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25省份人口增加:十張圖看懂「七普」數據之變

楊棄非、吳林靜、余蕊均、程曉玲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

總的來看,過去十年間,中國人口實現了從13億人到14億人的跨越,人口總量既沒有發生下滑,更沒有像此前傳聞般跌破14億。

如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所說,當前中國人口總量仍居世界第一;過去十年間人口增加了7206萬人,與前一個十年的7390萬人相比,增長的規模略有下降,但基本持平。

我們就各省人口變化、聚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指標進行了細緻地統計:

總的來看,在多項指標排名中,廣東是「登頂」頻率最高的省份——不僅人口總數最多、十年增加值最多,並且老齡化程度、老年撫養比均在全國倒數第三,在總量和結構兩個方面優勢明顯。

東北三省則出現了人口規模的減少;老齡化程度上看,三省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寧吉喆指出,針對東北地區的新一輪振興計劃在着力調整結構的同時,也必將帶來人口發展的新變化。

川渝地區表現較為特別。今年四川與重慶兩地擺脫了十年前人口負增長的情況,重新進入人口增長軌道。但同時,人口結構問題依然亟待解決,不僅老年撫養比高,而且兒童養育較少。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目標,優化人口發展方式勢在必行。

而在這些大趨勢之外,還有更多的變化藏在細節裡。

人口排名:大批東部省份首現「反超」

宏觀研究習慣按照東、中、西以及東北四大區域來劃分中國空間格局。

從十年人口變化趨勢來看,共有25個省份人口增加。分地區來看,2020年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人口進一步集聚,所佔比重相比2010年分別上升2.15個百分點、0.2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所佔比重則分別下降0.79個百分點、1.20個百分點。

地區間的人口差距明顯拉大。

31個省份中,2020年人口超過1億人的省份有2個,為廣東(1.26億)和山東(1.02億),人口少於1000萬人的省份有3個,為寧夏、青海和西藏。

「兩降兩升」的人口聚集趨勢直接影響了省份排名。

看「頭部」省份,雖然廣東、山東、河南、江蘇、四川依然是TOP5的「人口大省」,但具體排名則未必和從前一樣。江蘇(8475萬)首次超過四川(8367萬),坐上人口大省第四把交椅,十年來,江蘇(609萬)的人口增量也是四川(326萬)的近兩倍。

2020年,江蘇並不是唯一一個出現「反超」的東部省份。梳理過去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後發現,2020年浙江的人口總量排名首次超過了安徽,福建反超了陝西,上海也超過了吉林,充分詮釋了「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的趨勢。

廣東還是十年來人口絕對值增加最多的省份,增加了2171萬人,浙江第二,增加了1014萬人。近十年來,人口絕對值出現減少的省份共6個,東北地區三個省份全面減少,黑龍江減少得最多,為646萬人。其他區域如山西、內蒙古、甘肅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口規模減少。

集聚度:10省份GDP比重大於人口

人口總是和經濟聯繫在一起的。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東部地區以佔全國約40%的常住人口總量貢獻了51.74%的GDP,而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均表現為人口佔比大於經濟佔比。

經濟向沿海發達地區集聚,區域發展仍不平衡。不過,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在《大國大城》一書中曾指出,「中國的問題不是經濟太集聚了,而是長期以來,人口的集聚未能與經濟聚集同步。」

換句話說,就是人口的集聚落後於經濟的集聚——從發達國家城市化經驗看,各地區之間經濟份額和人口份額雖然差距大,但人均GDP幾乎趨同,進而走向區域平衡。

做一個對比,以31個省區市2020年的經濟數據和人口數據看,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湖北、上海、北京、重慶、內蒙古、天津10個省份的經濟總量佔比大於(等於)人口總量佔比。

與此同時,其餘21個省份人口集聚度高於經濟集聚度,如此,「人均」指標將明顯落後,難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其中,廣東雖然保持了經濟和人口佔比的「雙第一」,但人口集聚度仍落後經濟集聚度近2個百分點(集聚度=省份人口/經濟總量佔全國人口/經濟總量的比重);

經濟第二大省江蘇(佔全國總量的10.11%),人口總量排在全國第四,二者佔比相差達到4.11%,差值為全國之最;

四大直轄市雖全部入列,但分化明顯,上海經濟集聚度高於人口集聚度2.05個百分點,重慶僅相差0.19%。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關鍵是如何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此前表示,城市化地區既要集聚經濟,更要集聚人口,「否則就會造成全國經濟布局與人口分布的失衡,拉大地區差距。」

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為參照,增加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方向更加明確。

出生人口:全國一年少生265萬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比2019年減少265萬人,下降幅度達18.2%;比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2016年下降32.8%,這一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萬,創2000年以來峰值,但之後連年下降。

從十年間出生率來看,也是從2016年開始,中國人口出生率逐年走低,2020年已降至8.54%,為1952年該數據存在以來最低水平。

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導致出生人口規模收緊的主要原因在於,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持續下降,生育時間推遲以及生育養育成本提高等,這是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也是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勞動力人口:3省份低於60%,河南墊底

從年齡構成上看,少兒人口數量增加,比重上升。0-14歲少兒人口的數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

31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0-14歲少兒人口比重超過20%,另有14個省份該年齡段人口比重低於全國平均線(17.95%),比重最低的三個省份依次為上海、黑龍江和遼寧,其中上海是唯一一個比重低於10%的省份,僅為9.8%。

人口的年齡構成不僅反映人口的再生產狀況,也反映社會的發展、變動情況。從總量上看,「七普」與「六普」相比,也就是說與2010年相比,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

儘管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但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絕對量依然還是較大。寧吉喆表示,普查結果顯示,中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勞動力資源仍然充沛。

分省份來看,15-59歲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個,排名前三的是廣東、北京和浙江;在60%-65%之間的省份有15個;在60%以下的省份有3個,分別是河北、廣西以及河南,這當中,河南佔比最低,僅為58.79%。

老齡化人口:12省份邁入深度老齡化

根據聯合國定義,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意味着進入老齡化社會;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過去十年間,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與2010年相比,分別上升5.44、4.63個百分點。

分省份來看,2010年,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最高的是重慶,為11.72%。廣東、西藏、青海、寧夏、新疆5省尚未進入老齡化。

而到2020年,除西藏以外,其餘30個省份均已進入老齡化,遼寧、重慶、四川、上海、江蘇、吉林、黑龍江、山東、安徽、湖南、天津及湖北等12個省份,更是在過去10年間集體邁入深度老齡化。

性別差距:廣東男性比女性多773萬人

從人口性別比例來看,2020年全國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佔48.76%,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3490萬人。

總人口性別比(註: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105.20)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具體在31個省份中,總人口性別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個,在100至105之間的省份有17個,在105至110之間的省份有9個,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個。廣東、浙江男女數量差距最大,其中廣東男性比女性多773萬人。

撫養壓力:河南廣西貴州位列前三

人口撫養比也稱人口負擔係數,指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根據「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三個年齡段計算撫養比,可以反映出勞動人口「上養老、下育幼」的負擔。比例越高,代表勞動人口壓力越大。

從全國來看,總撫養比從2010年的34.28%提高到2020年45.88%,這意味着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的兒童、老年人從34.28人增加到45.88人。其中,少兒撫養比從22.3%上升到26.19%,老年撫養比從11.98%上升到19.69%。

具體看各省份,根據七人普數據計算可知,河南、廣西、貴州、湖南、安徽、河北、山東、江西、四川、重慶總撫養比位列前十。除河北、山東外,均為中西部省份。

在養老負擔方面,重慶、四川、遼寧的老年撫養比分別是25.49%、25.28%和24.38%,排名前三,相當於4個勞動年齡人口就要負擔1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論兒童撫養比,貴州、廣西、河南、西藏、江西等5個省份兒童撫養比都在33%以上,3個勞動人口撫養1個兒童,也算是「甜蜜的負擔」了。

1.25億跨省流動人口:東部佔比73.54%

流動人口的數據向來備受關注。

2020年,中國人戶分離人口為49276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1694萬人,流動人口為37582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4萬人。

與2010年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長69.73%。

從流動特點看,近距離的人口流動增長更快——省內流動人口比2010年增加了1.16億人,達到2.51億人,增長85.70%,同時,跨省流動人口為1.25億人,比2010年增加3896萬人,增長45.37%。

從區域分佈看,東部地區吸納了大部分跨省流動人口。其中,東部地區吸納跨省流動人口9181萬人,佔比達到73.54%;中部地區吸納955萬人,佔比是7.65%;西部地區吸納1880萬人,佔比15.06%;東北地區吸納468萬人,佔比3.75%。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外界多有對「流動人口減少」的擔憂。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流動人口規模在2014年達到2.53億峰值,此後開始下降,2019年流動人口為2.36億人。

而隨着「七普」結果公布,十年間流動人口增長了將近70%。公報顯示,「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