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核潛艇在南海撞了,什麼情況?

占豪

美國軍艦「康乃狄克號」在南海撞上不明物體,美軍救援及查驗 (美國海軍官網圖片)

美軍核潛艇在南海撞了!不但撞了,還傷了人,而且回基地已經不能潛航,是浮在水面開回關島軍事基地的。美軍之所以公佈消息,並非基於什麼透明,而是因為那麼大的核潛艇公開浮在水面從南海開到關島,一周時間不可能不被發現。在隱瞞不了的情況下,美軍不得已在10月7日公佈了10月2日潛艇發生撞擊的消息。

根據媒體的報導,美軍太平洋艦隊10月7日發表聲明稱,美海軍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與不明物體發生碰撞,事故共造成11名美軍受傷,其中兩人傷勢較重。美軍還特意聲明,核潛艇處於「安全穩定狀態」,強調了核動力裝置沒有問題。由於隱瞞不住,再加上是核潛艇,如果被他國給揭開了,那美國就真的丟人了。

其實,既然是在南海撞的,而且事故後美軍核潛艇不得不上浮開到關島,中方對美軍艦艇進入南海有密切監控,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可能不掌握一些情況,之所以沒曝,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中美關係正處於溝通關鍵期,另一方面也是看美軍如何表態。美方公佈消息是在中美蘇黎世會晤的一天後,潛艇接近返回關島基地前,這個時機選擇是在確保潛艇安全後不得不做出的。

在美軍自曝後,中方針對此次事故向美方進行了質問。10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此次事故表示嚴重關切。美方作為當事方,應詳細澄清事故有關情況,包括事故發生具體地點、美方航行意圖、事故詳情、到底碰撞了什麼、是否造成核洩漏、是否破壞了當地海洋環境等。

趙立堅強調的三點尤為犀利:

第一,長期以來美方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在南海興風作浪,這是此次事故的根源,對地區和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和重大風險。

第二,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隱瞞事故詳情,缺乏透明度,不負責任。中國及南海周邊國家不得不質疑事件真相和美方意圖。

第三,美國和英國最近決定與澳洲這一無核武器國家開展核潛艇合作,肆無忌憚地向亞太地區擴散核潛艇,此舉將製造核擴散風險,誘發軍備競賽,破壞東南亞無核區建設,發生核事故的概率也會大幅上升。美方應摒棄陳舊的冷戰零和思維和狹隘的地緣政治觀念,停止這種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的錯誤做法。

對於中方的質問,大概率美方又要裝聾作啞了,畢竟這種事完全沒理。但是,中方的態度和立場各方都收到了,以後出什麼問題責任在美方,後果也要美方來負,中方基於此所做出的任何反應也都是合理的、正當的,所謂醜話說到前面。

那麼,我們不僅要問,美軍的核潛艇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呢?

針對這次事故,在美軍發表聲明後美國媒體報導稱,根據來自美國海軍的消息,與「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發生碰撞的肯定不是另一艘潛艇,而可能是一艘沉船、或沉沒的集裝箱以及其它不明物體。

情況是否如美國軍方所說呢?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相關可能性。

首先,我們要清楚,潛艇之所以要潛到海底航行,目的是要保持其隱蔽性。為了在海底潛航時的隱蔽性,潛艇在海底潛航主要依靠提前繪制的海底地形圖、水文資料以及被動聲吶。潛艇一般不用主動聲吶,因為主動聲吶需要潛艇主動發出信號進行探測,這很容易被空中巡邏的反潛機發現或被反潛艦艇發現。只有在極其複雜的地形或不夠熟悉的海域才會啓動主動聲吶進行探測以保證安全。

這也就是說,如果美軍的核潛艇要在南海航行就需要有非常精准的海底地圖以及水文資料。海底地形的繪制和水文資料的獲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譬如,要繪制海底地形就要通過岸上目標、無線電雙曲線定位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定位、海底控制點定位以及測掃聲吶或多波束測深系統等方法來完成,我們平時可以看到的各種測量船以及相關衛星都是繪制海底地圖及獲得水文資料的重要工具。

由於地殼的不斷運動和水文的不斷變化,無論是海地地圖還是水文信息,都需要持續更新,否則潛艇在海底的潛航都可能是不安全的,都可能發生事故。比較典型的潛艇海底事故有「掉深」和撞上不明物體。

所謂「掉深」,本質上是因為海水密度發生巨大變化從而導致浮力減小,使得潛艇來不及上浮就快速掉入深深海底引發災難的事故。這種事故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海底斷崖」。「海底斷崖」是因為海水鹽度變化產生的,海底不同水層的鹽度發生突然性的巨大變化,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從而使得潛艇在海底根本來不及上浮就快速掉入了深深海底從而發生事故。潛艇在海底承壓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潛艇都有潛深能力參數,當潛艇因為「海底斷崖」掉到了超過自己承壓能力的極限深度,潛艇外殼就會損害沈沒。所以,當海底上下層的海水鹽度發生巨大變化時,對潛艇來說就是「海底斷崖」。

潛艇在海底遇到「海底斷崖」逃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中國海軍372號艇數年前曾處置過一起這樣的事故。在發生「掉深」後,372號艇奇跡般地在3分鐘內做了500多個動作,最終成功擺脫了「掉深」安全返航。但是,這種情況在整個潛艇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這恐怕是全球極少的處置「掉深」的經驗。

另一種是海水中出現大量氣泡從而使得浮力大幅降低,典型的如「百慕大三角」,根本原因是海底有強大的沼氣源,大量沼氣釋放到海水中產生大量氣泡從而使得該區域形成海水與沼氣混合的「沸騰」現象,海水密度大幅降低、浮力大幅下降,這最終導致了航行到這裡的船舶會直接掉入深深海底。

在海底撞上不明物體也是潛艇在海底經常發生的事故。潛艇在海底撞上不明物體,通常是潛艇相撞或在海底撞山。很顯然,這次事故並非是潛艇相撞,美軍方稱是在海底撞上了集裝箱或者沈船以及其它不明物體。美軍刻意說撞上了集裝箱或者沈船,那又是美軍一貫的甩鍋邏輯。在那麼深的海底,得扔多少集裝箱或沈多少超級大船才能讓美軍的核潛艇撞上?這概率簡直太低太低了!所以,美軍核潛艇大概率是在南海海底撞山了!

之所以說是在海底撞山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艘核潛艇太大了。公開資料顯示,美軍「康涅狄格」號核潛艇是「海狼級」核潛艇,水下排水量超過9000噸,全長107.6米,全寬12.2米,潛航深度高達610米。一百多米排水量超過9000噸的大傢伙,在海底撞上一般的船隻或集裝箱,根本不會直接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只有撞山才可能。

根據美國海軍的相關條例,核潛艇在戰鬥值班期間航速要保持在18節以下,甚至14節以下的靜音航速,也就是說頂多二三十公里的速度。哪怕是極速,「海狼級」核潛艇的速度也才六十來公里,9000噸的大傢伙二三十公里的速度在海底撞上什麼樣的集裝箱或沈船能導致十幾個人的受傷?哪怕是極速狀態,只是海底裝船或集裝箱也不可能造成那麼嚴重的損傷。

其實,類似事故2005年發生過,美國「舊金山」號核潛艇在赴澳洲訪問途中撞上山脈。根據後來披露的消息,這次撞山情況非常嚴重,是在160米的水下、在關閉主動聲吶的情況下以33節(61公里)的速度撞山。這次撞山直接導致127名艇員中的1人死亡、98人骨折,其中25人直接重傷退役。經過美國海軍的調查,「舊金山」號是撞上了一座高達6500英尺(約1981米)的海底山脈。

撞山的“洛杉磯”號核潛艇資料圖

根據後來澳洲媒體披露的一些消息,這次撞擊很可能是在追擊俄羅斯的核潛艇時發生了撞山事故。這一點後來從這艘艇2016年退役後成了「功勳紀念艇」和當時的艇長及相關軍官被重用可以得到間接驗證。而且,正常情況下「洛杉磯」號核潛艇在出訪澳洲時沒必要開到33海裡進行超速行使,大概率是在出訪過程中突然執行神秘任務或有什麼突發事件引發。

而根據後來美國海軍的調查公開結論,這次事故是因為他們使用了1989年版的過期舊海圖,舊地圖上沒有標明這座高山。對於這樣的解釋,當然是不太令人完全信服的,因為它無法解釋為什麼會在正常出訪時進行超速行使。根據後來澳洲媒體的深度挖掘,撞山的海域經常有中國和俄羅斯的潛艇出沒,「洛杉磯」號是在追擊他國核潛艇時不小心撞山的,而且媒體還披露說對方的核潛艇速度非常快達到了四十幾節,「洛杉磯」號根本追不上。

那麼,媒體的披露和俄羅斯的661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就對應上了,該型核潛艇的最高航速高達44.7節(82.8公里),比「洛杉磯」號快10節當然追不上。

當然,從潛艇的損傷程度我們可以看出,這次撞擊顯然要比「洛杉磯」號那次輕,也就是說航速要更低一些,那麼我們可以猜測這次撞擊前應該是處於巡航狀態。

如果是巡航狀態下撞了山,那大概率就是使用了過時的海底地圖,或者海底出現了地殼變化美國的海底地圖沒能及時更新,最終導致美國核潛艇在南海撞山了。

其實,這個邏輯也是對得上的。我們應該記得,多年前美國海軍的測量船到南海搞測量,我們的漁民就會上去「撈聲吶」,這導致美軍的聲吶經常「丟失」。為了避免漁民搶聲吶,美軍想盡一切辦法,但很遺憾,都無用。不得不說,我們的漁民真的是立功了!

近些年,隨著我國在南海「種島」和增加軍事部署,已經比較少聽說美國海軍的測量船到南海了,而到南海的軍艦,也會被我軍的軍艦進行跟蹤、驅離,因此美軍的地圖可能的確「有點老了」。測量船不能「自由航行」了,地圖變老也正常。

一國海軍,如果拿著「老地圖」經常在一個海域晃悠,出事故恐怕是必然的,畢竟海底是可能出現變化的,搞不好撞山上並不令人奇怪。

所以,美軍核潛艇南海撞山完全是自討苦吃,未來再撞依然可能!■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