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安克雷奇對話 – 談總比不談要好

西西弗

對中國來說,不管對面是特朗普還是拜登,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定力,發展經濟和科技,就夠了。在未來十至二十年,不要抱任何中美關係會突然改善的幻想。

1

中美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結束了。在楊潔篪主任和王毅外長接受採訪時,把這次對話稱為「長時間的,坦誠、建設性的交流」,「雙方各自闡述立場」。這次我們也通過視頻了解到了外交術語中的坦誠交流,各自闡述立場是啥意思。

會議是在一個並不輕鬆的氣氛中開始的。會議本來是一個閉門會議,本來,只有前幾分鐘的開場寒暄,你好我好大家好環節有記者錄像。而這次的開場寒暄,卻變成了一場唇槍舌劍的辯論會,並通過媒體的錄像,展現到了大家的面前。

我看了一個多小時的全程錄像,感覺也沒那麼糟糕。我相信,類似的爭吵,各自闡明各自立場,在中美兩國的高層會議中發生過無數次,但那些都沒有全程錄像。特朗普時代最後一年,蓬佩奧的那些辱華言論,以及我方的反擊,比這次激烈得多,嚴重的多。只不過之前,都是隔空喊話,這次是面對面的。不管怎麼說,布林肯這個國務卿,比蓬佩奧還是強不少的。

CNN說,不管吵的多厲害,能到一起坐下來談就比不談好。這一點我也同意。

2

首先,國務卿布林肯做開場白陳述。他說的都是美國一直以來的陳腔濫調。美國要保護美國利益,捍衛規則,指責中國是破壞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的一方,指責中國試圖贏者通吃,獲得所有利益。提了新疆、香港、台灣、網絡攻擊四個事情,說這個不是中國的問題,是世界的問題;指責中國對美國夥伴和盟國經濟脅迫。

他說,美國可以競爭,也可以合作,如果中美需要對抗就直面對抗。整體態度肯定是非常不友好的。隨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接著說,先是吹噓了拜登政府多麼了不起,美國有效抗擊疫情,振興經濟,很短時間振興美國的實力。然後繼續指責中國。

老實說,這些言論也都是美方天天說的,沒啥新意。然而,我的理解是,兩國峰會開場寒暄,是不是應該首先表示一下友好,本來這種開場白應該是寒暄一下,隨便說兩句好聽的,用來給記者拍照發照片用的。激烈討論應該是閉門會議的內容吧。但是,美方就說了一句歡迎,然後就全是對中國的指責。

我的理解是,這種上來就開噴,是美方刻意行為。希望記者把對中國的指責報導出來,這樣在國內可以顯示自己非常強硬,為國內政治加分。

中國應邀到阿拉斯加來談判,美方做為主人,至少開場白還是應該本着主人友好的態度做開場白吧。上來就披頭蓋臉的指責,這個無疑有失主人的風度。即使是商業談判,開場也都是寒暄幾句,那有一開始就罵人的?楊潔篪主任後面也說,美方沒有遵守最基本的外交禮節,他不得不做出反擊。

楊主任的反擊網絡上報導已經比較多了,我就不贅述。基本上也是我國一貫的立場。新疆香港台灣屬於中國內政,美國你沒權力管。兩個國家都應該管好自己,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要指手畫腳。中國認可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美國人自己說的什麼規矩。

3

雖然雙方開場談的不愉快。但我感覺還可以。談總比不談好。

為什麼布林肯開場要講那些話?之前我說過了,反華是美國政壇的政治正確。在記者在場的公開場合,美國國務卿是不可能說任何軟話的。這次,連基本外交禮節都不顧,一開始就開噴,也是要符合美國的反華的整體氣氛。

特朗普煽動起來的,美國從上到下的反華情緒,從某種意義上已經綁架了美國政客,讓他們無法在任何公開場合去說軟話,對華表示友好。經常看外媒的人,應該能感受到美國那種,誰也不敢說中國一句好話的態度。反華,可以獲得選票。親華,等於政治自殺。美國政客要考慮的根本問題,還是國內政治問題。

布林肯開頭的那段話,就是說給美國國內聽的,迎合國內的反華民意和反華氣氛。目前,反華是兩黨之間的唯一共識。如果說,特朗普用反華來煽動民粹,來獲取選票。拜登就是用反華來團結美國,團結兩黨。

而楊主任的反擊,也是要告訴所有人,中國有底線有核心利益,這方面不會做任何妥協。美方也清楚中國的立場。如果這樣,雙方還見什麼面呢?

現在中美兩國的關係就是,誰也奈何不了誰。特朗普關稅戰加技術封鎖,把中國搞得很難受,但是經過兩三年之後,美國發現,靠關稅戰技術戰別說沒打垮中國,連一家企業華為都沒打垮。而中國也發現,其實也沒啥大不了的,加了關稅,出口基本扛住了,沒啥大不了的。

中國現在實力比美國弱,肯定也奈何不了美國,就是見招拆招。

美國知道關稅戰基本沒用了。技術封鎖短期有點用,但長期也沒用,說不定危害更大。然而,軟化對華立場,在美國就是政治自殺,美國政客誰也不敢慫。

中國希望和美國談的,是關稅和技術封鎖,在美國國內的氣氛下,美國不敢讓步。美國希望和中國談的,都是關於中國主權和內政的問題,中國更不可能讓步。

這次,雙方會後接受採訪的口氣都差不多。中方的說法是:「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根本分歧。」美方的說法是:「雙方在香港和網絡攻擊上存在根本分歧(fundamentally at odds)。」 但在伊朗、朝鮮、阿富汗和氣候變化上存在利益相交(interests intesect)

4

美國拜登政府現在的策略是,糾集盟友,一起給中國施壓。畢竟,美軍還駐紮在歐洲和日韓的土地上,小弟總得給大哥一個面子。日韓歐和美國一起放放嘴炮,沒啥。但涉及到實際的經濟利益時,讓這些國家為美國犧牲自己的利益,恐怕就沒這麼容易了。日韓歐的對華態度如何,還是在經貿領域要觀其行,而不是聽其言。

在拜登時代,我的基本判斷是,美國表面上不會放鬆對華的打壓,嘴炮方面,可能比當年特朗普時代更厲害。畢竟民主黨比特朗普更擅長嘴炮。但實際上,對華的壓力會小於特朗普。

11月,美國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發表了一份長篇政策報告,題目是《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的技術競爭新戰略》。在美國媒體上,

這份報告提出的新戰略是,一方面,新政府要強化科技領域的對華「封鎖」,從特朗普時期的「一刀切」封鎖方式(「全面脫鉤」)修改為「小院高牆」的精準打擊模式(重點脫鉤);另一方面,要強化美國自身科技領域的優勢,確保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全球地位、確保領先於中國。

這個報告,我認為基本上代表了拜登政府的對華策略。

拜登政府認為,特朗普的對華全面科技封鎖猶如在整個高科技領域建立一堵巨大的圍牆,切斷中美高科技領域的一切聯繫,但這樣的效果並不理想。中美兩國在經濟上結合得已經非常緊密,對華全面封鎖也對美國造成附帶損害。

在某些特定領域,「小院」修建高圍牆有助於監管機構更有效地篩查「小院」範圍內的有害活動,同時減輕對相鄰高技術領域的附帶損害。「小院」 內的核心技術,應採取更嚴密更大力度的對華科技封鎖,但對 「小院 」之外的其他高科技領域,美國可重新對華開放。

然而,什麼是「小院」呢?報告提出了三大標準:這些技術對軍事至關重要;中國對此技術擁有的知識相對匱乏;美國確實處於該技術發展的前沿。

5

我之前的文章反覆強調,中美之爭,是長達十餘年,甚至數十年的持久戰。拜登的上台,從某種意義上標誌了中美之爭進入了「相持階段」。這個階段關鍵是要扛住。

「小院高牆」戰略,聽起來並不陌生。在三年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對我方的戰略分成四個階段:「全面進攻」、「重點進攻」、「全面防禦」、「重點防禦」。

如果說特朗普時代,美國對中國的鬥爭方式是「全面進攻」,所有商品加關稅,力求全面脫鉤。拜登的「小院高牆」戰略,就是在全面進攻未能奏效的情況下,採用的「重點進攻」(部分脫鉤)戰略。

拜登,其實也預測到了,重點進攻戰略也不一定好使,早就留了後手。拜登說過幾次,中美競爭要靠提高美國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只靠給中國找麻煩使絆子。拜登政府正在制定美國要保持並加強其在工業技術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的全面戰略。

拜登的這個說法,其實正是中國政府反覆強調和希望的。中美雙方各自發展各自的經濟,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展開競爭。中國政府制定政策發展科技,你美國政府也可以制定政策呀。憑什麼你美國政府不作為,也要求中國政府啥事都不幹?

其實,拜登這個精明的政治家,早就做好了「重點進攻」不奏效,轉向防禦的準備了。

我們不要抱中美關係在短時間能好轉的期望。從談判的角度,民主黨政府反而更難談,他們希望要的,關乎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更加難以妥協。

對中國來說,不管對面是特朗普還是拜登,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定力,發現經濟和科技,就夠了。在未來十至二十年,不要抱任何中美關係會突然改善的幻想。正如三年解放戰爭,國民黨什麼時候願意談判了?大決戰三大戰役打完了,才願意談判和解。

6

美國實力還是比中國強。未來幾年,不可避免,我們仍然會時不時的鬱悶一下。

特朗普的做事方法是,大棍子劈頭蓋臉的亂打。

特朗普時代,我們的鬱悶是:美國怎麼這麼流氓,這麼不講道理?

拜登的做法是拉攏小弟,一起圍堵嘴炮,站在道德高地開噴。

拜登時代,我們的鬱悶是:美國可能拉攏日韓歐盟,可能站在西方式的道德高地,一起來噴我們,會有舉世皆敵的感覺。

大家別著急。首先,這些國家本來就是美國的小弟,美國在歐洲日本韓國都有駐軍。這些國家主權本來就不完整。其次,被噴又不會兒少塊肉,打打嘴炮很正常。關鍵要看實際行動,特別是經貿領域的實際行動。

現在,大家也都看到美國是個怎樣的國家。拜登想重新站上道德高地,也沒那麼容易。

持久戰核心就是堅持。不管對方使什麼招,我們保持定力,堅定前進的方向,做好自己的事情。畢竟,四年後,誰會是美國總統也不知道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