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4000億美元協議的前生今世

唐如松

中國嚴重依賴來自波斯灣和非洲的石油,從石油戰略來說,亞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只有建立了整體的戰略,才能穩定地將石油從非洲、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台海然後抵達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或者讓來自非洲、波斯灣的石油經過印度洋在緬甸的皎漂港上岸,然後通過中緬石油管道進入雲南。

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努力推進以色列與沙特、阿聯酋、巴林等阿拉伯國家之間建立友好關係,當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消除隔閡、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伊朗之後,再加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削弱了伊朗的綜合實力,在與伊朗的對抗中以色列沙特一方就可以佔據優勢,以色列也可以將攻擊線推進到伊朗的周邊。當伊朗需要時刻面對來自佔優勢的以色列和遜尼派國家的攻擊時,伊朗就不是一個穩定的石油供給地。

特朗普上任之後將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改變為印太戰略,然後又不斷強化「四方安全對話」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印度的戰略作用,當印度偏向了美國之後(這以美國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為前提),美印日等就可以有力地控制印度洋,也就控制了非洲、波斯灣經印度洋的石油航線。

在可看見的未來,馬六甲海峽還會處於美英的控制之下,成為中國油路的關卡。美國也會聯合「四方安全對話」各國與中國爭奪南海和台海等海上航道。

特朗普政府的地緣戰略是十分清晰的,上述所有舉措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通過一系列戰略行動管控中國的海上石油航線和貿易航線,基於中國經濟嚴重依賴石油輸入、也嚴重依賴對外貿易,這就讓美國建立起地緣優勢。

最近,中國伊朗之間總額4000億美元、時間長達25年的合作協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根據伊朗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訊社稱,中方2016年出訪伊朗時就首次提出了這項計劃,很快獲得了伊朗總統魯哈尼內閣的批准,並得到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支持。2020年7月初的時候,伊朗相關媒體就已經報導該協議得到了議會的批准,具備了簽約的條件。但如果不解決上述一系列地緣政治問題,即便簽署了該協議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施,雖然中國可以到伊朗去投資,但伊朗能否具有穩定的原油供給能力以及如何將原油經印度洋運抵中國境內都是十分棘手的問題。

但3月底,中國與伊朗雙方高調宣布簽署協議。據法爾斯通訊社報導,兩國外長賈瓦德·扎里夫和王毅周六(3月29日)在德黑蘭的外交部舉行的儀式上籤署了該協議。據媒體報導的協議主要內容是,中國未來25年在包括銀行、電信、港口、鐵路、醫療保健和信息技術在內的數十個領域投資4000億美元。作為交換,中國將獲得穩定的伊朗石油供應。根據一名伊朗官員和一位石油貿易商的說法,石油價格含有大幅折扣。協議還含有深化軍事合作等內容,包括聯合訓練和演習、共同武器研發和情報共享。

這背後的含義是什麼?這意味着南亞地緣政治出現了深刻的變化。

前面說過,1962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奈溫廢除聯邦憲法建立軍政府,從此,緬甸徹底倒向了蘇聯成為蘇聯的小弟。2021年2月1日,緬甸再次發生軍事政變,開啟了軍人執政模式。3月29日,俄羅斯政府表示,儘管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高調訪問緬甸,以加強雙方軍事聯繫,但是俄羅斯對緬甸平民死亡人數的上升深表關切。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稱俄羅斯是一個「真正的朋友」,並歡迎俄羅斯軍隊出現在周六緬甸軍人節閱兵儀式上。緬甸與俄羅斯之間似乎再次恢復了緬甸與蘇聯關係的模式,這標誌着緬甸再次改變了顏色。

要注意,緬甸有一條從皎漂港到雲南的輸油管道(下圖),既然緬甸倒向了俄羅斯,當局勢穩定下來之後緬甸當局就很可能願意配合中方的要求,輕輕鬆鬆地擴大這條管線的輸油量(中國的施工能力是很NB的),也就解決了來自中東與非洲的原油如何經中緬輸油管道進入中國大西南的問題。緬甸現在的時局演變是否與中伊之間所簽訂的協議有內在的聯繫?估計這個世界上還沒有智商指數如此低的人。

但還要解決油輪途徑的印度洋的問題,印度就是關鍵,這是過去一直都在強調的。

一般人認為美俄都對印度有比較強的影響力,人們或許還會認為美國的影響力更大,源於美國的綜合實力更強。

但我的意見相反,俄羅斯對印度的影響力至少與美國是平等的,甚至還強於美國。根源在於印度軍隊的裝備中有六成以上是俄制裝備,俄羅斯在印度軍中的影響力更大,也就能從根本上影響印度政府的一系列政策。

如果預計不錯的話,未來一段時間俄羅斯與印度之間會有故事,故事的核心內容是如何建立更緊密的雙邊合作關係。一旦印度的態度改變,只需印度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這是有可能的,過去印度就採取不選邊站的政策),從波斯灣到緬甸皎漂港的油輪航線就可以穩定運行,油輪從伊朗出發,沿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的海岸線到皎漂港,然後從皎漂港進入雲南。

所以,中伊4000億美元協議、緬甸時局、印度未來的態度本質上都是一回事,是誰主導了這一地緣政治格局的大逆轉?

是拜登!

第一,拜登上台之後正在中東推行奧巴馬時期的政策。

在奧巴馬時期,中東亂的一塌糊塗,ISIS不斷攻城略地,以色列本土的戰略壓力巨大以致無暇他顧,面對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以色列甚至都想和美國斷交。現在拜登再次推行奧巴馬時期的中東政策,以色列就會被綁住手腳,中東會再次大亂。而伊朗與以色列之間被伊拉克、沙特、約旦隔開,伊朗身上的戰略壓力驟減,甚至可以在敘利亞給以色列施加壓力。作為地區軍事強國的伊朗就具備了穩定的原油輸出能力。

去年,伊朗的港口碼頭、電廠、化工廠、離心機工廠不斷受到匿名攻擊,這種形勢下的伊朗就不具備執行協議的能力。所以,中東局勢的改觀是中伊協議可以執行的基礎。

第二,拜登上台之後,立即將俄羅斯定為美國的敵人。

雖然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已經嚴重衰落,但對印度這樣的前蘇聯「小弟」來說,俄羅斯的影響力不會下降多少。因為這些小弟在當初大多是被俄制武器武裝起來的,這其中的印度就最為典型。這些國家要建立自己的軍工企業是很難的,投資極大時間也極為漫長,還需要以比較完善的工業基礎做支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改換美式裝備,需要巨額的軍費支出(美製裝備太貴),他們又支付不起,所以,就只能繼續使用俄制裝備。這就決定俄羅斯對他們依舊有很強的影響力,比外界從表面上看到的影響力要大得多,這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當拜登政府將俄羅斯定義為敵人之後,從緬甸、印度到伊朗的地緣局勢都在朝着向中俄有利的方向轉變。

現在的緬甸敏昂萊軍政府已經再次將俄羅斯當成了大哥,這與六七十年代緬甸與蘇聯之間的傳統關係類似,一旦印度再次保持中立,從伊朗至緬甸的地緣政治關係就出現了根本性的、有利於中俄的轉變,這意味着美國勢力在亞洲大陸的後退(昂山素季是美英的代理人),也意味着中俄勢力的擴張,所有這一切,背後的「導演」就是拜登。

事情到此為止了嗎?沒有,還有後續的蝴蝶效應:

第一,拜登政府正在努力與伊朗達成新的伊核協議,中伊協議的簽署意味着伊朗登上了中俄的「戰車」,中俄伊三方就會統一談判立場,結果,拜登老人家很不幸地成了木偶。

第二,中俄石油交易已經逐漸排除美元,中伊石油交易當然也會排斥美元,當越來越多的石油交易排斥美元之後,石油美元就會迴流。用半農的話來說,一旦國際美元(石油美元和各國的外匯儲備是最主要的組成,兩者又嚴重關聯,前者嚴重影響着後者)開始大規模迴流,美國立即就會成為阿根廷或魏瑪共和國,這是今天的美國所面對的最大危機。

第三,當印度在中美之間採取中立之後,中國會努力向印度輸出美元,俄羅斯會努力輸出武器,讓印度與中俄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未來,一旦印度進一步靠近中俄(這種可能性現在還不那麼大),就會開始威脅從非洲、波斯灣經印度洋至日本韓國台灣的油路。拜登政府不斷說要團結盟友,但以他們對地緣政治的認識能力,一旦日韓的油路受到威脅之後,卻可能將盟友置於惶恐不安之中。

拜登政府上任僅有兩個多月,但從中東到緬甸的外交政策已經全部失敗,亞洲的地緣政治已經落入全局被動,順帶還產生了一個副產品——以石油美元為基礎的美元霸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現在的美國白左政府比較極端,這是政治正確下的必然現象,比如生理差別決定男女之間在很多方面是無法平等的,所以,平等在本質上尋求的是人與人之間基本權利的平等並擁有平等的尊嚴和社會機會,而不是體現在可以隨便進行變性手術上,更不是體現在男人變性之後可以參加女子運動項目上,同時,白左在很多時候也缺乏行動力(說比做當然更容易),至少在地緣政治層面是這樣。但當地緣政治局勢糟糕到無法挽救時,既然他們的取向比較極端,也就更容易選擇戰爭,這又會導致世界的不安。

在地緣政治關係這個層面,在對俄羅斯的認識上,在對俄羅斯在亞洲地緣影響力的認識上,拜登政府就是典型的小白。對於中國來說,拜登政府已經「送」來了空前絕後的地緣政治大禮,中國需要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戰略窗口期建立起自己的石油戰略,同時祝福拜登—哈里斯政府健康長壽。當完善了在印度洋周邊的戰略布局之後,就可以在波斯灣、蘇伊士運河、非洲東海岸——印度洋——馬六甲——南海——台海這條海洋航線上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既可以削弱中國的「馬六甲之困」,還可以影響甚至遙控東南亞和東亞諸國,就可以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地緣博弈中佔據主動,這足以與美國勢力相抗衡。

機遇已經出現,未來靠自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