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定全球稅收霸權:這場硬仗我們一定要打贏!

北風

6月5日,在國人都在聚焦如何籌備高考的時候,G7集團的財政部長一起開了個會。

5月的G7集團外長峰會,就是劍指中國,國內官方將這次會議定義為「岳不群會議」。

可是這次G7財政部長開會,主題更是將在全球掀起腥風血雨,可以說比起外長會的「嘴炮」,這群財政部長是真正要和中國「打一場硬仗」!

正因為這次G7財政部長通過的全球稅收協議是真正的實招,狠招,所以國內沒有很高調的進行預言反制。

我們未來也準備在G20峰會以及APEC大會上,進行實實在在的反制。

壹、G7財長峰會,重新定義國際稅收

G7集團的這次峰會,最大的成果有兩個:第一是高利潤跨國公司需要根據其在各個國家的市場份額,拿出其利潤的至少20%重新分配。

第二是全球統一執行至少 15% 的最低公司稅。

這次達成稅收協議的G7國家,可以看做是現今全球各國金字塔的塔尖國家。

他們作為發達國家裡最有實力的七國集團,達成這一協議,目標是為了推廣全球,從而定義全世界的稅收格局。

根據會議安排,七國財長通過的稅收協議,首先會在三天後的G7國家領導人會議上,最終簽署,變成七國共同意志。

根據七國財長的公開表態,七國領導人正式簽署之後,就會拿到今年晚些時候的G20領導人會議上爭取更多國家簽字。

七國集團的最終目標是國際貿易的至少135個國家會簽字通過,成為全球一體的稅收聯盟。

北風在以前分析歷史文的時候,提到過,過去幾千年,無論中外,每一個強勢帝國由盛轉衰,最後分崩離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規律是,帝國滅亡的先兆就是「國家收不上稅」。

放到今天,這個規律依舊適用,所以任何一個國家,只要不想亡國,都會追求稅收的自主權。

在全球資本流動,技術流動產業流動的過程中,總會有後發國家利用自主稅收政策,吸引全球資本和產業技術的流動。

正因如此,過去哪怕是盟友國家之間,也無法達成稅收同盟。

那麼這次拜登政府是如何做,達成了七國共識的呢?

這一切都因為過去二十年,中美之外的全球所有國家都錯過了互聯網產業革命的紅利。

在如今的西方發達國家,從遊戲到社交,從硬件到軟件,全部都被美國頂級跨國企業佔據壟斷地位。

因為日本與歐盟沒有強大的互聯網公司,國內的錢源源不斷的都被美國的跨國巨頭賺走了。

市場被佔領,賺的錢卻一分都沒有留在歐洲各國,於是歐洲各國吵着要對美國互聯網巨頭徵稅已經好幾年了。

過去幾年,美歐之間為了互聯網巨頭的「數字稅」,盟友之間打了好幾年的貿易戰。

這次拜登政府做出讓步,所有高利潤的跨國公司,在各國市場創造的盈利,將有至少20%分配給提供市場的國家。

這等於是美國的互聯網巨頭向歐盟和日本直接輸送巨額利潤作為稅收。

拜登政府當然不會吃虧,割掉了巨頭們20%的利潤,換來的是各國統一15%的最低稅率。

只要最低稅率得到實施,並且向歐洲以及許多「避稅天堂」性質的島國推廣,最終會阻止大國的跨國公司,向避稅天堂與低稅收國家轉移。

也就是說,美國用科技巨頭在國際市場20%的盈利,換來這些科技巨頭不再遷徙和逃跑,這手段確實高明。

貳、各國政府VS跨國公司的財富爭奪戰

這次G7國家共同通過的稅收協議,表面上看,是揮向全球所有跨國企業的屠刀。

通過與跨國企業盈利國之間的盈利分配協議,換來全球統一稅率,這種操作像極了我國經典的「分稅制」改革。

通過統一稅率,來避免跨國公司偷稅漏稅,同時,通過將跨國公司的盈利部分劃撥給「地方」(各小國),來換取「地方政府」對分稅制改革的支持與主動推進。

在過去,全球跨國企業代表的壟斷資本,與生俱來就有「無國界屬性」,「向低稅收國家流動」的屬性。

過去特朗普政府的方法是「降稅」,就是告訴跨國企業:你們不要跑了,回美國來,我給的稅收和一些「避稅天堂」差不多低

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政策,對於美國跨國企業回國投資,促進力度很大,讓美國經濟在他執政前三年實現二十年來最長的中速增長。

當然,特朗普的降稅,促進了美國高科技企業的投資和經濟增長,可是政府收入降低,美國政府的負債更高了。

拜登政府上台之後,首先一刀就是砍向富人階層和跨國企業,要對他們增稅。

可是拜登政府增稅,這些企業就會想全球低稅收國家遷徙。怎麼辦?拜登政府在增稅之前,必須在全球建設一樣高的鐵柵欄,讓國際資本無路可逃,乖乖的被宰。

放在以前,全球各國都對美國的跨國企業眼紅不已。巴不得美國增稅的過程中,這些企業集體逃離,他們用低稅收,把這些國家吸引過去,直接摘美國的成熟桃子。

可惜2020年的新冠疫情,永遠的改變了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無論是疫情導致的經濟萎縮,還是美元放水帶動的各國強迫放水。

每個國家都深陷債務危機,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

這個時候,全球各國政府的第一存活手段,就是「增加稅源」。

所以美國的方案,就是給了全球各國,跨國巨頭的20%利潤,同時讓全球各國約定,彼此不捅刀子,搶走稅源,然後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宰跨國集團。

全球那些深陷財政危機,想收稅想瘋的國家政府,在可以立刻收穫大量現金稅收,以及布局幾十年,為國家的產業技術升級鋪路兩者之間做選擇。

恐怕中國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選擇拿現錢而放棄長遠規劃。

叄、歐美稅收霸權對我國的影響

美國這次藉助全球疫情危機,各國政府急於收稅的困難時刻,推動全球稅收協議,唯一的攪局者,只會是中國。

我國在2020年,三個月之內基本控制新冠病毒,生產生活恢復常態,為了應對危機,雖然我國的貨幣政策相對寬鬆,但是沒有大水漫灌,因此和深陷「貨幣放水危機」的全球各國是不同的。

那麼我們國家為什麼會反對美國的「全球稅收協議」呢?

因為美元經歷一次次大放水之後,霸權地位已經岌岌可危。美國卻在此時推出「全球統一稅率」。

這等於是在美元霸權走下坡路之後,美國政府快速換檔,要求全球各國都綁定新的「美國稅收霸權」。

全球政府聯合起來,對跨國企業進行圍堵和收割,只是美國「全球稅收計劃」表面最淺的一層。

埋在水下的是美國通過與發展中國家統一稅率,阻止發達國家的產業與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這也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G7共同推動這一「稅收協議」的基礎。這是對全球現有「經濟秩序」與「產業格局」的固化。

一旦「低稅收效應」失靈,許多發展中國家對全球資本與技術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也就永遠的錯失了產業升級的機會。

看起來每個國家都可以獲得跨國企業20%的利潤,可這20%利潤就是實實在在的鴉片。

這些政府享受美國企業的稅收,卻沒有對美國資本與技術的吸引力,國內產業永遠沒法培育,最終只能在中等收入陷阱與低等收入陷阱中,永遠成為美國跨國巨頭的屠宰工廠!

那麼美國主導的「全球稅收協議」對我國會有什麼直接衝擊呢?

首先從條款來看,對我國的產業和資本表面衝擊不大。

因為我國的外資企業早就沒有了超國民待遇,他們在我國一樣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本身就高於15%。

至於美國排名前五的互聯網巨頭,無論是影視與視頻領域的網飛,還是社交領域的推特,臉書,又或者搜索與人工智能公司谷歌,都很難在國內佔據市場份額。

沒有市場,也就沒有「20%的盈利」作為稅收來和中國政府做利益交換。

雖然這次G7國家的「全球稅收協議」看起來對中國現階段不會造成衝擊,可是法國財政部長在達成協議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主動說出:「要中國同意這一協議,會是一場硬仗。」

所以將歐美列強的「稅收統一協議」,稱為逼迫中國屈服的硬仗,是法國財政部長代表G7做出的描述。

為什麼對中國表面無害的稅收條款,會是強迫我們屈服的一場硬仗?

因為這次稅收協議的深層含義除了前文的對現有世界經濟秩序,國家金字塔階層的固化,第二層意義就是針對中國的引資和擴張。

在過去的疫情嚴重的2020年和今年一季度,我國是全球少有的外資實際利用增長國

我國的「智能製造2025」,我國的「卡脖子攻關」以及向高端產業鏈升級,都需要全球的資本與技術的引進。

雖然我國的企業所得稅不低,但是在招商引資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會有許多的稅收優惠與減免政策。

美國同G7國家通過的稅收協議,除了原則上的兩條之外,還有許多細節條款,詳細約束了「稅收優惠與減免」。這些都被認定為破壞協議的「不公平補貼」行為。

除了引入外資和技術,這次「稅收協議」,受傷更大的不是美國已經稱霸世界的跨國公司集團,而是中國準備揚帆起航的跨國高科技公司。

美國的高科技跨國巨頭,過去依靠低稅收,零門檻的發展了二十年,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形成了壟斷地位。

如今讓中國即將出海的高新科技公司和央企去面對和這些壟斷巨頭一樣的高稅收與高門檻,很難突圍,這等於變相助長了美國跨國巨頭的壟斷,斬斷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出海之路。

今年國家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鐵拳」比較重,輿論也讓這些互聯網大佬從意見領袖,成為人人喊打的資本家。

可是國家的文件多次三令五申,對這些互聯網巨頭在國內市場的「無序競爭」進行打壓,是為了讓這些企業放眼看世界,去征服全球市場的星辰大海。

可是歐美各國通過稅收壁壘,封堵中國互聯網高科技巨頭出海之路,就會逼迫他們在國內市場進一步拼殺和內卷。

過去幾個月,對於我國較強的幾個互聯網巨頭,「分拆」的呼聲都喊了出來。可實際上,這些巨頭對比美國的跨國集團,體量還差着10倍到幾十倍的距離。

我國的GDP現在是美國的70%,那麼我國的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的估值和營收,有沒有達到美國巨頭的70%呢?

美國在此時推動全球稅收聯盟,針對跨國公司的高稅收,就是要把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永遠變成「國內公司」。

北風前文將美國主導「全球稅收協議」形容為我國的分稅制改革,那麼大家要明白,我國的分稅制改革,以及最終的稅務總局合併,目的可不光是為了收稅。

在分稅制與全國統一稅率的過程中,地方經濟強省再也沒有了叫板中央的能力,那些快速發展的省份,也被套上了緊箍咒。

全國的產業布局,產業轉移也服從中央的統一調配與規劃,再也沒有一個后發省份,能夠違抗中央的政策,逆天改命加入第一省份梯隊。

這樣的稅制改革,對於中國是巨大的利好。

可是同樣的財稅政策,如果升級到美國主導的世界聯盟中進行推廣,哪怕只實現我國分稅制改革的一半效果,對美國的統治力,將是無限加強,對我們的民族復興與國家他的產業躍升,都是沉重的枷鎖。

全國統一稅率以及與各國政府的「分稅制利益分配」,將讓美國未來對全球的資本與技術流動,有決策權,讓美國對全球各國的階層定位,產業劃分,收入等級,有干涉權甚至掌控權,這才是美國稅收霸權的終極威脅,承接美元霸權衰敗後,下一個百年對世界的統治。

肆、我們如何打贏稅收保衛戰?

洞悉了拜登政府決定美國霸權「換軌」的終極密碼,我們就明白為什麼G7國家財政部長,將這稱為「強迫中國屈服的一場硬仗」。

在協議達成後的記者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對媒體的表態比法國財政部長強勢得多。

當媒體問到美國如何確保讓中國等全球至少135個國家通過這個「統一稅率協議」時,耶倫的回復是:「其實我們不需要他們通過!」

耶倫說:「當你理解協議的細節就會發現,它並不需要所有國家都同意。協議有辦法處理抗拒者。」

美國的所謂懲治方案,就是「未及稅率支付規則」,對於不接受15%最低企業稅的國家,將對該國企業進行懲罰性加稅。

什麼意思呢?就是美國不需要中國同意15%最低稅率,只要美國認定相關國家進行了稅收補貼來吸引跨國公司,美國就可以通過向美國的中國企業加收稅收,把這一切「彌補回來」。

也就是說,與美國這套「全球稅收計劃」硬頂的結果,就是中國對美國跨國企業用低稅收來吸引,可是美國卻在此基礎上,從中國企業身上多收稅。

這樣我國政府將面臨「輸兩次」的經濟損失,以及巨大的「民怨沸騰」。

因此,硬頂「全球稅收協議」不是正確的鬥爭手段。

何況在中國成為被打壓的第二強國時,全球稅收協議是對我們的枷鎖,可一旦我國在未來的五到十年,經濟體量超鍋美國,針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和國際規則的制定能力更強的時候,「全球稅收協議」對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有利的。

所以全球稅收協議從長遠來看,是個好東西,只是現階段,美國單獨主導下,是個壞東西。那我們應該如何博弈呢?

在7月初,G20的所有財政部長將在意大利威尼斯,進行新的全球財稅協議的商討,美國與G7的打算是把三天後七國領導人簽字的協議在二十國大會上直接通過。

那麼我們的應對策略應該是同意「全球財稅計劃」,但是針對不同國家的國情與發展階段,允許更加靈活而不是更加強制的一致性協議。

這種應對手段能成功呢?有先例麼?

有的,那就是十年前的「全球氣候峰會」。

這次美國糾集G7集團,制定全球統一稅率,是為了固定全球跨國壟斷財團的格局,鎖死發展中國家的產業鏈地位。

這次協議從目的到手段,都和十年前的「全球碳減排」計劃是一樣的。

那麼碳減排,是不是一張好牌呢?在十年後的今天,我國新能源產業全球一枝獨秀的時候,也是我們引領碳達峰,碳中和的時候。

可是我們國家經歷了2010年聯合發展中國家,硬頂西方強國的不公平方案,到2015年,中美兩國共同引領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達成協議。

再到2020年,中國主動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向全球輸出清潔能源產品。

也就是我國用十年時間,將「碳減排」這個鎖死發展中國家的「鎖喉功」變成有利於我國新能源產業擴張的排雲掌。

和「全球碳減排」一樣,「全球統一稅率,封殺避稅天堂」對5~10年後的中國來說,同樣可以避免資本的逃離與產業向低稅率國家轉移。

所以我們今年G20峰會上要做的,就是聯合發展中國家,喊破「發達國家先發展,維護壟斷鎖死發展中國家」的圖謀,提出彈性方案。

在未來幾年,沒有經濟危機與通脹危機的中國,對「全球稅收協議」並不迫切,反而可以成為與歐美強國博弈的一張牌。

3~5年後,中美GDP基本持平,一些卡脖子領域的資本與技術轉移完成後,中美兩國可以共同推出「全球稅收協議」,而這幾年,我國已經在博弈中拿到了足夠的利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