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號在台灣以東訓練的意義

晨楓老苑

「遼寧」號編隊出海訓練已經是常態了。「遼寧」號2011年完成改裝,2012年入役,2013、16年兩次赴南海訓練,2016年宣佈達到作戰狀態,2017年訪問香港,2018年首次穿越台灣海峽。近年來,「遼寧」號多次進入西太平洋,多次出入在台海周邊,都是實戰化訓練,但這次不一樣。

這一次,「遼寧」號編隊不僅出現在台灣以東海面,還密集出動艦載戰鬥機,不僅是航母作業上達到實戰化,還結合可能的台海作戰模式。

圖中紅點是觀察到的艦載戰鬥機出動的地方,距台灣東海岸約300公里。這裡大有深意。

台灣戰爭關鍵不在台島,在台島周邊的海空。台灣是個孤島,解放軍佔有壓倒優勢,切斷了海空增援,台軍就死定了。

台島海空封鎖的關鍵不在東海岸。東海岸地勢狹窄,平坦的地區不多,由於中央山脈的阻隔,與人煙密集的西海岸之間交通不便,與南北兩端也只有海岸公路相連。蘇澳作為軍港都只是備胎,作為商港,容量和交通都是問題。北方的基隆和南方的高雄是台灣主要的商港,台北桃園則是台灣最主要的機場,還有很多可以起降大型飛機的機場。

台島不遠,近的直接用岸基、艦載、空射反潛導彈,遠的用潛艇,更是有水雷大殺器可用,基本切斷台灣海運不難做到。零星偷運進一點零碎解決不了台灣的問題。空運則是比較麻煩的問題。

空運的運量不能與海運相比,但還是可以有很大的數量。島上機場眾多,空運的攔截窗口也小,解放軍的空中力量主要用於壓制島上台軍,不一定有餘力嚴密封鎖空運。但航母在台灣以東就不一樣了。

在台灣以東約300公里的地方,剛好在岸艦導彈的射程之外,台軍艦艇和飛機出動,則很難逃過航母艦載機的發現。台灣以東是更加近便、有利的攔截陣地,還可以兼顧台島南北兩端。

這當然是直接打擊台島目標的理想位置,從台軍防備較少的東面發動進攻還有攻其不備的好處。但中國航母數量尚少,艦載戰鬥機數量不足,直接與岸基航空兵死磕並不適宜。可能在對東海岸空軍基地(佳山、志航)和海軍基地(蘇澳)點穴時發揮作用外,不會以對地攻擊為主。

這也是攔截滲入巴士海峽發射反艦導彈的美國轟炸機的有利位置。嘉手納基地在戰時只要一有動作,立刻就會被解放軍的導彈火力打掉。火箭軍已經演練無數次,早就攢足勁、等著發飆了。關島不一樣,畢竟較遠,東風-26的數量可以擾亂,但不足以持續壓制,美國轟炸機借道巴士海峽介入海峽戰鬥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台灣以東的中國航母就迫使美軍重新思考。

關島的美國戰鬥機倒不是太大的問題,同樣的問題:太遠。美國戰鬥機重載飛過來,對加油機支援的要求很高。美國戰鬥機要介入台海的戰鬥,加油機正好在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的航程內,太危險。首先對付中國航母,那就達到把攔截線外推的目的了。這一下子就向東推移了約1000公里了。

現在看來,真是天佑中華。美軍自己撤出菲律賓後,沒有在親美的阿基諾三世時代重返,到杜特爾特時代想重返都不可能。現在小馬科斯也與美國不對付,在對華關係上反而要比杜特爾特更往前走一步,美軍重返的可能性更低。如果美軍重返菲律賓,台島南線的戰鬥態勢就要複雜得多,不僅要考慮美國戰鬥機,還要考慮美國中程導彈。

美國現在重點經營澳洲,看來是要為退守第二島鏈預作打算。沒問題,突破第一島鏈後,中國在一段時間里不會急於突破第二島鏈。第二島鏈對中國的壓迫也與第一島鏈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

台灣以東的中國航母也確保美國航母很難介入台海的戰鬥,但航母之間的對決不一定會發生。

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在距離海岸1500-2500公里的太平洋上建立了攔截線,但這不等於美國航母就此不敢越線了。只要願意接受一定的風險,並對反導能力有一定的信心,美國航母還是會冒險進入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射程之內的。這和地面戰鬥一樣,不是因為火炮射程達到30公里,對方的坦克就不敢衝進30公里以內了。在戰術得當、隱蔽到位、防護與反制可靠的情況下,衝進去才是制勝的開始,否則就沒法打仗了。

055的反艦彈道導彈和反艦高超音速導彈或許威懾力更大。在射程邊緣上,岸基反艦導彈導彈的發射陣位只有有限的選擇,不能及時打掉的話,及時發現發射還是做得到的,然後立刻啓動反導程序,航母是有一定的生存機會的。但055是流動的,全程緊密跟蹤不容易做到,全戰區緊密監視、及時發出導彈預警更難做到。

導彈發射時,發動機點火的最初尾焰和煙塵是最強烈的,升空後反而較小。陸地上發射彈道導彈或者助推-滑翔的高超音速導彈的話,導彈預警就是從明亮的尾焰判別的。從固定的發射井發射,更是只有有限的地區需要緊密監視。水面艦艇發射的話,本來就需要用海水對排焰噴淋降溫,尾焰就小多了。加上監視視界無法面面俱到,預警是很受影響的。但預警不力的話,反導的第一仗就打敗了。

055和航母互相掩護,加上岸基反艦彈道導彈的掩護,有望把美國航母推出戰場,至少不能超過掠襲和騷擾的作用。別忘了,還有掛載鷹擊xx的轟-6。戰爭最終是要靠強攻、死守決定勝負的,不能強攻、死守的美國航母對台海戰爭的作用就有限了。

但核潛艇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美國核潛艇的優勢還是很大,全核,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中國也有核潛艇,但數量少,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093據說能達到早期「洛杉磯」級的水平,新建的神秘核潛艇是不是095還不好說,艇型更大,採用面積較小的X形尾舵,泵噴推進,在技術水平上至少不低於「弗吉尼亞」級,但要形成規模,還需要時間。

前出到台灣以東後,中國航母的危險也激增。在沖繩和巴士海峽以西還有岸基航空反潛可以支援,在台灣以東就比較難了。這就只有在太平洋水下大打人民戰爭了。

野戰軍當然是核潛艇,地方部隊是常規潛艇,民兵則由中國SOSUS、水下滑翔器、波浪滑翔器等承擔。

SOSUS是洋底水聲監測網,用於對潛艇(還有水面艦船)的行動遠程監測。SOSUS本身只能探測,無法識別,只有在進入最初探測範圍時甄別敵我友,然後全程跟蹤。水下滑翔器、波浪滑翔器是新質長航時無人船艇,特別適合流動補盲,填補SOSUS的空缺。

常規潛艇不可能追擊核潛艇,只能守株待兔。但在SOSUS的引導下,可以有針對性地預先進入伏擊陣地,不能攔截美國核潛艇,也使其知難而退。這樣可以壓縮美國核潛艇的活動空間,進出戰區只有少數通道的話,中國核潛艇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巡邏、攔截,而不是滿世界大海撈針了。

航母本身也可以發揮作用。只要有概略預警,艦載戰鬥機都可以在重點嫌疑海區投放聲納浮標,精確定位。一旦確認和鎖定,艦載戰鬥機也能投放反潛魚雷,發動攻擊。有專用的艦載反潛機(包括無人機)當然更好。水面艦艇也能發射遠程反潛導彈,輔助攻擊。

在很長時間里,中國海軍一直在說,「遼寧」號是科研和訓練用的。作為中國航母第一艦,「遼寧」號不負重望,現在科研也訓練已經超過了艦船運作、艦載機運作和編隊運作的技術性問題,發展到在台海戰爭和中美對抗中的戰術性問題了。

「遼寧」號的訓練一方面展示了潛力,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不足。據日本海自觀察,「遼寧」號的艦載機密集起降作業已經持續了8天,前6天裡就出動了100多次。這大概是「遼寧」號上迄今最密集的出動。應該還沒有達到峰值,但遠遠超過過去觀察到的作業強度。

這樣的強度在戰時很不充裕。海自沒有說明具體是多少架次。如果6天裡出動120架次,每天就是20架次。應該不超過6天裡150架次,那就是每天25架次。以24小時保持2架戰鬥機留空、每2架戰鬥機出動間隔4小時計算,每天的航母自衛防空本身就需要12架次。這留給前出台島南北巡邏和東海岸點穴的戰鬥機架次就很有限了。要是加上幾乎必然的攔截台軍海空威脅的應急出動架次,這些架次就不夠用了。

作為比照,「尼米茲」級沒有出動率的設計要求,只是「盡可能高」。在實際運作中,達到過120架次/天的持續出動率和240架次/天的峰值出動率。「福特」級的設計要求是160架次/天的持續出動率和270架次/天的峰值出動率。「尼米茲」級有蒸彈連續出動後的可靠性問題,「福特」級電彈的可靠性到現在依然不能說完全解決,實際出動率達不到這些理想要求,但都比「遼寧」號高得多,這是肯定的。

「遼寧」號只有「尼米茲」級和「福特」級2/3大,載機數量略超過一半,滑躍起飛(尤其是重載起飛)的出動率低於彈射起飛,這些都沒錯。但戰爭是不講可比性的,只講勝敗。20-25架次/天與大於100架次/天的差別還是顯而易見的。

好在「遼寧」號不會孤軍奮戰。「山東」號隨時準備並肩作戰,003的下水在即(如果不是疫情,可能已經下水了),004也在路上了。3-4艘中國航母在台灣以東部署開來,並且得到岸基的殲-16、殲-20的支援,這就是完全不同的戰場態勢了。

美國在台海加強拱火,拉上盟國成為美國台海軍事政治策略的關鍵。打消美國盟國介入念頭的關鍵在於把軍事擊敗美國從可能性變為必然性,「遼寧」號在台灣以東的訓練是關鍵的一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