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通了,它是如此重要,卻又如此脆弱!

后沙

全球矚目的蘇伊士運河大堵船事件,29日下午終於迎來轉機。

北京時間29日18時40分左右,埃及總統塞西宣布:《長賜號》集裝箱船脫淺作業取得成功,蘇伊士運河堵塞問題得到解決。

3月23日,貨輪《長賜號》偏離航道,觸底擱淺在蘇伊士運河航道151公里處,被堵船隻將近350艘,還不算那些被迫繞道的船隻。

埃及總統塞西的聲明,意味着航道將恢復通航,不過,離通暢還需要四天左右時間。

除了要感謝沒日沒夜工作的埃及挖掘機小哥們,更要感謝遇上大潮,才使得《長賜號》能成功上浮脫淺。

接下來,埃及方面和受損船東們該索賠了,至於向哪些責任人索賠,現在也說不清楚,反正日本船東《正榮汽船》老總們是鞠躬了。

給大家添麻煩了,不夠就再來一個。

網上有個段子:一群印度人開着台海省從日本租來的美國控股的輪船,掛着巴拿馬國旗在蘇伊士運河將威脅與中國簽署協議的伊朗的美國航空母艦擋在了地中海之內。

其實這也說明蘇伊士運河在全球經濟和軍事上具有的雙重意義。

美國五角大樓28日證實,蘇伊士運河交通中斷,已影響到美軍軍艦的行動,但美國海軍發言人沒有透露具體的影響。

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特拉華州曾表示願意向埃及提供幫助,媒體稱美國海軍準備在27日派出疏浚小組前往運河地區,等待埃及政府批准。

不過埃及並沒有回應此事。幸好危機正在化解,否則,一旦由美國來負責運河疏通工作,事情會更加複雜,甚至是政治性的問題。

埃及方面「喜訊」傳出後,好多貨輪又準備放棄好望角路線,去運河排隊。

埃及現在最重要工作除了努力疏通運河,就是徹底否認事故是由於大風引起。因為根據規定,如果是惡劣天氣所致,救援等費用是由蘇伊士運河管理部門負擔。

事故賠償糾紛也是一個連環套,《長賜號》和其他船隻貨物所有者將向各自保險公司尋求賠付,這些保險公司會向《長賜號》日本船東索賠,船東則會向它的保險公司尋求賠付,該保險公司又可能追究印度人操作失誤的負責,印度人跟台灣省長榮公司也存在法律問題,還有新加坡的管理公司。

蘇伊士運河堵船,據說全球每小時損失近4億㺯元,並引發蝴蝶效應,全球油價、期貨交易、甚至活畜、咖啡、衛生紙等都受到了影響。

但這場突如其來危機的影響並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是對海洋安全線的憂慮,許多國家可謂心有餘悸。

大國對蘇伊士運河的爭奪

蘇伊士運河,被馬克思稱為「東方偉大的航道」,處於亞非拉三大洲「十字路口」位置,北通地中海,南連紅海,將大西洋與印度洋連接起來。比繞道非洲好望角最多可以縮短8000公里航程。

1859-1869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人民開鑿蘇伊士運河,犧牲了12萬人,但從開通那一天起,運河便控制英國和法國手中。

1922年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1936年英國以防止德國擴張為由,逼埃及簽定條約,獲得在運河地區的駐軍權,為期20年。

二戰爆發,希特拉派元帥隆美爾遠征北非,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控制蘇伊士運河,建立德國在三大洲「十字路口」的軍事堡壘,控制兩洋之間的海上生命線。

希特拉最終失敗了,而與納粹德國存在着同樣意圖的英國,卻想在戰後繼續對運河進行控制,無視埃及主權,將其視為自己的殖民地。

1952年,埃及軍官納賽爾發動「七月革命」,推翻了法魯克王朝,建立共和國,並要求英國撤軍。1954年英埃簽署協議,英軍在20個月之內撤出運河。

1956年,最後一批英軍撤出運河,表面上英國不再用軍事手段控制運河,其實英國改用資本手段繼續控制運河(持股45%)。

這一年,埃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美國和英國在7月份直接掐斷了埃及阿斯旺水壩的援助貸款,撕毀合同,杜勒斯指責埃及將中國影響力帶進了非洲。

面對西方的羞辱,納賽爾7月26日在亞歷山大港發表聲明,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用運河航運收入來建設阿斯旺水壩,並退回英資股份。

英國怒不可遏,西方對埃及經濟命脈–棉花出口實施制裁,企圖令埃及經濟崩潰,任由西方擺布。

棉花當時佔埃及75%的出口收入,西方還刻意壓下全球棉花價格,在納賽爾遭到極大困境的情況下,周總理向納賽爾提出,按原價進口埃及15000噸棉花,並長期購買。

中國及社會主義國家、阿拉伯國家對埃及的支持,使得納賽爾新政權在得到了穩定,決心與英國抗爭到底。

7月28日,英國將埃及政府、企業、私人存在英國銀行里的所有財產凍結,29日,法國也跟上配合英國。

蘇伊士運河危機就此爆發,由於蘇聯在安理會動用一票否決權,英法兩國無法通過聯合國否決埃及的國有化行動。

於是,英國設計了一場戰爭:與以色列勾結,讓猶太人出兵進攻埃及西奈半島,埃及軍隊將會與之交火,然後,英國和法國以保衛運河航行安全為由向埃及發出停火「最後通牒」,埃及必定不願任由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領,接着,英法聯軍就有了出兵運河地區的理由。

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根據計劃進攻西奈半島,後面的過程就跟英國設計的陰謀一樣。

英法聯軍一動手,美國態度就變了,它扮演起了反殖民主義角色,美國在安理會上要求英法以停止軍事行動,並指出這是侵略行為。美國提出了雙方撤軍議案,得到了蘇聯支持。英國首相艾登在震驚之餘,要求駐聯合國代表動用否決權,法國也動用了否決權。

聯合國會員幾乎都是同情埃及,反對殖民主義者,只有澳洲這個二百五以為英法軍事佔優就能重新控制蘇伊士運河,選擇支持英國,後來此事被稱為澳洲的「外交災難」。

蘇聯警告以色列:它是不是打算繼續以一個國家形式存在下去?美國則對英國實施了經濟制裁。

埃及雖然在軍事方面處於下風,但得到了美國、蘇聯、中國等大多數國家的支持,英法以三國在政治處於極度孤立地位。

所以,雖然英法打贏了戰爭,卻無法達到控制蘇伊士運河的目標。

美國正想利用這個機會主導中東,贏得阿拉伯人好感,再則說,蘇伊士運河是如此重要,放在無力的埃及手中,遠比由英法控制要令各大國放心。

美國的立場,致使英法不得不放棄武力,11月2日,英法在安理會接受了撤兵決議。11月6日停火,12月22日,英法軍隊在美蘇監督下全部撤離埃及領土。

雖然後來幾次中東戰爭讓運河出現了一些波折,但埃及國有化行動取得完全成功。

中國是埃及的友好國家,也是蘇伊士運河最重要使用者之一,在正常情況下,一切順利。

埃及對運河的政策在1958年就已經在聯合國確定:

無論戰爭還是和平時期,都向所有國家商船開放(與埃及交戰國不在此列),軍艦通過需要提早48小時通知埃及,得到批准後放行。

也就是說埃及只賺錢,不管別的事情。

但埃及在客觀上難以擺脫美國的影響,比如說,伊朗現在要將石油通過運河送到敘利亞,埃及不會反對,但美國就會幹涉,這時,埃及就很為難。

通過這場危機,更加可以看出,蘇伊士運河在全球貿易和軍事方面的重要性,儘管是否是人為事故尚不清楚,但已經給世界敲響了警鐘。

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中國海洋運輸線受制於人,還可以在陸地上進行大量運輸。

但蘇伊士運河對中國來說,隨着我國貿易範圍和規模一天天擴大,其戰略地位重要仍然極其重要。

因此,中國未雨綢繆,審時度勢,與埃及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建立蘇伊士運河的長期安全機制和應急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一艘超級貨輪就能癱瘓一條兩洋航線,說明它是如此重要,卻又如此脆弱!天有不測風雲,不可不防。

雖然不防君子,但也得防小人,千萬不要高估某些國家的道德底線。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