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並非一無是處,反而可圈可點!細數俄烏戰爭的三大認識誤區

利刃號

很多網友對於俄烏衝突非常關心,作為一個專門做軍事科普的自媒體人,個人覺得網上對於這場戰爭有幾個認識誤區,尤其是對俄軍戰鬥力的評價並不客觀。

誤區一:俄軍很拉胯

從公開的消息看,俄軍似乎真的很拉胯!比如,開戰20天了,俄軍居然還沒有攻陷烏克蘭首都基輔,對比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大概是18天打到巴格達郊外,一個月就基本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再比如,網上到處都是被擊毀的俄軍坦克、火炮、裝甲車等等重裝備的照片,甚至還有2名俄軍少將直接戰死了(聽說現在陣亡仨少將了)。而且看美軍打仗,都是各種精確制導武器:戰斧巡航導彈、衛星制導炸彈、激光制導炸彈、空對地導彈等等,而俄軍作戰,滿眼能看到的都是T-72坦克、BMP-1步兵戰車、BTR-80裝甲車、TOS-2火箭炮、米-24武裝直升機等等,絕大部分都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武器裝備,克里米亞方面的俄軍甚至還出動了堪稱 「古董」的裝甲列車……這些還不能說明俄軍拉胯嗎?

還真不能!首先,我們要知道,烏克蘭是歐洲領土第二大的國家,其國土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里,大概相當於德國的兩倍,或者1.5個伊拉克,又或者17個台灣省那麼大,而俄軍目前已經佔領了烏克蘭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說俄軍大概每2天半就攻佔一個台灣省那麼大的地盤,這個進攻速度肯定不能說拉胯了。而且和美軍相比,俄軍最大的特點是竭盡全力避開平民區,包括學校、幼兒園、醫院等民生設施,相反,烏克蘭軍隊自己卻經常佔據這樣的設施作為自己的據點,烏軍甚至抓平民充當「人肉盾牌」來阻止俄軍推進。而美軍2003年進攻伊拉克那是全然不顧平民的死活,一路打到巴格達的,二者相比高下立判!

其次,俄軍作戰的主力裝備確實是七八十年代的老裝備,只有少量比較先進的武器,比如「口徑」巡航導彈、「伊斯坎德爾」短程地對地導彈,部分空對地導彈和反坦克導彈,這些武器主要用於定點打擊常規部隊難以攻克的目標,或者高價值目標。由於俄軍財力確實有限,所以精確制導武器在戰場上使用不多,平均一天也才100多枚的樣子。但是俄軍使用傳統的榴彈炮和TOS-2火箭炮,甚至是空投的鐵炸彈依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打擊效果,這一點從俄軍的快速推進上就能看出,而這恰恰反應了俄軍基層部隊作戰能力相當出色,能夠使用相對落後的武器裝備,打出高技術戰爭的效果。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俄軍真的不能說拉胯,只不過俄軍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有充分的認識,所以在烏克蘭的作戰採用的不是快速推進的方式,而是穩扎穩打的方式,以往看慣了美軍那種長驅直入的作戰方式,現在看俄軍自然會覺得有點不習慣。

誤區二:單兵反坦克導彈能扭轉烏克蘭戰局

很遺憾,答案還是不能。如果單兵反坦克導彈能夠有效對抗坦克,甚至能抵消坦克的優勢,那世界各主要強國還保留著那麼多坦克幹什麼呢?人手發一枚單兵反坦克導彈多簡單!

其實,單兵反坦克導彈只是給步兵一種可以高效率對抗敵方裝甲部隊的辦法,這種武器不能替代裝甲部隊,而且也無法有效對抗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因為即便是有單兵反坦克導彈,步兵對抗坦克也是九死一生的作戰。目前全球步兵對坦克成建製作戰唯一一個成功的戰例,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第二步兵師在西奈半島的沙漠中伏擊以色列第190裝甲旅,其他戰例,包括志願軍在朝鮮,也都是採用放過坦克打步兵的方式來殺傷美軍。

由此可見,步兵對坦克,幾乎沒有勝算。因為受觀瞄裝置的限制,目前坦克觀瞄系統通常觀測距離在2000米左右,先進一點的甚至可以達到3500米以上,而人的肉眼一般觀察距離不會超過500米,雖然單兵反坦克導彈普遍有3000米左右的射程(美制「標槍」射程4750米,而英國的NLAW也有1000米射程),但是人的肉眼可視範圍有限,反坦克導彈遠射程的優勢很難發揮出來。而且這裡需要提一句的是,單兵反坦克導彈普遍是亞音速飛行,而坦克炮發射炮彈一般是5倍音速左右,所以很多情況下是你的反坦克導彈還在那裡慢慢飛,坦克反擊的炮彈就已經把你連同你的陣地一起給揚了。然後坦克還可以發射煙幕,或者使用車載主動防禦裝置對反坦克導彈實施干擾或者硬火力攔截。

最後再說一句,目前單兵反坦克導彈,即便是最輕便的英國NLAW導彈,也有12.5公斤,也就是25斤重,而美國的「標槍」重25公斤,也就是50斤!背著這麼個大傢伙,其他裝備基本也就沒辦法攜帶了,然後一髮導彈打完就等死吧,因為兩條腿肯定跑不過坦克的履帶板,更跑不過坦克反擊的炮彈……

誤區三:狙擊手神通廣大

這幾天有個消息,稱一名代號「瓦力」的加拿大狙擊手(據說是在美軍中服役,但國籍是加拿大的),在踏入烏克蘭戰場僅僅20分鐘,就被俄羅斯特種部隊直接KO了。而這位「瓦力」曾經是美軍在伊拉克戰場最遠狙擊記錄的保持者,據稱此人曾經在3750米距離上成功狙殺一名伊拉克「恐怖分子」(這個恐怖分子要打個引號),因此被西方媒體吹捧為「世界第一狙擊手」,雖然這吹捧有點過了,但是至少說明此人確實上過戰場,起碼不是浪得虛名,但是為啥就20分鐘,就被俄軍KO了呢?

那是因為,「陣地戰」和「治安戰」完全是兩個概念!很不幸的是這位「瓦力」哥們兒把陣地戰當成了治安戰。真正的陣地狙擊,要參考咱們著名的槍神——張桃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張桃芳用442發子彈幹掉214個敵人,而張桃芳光固定狙擊點就有5個,另外其他狙擊點更是數不勝數!狙擊手給敵人造成的精神壓力是無法用數據衡量的,因此一旦發現陣地上有敵方狙擊手,標準戰術就是馬上火力覆蓋,不能把他轟出來,就直接把他炸死。所以陣地戰中的狙擊手們,真的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而且槍響人撤,即便是戰果也由觀察員去記錄,因為人不走,馬上就會遭到對方炮火覆蓋,到時候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而且在陣地戰中,不僅僅是狙擊手,哪怕是60迫擊炮的炮手,通常也是連續發射1~3發炮彈,就要扛著炮換陣地!為啥?為了防備敵方的火炮報復性射擊!

這位「瓦力」哥們兒顯然沒有經歷過很正的陣地戰,他所經歷的都是所謂的「治安戰」,治安戰中,自己一方享有絕對的制空權,而且可以得到地面重火力支援,所以他可以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就蹲在同一個地點,專門狙殺任何冒頭的敵人。因為他拿的狙擊步槍,比一般的突擊步槍射程遠,再加上烏合之眾一樣的所謂「恐怖分子」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重武器,甚至連迫擊炮都沒有,沒人能威脅到「瓦力」,他才能安心地,一槍一槍地刷戰績。但是在烏克蘭,俄軍掌握著制空權,俄軍有強大的炮火支援,俄軍是不會跟你玩對狙遊戲的,一旦遭到槍擊,直接一髮125口徑正義,又是連人帶陣地給你揚了……「瓦力」據說就是這麼變成「瓦罐」的。而那些一個人、一支槍就能改變戰局的狙擊手,只是好萊塢電影塑造的神,並不是戰場上實實在在的人。

說了這麼幾個誤區,那麼如何對比俄軍和美軍,才算比較準確呢?其實還是分兩個方面去比較:

第一,在武器裝備方面,俄軍確實和美軍有很大差距,俄軍整體的裝備還停留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剛解體那會兒的水平。雖然這些天也開始出現巡航導彈、短程彈道導彈、反坦克導彈等等,但是數量嚴重不足,甚至是80年代蘇聯已經大規模列裝的「紅土地」制導炮彈也沒見幾發。由於武器裝備技術的差距,俄軍在作戰中的損失確實明顯偏高,而且包括蘇-34、卡-52等先進裝備都有損失,這是部隊信息化水平不高,裝備不夠先進的結果。

第二,戰術方面,俄軍的水平比美軍略高,雖然缺乏美軍那種高度信息化的聯絡通信手段,但是俄軍各部隊之間的配合銜接還是比較到位的,雖然也有小股部隊遭烏軍伏擊導致損失,但是沒有出現第一次車臣戰爭時期,俄軍131旅孤軍深入,最後成建制被消滅的慘狀,這說明俄軍各部之間配合比較有效,特別是戰鬥節奏掌握比較到位。但是這是在信息化、機械化程度都不如美軍的情況下實現的,這說明俄軍的戰術組織水平要高於美軍,才能用整體劣勢的裝備打出比較不錯的戰績。

第三,戰略方面,俄軍遠遠高於美軍。在本次特別軍事行動一開始,俄軍就全力避免烏克蘭無辜平民的傷亡,這種軍事策略在戰術層面給俄軍帶來了很多麻煩,也造成了不少不必要的損失,但是在戰略層面帶來的收益是完全不能用錢衡量的。因為俄軍有效保持了佔領區內的水電氣,而且還定期給烏克蘭平民發放食品和日用品,這樣烏克蘭民眾的基本生活可以維持,這樣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俄軍和當地民眾之間的矛盾。同時烏克蘭民眾可以在網上,看到烏克蘭政府軍自己押著平民當肉盾來抵抗俄軍,再對比一下定期給自己送食物的俄軍,可以說「高下立判」!用解放軍的話說,那就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所以我們看到俄軍進入烏克蘭後,並沒有引發太大的抵觸情緒,這是美軍永遠做不到,也學不會的!■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