴發的重大風險。

這些國家的債務過高,外匯儲備又不足,而美國金融霸權的一大特點就是在這種時刻割韭菜。一方面將重創這些國家的產能,另一方面是準備向這些國家轉移的產能還得留在或回歸中國。也就是說,在一定時期內,中國的產能依然是世界所倚重的。

從奧巴馬時期美國就一直想把中國排除在制定世界新秩序規則之外。可是,目前中國貿易的高增長,進一步證明了中國是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中國需要與世界合作共贏,而世界則更需要中國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展。這決定了中國必然要擁有更多的制定秩序規則的話語權重。美國想聯手盟友共同打壓中國基本上是一廂情願。重要的是,打壓中國,就是打壓世界,打壓美國自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