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拿什麼拯救你,香港!

有理兒有面

誰也沒想到,新年伊始,香港就在瘋狂蔓延的新冠病毒中破了大防。

2月5日,「香港新增35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衝上微博熱搜,該數字創下新冠疫情出現兩年來單日確診新高。

僅僅過去4天,香港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便突破千人大關,2月9日已達1161宗,其中1153宗本地個案,且絕大多數為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

隨著溯源工作的開展,已查明新冠病毒隨著生活污水蔓延至香港多區。加之春節期間,家庭聚會眾多,一家人全部確診的「慘劇」比比皆是。

一時間,香港無不人人自危。此時再提動態清零,彷彿已成痴人說夢。

自新冠病毒首次出現在大眾視野至今,已兩年有餘,香港從2020年2月4日確認3例本地感染病例起,也已整整兩年。在這期間,香港至少4次與本土新冠疫情集中暴發正面交鋒,按正常邏輯,早就該積累下豐富的防疫經驗,制定出嚴謹的應對措施,但現實卻始終令人失望。

本次香港疫情,已經是香港本土暴發的第五波新冠疫情,即便特區政府已經因春節假期提前收緊社交距離管控措施,高呼「動態清零」,但當疫情浪潮洶湧而來之時,香港還是脆弱得不堪一擊。

2月4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強調,香港要將病毒檢測能力由當下的每日10萬次提升至20萬次,待到馬鞍山體育館重新改建成「火眼實驗室」後,有望將日檢測量增加至30萬次。

每日10萬次,這意味著香港若仿照內地實行全民檢測,750萬香港市民檢測一輪便需要75天。即使增加至每日30萬次,也需要25天。

而回顧內地幾大城市暴發疫情時的檢測能力:擁有1280萬人口的天津市完成一輪全民檢測僅用了48小時,與香港距離不遠的廣東省東莞市更是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823萬人的全市全員核酸大篩查。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也難怪上個月中旬,林鄭月娥明確表示全民檢測不適合香港。確實,全民檢測需要配合禁足等嚴苛的社交管控措施,一天兩天可以接受,但以香港這種檢測能力,75天足以令香港社會和經濟全面崩盤。

然而不進行全民檢測,又如何摸清疫情傳播路徑,又何談做到「動態清零」?

全民檢測做不到,那對確診病例所到場所、所接觸人員進行強制檢測應當理所當然吧?哎,香港也難以做到。

近日,港媒一位曾經出席疫情記者會和行政長官記者會的記者確診,當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被問到是否要對同場之人進行強制檢測時,張竹君表示:

如果每個個案去過的地方都納入強制檢測,恐怕檢測站將不勝負荷。

這…一整個無語住了。

好好好,就算不強制檢測確診病例接觸的場所和人員,對陽性個案進行強制隔離總得做到吧?哎,沒想到連這個特區政府都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面對確診人數的急速飆升,香港多家醫院已經告急,就連早前內地援助香港改建的「港版方艙醫院」也全部人滿為患,當下確診的多數陽性個案就只能僅憑自覺留在家中等候送院。

而這個「等候」,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有香港市民向媒體爆料,自己及家人確診後按照特區政府防疫要求乘坐的士「點對點」前往醫院就診,卻被醫院拒絕,讓其回家等候消息。在兩天無人問津後,該市民又不得不乘坐的士自行前往醫院求助。

這來來回回乘坐的士,也不知道司機怕不怕,反正有理哥是聽著都覺得害怕。

這兩年,香港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上仍未取得明顯改善,亡羊補牢式的修修補補、刻舟求劍般的盲目堅持,難以挽救岌岌可危的香港疫情形勢。

那麼,又該用什麼「拯救」這樣的香港呢?最關鍵在於摒棄香港社會從上至下那一股子「優越性」。

眾所周知,香港與內地同屬「一國」,但實行「兩制」。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其經濟發展程度確實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遠遠高於內地,不少普通市民甚至是特區政府官員都有一股莫名的「優越性」,認為香港與內地不同,即香港有香港的特色,香港有香港的局限,香港不能照抄內地,內地也無法理解香港的難處。

但事實上,在應對新冠疫情這一塊,內地早已以最優越的成績領航全球抗疫工作,無論是檢測、隔離、救治這一套保護國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必要流程,還是疫苗研發、國際援助等擔起大國重任的選修動作,都已近乎滿分。香港放著如此大好作業不抄,不知是在彆扭什麼。

病毒不分高低貴賤,疫情更不會因社會制度不同而差別「攻擊」,它們只會向真正的「強者」低頭。抗疫之戰,是挽救生命的正義之戰,容不得一絲猶豫。

香港在疫情防控上理應追求「一國」,以與內地的同樣標準,積極融入國家的統一佈局,而不是在西方「與病毒共存」的噪音中猶猶豫豫。

「動態清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期待香港在本輪疫情中作出切實轉變,徹底放下「堅持香港特色」的執念,與內地相向而行,共克時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