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怎麼從溫和派走到今天的?

大林

2008年8月8日,鳥巢的觀眾席上,小布殊正焦急地尋找一個男人。作為一個不到半年就要卸任的總統,他本沒必要這麼焦急的。開幕式上演著精彩絕倫的節目,而格魯吉亞的戰事也同樣「精彩」。小布殊意識到,如果再不和那個男人談談,那麼一切都要太晚了。

終於,小布殊看到了那個男人的身影。原來他倆竟然坐在同一排,中間只隔了第一夫人勞拉和柬埔寨國皇西哈莫尼。小布殊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西哈莫尼很識趣地讓開了位置,兩位五常領導人就這樣開始了一場非正式會談。

小布殊決定先兵後禮,他言辭和善地威脅道,俄羅斯如果不撤出格魯吉亞,就必將遭到孤立。回應他的是一句冰冷的反駁:「薩卡什維利(格魯吉亞總統)是一名挑釁莫斯科的戰爭犯。」

顯然,這出乎了小布殊的反應,一句沒帶好氣的話從他嘴裡脫口而出:「我一直警告你,薩卡什維利是個熱血分子」。

「我的血也是熱的,」普京回敬道。

小布殊被普京的回答激怒了,他丟下了最後一絲禮節,氣急敗壞地開始了人身攻擊:「不,弗拉基米爾,你是個冷血動物。」

這段對話基本終結了普京和小布殊的友誼。此後,他倆再沒進行過任何會面,俄美關係也逐漸墮入了無法輓回的冰窟。

然而,就在對話發生的幾年前,普京還是個大搞俄美親善的溫和派。

在他的前兩個任期內(2000-2008),普京的執政基礎大概可以分為兩大派系:

一派是由專家學者和技術官僚組成的「聖彼得堡幫」。這群人是自由化和西化的鐵粉,自葉利欽時代起便活躍於俄國政壇。他們主張融入西方指導下的國際社會,梅德韋傑夫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另一派是以軍警憲特等強力部門為主的「西羅維基」集團。他們是普京一手扶持起來的人馬。這些安全精英們普遍信奉俄國優先,Russia first,對西方的態度可謂是又高又硬。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西羅維基集團比較貼近於普京的大帝形象。但實際上,即使有了強力部門的支持,當年的普京也不可能像斯大林一樣,將自由派清洗出執政隊伍。

從感情上講,這些人有不少都是他在聖彼得堡大學的摯愛親朋、手足兄弟;從利益上看,這些人有知識,懂技術,運轉國家機器少不了他們;從外交上看,這些人和西方來往密切,事情鬧大了可能不太好收場,畢竟我們俄國人還是要同美國人做生意的嘛。

因此,考慮到自由派勢力的強大,普京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溫和派路線。在外交上,他始終表現出願意與西方合作的態度,希望西方精英們能大發慈悲,允許俄羅斯融入團結友愛的國際社會。

2001年6月16日,普京首次會晤了美國總統小布殊。會見當天,普京從兜里掏出了一個十字架,給布殊小朋友講了一個離大譜的神話故事:

這個十字架是普京老媽留下的遺物,曾拿去耶路撒冷開過光。有一次,普京家中不幸失火,燒得比巴黎聖母院還乾淨,偏偏這個十字架在火災中幸存,被心向基督的弗拉基米爾保留到了今天。

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徒,小布殊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會後,小布殊說出了一句舉世名言:「我看著那個人的眼睛,我能夠感受到他的靈魂,他是個直率且值得信賴的人」。

據說,這話肉麻到把普京都整不會了。為加速實現俄美親善,普京很快又送了小布殊一份大禮。

「普布會」近三個月後,911事件爆發。接到消息後,普京趕在全球所有領導人之前給布殊打了電話,連美國的親兒子日本都跑得沒他快。

9月24日,普京又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為支持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他決定允許美國人的勢力進入與阿富汗接壤的中亞。

根據普京的安排,俄方不僅要與美軍共享有關阿富汗的情報,為美軍的作戰行動提供搜救支持,還要允許美軍使用中亞國家的領空和軍事基地,真正做到了想美國人之所想,急美國人之所急。

嚴格來說,普京的決定都算得上是叛國了:自沙皇時代起,中亞就是俄國人的後院。讓美國人進中亞,就好比石敬瑭讓契丹人進幽雲十六州,連葉利欽都幹不出來這種事。

消息一出,強硬派們差點炸了:時任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與幾名高官聯名上奏,公開反對與美國在中亞進行軍事合作。之後,在與國務卿賴斯聯繫時,伊萬諾夫毫不給面子地聲稱:「我看不到任何讓美軍進入中亞的可能」。

伊萬諾夫並不是反對派,他是普京的鐵桿心腹,典型的「西羅維基」成員,兩人早在供職於克格勃時便已熟識。連這麼一位老同志都反對普京的決定,可想而知他對美國人讓到了什麼地步。

最終,普京用個人權威壓制了反對的聲音。在俄羅斯的傾力協作下,美軍順利挺進了中亞,兩座美軍基地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拔地而起。數百年來,美國人第一次將手伸進了俄國的後花園。

當然,普京也不是無腦惠美,他希望靠中亞的讓步換取美國在加入WTO和反恐方面的支持。WTO的好處自不必提,在反恐方面,中亞地區長期存在著極端主義勢力,他們和車臣及塔利班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時刻威脅著俄國的國防安全。

普京希望的是,美軍在消滅塔利班的同時,能把這幫恐怖分子順手滅了。這樣算下來,俄國雖然在中亞損失了一點,但在經濟和安全上卻大有收穫,不能算是贏麻,至少也稱得上是個小贏。

只不過,普京把美國人想的實在是太好了。白嫖了俄羅斯的利益後,美國人一不讓俄國入世,二不打擊恐怖分子,反而在歐洲給了俄國人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2001年12月底,距美軍中亞基地落成不到半個月,布殊就官宣退出了《反導條約》。這意味著,美國可以把反導系統部署到任何願意接受的海外國家。只要能安到波蘭,俄羅斯的整個歐洲部分都將成為美國巡航導彈的目標。

2004年3月,北約進行了新一輪納新,一口氣將包括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在內的七個國家納入了北約大家庭。自此,俄羅斯正式和北約國家接壤,北約的戰術航空兵可以直接威脅到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庫爾斯克、沃羅涅日等重要城市。

2004年到2005年,西方接連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促成了「玫瑰革命」和「橙色革命」,將薩卡什維利和尤先科送上了前台。在位期間,這兩位反俄魔怔人處處和俄羅斯做對,把普京足足惡心了九年。

小布殊這一系列操作把普京整懵了,他搞不明白,到底我做了什麼讓你這麼不尊重我,難道十字架的故事給你白講了嗎?

懵逼過後,普京猶如被女神拒絕的舔狗,心中慢慢積攢了那麼一點小情緒。

2003年3月,普京和他的女神在斯洛伐克首都見了一面。布殊先下手為強,指責俄羅斯出現民主倒退,舔了這麼久仍然一無所有的普京終於怒了:「我們盡量配合你們,支持你們的反恐戰爭,可是我們得到的回報是什麼?你們不讓俄加入世貿組織,還企圖把我們所有的鄰國都拉進北約……」

三個月後,應普京的邀請,布殊赴莫斯科出席二戰勝利60週年紀念。普京對此相當高興,覺得女神終於回我了,他心裡有我。

結果,布殊女神在訪俄途中先去了全民反俄的拉脫維亞,離開後又去了反俄魔怔人主政的格魯吉亞,擺明著是惡心普京:美國只是嘴甜,美國心裡沒你。

再之後,就是北京奧運會上那一番唇槍舌劍。

自此,普京的第一輪溫和攻勢宣告失敗,俄羅斯融入國際社會的嘗試遭受了重大挫折。

和北京奧運會一同到來的,還有那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

2008年金融危機終結了俄羅斯經濟的高速增長,它使俄羅斯股票市值蒸發了7000多億美元,經濟增速由8.5%降至5.2%。從那時起,俄羅斯經濟就日漸衰落,逐漸淪為了以廣東省計算的水平。

除了經濟上的衝擊外,金融危機對政治的影響同樣猛烈:它擊碎了相當一部分俄羅斯人對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的信仰。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方模式的神話中走了出來,他們回想起了美國的欺騙和背叛,記起了蘇聯解體20年來所遭受的民族恥辱。

另外,金融危機同樣挑戰了普京執政的合法性。由於經濟不景氣,之前被高速增長所掩蓋的社會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俄羅斯人也逐漸難以忍受腐敗、低效、貧富差距等普京治下的負面因素。

2011年年底,俄羅斯舉行國家杜馬選舉。在2007年的選舉中,普京所在的統一俄羅斯黨拿下了2/3的席位,而這一次,它只獲得了勉強過半的席位,堪稱普京執政以來的最大挫折。悲慘的是,就連這剛過半的席位,都被人認為是舞弊來的。

選舉結束後,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數千名示威者走上街頭,他們抗議選舉舞弊,喊的口號也相當哈人:「俄羅斯不需要普京」。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永不缺席的公知精英外,大量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也參加了抗議活動。

和西方媒體的描述相反的是,2011年的主力抗議者不僅不是什麼民主人士,反而更傾向於用權力解決俄羅斯的問題。換句話說,他們反普京不是因為普京太強硬,而是覺得普京太溫和,甚至太軟弱,和這樣的溫和派一起,怎能搞好國家呢?

牛津大學俄羅斯和歐亞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表明,在控制了其他變量後,強烈認同民族主義言論的人支持抗議的可能性,比不同意的人高 18%。而願意為解決國家問題犧牲民主的人支持抗議的可能性,比不願意的人高25%。

到了這一步,普京終於認識到,繼續採用以往的溫和路線是換不來支持的。之後的幾個月裡,親克里姆林宮的團體多次舉辦了愛國主題的集會。

作為傳統的西化派,梅德韋傑夫政府也摒棄了「全面現代化」的口號,它轉向了保守的方向,更加倡導維護秩序和保衛國家的重要性。漸漸地,相當一部分民族主義者被吸納了進來,成為了普京的基本盤。

同時,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們逐漸走上了俄羅斯的政治舞台。自蘇聯解體以來,他們和他們所代表的團體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地位。而現在,他們卻日漸為克里姆林宮所倚重,成了俄羅斯當局汲取力量的來源,支持俄、烏、白三國合併的亞歷山大·杜金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最終,普京的策略成功了。2012年3月5日,普京以63.75%的得票率再次當選總統。選舉後的答謝大會上,普京冒著寒風對支持者發佈演講,他的眼眶落出了兩行熱淚。

他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溫和了。

正當普京逐漸偏離溫和派路線時,美國人貼心地送上了一記助攻。

2009年3月8日,國務卿希拉里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日內瓦舉行了會談。希拉里是代表新任總統奧巴馬來的,為表達與俄修好的誠意,希拉里特意帶來了一個具有象徵性的紅色按鈕。

希拉里表示,這個按鈕它不是核按鈕,而是美俄關係的重置按鈕,它上面用俄語和英語寫著「重置」一詞,象徵著奧巴馬急於和俄羅斯重建關係的願望。

結果,拉夫羅夫很不給面子地當場指出,你把俄語詞拼錯了,「重置」被你拼成了「超負荷」,難道這就是你對俄美關係的期待嗎?

無論怎麼說,善意是收到了。

在後來的會面中,奧巴馬懷著無比的誠意向梅德韋傑夫和普京表示:我和小布殊不一樣,我反對伊拉克戰爭,反對顏色革命和政權更迭,沒有人比我更懂地區和平與穩定。跟我打交道,你們儘管放心。

看著奧巴馬清澈而純真的眼神,普京一度信了他的鬼話,美俄關係又短暫地回暖了一陣。2010年,分別有60%的俄羅斯人和50%的美國人將對方視為友好國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阿拉伯之春的爆發。

對俄羅斯賴以生存的軍事工業來說,阿拉伯之春可謂是一記重拳:革命爆發前,受波及的幾個中東國家都是俄制武器的大客戶。這些大客戶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顏色革命了。他們和俄羅斯簽好的合同統統作廢,直接導致了1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除了錢以外,克里姆林宮更擔心的是,北非的抗議活動可能會蔓延到高加索及俄羅斯的其他地區。這些地區長期以來就與中東有不清不楚的聯繫,搞不好會把阿拉伯之春變成俄羅斯之春。

面對美國人不講武德的偷襲,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的態度是:擺爛。當聯合國就是否出兵利比亞舉行投票時,梅德韋傑夫下旨投了棄權票。俄羅斯駐利比亞大使警告他說,投棄權票會導致卡扎菲從物理上消失,到時咱們的軍火誰來買呀。

對此,梅德韋傑夫的做法是:面刺寡人之過者,開除公職回家種地。

聯合國決議通過後,憤怒的普京將其比作十字軍東徵。結果,他遭到了梅德韋傑夫的公開反駁:「我不認為聯合國的決議有什麼不對……如果我們不通過這樣的決議,一切可能以比今天還要糟糕得多的方式結束」。

奧巴馬的背叛和梅德韋傑夫的擺爛,逼著普京離溫和派的道路越走越遠。

2012年5月7日,普京正式開啓了第三個總統任期。一個多月後,俄羅斯軍艦就出現在了敘利亞的港口,向莫斯科在中東碩果僅存的盟友提供寶貴的軍援。

此後的一個月裡,俄羅斯重拾了蘇聯時代的雄風,在聯合國三次否決了對阿薩德不利的提案,美國人驚訝地發現,梅德韋傑夫時代那個對利比亞的死活不聞不問的俄羅斯不見了。希拉里當年的錯誤拼寫一語成讖,俄美關係真的由「重置」變成了「超負荷」。

2013年,稜鏡門事件爆發,斯諾登一路從美國run到了俄羅斯。收留了斯諾登後,普京給美國留了一點面子。他公開聲稱,如果斯諾登想要避難就必須暫停損害美國。

在普京看來,這屬於言論自由;在美國看來,這屬於how dare you。國務卿賴斯表示,庇護斯諾登是扇在奧巴馬臉上的一記耳光。各大美媒也紛紛跟進炒作,將普京描繪成不給面子的帶惡人,辜負了我家奧哥哥改善關係的一片深情。

2014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被顏色革命搞下了台,俄羅斯感到憤怒不已。此前,烏克蘭被俄羅斯視為與西方勢力的緩衝區。俄羅斯明知西方在烏克蘭扶持了大量反俄勢力,但由於不想鬧得太難看,克里姆林宮對此一直保持默認。結果,西方反倒成了第一個掀桌子的人。

拿回克里米亞後,俄羅斯遭到了整個西方的瘋狂制裁。據時任副總統的拜登表示,雖然歐盟最初並不尋求對俄經濟限制,但在美利堅的領導下,歐洲還是大義凜然地加入了制裁的隊伍,讓俄羅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2016年,在杭州的G20峰會上,記者拍到了普京和奧巴馬的對視:兩位地球最強武裝力量的主宰面露寒光,恨不得用眼神活撕了對方。兩個月後,他們在APEC峰會上最後一次見面。這一次,他們只談了4分鐘。

自此,普京的第二輪溫和攻勢宣告失敗,俄羅斯基本放棄了融入國際社會的願望。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普京對西方仍然採取了一些溫和態度,不過他的目的可能已從「融入」變成了「止損」。

畢竟,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還沒到爛無可爛的地步。經濟上,俄羅斯仍然依賴歐盟提供的一系列貨物和技術,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有效的進口替代。並且,西方的制裁已令俄羅斯的GDP接近腰斬,一旦西方持續加碼,俄羅斯的經濟很難頂得住。

從政治上講,俄羅斯精英們在對抗西方時也難以團結一心。長久以來,西方社會對俄羅斯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俄羅斯的達官顯貴們很喜歡去歐洲度假,並將他們的孩子送去歐盟和美國最好的大學讀書。此外,俄羅斯上層的親屬往往在西方生活和做生意,拉夫羅夫的女兒就直到2014年秋季才離開美國。

因此,對俄羅斯上層來講,與西方斷絕關係是一種短時間無法接受的心理衝擊。貿然與西方決裂,可能會把他們逼成激進投降派,整一出俄式宮廷政變也不是不可能。

考慮到國內的條件尚不成熟,普京在處理烏東問題時相當手下留情。他一直避免過於刺激西方,只拿下了1/3個頓巴斯就宣告收手。當意識到皇俄分子有可能吞下整個烏東時,普京及時停止了援助,導致皇俄們對他徹底粉轉黑。

2014年8月27日,頓涅茨克武裝殺到了馬里烏波爾附近。當時,駐守的烏軍已經撤走,城裡只有幾百名新納粹分子。然而,由於《明斯克協議》已經達成,普京及時叫停了他們的進攻。八年之後,俄軍將為攻佔這座城市付出高昂的代價。

當然,此時的溫和只是普京爭取時間的手段。《明斯克協議》簽訂以來,普京就一直苦練內功,時刻準備著在退無可退時與西方翻臉。

2014年起,俄羅斯啓動了進口替代戰略,致力於降低對國外技術和工業品的依賴。至2020年,俄羅斯共完成1438項國家級重大進口替代項目,涵蓋高科技、工業、農業等領域。

雖然經濟結構並未得到改變,但俄羅斯的抗風險能力已大大增強。克里米亞危機時,西方還能靠食品禁運讓俄羅斯糧價飛漲。而到了2021年,俄羅斯就成了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擁有了足夠的糧食安全。

與此同時,居廟堂之高的自由派也體會到了邊緣化的滋味。

2016年,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整了一出釣魚執法。在他們的安排下,俄羅斯石油公司董事長伊戈爾·謝欽湊了200w美刀,裝塞在一個裝有香腸和紅酒的籃子裡,送給了財政部長烏柳卡耶夫。禮物送完,謝欽反手就是一個舉報,以索賄為由將烏部長送進了監獄。

謝欽是普京的親信寡頭,烏柳卡耶夫則是梅德韋傑夫的財政部長。案發之後,梅德韋傑夫急了,他跑到普京面前求情,呼籲進行詳細調查,還公開表示對案件「無法理解」。

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烏柳卡耶夫被判八年監禁,至今仍在莫斯科郊外的監獄裡吃牢飯。

2019年,聯邦安全局又打了一隻大老虎。3月26日,前「開放政府事務部「部長米哈伊爾·阿比佐夫在莫斯科被捕。作為一名梅派要員,阿比佐夫被指控貪污40億盧布公款,並涉嫌進行有組織犯罪。從這位老哥排行全俄第162的身價來看,上述指控甚至可能輕了一點。

小道消息稱,阿比佐夫被捕時整個人都崩了,像極了被槍斃前要見斯大林的官員。他對著執法人員大喊大叫:我為俄國流過血,我為總統立過功,你們不能這樣對待我!我要見梅德韋傑夫!我要見梅德韋傑夫!

對此,梅德韋傑夫的情緒相當穩定。他對媒體表示,自己對阿比佐夫的商業活動一無所知,此人已因犯罪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梅德韋傑夫之所以這麼慫,部分原因是反腐的車輪都快壓到他臉上了。

早在2017年,御用反對派納瓦爾尼就發了個視頻,稱梅大總理以向慈善機構捐款為幌子,從寡頭那裡收受了700億盧布。在這段49分鐘的視頻中,納瓦爾尼細心地為觀眾們展示了梅德韋傑夫的豪宅、遊艇和葡萄園,獲得了3200萬次的油管觀看。看完視頻後,熱心群眾們紛紛走上街頭,用遊行和抗議表達對梅大總理的深切慰問。

2019年12月底,納瓦爾尼再爆猛料。據他調查顯示,梅德韋傑夫的賤內擁有一架小型龐巴迪公務機,價值5000w刀。納瓦爾尼稱,儘管梅大總理每月80w盧的月薪確實很高,但這只夠私人飛機飛一小時的費用,而僅去年(2019年)一年,梅夫人的飛機就在歐洲飛行了39次。普京天天反腐,卻放著身邊這麼一頭大老虎不打,對得起我們嗎?得下台!

重重壓力之下,梅德韋傑夫實在蚌埠住了。2020年1月15日,他率領內閣成員集體請辭,西化經濟派自此梅了戲唱。接替他的人,是經濟學博士出身、對國家管控經濟有深刻認識的米舒斯京。

準備好與西方脫鈎的同時,普京對美國領導人的耐心也越來越少。當年的舔狗如今徹底黑化,他再也不可能以對布殊態度對待其他總統了。

作為冷戰後最親俄的總統,特朗普享受的最高待遇是普京在他當選後的祝賀。2018年的普特會後,懂王招致了兩黨和各大媒體山呼海嘯般的批評。為了自證清白,懂王退出了與俄之間的一系列重要協議,用導彈襲擊了敘利亞的軍事設施。簡單來說,就是活成了他最討厭的奧巴馬的樣子。

和懂王相比,睡王就暴躁多了。早在2011年,他就直接指著普京罵道:「我認為你沒有靈魂」——這是一位天主教徒最惡毒的咒罵。對這位反俄魔怔人,普京給予的最大溫柔是跟他見了一次面。2021年6月16日,普京和拜登在日內瓦會晤。會談開始前,普京直言俄美關係處於最低點,對峰會的實質性成果「不抱任何期待」。

事實證明,拜登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經過睡王幾個月來的煽風點火,烏克蘭局勢終於走向了全面戰爭。西方開動一切宣傳機器將普京描繪成侵略者,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他是溫和派了。

或許對西方人來說,普京屬於溫和派是一個極其可笑的言論。但實際上,更可笑的是這個把溫和派逼到發動戰爭的國際秩序。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普京過去的溫和外交像極了一個地獄笑話。為了在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社會中乞得一席之地,他放美軍進入中亞,信奧巴馬的鬼話,給小布殊講鬼都不信的十字架故事。結果,西方給他唯一的回報是無盡的羞辱和背叛。

但凡美國願意賞俄羅斯一個西方吃肉它啃骨頭的位置,普京都不會被逼到以武力推翻國際秩序的絕境。但凡美國能夠對溫和派路線有哪怕一點點回饋,普京都不會下手清理國內的自由派,不會和中國走得像今天這麼近。

歸根結底,冷戰後的美國精英們實在太傲慢了。他們沉浸於戰勝蘇聯的喜悅中,自以為美利堅國力天下第一,其他國家要麼當狗要麼死,像中俄這樣的大國在解體成七塊八塊之前連看都不看。

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主宰,這些政治精英們在制定決策時很少考慮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因為在他們眼中,強大的美利堅不會輸,只有贏,無非是贏多贏少的區別:

既然強如蘇聯都敗於我手,那麼還有誰能戰勝美利堅呢?既然美國是不可戰勝的,那麼其他國家難道不該跪伏在美國腳下嗎?既然其他國家都理應臣服於美國,那麼它在做出決定時,有什麼必要考慮那些不值一提的反應呢?

儘管把阿富汗從塔利班換成了塔利班,儘管到現在都不敢派兵去烏克蘭和俄軍碰一碰。但時至今日,美國依然做著統治世界的春秋大夢,老拜登依然對膽敢不從他的國家張牙舞爪,拒絕接受一個沒有美國領導的國際社會。

可是大人,時代變了,美國已經沒有資格從實力的地位出發,與中俄這樣的大國對話了。

歷史已見證了普京溫和派路線的破產,未來,我們也將看到美國單邊主義的末日。■

參考資料:

1. Alex Pravda. (February 2006). Leading Russia: Putin in Perspective: Essays in Honour of Archie Brown

2. Cristian Nitoiu. (April 19, 2016 ). Aspirations to Great Power Status: Russia’s Path to Asser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under Putin

3. Michael McFaul. (JULY/AUGUST, 2018). Russia as It Is: A Grand Strategy for Confronting Putin

4. Paul Chaisty and Stephen Whitefield. (April 20, 2015). Putin’s Nationalism Problem

5. Paul Sonne. ( July 4, 2014). Russian Nationalists Feel Let Down by Kremlin, Again

6. Peter Baker. (November 6, 2013). The Seduction of George W. Bush

7.Uawire. (December 10, 2019). Russian Prime Minister’s wife uses private jet worth $50 million

8.Шатилов, А.Б., (2015). «Крымский консенсус»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литы: причины и последствия。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науки。Вестник Финансов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 (2 (18)), pp.6-13.

9. 環球在線. (2009-03-08). 希拉里見俄外長欲重建關係 禮物搞砸念錯俄總統名字

10. 世界說. (2019-04-17). 俄羅斯貪腐高官被抓,克里姆林宮暗流湧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