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持久戰 

溫伯陵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不是誰想停就能停的。

1

芬蘭和瑞典,在歷史上就是共同進退的好兄弟。

1157年瑞典兼並芬蘭,兩家合二為一,此後數百年的時間,兩家合力共同塑造了雄視歐洲的瑞典帝國,這份歷史記憶可謂源遠流長。

到了拿破侖戰爭時期,已經崛起的俄羅斯帝國,派遣5.5萬名戰士進攻瑞典,並於1809年秋佔領芬蘭全境,瑞典軍隊被迫離開芬蘭,將芬蘭割讓給俄羅斯帝國。

得到芬蘭的亞歷山大一世,在俄羅斯沙皇的身份之外,另加芬蘭大公的頭銜,以便統治新佔領的芬蘭地區,以至於俄羅斯沙皇的全稱是:

蒙上帝恩典,全俄羅斯、莫斯科、基輔、弗拉基米爾、諾夫哥羅德的皇帝和獨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蘭沙皇、西伯利亞沙皇、陶立克克森尼索沙皇、格魯吉亞沙皇、普斯科夫的領主,兼斯摩稜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亞、波多利亞和芬蘭大公……

這種統治模式,和清朝皇帝集八旗旗主、中國皇帝、蒙古可汗、西藏活佛於一身差不多。

1815年,瑞典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不再參與歐洲的列國紛爭,芬蘭則要晚一些,等到百年後俄羅斯帝國崩潰,芬蘭失去法定統治者,才有資格成為中立國。

瑞典和芬蘭原本就是一家,都成為中立國,也算是不忘初心。

所謂中立國,本質上就是任歐洲列強打生打死,我們都兩不相幫,同時兩邊都不得罪。

而他們之所以選擇成為中立國,原因就在於,西歐的英法德是橫行世界的強國,東歐的俄國/蘇聯也在世界上有半壁江山。

站一邊,就是得罪了另一邊,與其吃力不好討好,淪為大國博弈的炮灰,那還不如兩邊都不站。

這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僅可以避免做大國博弈的炮灰和前沿陣地,還能高舉道德大旗,說我們是熱愛和平的國家。

我不去打你們,你們也不要來打我。

都是生意麼,不寒磣。

所以在大國博弈的時候,中立是小國和弱國的最佳選擇。

但我們也看出來了,中立的核心在於左右兩個陣營的力量均衡。

只有兩個陣營的力量均衡,中立國才能左右橫跳,實現利益最大化,即便一方來打,也能以自己為籌碼,迅速找另一方求援。

放眼全世界,但凡是中立國都有這個特點,在一超多強的格局下,所謂中立國是沒有資格中立的。

比如在東亞怪物房,有中國這個巨無霸國家在,那些東南亞國家就沒有資格說自己是中立國。

中立就說明你不支持我,看我不錘死你。

2

俄烏戰爭進行到現在,歐洲的力量均衡事實上被打破了。

不管網上做什麼樣的解讀,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就是俄羅斯打的其實不順利,烏克蘭還挺頑強。

之前大部分人的預判都太樂觀了。

戰爭剛爆發的時候,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袖手旁觀,頗有棄烏克蘭不顧的意思。

那是因為俄羅斯做為世界軍事強國的前三甲,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都認為,俄羅斯打烏克蘭是手到擒來。

結果戰爭進行了一個月,俄羅斯的坦克老舊等問題都暴露出來,讓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覺得,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和名聲地位不匹配。

而烏克蘭沒有和伊拉克一樣迅速垮台,也讓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看到反擊的機會,於是大量援助投放到烏克蘭,給烏克蘭的戰爭潛力輸血,這才讓戰爭持續到現在。

如果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能強一些,剛出手就打的一拳開,北約基本就不會再有反擊的野心,把烏克蘭賣了,認命了。

可以說,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不足,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看到拖垮俄羅斯的機會,並且以烏克蘭為槓桿,抓住了這個機會。

俄烏戰爭進行到現在,俄羅斯頓兵城下,沒有太大的進展,而北約那邊的砝碼在不斷加重,力量均衡的態勢進一步傾斜。

於是,原本中立的芬蘭和瑞典也看到機會,一個重新規劃國家定位的機會。

我們前面說,中立國的核心是兩個陣營力量均衡。

在兩大陣營力量均衡的情況下,中立國才有左右橫跳的資本,一旦力量均衡被打破,中立國必須選一邊站隊,沒有任何其他選擇的餘地。

如果不站隊的話,中立國便會成為戰爭的代價。

那麼選擇哪一方站隊,就要看中立國眼中可能勝利的是哪一方,戰爭中砝碼最多的是哪一方。

一句話,誰可能贏,他們就必須幫誰。

最近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是符合自己現實利益的,他們自己也沒得選。

現在不下注,再下就晚了。

而利用俄烏戰爭的局勢變化,擺脫中立國的身份,參與到世界大國博弈的大潮流中,可能損失原本得到的利益,但也可能贏得更大的利益。

這是一場豪賭。

瑞士之前押下了賭注,現在芬蘭和瑞典也押下了自己的賭注。

可以說,俄烏戰爭進行到現在,整個西方國家都斷定俄羅斯要輸,開始用腳投票了。

3

那麼俄烏戰爭的結局就這麼定了嗎?

我看也不一定。

根據辯證法的邏輯,根據《矛盾論》的原則,一切好事可以轉化為壞事,一切壞事也可以轉化為好事,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暫時的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暫時的強大不代表永遠強大,強和弱是可以轉化的。

俄羅斯在戰術上確實不順利。

但在大戰略上,在全世界國家和陣營博弈的大環境上,烏克蘭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消耗俄羅斯的槓桿,俄羅斯同樣是反西方陣營、反美帝陣營的槓桿。

那些對西方陣營不滿的國家,對美帝不滿的國家,在俄烏戰爭中看到美帝虛弱的國家,同樣會或明或暗的聲援俄羅斯。

現在看起來是普京單挑半個世界,其實普京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所以俄烏戰爭,已經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的戰爭,而是全世界範圍內的對抗。

不管你是站普京也好,站澤連斯基也罷,這個對抗事實上已經形成了。

在對抗的過程中,有謀取資本利益的,有謀取地緣利益的,有謀取安全利益的,有謀取政治利益的。

戰爭已經把水攪渾,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既然是全世界的大範圍對抗,那麼外交的、經濟的、金融的、農業的砝碼,都會不斷加在俄羅斯或者烏克蘭的一邊,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成了撬動對方的槓桿,生死搏殺的棋盤。

截止到發稿前,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普京回應:

「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會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但如果在這些國家的領土上,出現北約軍事基礎設施,俄羅斯必然會做出回應。具體如何回應,取決於對俄羅斯造成何種威脅。」

英國《太陽報》的消息,俄羅斯已經開始將射程5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送到芬蘭邊境。

事態如何發展,還要看後續的具體情況。

同時,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發表聲明,將確保邊界安全以及其成員國的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重申願與北約開展實際合作。

北約如何回應,也要看後續的事情如何發展。

這麼錯綜複雜的局勢,和平或者戰爭,已經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能決定的。現在誰先貿然決定停止熱戰,極有可能成為俄烏戰爭的最大輸家。

如果澤連斯基說不打了,那正合了普京的心意。如果普京說累了不打了,決定停止熱戰,那這三個月就白忙活了,還賠上俄羅斯的國運和自己的一世英名。

即便時機巧合,各國形成「停止熱戰」的共識,接下來也會開啓冷戰、外交戰、貿易戰、金融戰,大家押下去的砝碼不消耗殆盡,手裡的牌沒有打完,這場戰爭大概率停不下來。

戰爭已經爆發了,豈是誰想停就能停的。

既然是持久戰,那麼目前的中立或者橫跳,都說明不了什麼,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現在俄烏戰爭背後的陣營對抗,基本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到底是美帝的經濟危機先爆,還是俄羅斯的經濟困境先爆,就看拜登和普京誰的執政能力更強,團隊更穩定,誰更得本國人民的擁護。

俄羅斯國內反動派的反攻倒算,並沒有發生,倒是普京的支持率飆到80%以上,說明戰爭沒有拖垮俄羅斯,反而借戰爭團結了國內人民,穩固了普京的政權。

只要普京的意志力不滑坡,能動員國內力量穩住前線,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建議普京讀一讀《論持久戰》和《矛盾論》,也建議大洋彼岸的特大統領加把勁,給這個亂世添柴加火。

混亂可能給全世界製造危機,但也可能搭建向上攀登的天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