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大戰中的6大微妙角色!

虛聲

俄烏戰爭搞到現在,大家都在盡情表演。

有人演技獲得了認可,贏得滿堂彩;有人演技不好,挨了罵。

但有幾位角色演得很好,卻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注,處境比較微妙。

微妙角色一,塔利班

自從美國撤離阿富汗之後,塔利班的熱度大幅下降。很多時候,吃瓜江湖中甚至忘卻了這位曾經的流量明星。

塔利班的訴求一直是獲取國際主流國家的認可,但是國際社會貌似把它遺忘了。所以每當有國際熱點時,塔利班也要適當刷刷存在感。

在之前的國際博弈中,塔利班都是扮演拿槍的角色。這次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塔利班發了一個聲明:呼籲俄烏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

聲明的大意:

呼籲對平民傷亡的真實可能性表示關切。

呼籲雙方保持克制,停止採取可能加劇暴力的立場。

呼籲衝突雙方通過對話與和平方式解決危機。

呼籲各方注意保障在烏克蘭的阿富汗學生和移民的生命安全。

看這內容和語氣,很像東方大國外交部副本。有趣的是,塔利班還沒有被聯合國與俄羅斯從恐怖組織名單中移除。這相當於「恐怖組織」呼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用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爭端,不要那麼野蠻。

從這份聲明可以看出,塔利班已經學會了做一個斯文人。

對塔利班來說,要想獲得國際認可,學會做斯文人是基本條件。客觀來說,塔利班重新獲得阿富汗統治權之後,日子並不好過。他們急需用各種辦法獲得國際認可與援助。

微妙角色二,伊朗

烏克蘭這邊開打之前,伊朗是另一個敏感點。美國在伊朗周邊佈局多年,一直沒敢動手。美軍從阿富汗撤離之後,伊朗就安全了,但仍然被美國和西方制裁得很難受。

這段時間伊朗一直和西方在「核協議」問題上拉鋸。

但就在大家都關注俄烏戰爭時,伊朗外長發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聲明:如果西方各方表現出真正的意願,伊朗準備立即達成一項良好的核協議。

看到伊朗這個聲明,還是有幾分詫異的。因為就在26日,美國和歐盟、英國及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把俄羅斯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

這個制裁被稱為所謂的金融核武器。打個比方說,就好比個人不能用銀聯,只能靠現金。如此一來,俄羅斯企業搞國際貿易的成本大幅提升。

要知道美國威脅伊朗時,俄羅斯可是伊朗強有力的後台。現在俄羅斯出兵進攻烏克蘭,在國際輿論中被西方空前孤立,伊朗並沒有站出來聲援。

後來想想也明白了。俄羅斯被制裁之後,油氣市場出現巨大缺口。而伊朗有著天量的油氣資源,正好可以填補俄羅斯在歐洲的市場。

這要緊的關口,伊朗和俄羅斯的關係現出了塑料姐妹花的原形。當然伊朗這番動作也容易理解。畢竟伊朗自己被制裁得也不好過,如果能趁機解除制裁,也是好事。

和阿富汗一樣,伊朗也在尋找機會讓西方解除制裁。

微妙角色三,德國

為什麼說德國扮演了一個微妙的角色呢?

德國總理舒爾茨做了這樣幾個動作:

1、德國政府正在通過一個特別基金,提供 1000 億歐元用於投資德國聯邦國防軍和軍備項目。

2、從現在開始,德國每年在國防上的花費將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

——德國GDP大約4萬億,2%的比例就是八百億美元,妥妥地排在中美之後,世界第三。

3、將向烏克蘭提供1000枚反坦克火箭發射器以及500 枚毒刺地對空導彈和多門榴彈炮。

——這些武器可以幫助對抗俄羅斯的飛機和坦克。

這位舒爾茨完全推翻了前任默克爾與俄羅斯友好的路線,站到了俄羅斯對立面。要知道在默克爾時代,特朗普跑到歐洲威逼利誘讓德國提升軍費開支,都沒能得逞。

默克爾剛離任,舒爾茨就大刀闊斧地幹。如果僅僅是反對俄羅斯,德國也未必需要這麼大動作。德國把軍費提升這麼高,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就是要重新武裝了。

或許若干年之後,這場俄烏之戰的最大後果之一,便是重新激活了德國。

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忍了十多年,重新武裝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結束已經七十多年了,德國又得到重新武裝的機會。

如果德國重新武裝,北約內部裂痕會更大,拜登估計會睡不著覺;歐盟內部,法國同樣會感受到威脅。

德國這次會如何影響世界,拭目以待。

微妙角色4,印度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歐美輿論集體轟炸俄羅斯。

過去幾年,印度在碰瓷中國的過程中獲得不少美、歐、俄的援助。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的印太小幫派又搞得飛起。

所以這次,西方希望印度也站出來指責俄羅斯。

結果印度愣是裝傻充愣,在聯合國安理會臨時會議上,印度代表在講話中既不提及烏克蘭主權的問題,更沒有對俄羅斯進行譴責,只是敦促各方保持克制,回到外交談判解決問題的途徑上來。反正語調和中國差不多。

印度這個態度讓美國很惱火,但也沒轍。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智囊發推表示,印度不譴責俄羅斯,這是一個讓人感到「震驚」的消息。

或許吃瓜群眾很納悶:印度難道是拿錯劇本了?

實際上印度和(蘇)俄一直是傳統好友。蘇聯時代對印度全方位援助,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不停地給印度送錢送武器。

蘇聯解體時,印度雖然坑了蘇聯一大筆錢(趁盧布貶值時,用盧布還債)。

俄羅斯時代,又把這筆錢坑回來了(用航母和戰機)。

此後俄印兩國關係一直很不賴。中印衝突時,俄還賣給印不少武器。重大國際事件中,印度也會挺俄羅斯。比方說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國際上沒幾個國家承認,印度就直接承認了。

其實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層大國戰略關係。

很多中國吃瓜群眾都知道,中美俄是地球大三角,中國不能看著俄羅斯倒下,然後西方的壓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印度其實也自視甚高,把自己當成全球性大國。所以從大國戰略層面,印度和中國的思維類似,也不希望俄羅斯倒下,以防將來西方拿捏自己時,沒人替自己說話。

微妙角色5,以色列

如果說印度還是俄羅斯盟友,態度曖昧可以理解;那麼以色列可是美國的鐵桿。如果沒有美國的鼎力幫助,以色列當年未必能挺過去。

但以色列並沒有像美國的其他盟友那樣去指責俄羅斯、援助烏克蘭。這個態度看起來其實也很微妙。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也不吭聲,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原因一,以色列和俄羅斯關係也不賴。當年以色列建國時,很多猶太人從蘇聯回去援助。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和普京關係也不錯。俄羅斯在中東很多地方,也能說上話。

原因二,留以色列作為調停備選。

澤連斯基也是猶太人,對以色列也比較認可。

烏克蘭***立新聞社2月26日刊文指出,澤連斯基請貝內特擔任此次俄烏談判的調解人,但以方未就此做明確回應。

據塔斯社2月27日報道,貝內特其實給普京打過電話了,「貝內特建議稱,以色列方面可以調解此次俄烏衝突,旨在暫停俄羅斯此次‘特別軍事行動’。」

克里姆林宮指出,普京向以方通報了俄軍「特別軍事行動」的進展。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同日發表聲明稱,貝內特與普京通話時就俄烏危機進行了討論,但聲明未提及以色列是否正在就俄烏衝突進行斡旋。

所以未來的某個時刻,美歐和俄羅斯翻臉的情況下,貝內特不僅很有可能做俄烏衝突調解人,而且可能做俄羅斯和整個西方的調解人。

微妙角色6,土耳其

戰爭爆發之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還是比較活躍的,又是訪問烏克蘭,又是對烏克蘭表示大力支持。

但是戰爭爆發之後,埃爾多安就變了調子,對俄羅斯的態度反而緩和不少,堪稱北約成員國中的另類。

土耳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在於:

1、土耳其自己也比較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不想為了烏克蘭把俄羅斯得罪死。

2、埃爾多安也是一個縱橫博弈的高手,善於刷存在感。

3、土耳其自己口袋里也沒幾個鋼鏰,股、匯、債經常崩盤,即便想支持烏克蘭,也是囊中羞澀。

對於烏克蘭的援助,主要還是歐美。當歐美開始援助烏克蘭時,埃爾多安也就沒了刷存在感的空間。

實際上來說,土耳其的綜合國力無法支撐埃爾多安的雄心。

但與此同時,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地球村的大玩家們多少都會給幾分薄面,所以很多時候,埃爾多安的處境就是刷存在感容易,乾成事很難。

所以土耳其行事看起來非常搞笑。

一點思考

現在俄烏戰爭已經脫離了戰爭軌道,逐漸淪為地球村最熱播的網紅劇,各方玩家都會想方設法在劇中露臉。

只有神秘的東方大國,低調行事,不想沾染是非,卻有形無形中扮演編劇與投資人的角色。

這樣就很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