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蒙羞!

虛聲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01、缺席的打卡

頓巴斯決戰在即,基輔成了西方政客打卡聖地。遠的且不說,僅過去一周之內到基輔的政客就包括但不限於:

4月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到基輔打卡,與澤連斯基合影。與她一同前往打卡的還有斯洛伐克總理黑格爾。

4月9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到基輔打卡,與澤連斯基合影。

4月9日到11日,奧地利總理內哈默先後到基輔、莫斯科打卡,與澤連斯基、普京合影。

4月13日消息,波蘭(杜達)、立陶宛(瑙塞達)、拉脫維亞(李維茲)和愛沙尼亞(卡里斯)的總統組團到基輔打卡,與澤連斯基合影。

這一系列的打卡行動,足矣看到見基輔打卡對西方政客的吸引力有多大。

然而在那一眾西方政客中,還有一位重量級大佬非常想去基輔打卡卻沒成功,他就是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施泰因邁爾總統4月12日訪問波蘭。這位老鐵自從2017年擔任總統之後就經常往波蘭跑。這是他第六次去波蘭,與波蘭總統杜達共同商談俄烏局勢,以及對烏克蘭的支持。

這裡插一句:按照原定計劃,施泰因邁爾這次訪問波蘭的時間是3月29日,但因其感染了新冠病毒,行程推遲了兩周。施泰因邁爾生於1956年,已經66歲高齡。這個年齡段能輕易扛過新冠肺炎,身體素質也不賴。

按照施泰因邁爾的計劃,訪問波蘭之後,和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總統組團到基輔打卡。但他沒有去成,因為澤連斯基拒絕接見他。

烏克蘭外交官對此作出解釋稱:「我們都知道施泰因邁爾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他眼下在基輔『不受歡迎』。我們會視情況作出改變。」

為什麼說烏克蘭這番操作是對德國的羞辱?

因為施泰因邁爾是德國總統。

02、蒙羞

吃瓜界的老鐵們對德國總理比較熟悉,一般對德國總統所知不多。

因為德國的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享有事實上的行政權,是決定國家大政方針的那個人。實際上總統才是國家元首。

畢竟世俗世界,大家更熱衷於追捧實際掌權者。這就是德國總理、印度總理、巴鐵總理比它們的總統更有名的原因。

但不論怎麼說,作為德國元首的施泰因邁爾被烏克蘭拒絕,是對一個國家的羞辱。

當今地球村,德國雖然並非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影響力不容小覷。

1、地緣上講,德國是歐洲的脊梁,天然影響東、西、南、北歐。

2、政治上講,德國是歐盟核心,歐元區大佬,也算顯赫。

3、經濟上講,德國雖然人口不多、土地不大,但GDP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是歐元的實際主導者。

4、民族層面講,德國是日耳曼主體國家。日耳曼人在地球村的任何領域,都有非同尋常的影響力。

處於這種地位的德國,國家元首竟然被戰亂中的烏克蘭給羞辱一番,非常憋屈。

要知道烏克蘭雖然現在流量比較大,但仍然處於俄羅斯的籠罩之下。東烏決戰,箭在弦上。如果在頓巴斯戰敗,烏克蘭的損失會非常大。

即便烏克蘭最終能戰勝俄羅斯,戰後還是要發展經濟;謀發展的最佳途徑就是要加入歐盟。而德國是歐盟大佬。烏克蘭想加入歐盟,必須有德國點頭。所以這種情況下,烏克蘭羞辱德國總統,看起來非常不合適。

當然,澤連斯基敢這麼幹,首先和施泰因邁爾沒有實權有關。如果他是德國總理,澤連斯基斷不敢如此。

03、邏輯

如果從烏克蘭角度看,澤連斯基這麼幹大致有幾個理由。

理由一,戰前表決心。

頓巴斯一戰,短期對俄烏來說都輸不起。

如果俄羅斯輸了,普京的宏圖霸業都會成為一場空,2024年選舉估計也懸了。

如果烏克蘭輸了,俄軍可能捲土重來,甚至重新兵臨基輔。

這種情況下,烏克蘭要割捨一切與俄羅斯有關的因素。即便施泰因邁爾去基輔給烏克蘭鼓掌加油,澤連斯基也直接拒絕。

雖然澤連斯基這個作法看起來一根筋,缺乏政客的圓滑。但是大戰在即,這種作法反而有可能鼓起烏軍的蠻勇。畢竟烏克蘭人也屬於戰鬥民族,之前沒多少人想到烏軍能拖住俄軍。

理由二,烏克蘭人真的不喜歡施泰因邁爾。

默克爾時代,德國和俄羅斯關係很近。

尤其是默克爾和普京之間,關係非比尋常。在歐洲和俄羅斯的關係上,兩人有著很好的默契。這應該源自於他們年輕時代形成的世界觀。

冷戰時代,默克爾是東德人。

冷戰時代的東德,是蘇聯最重要的盟國。當時有個有趣的社會現象,勃列日涅夫推廣男人親吻禮,而且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大致內容就是,為表達和誰關係親密,就抱著親吻(據說只有卡斯特羅實在受不了,和勃氏見面時叼根大雪茄,逃過一劫)。注意,不是情侶之間的親吻,而是政客之間的親吻。蘇聯領導人為了表示對東德領導人的重視,反正就是見面就摟著親。說這個,是說那個時代東德和蘇聯各方面都比較接近。

冷戰時代的普京,在東德搞情報工作。

某種意義來說,默克爾和普京年輕時是在同一種社會形態下成長與生活,有著類似的思維方式;比較容易取得共識。成為各自領導人之後,他們對歐洲的看法也大體類似,就是歐洲大國之間應該尋求和解,並通過某種方式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所以在默克爾和普京時代,歐盟和俄羅斯關係比較穩定。哪怕是2014年,拜登與奧巴馬策劃烏克蘭顏色革命後,普京拿走克里米亞,默克爾仍然堅持既定戰略,拉著馬克龍、普京與澤連斯基一起簽署《新明斯克協議》(2015年)。

這個協議看起來雖然很不錯,但沒有解決任何本質問題。所以協議簽署之後,烏克蘭和東烏的戰火並沒有停止,俄羅斯對東烏的支持也沒有停止。然後雙方相互指責對方違背協議。

單論實力,東烏幹不過烏克蘭,但烏克蘭又幹不過俄羅斯。

另一邊,德國和俄羅斯又在搞北溪-2號項目,就是把俄羅斯的天然氣從波羅的海通向德國,避開烏克蘭(俄羅斯天然氣通向歐洲,原本要給烏克蘭一筆過境費)。

所以烏克蘭認為默克爾對俄羅斯搞綏靖政策。

默克爾在位時,勉強維持各方平衡。

默克爾離任之後,矛盾徹底爆發。

施泰因邁爾2017年才當上德國總統,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默克爾政府任職(多次擔任外交部長),算默克爾的追隨者,公開支持北溪-2號項目。烏克蘭上下看他都很不爽。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後,西方輿論對烏克蘭一邊倒的支持,所有與之對立的政客在西方都難以立足,稍有不慎就可能搭上政治生命。身為德國總統的施泰因邁爾也趕緊轉變立場表態說,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特別是北溪-2號項目。

施泰因邁爾這次要和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總統組團前往基輔打卡,就是要表示自己已經轉變立場,試圖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但他的轉變終究還是慢了半拍。

雖然德國也給了烏克蘭不少援助,但施泰因邁爾短時間內還是很難改變他在烏克蘭的政治形象,導致德國此番被羞辱。

第三個理由就是,東歐幾位老鐵要匯集起來搞事。

04、搞事

根據網紅生態領域的一般規律,打卡合影之後,要發社交媒體。

愛沙尼亞總統卡里斯發社交媒體,「我們將向烏克蘭人民以及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強烈支持。」

波蘭總統杜達的顧問庫莫奇發社交媒體:「我們的國家正在以這種方式,向烏克蘭和澤連斯基表示支持。」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發社交媒體:「帶著強烈的政治支持和軍事援助訊息前往基輔。立陶宛將繼續支持烏克蘭爭取主權和自由的戰鬥。」

當然一般網紅髮完社交媒體之後就完事了,政客畢竟重要得多。除了發社交媒體,還要搞一個文件紀念一下。

於是他們一起發了「基輔公告」:

同意英國首相約翰遜首相提出的建議:組建非軍事小北約——分別是烏克蘭、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芬蘭六國,在基輔組建快速反應部隊,就是所謂的「小北約」。

——嘴上說不是軍事組織,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軍事准同盟!

大家看下這個公告透露出的信息:

1、約翰遜建議。要知道這位約翰遜老鐵,可是反俄最堅定的歐洲領導人(之一),從上任開始就堅定地在俄烏之間拱火。

2、建立所謂快速反應部隊,其實就是合縱針對俄羅斯。六位成員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是北約成員國,芬蘭和烏克蘭都要加入北約。

說實話,約翰遜這招夠歹毒的。這相當於北約成員國和烏克蘭進行捆綁,在東歐降下一道鐵幕,阻斷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陸地聯繫。

英國(背後還是美國)這是以烏克蘭為中心,阻斷俄羅斯與法國和德國的聯繫。德國和法國目前還是被美英玩弄於股掌之間。

看到這裡就明白,澤連斯基不讓施泰因邁爾去基輔打卡的第三個原因。畢竟德國和俄羅斯關係較深,並不堅定反俄。如果讓德國摻和進來,哪天德國與俄羅斯關係緩和了,所謂「小北約」就搞散架了。

另外一個可能緩和與俄羅斯關係的國家是法國。「小北約」在中間一擋,兩國也很難再直接聯繫。即便勒龐戰勝馬克龍,效仿戴高樂退出北約,也很難與俄羅斯直接聯繫。

從這個佈局看,英美是鐵了心地讓歐洲大亂。當然這也符合海權帝國對歐亞大陸制衡的傳統戰略。只是英美的這個套路對俄羅斯是否有效已經是未知數。畢竟俄羅斯已經出兵,已經打出了「終結美帝霸權」的大旗。

博弈越來越激烈,現在受傷的還只是烏克蘭人。如果戰爭擴大,所謂「小北約」也難以幸免。

美英佈局手段太毒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