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皮賴臉背後,是美國對華政策已經黔驢技窮

雲石

最近美國對華操作也是顛三倒四的,7月6日,美國印太事務協調觀坎貝爾剛剛在一場智庫論壇對華中表示:中美有可能和平共處,美方不支持台獨。可15號,一架美軍運輸機就降落台灣。與此同時,美國傳出拜登政府希望跟中國建「緊急熱線」甚至瘋傳前兩天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提出訪華要求——擺明了就是急着要找中國打商量;可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卻又不斷對華制裁施壓,在新疆、香港問題上連連加碼,不僅強化對新疆企業封鎖,還制裁了幾位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在瘋傳被中國拒絕了幾次之後,謝爾曼終於獲准,於25-26日訪問中國。可好不容易得到這個機會,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在談到這次死皮賴臉求來的會晤時,又聲稱,謝爾曼將「從實力的地位出發」(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飛往中國會談——擺明了是對中美阿拉斯加會談中楊潔篪那句:「你們沒有資格從實力和地位出發……」的硬杠。

又急不可耐的要找中國溝通,又屢次三番對中國耍陰招搞小動作裝13,美國這到底是幾個意思?

其實邏輯也不難理解,無非就是特朗普對華極限施壓政策的延續而已。拜登上台後,廢棄了很多特朗普政策,但對華政策,至今依然還在延續。四月份時,中美就在阿拉斯加大吵了一頓,後來雙方也是你來我往,斗的火藥味衝天。時至今日,中美即便還不能不算是敵國,但也差不了太多了。

不過,同樣是極限施壓,拜登的表現與特朗普有很大不同。特朗普就是以打為主,從頭到尾都端着架子把中國往死了踹,根本就沒有跟中國主動溝通的意思——至少面子上,絕對是夠硬氣。但拜登就不行了,尤其是近來,明顯感覺拜登在打的同時,急着又要跟中國談;而且打的手法上,特朗普也明顯更狠——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招招都是往中國死穴打,也着實讓中國肉痛不已;但拜登的手段——什麼封禁新疆棉花、制裁香港中聯辦副主任,乃至軍機抵台,這些雖然看上去更刺激神經,但要說實際傷害,跟當初特朗普相比其實差遠了。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還是現在拜登的形勢更糟糕了。特朗普在位時,美國經濟形勢還沒現在這麼糟糕,股市、房市還沒飆到今天這個地步,聯邦債務也沒這麼重,所以美國還有底氣折騰。而現在拜登面臨的經濟形勢,已經是岌岌可危——疫情之後,美國貧富差距已經超越1929,股市、房市和債務都已到歷史性高位,美聯儲利率卻降到了幾乎為0——這意味着救市子彈都打光了。而與此同時,美國通貨膨脹開始飆升,再不想辦法控制通脹,就將被迫提前加息。而在這種形勢下加息,那美國將面臨的就是股債房三殺——而且是歷史性高位的自由落體,基本上一場大蕭條就鐵板釘釘。

過去十多年,一直是中國幫美國背通脹;現在中國不僅不背,還積極向美國輸出通脹,這種情況下,拜登當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頻繁找中國溝通,也就不足為奇。

所以我們看到從五月開始,通脹數據一出來,美國立馬要找中國溝通:

5月12日,美國公布4月份CPI數據,首次出現通脹大幅度飆升跡象,美國財政耶倫和貿易代表戴琪,馬上就一改之前的強硬,表態會嘗試跟中國對話,隨後半個月,美國貿易代表、財長、商務部長先後密集的跟我們打電話;

6月10日,美國公布了5月份CPI數據,結果通脹數據進一步飆升。次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馬上也跑來跟我們打電話;

7月13日,美國公布了6月份CPI數據,結果通脹數據繼續飆升,馬上又傳出副國務卿希望訪華的風聲。

但問題是,中國始終不接招。

中國為什麼不接招?因為美國求中國幫忙的同時,卻不願意拿出中國想要的東西——放鬆對華圍剿,解除關鍵性的科技制裁。

畢竟今時不同往日。現在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尤其是對美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較十多年前大降;再加上經濟基本面相對良好,政策儲備充足,所以不再像08年金融海嘯後那樣必須幫美國背通脹——否則自己也會被拖着完蛋。

這種情況下,中國救美國的必要性大降——就算大蕭條真來,我也是受傷最輕,恢復最快的,還可以趁着這個機會反超。

當然,秉承着互害不如互利的原則,如果美國願意友好合作,放鬆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放了孟晚舟,解除對華為制裁,放鬆半導體行業的對華封鎖,那中國倒也不介意再幫美國背一部分通脹。但拜登啥中國想要的都不給,光要中國幫忙,那中國又不是棒槌,憑什麼理你?

問題就來了,美國現在經濟形勢這麼嚴峻,為什麼拜登卻不願意給中國想要的東西?

我覺得這主要是三點原因:

第一,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拿捏。給中國解除科技封鎖,放緩對華圍剿,這個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換取中國幫忙背通脹,緩釋美國危機。但在他們看來,這是以犧牲美國長期利益為代價的。以前中國弱,讓他增強一點也問題不大;但今天的中國,至少在美國人眼中,實力已經膨脹到嚴重威脅美國霸權,威脅到美國核心利益。這時候再放鬆圍剿、再在關鍵科技領域放任中國發展,可能再過個十年八年,美國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核心技術優勢,都將被中國追平。這種情況下,不到萬不得已,拜登實在不能輕易松這個口子。

第二,國內政治壓力。現在反華已經是美國朝野共識,打壓中國是全美上下公認的政治正確,這種情況下,拜登如果放鬆對華遏制,會面臨巨大的國內政治壓力。

拜登本來就是個弱勢總統,是民主黨內部平衡出來的。無論是在黨內還是民間,。這樣的結構,意味着民主黨政府其實缺乏一個強勢核心,在面臨巨大壓力的重大抉擇時,很難做到力排眾議,一錘定音。何況政府外頭,還有一個特朗普虎視眈眈——特朗普在民間聲望不減,而且已經基本掌控了共和黨,一旦拜登對華妥協,特朗普肯定會揪着這一點,對拜登往死了打。

鑒於反華是美國的政治正確,弱勢的拜登政府面對黨內山頭,以及黨外特朗普的發難,勢必難以應付,所以不敢輕舉妄動。

最後,即便中國出手,也不能幫美國解除危機。如果中國的出手,能夠讓美國擺脫這次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幫美國經濟恢復良性軌道,那拜登政府拼一把,沒準也值得。但問題是,這一次美國埋的坑太大——幾乎就是過去十幾年放水舉債爛賬的總清算;這麼大的坑,就算中國全力去填,也未必填的滿。

何況中國也不可能全力去填——一方面是美國拿不出這麼大的籌碼——光一個解除科技制裁+放鬆反華圍剿,還不值得中國拼着老命去填這麼大的坑;另一方面,中國這邊確實也填不動——中國勞動力人口已經萎縮,房市也已至高位,如果再像過去十多年那樣給美國背通脹,十有八九自己就爆了。

美國的坑太大,中國填坑能力有限。這意味着拜登政府擔著天大的干係跟中國妥協,最後卻只能部分緩解,而不能擺脫當前困境。這對拜登政府來說,是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等。所以不到走投無路,拜登是不想這麼做的——畢竟不求中國,最後就算大蕭條了,最多也就是拜登無能;跟中國妥協,如果最後還是避免不了大蕭條,那拜登和民主黨還得被特朗普扣上一頂「親華通共」的帽子——在美國現在這種政治環境下,這個殺傷力實在太大了。

拜登急着要中國幫忙背通脹,卻又不願意拿出等價交換條件。這種情況下,也就只好繼續“極限施壓”了。

可問題是,極限施壓,拜登也沒什麼籌碼了——最狠的那些招,特朗普都已經用完了,拜登手上還剩下的,都是一些雞零狗碎——什麼新疆、香港、台灣,這些玩意確實很撩撥中國人神經,但實際殺傷力已經很有限——雖然中國人會因此而覺得噁心倒胃口,但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其實真一算,損失並不大。

當然,拜登也可以往大了搞——比如攛掇台灣宣布獨立。這個確實觸及中國底線,想不反應都不行。但問題是,這麼玩,那就鬧的太大了——之前那麼多年,美國都不敢碰這個逆鱗,到現在美國國力大衰,經濟岌岌可危的當下,拜登沒膽子,也沒這個實力,在東亞區域內跟中國去搞一場軍事上的硬碰硬。

這麼一分析,我們就發現,美國這一連串張牙舞爪的背後,其實是反映了拜登政府的黔驢技窮。現在的拜登政府,根本就無法在內部問題與對華關係上尋找到一個平衡——但形勢又逼着他必須儘快找到平衡。正是這種矛盾,讓我們“有幸”看到了拜登一邊端着架子,一邊求中國的奇葩現狀。

而拜登這種矛盾和急迫,正是中國樂見的。要麼你就解除科技封鎖、放鬆對華制裁;要麼你就忍受通脹,忍受中國不僅不幫忙,還輸出通脹的反擊。

什麼時候美國通脹飆的拜登忍受不了了,那之前那些似乎收益和風險不對等的交換條件,覺得是飲鴆止渴的毒酒,沒準到那時拜登也會覺得可以接受了,到時候中國再跟他交換就是。

如果拜登寧死不屈,寧喝鶴頂紅也不戴「通共」的帽子。那也沒事,那你就提前加息,刺破泡沫,讓你美國股債房三殺自爆唄。雖然美國自爆,全球都會遭殃。但咱們是基本面相對最好,政策儲備相對最充分的。所以就算爆了,咱們也受損最輕、恢復最快,到時候再趁着這個百年未有之變局,趁勢而起,搶奪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同樣是大國崛起的正路——美國當年的全面崛起,不就是趁了一戰、二戰全球遭殃的東風嗎?美國人過去做得的事情,咱們中國人,現在同樣做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