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省每年花掉130億元,為了打造「靈異部隊」?

酷玩實驗室

台灣這個地方,人口只有2357萬人。

在我國所有省份和直轄市中處於第26位,排在內蒙古之後。

也是因此,他們一直在施行強行服「兵役」制——每一個台灣年輕男人,必須服「兵役」至少四個月。

而就在前一陣,剛剛被國台辦列入戰犯「黑名單」的台灣外交負責人吳釗燮,還不忘煽動台灣青年「為台灣而戰」——他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強調今天就做好準備和大陸對抗。

從這麼看來,他們彷彿「人人皆兵」。

但在現實中,情況恰恰相反。

德媒在上周發表了一篇報導,台基層士兵講述真實的台軍內部情況:很多人當兵是為了賺工資,軍事訓練也是走形式。

他還說,在軍中這十年,許多操演都只是模擬演訓,手榴彈等都放在倉庫裡,從未使用過。

2021年一份民調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台灣人準備拿起武器。大部分受訪台灣民眾認為,若真的開戰,台灣可能馬上就投降了。

大部分的年輕人,對上戰場並沒什麼興趣。

還有人說,很怕,還年輕,還有很多夢想沒實現。

前幾天,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直言,根據推估數據顯示,兩岸如果開打,台灣第1波死傷恐超過24萬人。

不少網友聽後更是異常激動,紛紛表示,「請民進黨先上戰場!」

還有人提議台灣應接受談判,畢竟「打完直接一國一制,談判至少一國兩制。」

而以我多年以來對台灣人的瞭解,他們目前還最有可能幹一件事。

那就是拜神燒香。

去過台灣的小夥伴們都知道,當地的廟宇簡直太多了。

多到什麼地步?恨不得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

甚至當地的學校、便利店,都沒有廟宇這麼隨處可見。

有人統計過,全台灣登記在案的宗教建築,包括寺、廟、宮、堂,多達12142座,平均每一萬人,就能分配到5.2座宮廟來祭拜。

如果算上未登記的社區小廟、家中神壇等,台灣大小廟宇估計有10萬間。

這個數字,不論是從數量和密度來說,都是妥妥的世界第一。

而沈浸其中的台灣民眾,更是已經把拜神明當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比如做生意要拜財神、應考要拜文昌、求姻緣要找月老。

上到政客巨賈,下到平民百姓,都是廟堂的常客。

比如,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就是媽祖的忠實信徒,經常來到寺廟畢恭畢敬的點上幾柱香,甚至還親自抬轎護駕送媽祖上渡輪。

2019年,蔡英文更是在選舉期間,一個月瘋狂參拜43間廟宇,平均一天拜1.5座,一度被嘲為「廟婆」。

每年台灣當地人購買用來燒掉的紙錢,能達到驚人的130億元左右。

如今的兩岸局勢,更是沒理由讓他們不進入廟堂,好好拜上一炷香。

那麼,到底是什麼緣由,讓台灣人如此痴迷於此呢?

01

台語中有一個高頻使用的詞,叫「拜拜」。

這個「拜拜」,指的就是祭拜鬼神。

台灣人無論去到哪裡,只要這個地方有個「神」,就要去拜拜。

佛教的觀音菩薩,要拜;道家的玉皇大帝,要拜;漁民信奉的媽祖,要拜;甚至開村以來就存在的大石頭、上了年紀的槐樹,都要拜。

就連傳說中「奇靈異獸」,也要鞠躬45度、雙手合十祭祀一下。

比如,桃園有一座白蛇廟,供奉的是白娘子,廟內自帶300多條白蛇,吸引了大批台灣香客爭相來拱拜。

那台灣人為什麼這麼愛拜呢?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台灣島獨特的地理位置。

從小到大,我們從電視、書本中看到的台灣都叫「寶島」,這裡鳥語花香,氣候宜人,仿若世外桃源,但實際上,在來自大陸的先民開荒之前,台灣並不長這樣。

清朝大臣李鴻章曾這麼描述:

「台灣乃蠻荒漳癘之區,蠻荒之島,鳥不語,花不香,山不清,水不秀,島上化外之民,男無情,女無義,棄之不足惜。」

用現代話說就是,「窮山,惡水,刁民,還有傳染病,丟掉也不心疼。」

在這種背景下,最開始跑到那裡的人,幾乎都是無業遊民、失意官員或者逃犯。

他們往往划著一隻小船,渡過長長的台灣海峽,期盼著向死而生。

而到了島上後才發現,人間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無論地震、颱風、土石流、毒蛇猛獸、蚊蟲叮咬、原始部落、強盜囚徒,任何一個都是「我命由天不由我」,早上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祈禱這一天的歐氣值能高一點。

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對明天的希望寄託在神明身上。

也因此,各類廟宇開始在島上湧現出來。

假如說一開始拜神是為了保平安,但到了後來,這種行為被賦予了更多意義。

上世紀80年代,台灣當地人迷上了各種「投機類」的娛樂活動,比如博彩就成了一項熱門產業。

具體來講,就是彩票。

當時的台灣當局發行了一種名為「愛國獎券」的彩票,中獎率非常之高。

在利益誘惑面前,不少人想到了去求神拜佛,祈求能從神靈身上得到一些暗示。

假如去的人有中獎了,便會引起更多人去拜訪,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去廟裡「求財」的人便越來越多。

後來,有人開始不滿足於小小的彩票,覬覦上了槓桿更高的賭博。

但賭博的風險要大得多,中了會所嫩模,不中搬磚乾活,這就需要「法力」更強的財神。

這時,有些人便把目光鎖定在了「韓信爺」身上。

韓信,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家,號稱「兵仙」,相傳他在帶兵四處徵戰時,為瞭解悶以賭來激勵精神,刺激士氣,結果屢屢獲得大勝。

因此,當地人篤定「扛叨韓信爺,賭博、股票一定贏」,於是在賭徒常去的廟宇里,一般供奉的都是韓信。

而同樣是祭拜軍事家,台灣警界則更愛拜「關公」。

之所以是關公,因為他們相信他渾身正氣,能「保佑、協助破案」。

圍繞著關老爺也有不少講究,比如刑事局有尊關公被貼上紅紙,只有在出勤務抓壞人時才開封;比如拿青龍偃月刀的關公,殺氣重,不能放在家裡,家裡要放的是拿《春秋》的關公,而且刀要向外,不是砍自己,等等…….

有時員警還會拿「關公像」來辦案,讓嫌犯拜關公測謊,突破心防認罪。

關於靈驗與否,當地流傳著許多「作證」,比如類似像一行警察去廟裡上香,剛巧踏出廟門就撞見毒販交易,當場人贓俱獲的故事比比皆是,每隔幾年就會有個新版本。

而在台灣所有「神仙」中,風月行業是最特別的一個。

台灣人認為,原本愛好女色的豬八戒,受封為天蓬元帥後,變成報恩修行的神仙,凡被他「佔過便宜」的場子,都會派天兵天將保佑生意興隆。

所以,行業內將豬八戒視為佑護神,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員都會去拜「天蓬元帥」。

相關業者在請人祭拜豬八戒的時候,還會要求她們著裝越「清涼」越好,甚至有一些店家直接跳很特別的舞給「豬哥爺」看,「豬哥爺」看到開心,就會保佑生意紅火,而且屢試不爽。

雖然「八戒顯靈」在我們大陸聽起來有些魔幻,但台灣省民間信眾卻堅信不疑。

很多拜過豬八戒的人,都紛紛表示從中「獲益良多」。

除了拜豬八戒,有些在酒店等行業上班的小姐,也會拜狐仙廟、姑娘廟,一方面是求財,另一方面則希望找到好姻緣,提早脫離色情行業。

說到姻緣,台灣廟裡被「驗證」過最靈驗的,還要屬月老廟。

比如,位於台北的霞海城隍廟,就是台灣最「紅」的月老殿,每天都有很多善男信女來求好姻緣。

廟方有專門的登記表,每天都會統計有多少人帶喜餅來還願,若把過去10年湊對成功的人數加起來,高達5.8萬多對。

10年來搓合5萬對情侶的,這種業績實著令所有相關廟宇都望塵莫及。

02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

這麼多人來拜廟,也就意味著一筆大生意。

比如,台灣每年最大的祭祀活動,叫「媽姐巡行繞境」。

在2017年,來參加這個活動的信眾多達200萬多人,可以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而其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十分驚人。

光是短短8天,就能拉動當地超過40億元台幣的GDP。

同時,台灣當地每年燒紙錢,也能花掉130億元,在農歷七月中元普渡,消費也能超過200億元,從這些都能看出,台灣民眾為信仰消費有多瘋狂。

而當錢多了之後,台灣的廟宇還衍生出了銀行功能。

比如,信眾可以直接找寺廟借錢,當地人管這個錢叫「發財金」,寓意「神明入股」保佑借款人生意。

而找神明借的錢,信眾不僅不會賴賬,還會加倍還。

以南投竹山紫南宮為例,2016年寺廟一年借出4億台幣,一年之後,到賬了6億元,淨賺兩億元,實屬利息最高的P2P。

此外,有人還利用信仰,發展出了一條「貢品」產業。

比如提起台灣的零食,許多人都會想到洗腦童年的旺旺廣告。

「人旺,氣旺,身體旺;財旺,福旺,運道旺」、「拜拜用旺旺,來年更加旺」、「不吃旺旺,一年都不會旺哦」這些廣告仍盤旋於耳。

而這正是旺旺集團成功利用人們的迷信思維,將零食與信仰掛鈎的典型案例。

此後的台灣人,不僅中元節會拿旺旺拜拜,考試前還會用旺旺祈福,還誕生了當地一大「零食供品」——乖乖膨化米果。

除了旺旺,很多台灣人還相信,在機械設備旁擺放零食「乖乖」,可以讓機器「乖乖運作」。

但這個好運也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只有綠色的奶油椰子味乖乖才行。

因為綠燈,代表著機器運轉順利;如果擺放紅色或黃色包裝的乖乖,就沒有這個好彩頭了。

因為這個「傳說」,綠色乖乖在電子領域身影無處不在,從機房到工廠,幾乎成了行業保護神。

而關於信仰的消費,台灣更有甚者,還做起了「造廟」的生意。

比如在台灣屏東縣就有一位著名的「造廟人」,名叫林復准。

他一開始並不是蓋廟的,而是給人蓋住宅的,但由於當地拜廟實在過於火爆,他看准商機,轉行到了「給神蓋房子」。

從保生大帝、媽祖、土地公到方仙姑,只要是台灣人能叫得出名字的神仙,他都為他們做過一個「家」。

為了將廟造得又快又好,他還開了台灣第一家造寺廟的工廠。

工廠中全是機器批量生產,其他地方至少 3 個月才能蓋好的廟,這裡2天就能建好。

一間4平米左右的鋼筋水泥廟成本不到50萬台幣,甚至僅需1天即可完工。

甚至連客戶定制的細節也能嚴絲合縫的走好,「這邊多一個龍、那邊多一個鳳都可以」,林復准說。

同時,他還提供一體化服務,無論客戶在哪裡,都能「送廟到府」,現場安裝。

很多廟送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客戶都對他贊不絕口。

這種整廟運輸的方式一度在台灣社交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調侃這簡直是「神仙搬家公司」。

而假如你沒法親自來拜廟,在台灣也有辦法——因為還有「網上寺廟」。

由於擔心現代人生活繁忙,沒時間大老遠跑去廟里拜拜,一家名為毗盧遮那寺的網上寺廟,就開通了線上祭拜服務。

這裡可以24小時線上燒香、擲筊、占卜、求籤、點光明燈和符咒索取服務,更特別的是,求得靈簽後,可到問事的討論區有專人協助解籤。

結果,這家網上寺廟剛開張不到一個月,來光顧的客人就已經超過了上萬人。

總之,在台灣有關信仰的一切,都能挖掘出在大陸看來想像不到的市場。

03

不過,也並不是台灣所有的信仰,都能被我們所理解。

比如在1982年,台灣曾發生過一起駭人聽聞的銀行搶劫案,案犯名叫李師科——他不僅搶了500余萬元台幣,還殺害了一名警察,創造了台灣第一件銀行搶劫殺人案。

按說這麼一個人,應該被唾棄才對,但在他被處決後,台灣民眾卻給他立了一個塑像。

更令人不解的是,還不時有人前來祭拜。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到這,就要說到李師科的職業。

李師科是一名國民黨老兵,來到台灣後以開計程車為生,但因收入不高,長期對社會抱有怨氣,心生歹念。

1982年4月14日,他先是襲擊並殺害了一名警察,然後搶走了警察的佩槍,到銀行實施搶劫。

隨後,警方懸賞二百萬元作為破案獎金,但一直沒有線索,在案發23天後,台灣警方發現了一名叫王迎先的計程車司機,外型酷似李師科,隨即將其逮捕。

王迎先在遭受酷刑之後,被迫供稱是他搶劫了銀行,可就是在他帶著警察去起贓時,竟意外的跳橋自殺了。

於此同時,李師科在住宅裡被台北市警局刑警逮捕——其實,如果不是被檢舉,警方也許永遠都不會抓住他的。

李師科將四百萬元寄放在三重友人家裡,也就是他的房東家裡,然後又讓房東去警察局檢舉他,從而讓房東能夠得到這筆賞金。

在臨刑前記者曾採訪了李師科,李告訴記者說:「房東有個小孩念小學,很可愛。我想,我一定會被捕,乾脆把錢送給房東的女兒,讓她安心念到大學畢業。」

可沒想到的是,這個殺人兇手,卻正是因為這一個自首中的小小細節,引發了台灣社會的廣泛同情,每年還會有不少人前來祭祀。

而更不讓人解的是,台灣人竟然還在祭拜日本士兵。

在台南安南區有一座「飛虎將軍廟」,這裡供的是一位二戰日本軍人,叫杉浦茂峰。

為什麼日本兵反而能被台灣人供上神壇呢?

眾所周知,1895年,中國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被迫割讓台灣島。此後50年,台灣進入日殖時代,多次遭到日本人的殘忍剝削和掠奪。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殖民期間屠殺台灣民眾的人數,多達60餘萬人。

二戰期間,台灣更是被日本作為主要據點,引來了美軍的重點轟炸。

按理說,台灣應該痛恨日本人才對,而這座廟的真正起因,竟是對日本人的「感謝」。

1944年太平洋戰爭時,杉浦茂峰開的飛機被美軍擊中,為了不墜機在村子裡,傷及無辜,他強撐著把飛機開到一空曠的地方,隨後機毀人亡。

二戰結束後,好多人說看到有白色的影子在空中飄來飄去,當地人就去請示了「藥神」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說,那是日本人杉浦茂峰,現在無家可歸了,於是,當地人為了感謝杉浦,建起了飛虎將軍廟,把他供起來,還封其為「飛虎將軍」。

時至今日,這個飛虎將軍廟甚至每天早上還會放日本國歌《君之代》、舊日本海軍軍歌《海徵》,每年都有不少日本人漂洋過海來祭拜。

而類似的這種現象,在台灣並不算個例。

位於高雄市鳳凰區的保安堂,還供奉著一位「海府大元帥」,這個「大元帥」,其實是在二戰陣亡的日本海軍第38號炮艇艇長。

據當地人說,這是當地漁民被托夢,說自己在海上撈到一顆頭顱,其實是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本第38號軍艦艦長,並指示製造該軍艦與艦上官兵模型供奉,要漁民奉他為「海府神尊」,早晚播放日本軍歌。

結果當地人不敢怠慢,便把這顆「頭顱」奉為寺廟的主神。

1991年,當地人還請船匠打造了一艘縮小版的38號軍艦,包括日本士兵的服裝、船上的器物等細節都完美重現。

在新建廟宇落成時,甚至高雄「市長」陳菊也出席了開光典禮,聲勢和待遇十分浩大。

此情此景,令人覺得非常玄幻。

再比如在屏東的「枋寮東龍宮」,裡面供奉的同樣是日本海軍——少將田中綱常。

這個田中綱常就更過分了。

他不僅是日本海軍少將,還曾擔任過台北縣知事,管轄台北市、新竹市、宜蘭縣及基隆市,最主要的,他策劃了臭名昭著的「牡丹社事件」,屠殺了大量台灣民眾,手段極其殘忍。

而當充滿疑惑的大陸,或韓國人來到這裡,指著廟堂上供奉的發出詢問時,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要看到他們對台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雲雲。

記得盧梭說過一句話,「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但假如不分歷史的胡亂感恩,那麼真正的美德更是無從談起。

尾聲

說到感恩,在海峽彼岸,也竪立著一座特別的廟宇。

這裡供奉的並不是什麼神仙,而是解放軍。

70多年前,西沙灣的解放軍正在沙灘打仗時,突然闖進一位來玩耍的小女孩。

直到槍火在她腳邊炸響,才意識到自己已陷入囹圄。

危機時刻,原本在戰壕中的戰士們沒有猶豫,跑出來保護小姑娘,接下的三十幾分鐘,是一種苦戰。

但還好,我們成功打退了敵軍,小姑娘也安然無恙,但是,掩護小姑娘的24個戰士,都犧牲了。

等到她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拉著女兒跪在英烈的遺骸前,淚如雨下。

她告訴女兒,一定要記得感恩。

後來,西沙灣的鄉親們為了紀念在戰鬥中犧牲的將士,在沙灘上挖了一個大坑,將戰士們的遺骨埋在了此處。

他們還用石頭修建了一座十二平米的屋子,放上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二十四英烈之靈。

1970年,當年的小姑娘長大了。

為了給英雄們建造一個更好的安息之所,她想方設法各路籌款。

終於在1996年,將這座解放軍廟建起。

多年來,去廟宇祭奠英烈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也不斷集資對此廟進行擴建修復。

這裡供奉的不是神,是我們的解放軍;這裡響徹的不是梵音,而是我們的軍歌。

費爾巴哈在《宗教之本質》一書中提到,「依賴感乃是宗教的根源」。

當人力無法扭轉命運、安全感在現實中得不到慰藉時,台灣民眾,紛紛熱衷尋求神明的庇佑。

而身在大陸的我們不一樣。

就算真的打,我們也一點都不會恐慌,因為我們相信我們的國家,相信我們的戰士。

我們相信,解放軍必定會為了中國人民,戰鬥到底,我們相信,祖國必將能夠完全統一。

只不過這個信仰不是靈神,而是人民戰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