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向古巴下手了?

小虎刀、胡一刀

古巴,海地,委內瑞拉這三個被美國視為「後院」的國家,這兩天都發生了各種形式的「重大突發狀況」。

這是偶然嗎?

尤其是古巴。美國媒體11日渲染稱,數以千計的古巴人當天在首都哈瓦那和其他多個城市舉行了罕見的反政府抗議活動。 他們對國家經濟狀況、新冠疫苗接種的進度和政府的作為表達不滿。

真的是對政府的不滿?那隻背後的「黑手」,已經不只是蠢蠢欲動了。

01

「古巴正在經歷60年來最大的一場抗議示威運動」 。這是7月11日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媒體重點、頻密報導的一條新聞。

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日,數千名古巴人走上全國各地城市的街頭,抗議食品和藥品短缺。人們闖進路邊的商店,搶走售價過高的商品;一名婦女抱着自己的孩子大哭着說:「我們的孩子快要餓死了」。

抗議爆發的「導火索」,是古巴目前正在經歷1991年以來最糟糕的經濟形勢, 疫情無疑更是雪上加霜,摧毀了其主要出口收入來源旅遊業,這個國家同時出現了通貨膨脹、停電、食品藥品和基本生活物資的短缺。

一些古巴民眾現在每天要花幾個小時排隊購買基本食品。許多人無法工作,因為餐館和其他企業幾個月來一直處於封鎖狀態。推特上現在出現了「SOSCuba」的熱搜標籤,不少明星也加入進來,呼籲讓外國捐款和物資進入古巴幫助古巴人民。

從疫情方面來看,古巴最近也壓力非常大。6月底開始疫情逐漸攀升,單日新增確診在11日達到6923人,是疫情爆發以來最高的單日確診量,單日47人確診死亡也創新高。古巴全國約有23.8萬人確診、1537人死亡,進入全國疫情最嚴峻階段。

周日(11日)抗議爆發後,古巴主席迪亞斯·卡內爾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認為美國應當為這次的騷亂承擔責任。 為什麼這麼說?卡內爾批評說,主要原因是由於美國限制出口、資金和前往古巴的旅行,導致廣泛的物資缺乏。

美國近年來不斷收緊對古巴的貿易禁運,即便是在疫情發生後,也沒放鬆對古巴的禁運。這是美國令人痛恨之處。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期內,對古巴實施了240多項單方面的制裁舉措,基本扼殺了古巴經濟。拜登政府上台後,明確表示對古政策不是美國的優先要務,因此短時間內並沒有放寬制裁的可能性。

據古巴政府統計,僅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間,美國對古巴封鎖已造成古巴91.57億美元損失;自1962年以來,美國對古巴封鎖已導致古巴累積損失1478.53億美元。

今年6月23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譴責了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193個聯合國會員國中,有184個國家投票贊成該譴責,只有2個國家投票反對:美國和以色列。

自1992年以來,這項決議每年都要表決一次,每年都是差不多的結果,但很明顯,聯合國的決議對於美國而言並沒有起到多大影響力。

對古巴人來說,這種投票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安慰,他們依然面臨著由於美國禁運導致的水深火熱的生活。

雖然在放鬆制裁舉措方面,拜登政府以「不是優先要務」為由毫無進展。但周日,古巴抗議一發生,從白宮到美國政客,表態和支持都來得非常快。什麼叫「別有用心」,在這體現得是淋漓盡致。

先是美國國務院西半球事務辦公室代理副國務卿朱莉鍾假惺惺地表示,「我們支持古巴人民和平抗議的權利。我們呼籲保持冷靜並譴責任何暴力行為,」

然後,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說:「美國支持古巴各地的言論和集會自由,並將強烈譴責任何針對行使普世權利的和平抗議者的暴力行為。」想給古巴的抗議活動再「添一把火」。

而古巴裔移民後代,佛羅里達州共和党參議員馬克•盧比奧更是最早站出來,要求媒體要對古巴抗議事件進行廣泛報導,自己接連在社交媒體上發推文,鼓動這次古巴遊行示威轉向「意識形態反抗」。

盧比奧還呼籲拜登總統和布林肯國務卿對此事進行公開表態,希望把火燒得更旺。

「顏色革命」的味道,其實已經出來了。

02

在古巴之外,海地因為總統遭刺殺一事謎團重重,目前局勢也呈現出動蕩。這背後的「黑手」是誰?謎團正一步步揭開。

雖然海地方面呼籲聯合國和美國都派兵,維持海地的局勢穩定,但是美國人這一次拒絕了派兵的建議。因為拜登政府要跟自己整體的外交政策保持一致啊,不能這邊從阿富汗撤軍呢,那邊又向海地派兵。

不過,美國還是不甘心放棄自己對「後院」的控制力。

於是,美國在當地時間7月11日派遣了一個技術小組前往海地,評估海地在上周總統莫伊塞遇刺後的安全和其他需要。

一位美國高級官員告訴路透社記者,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美國政府機構參與了此事,但該團隊計劃在返回時向拜登總統報告,然後再就美國進一步參與席捲這個加勒比島國的動蕩做出任何決定。

海地警方的說法是,兩名美國人和26名哥倫比亞人參與了刺殺襲擊,其中一些人是哥倫比亞軍隊的退役士兵,但是還有一些主要的策劃者和嫌犯仍然在逃。

拜登政府官員說,美國還將就海地動亂與地區夥伴和聯合國進行磋商。表面上看,美國政府尊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的意見,但是媒體在這個事件上披露的最新信息,又讓美國在「刺殺海地總統」事件中又多了一個「角色」。

據媒體報導,海地警方近日證實,由美國人和哥倫比亞人組成的一個武裝團伙涉嫌參與刺殺海地總統莫伊茲。有哥倫比亞人表示,這些武裝分子受雇於一家位於美國邁阿密的公司。

據《邁阿密先驅報》、路透社等媒體11日報導,一位曾接觸被拘留的哥倫比亞武裝分子的消息人士對媒體透露,這些嫌犯稱自己受雇於總部位於美國邁阿密的一家公司。其中幾個人表示,他們在海地已經待了至少3個月,有些人的時間還要更長。

海地的一名消息人士稱,這些哥倫比亞人聲稱被雇來是為貴賓提供安全保障的,每月的工資約為3000美元(約1.9萬元人民幣)。此外,一名法官爆料,兩名海地裔美國人聲稱他們是被雇傭「做翻譯的」,但並未透露自己的僱主是誰。

刺殺事件最離奇的地方在於,海地司法部門發布的初步調查結果稱,遇刺身亡的海地總統莫伊茲身中12槍,左耳、右臂、左腿和臉部各中一槍,腹部連中數槍。但他身邊的安保人員均未受傷。

這是不是一起策劃好的「裡應外合」行動?

海地是加勒比海島國,人口大約1100萬,是美洲最貧窮國家。《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發表一篇文章稱,海地領導人被暗殺,西方流下鱷魚的眼淚,這暴露了美國附庸國的真實狀況。

文章稱,這個加勒比小國的居民深受極端貧困、不平等和秩序混亂之苦,因為華盛頓希望如此。海地的領導人通常只是美國支持的一個傀儡,海地糟糕的局面在歷史上因為美國的干涉而加劇。

03

除了古巴、海地之外,委內瑞拉首都近日也突發暴亂。委內瑞拉出動了2500名政府軍,街頭激戰持續72小時。

有委內瑞拉官員透露,這些武裝分子大概率也是來自哥倫比亞的雇傭軍,他們在行動中繳獲的武器,也來自哥倫比亞和美國。

跟海地發生的一切,多少有些相似吧。

根據 《今日俄羅斯》11日報導,委內瑞拉是位於南美洲北部的國家,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北臨加勒比海,西與哥倫比亞相鄰,南與巴西交界。2019年1月23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宣布與美國斷交。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

委內瑞拉政府10日通報了與該團伙的戰鬥,並提供了粉碎該團伙行動的細節。

內政部長梅倫德斯與副總統羅德里格斯稱,這場街頭戰鬥持續了大約72個小時,造成至少26人死亡。國家警察和國民警衛隊的4名警官犧牲,另有10人受傷。對方則損失了22人。

副總統羅德里格斯認為,該團伙是在外國勢力的慫恿下作案的。

很顯然,趁着疫情肆虐,以及經濟體系遭到嚴重破壞,美國藉機加大了對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影響和控制。

拉美疫情得不到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例如,絕大多數拉美國家的政府缺乏一個科學的、有效的抗疫戰略。這與其缺乏對病毒的危害性的認識有關。例如,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始終認為,新冠肺炎僅僅是一種「小感冒」,不必誇大其危害性。而且,他還認為,巴西人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在污水下水道裡游泳也不會得病。

拉美的製造業基礎較為薄弱。因此,疫情爆發後不久就出現了抗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一些拉美人甚至刊登廣告,願意用自己的土地換取氧氣。

在拉美,一方面,由於拉美人具有熱情奔放、喜歡社交的特點;另一方面,由於許多人在非正規部門中謀生,不外出工作就無法獲取收入,因此,「封城」或居家隔離的規定無法得到很好的遵守。

疫情對拉美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早已顯現,而且不容低估。

在經濟領域,拉美面臨著再次陷入「失去的十年」的風險。這一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如在過去的2年,拉美經濟下降幅度之大,在拉美是前所未有的。毫無疑問,為了儘快刺激經濟復蘇,拉美有必要獲取更多的外國投資和擴大出口。雖然中國並不能「救」拉美,但中國可以通過更好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為拉美經濟走上良性增長助一臂之力。

在社會發展領域,疫情使拉美的貧困人口大幅度增長,失業率快速上升,社會治安不斷惡化,維繫社會穩定的難度在增加。

在政治領域,疫情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在智利等國,2019年此起彼伏的反政府活動因疫情而消停;但在哥倫比亞,民眾似乎全然不顧政府禁止集會的禁令,依然多次舉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抗議政府的經濟政策。

又如,雖然厄瓜多爾在4月11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選出了一位右翼總統,從而使這個南美洲國家的政治風向標從左轉向右,但在6月6日舉行的秘魯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高舉左翼旗幟的佩德羅•卡斯蒂略卻能勝出,從而使拉美左翼「扳回一城」。可以預料,這種左右「拉鋸戰」的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正因為疫情令拉美地區的左翼勢力的影響力逐漸恢復並且重新壯大,所以美國這個「黑手」已經不只是蠢蠢欲動。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