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為什麼要加入北約?

貓哥的視界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右)和總理馬林(左)5月15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正式申請加入北約

5月15日,芬蘭正式決定申請加入北約。同日,瑞典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宣佈將支持瑞典加入北約。目前,芬蘭、瑞典兩國議會正在分別就是否申請加入北約進行辯論。

可以說,芬蘭和瑞典的這次舉動意義重大,因為這意味著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

那麼芬蘭和瑞典為什麼要加入北約?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說說這件事。

我相信對國際政治有所瞭解的朋友一定知道,目前國際社會公認的永久中立國有七個,它們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達黎加和土庫曼斯坦,其中就包括芬蘭和瑞典。

在大家的印象中,好像「中立國」的好處很大:無論誰和誰打起來,只要我採取中立的態度,那麼就能避免自己陷入戰爭之中。

其實,大家完全想錯了,中立有好處,但是壞處更大!

主要有兩個非常嚴重的壞處:

第一,你會被邊緣化;

這個道理很簡單:當兩方相爭的時候,如果你沒有立場,不站隊,那麼誰都不會搭理你。

公司的老大和老二在鬥爭,這個時候,如果你想要得到重用,你就必須要賭一把:在老大和老二之間選一個站隊。

選隊站自然要承擔風險:如果你站在老大那隊,那麼老二可能暫時動不了老大,但是他肯定是能動得了你的——老二是僅次於老大的存在,手中自然有很大的權力,而且有些權力還不是老大能撼動的,否則也不會彼此相爭。

同理,如果你站老二那隊,那麼你受到的打擊可能會更大,因為老大的權力肯定是要比老二大的,否則他也不會是老大了。

無論是你站老大那隊,還是站老二那隊,你的能力越大,受到的打擊就越大。但是,與承受的風險相比,一旦你站對了,那麼你的收益也是很大。

風險和收益是呈正比的!

如果你站了老大那隊,最後老大把老二徹底搞下去了,那麼你將會被重用;如果你站了老二那隊,最後老二把老大搞下去了,那麼你就是「開國」功臣。

反之,如果你的能力很強,但是你卻選擇了「中立」,那麼老大會逼迫你站隊,老二也會逼迫你站隊,你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如果你堅持不站隊,那麼老大不會重用你,老二也不會重用你,最終你就會歸於平凡。

能力再強,不給你施展才華的舞台,又有什麼用?

對於瑞典和芬蘭來說,它們選擇了中立就意味著:俄羅斯不把它們當自己人,歐盟和美國也不把它們當成自己人,自然不會給它們任何好處。

比如,在烏克蘭親俄羅斯的時候,它能從俄羅斯獲得遠低於國際價格的石油和天然氣——在俄羅斯決定對烏克蘭開戰之前,普京發表了一個萬字講話,其中有這麼一句:「根據專家估計,通過簡單計算我們的能源價格、優惠貸款數量、俄羅斯向烏克蘭提供的經濟和貿易優惠,烏克蘭的預算在1991年至2013年期間的總收益約為2500億美元。」

所以,中立的壞處是非常大的,因為沒有人敢信任你,也不會給你任何好處,更不會幫助你!

第二,有時「中立」也沒有用。

很多人天真的以為「中立」就能讓自己避免陷入戰爭之中,這完全是一個錯誤!

一旦兩個國家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如果你妨礙了它們,那麼它們會毫不猶豫的滅掉你的——你以為你選擇了中立就不打你了?這也太天真了吧!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多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法國和德國死磕,讓法國損失慘重:,在一戰中法國軍人死亡131.5萬、傷殘超過280萬,戰時生產和前線勤務等原因導致勞動人口損失136.5萬人,傷亡總數超過500萬。而當時的法國人口不過4000萬左右,法國損失了整整一代人,而且都是青壯年。

所以,戰後法國為了防止德國再次發動戰爭,就法德邊界建造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

馬奇諾防線到底有多堅固?

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抗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防線內的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並用地雷場加強……

整個防線非常的堅固!

下面這個圖,看起來是不是就非常堅固?

但是,大家可能也知道,如此堅固的馬奇諾防線並沒有擋住德軍的步伐——法國僅僅抵抗了10個月就向德國投降了!

擁有如此堅固的防線,為何只抵抗10個月就投降了?

因為德國並沒有正面攻打馬奇諾防線,而是繞過了它。

這時就出現一個問題:法國在法德邊境花了那麼大的代價修建了如此堅固的防禦工事,為什麼就沒有想過德軍有可能會繞過它呢?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盧森堡、比利時和荷蘭都是中立國!

你以為你中立我就不打你了?

如果你妨礙了我的戰略,擋道了,誰管你中立不中立的?

由於中立國以為自己「中立」了就沒人打了,所以它們在軍事上的投入必然比較低,所以導致希特勒的「閃電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德軍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

現在大家該明白了吧!

和平時期,你中立就會被邊緣化;大戰期間,你中立也沒有用!

說到這,你或許又有疑問了:既然中立沒有用,為什麼還有一些國家宣佈中立?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有些地區比較動亂,經常發生戰爭,自己的國家又非常的小,無力參戰,而且自己的國家還不「擋道」,所以宣佈中立後能讓自己避免陷入戰爭之中。

在歷史上,歐洲的文明發展程度非常的低——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秦朝時候就已經進入了中央集權社會,而歐洲在工業革命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分封制時代。

這裡我們要說明下:中國在始皇帝以後其實就不是封建社會了,所謂的封建社會只不過是馬克思按照歐洲歷史總結出來的按生產關係的分類,並不適於中國——按照馬克思的理解,歐洲採取「分封制」,主要矛盾是農民和地主的矛盾,所謂他按照生產關係搞出一個「封建社會」來。但是,中國在秦朝的時候就取消了分封制,只不過社會的主要矛盾也是農民和地主的矛盾,所以我們把戰國時代到鴉片戰爭這段時間也劃分為封建社會了(公元前475-1840年)。

封建社會採取的卻不是「分封制」,這明顯有一種誤導。

如果非要用封建社會來統一標準的話,那麼中國在封建社會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為封建社會分封制時代;第二個階段是公元前221年-1840年為封建社會中央集權時代。

歐洲的封建社會只經歷了分封制時代,極少有國家進入了中央集權時代——現在的聯邦制國家其實就是由分封制演化過來的。

分封制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戰爭特別多。

由於將土地分封了給貴族了,這讓貴族的權力非常大,所以在中世紀的時候整個歐洲幾乎打爛了:貴族和農民打、貴族和貴族打、貴族和國皇打——就像中國的戰國時期一樣!

除了國家內部戰爭不斷,由於歐洲民族眾多,再加上文明發展非常低,始終無法出現一個「秦始皇」似的的人物,所以歐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始終不能停息。

由於歐洲遲遲無法進入中央集權社會,始終無法出現「秦始皇」,所以在整個中世紀歐洲國家內部、國家與國家之間不斷的戰爭,民不聊生,所以那段時期又被稱為「黑暗中世紀」。

下面這個圖中的每個白點代表一次戰爭,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歐洲是戰爭最多的地區。

正是因為歐洲的戰爭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民族也非常的多,而很多國家又太小了,所以很多國家才想中立——在歷史上,歐洲也是中立國最多的地方。

然而,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真要是大戰了,就算你中立別人也依舊會打你的。

但是,有一種情況例外:當你不擋道的時候。

典型的例子就是:瑞士!

瑞士位於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中間,在阿爾卑斯山下坡上,這種地理位置就決定了無論法、德、意如何打,瑞士都不擋道:有人吹瑞士的戰力很牛逼,希特拉不打它,估計他是連地形圖都沒有看過——二戰的時候,希特拉連法德美那麼強大的大國都能打,瑞士那屁大點的國家,希特拉不敢打?

二戰的時候,希特拉之所以沒有打瑞士是因為瑞士不擋道——誰沒事看到一條狗上去就踹它一腳?不妨礙自己,你非要去踹它一腳,被咬一口多晦氣?

第二,當大國都需要你中立的時候,你才可以中立。

美蘇爭霸的時候,雙方在西歐對峙,彼此壓力都非常大,所以都需要北歐的芬蘭和瑞典「中立」——這是符合雙方利益的。

這裡我再做一個預測: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再加上核武器的存在,大國之間力量相互平衡(只要得到核大國保護就能避免被侵略),世界很快就再也沒有所謂的「中立國」了,因為中立國的壞處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僅芬蘭、瑞典會取消中立國地位,瑞士、奧地利、愛爾蘭等國都將拋棄「中立國」的身份,因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立的壞處遠遠的大於好處。

瞭解以上內容,下面的內容就很容易理解了。

對於芬蘭和瑞典來說,採取中立的政策讓它們失去了很多利益,所以它們早就不想中立了。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芬蘭國內就一直在討論加入北約的問題,而瑞典也準備放棄200多年來的「中立」政策——加入歐盟和北約後,就能從歐洲、美國獲得技術、經濟和軍事保護等方面很多的好處!

那麼這是不是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唯二原因呢?

不是!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下面的三個原因也異常重要:

第一,芬蘭和俄羅斯的歷史矛盾非常深,對俄羅斯有深度恐懼;

在十月革命之前,芬蘭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十二世紀的時候,芬蘭是瑞典的一部分,但是在1809年的時候俄羅斯和瑞典打了一仗,最終芬蘭被俄羅斯帝國吞併!

列寧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我認為他對俄羅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將會讓整個俄羅斯陷入漫長的動亂之中:1917年,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推翻了沙皇的統治,隨後列寧做出了一個在今天看來是重大戰略錯誤的決定——將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改變為聯邦制國家,賦予了各民族獨立的權力。

我們承認,列寧很偉大,他看到了各個民族在沙皇的統治之下受盡了壓迫,所以他覺得沙俄愧對那些民族,所以賦予了它們獨立的權力。

但是,這也給未來的俄羅斯埋下了動亂的種子!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以後,原俄帝國的眾多民族紛紛獨立,芬蘭也在1917年宣佈獨立,實行共和制,成為永久中立國。

十月革命以後,雖然原來屬於俄帝國的眾多民族獨立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它們並不敢真正的脫離俄羅斯,所以在「自願」的原則上,這些國家又加入由俄羅斯主導的一個聯盟——蘇聯。

列寧去世後,斯大林上台!

斯大林就看到了列寧的這個重大錯誤,所以他就想重新控制這些國家——雖然列寧賦予了這些國家獨立的權力,但是在斯大林把列寧勢力全部清洗了以後(這就是蘇聯歷史異常殘酷的「大清洗運動」),便開始掌控這些國家。

特別說明:1937至1938年期間,斯大林為了清除列寧勢力,發動了「大清洗運動」,在此期間,共有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2萬人遭槍殺。在大清洗運動中,大批黨、政、軍領導人和經濟學家被殺害了(很多是冤死的),讓蘇聯元氣大傷——這就是政治鬥爭的殘酷之處。

關於這段歷史對軍方的影響,當時,5大元帥被殺了3個,二級司令12個全殺光,199個師長殺139個!

回到正題。

列寧推翻了沙皇的統治,賦予了各民族獨立的權力,很多民族都選擇了獨立建國。

那些國家在蘇聯時期都是「自願」加入蘇聯的,擁有自己的主權,但是斯大林卻要重新掌控這些國家——這些國家領導人的人選必須要由蘇聯決定,只要控制了這些國家領導人,那麼就能保證這些國家永遠不從蘇聯獨立出去。

你說那些國家能願意嗎?

自然不願意,其中就包括芬蘭!

在斯大林的操作下,蘇聯幾乎完全恢復了曾經俄帝國的領土,就剩一個芬蘭了!

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開始了!

由於受「大清洗」影響,蘇聯國內大量的黨政軍重要人物都被槍決了,再加上斯大林的「五年計劃」才開始到第三個階段,工業還比較薄弱,無法與德國抗爭,所以斯大林為了爭取時間就和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隨後,蘇聯就在德國東擴之前,首先對芬蘭發動了戰爭,這就是所謂的「冬季戰爭」,也被稱為「蘇芬戰爭」——蘇聯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既是要在德國東擴之前與德國建立足夠的戰略緩衝區,同時還想要恢復俄屬芬蘭的地位!

這場戰爭雖然以蘇聯勝利而結束,但是蘇聯打的並不好,原因我們上面說過,兩點:第一,蘇聯內部經過大清洗,大量能徵善戰的將軍都被槍決了;第二,蘇聯才開始到第三個五年計劃,工業發展還比較差。

這就是芬蘭和俄羅斯的歷史矛盾!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了這個世界僅存的超級大國,但是它對俄羅斯並不放心,繼續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不斷的推進北約東擴……

對於俄羅斯來說,雖然蘇聯解體了,但是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俄羅斯都不允許曾經的「加盟國」加入歐美陣營,因為那不僅僅關係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還關係到俄羅斯人的尊嚴!

蘇聯解體了,以前的那些加盟國好不容脫離了俄羅斯的控制,它們自然非常害怕俄羅斯再度強大起來,害怕俄羅斯再次控制它們!美國正好利用了這些國家恐懼俄羅斯的心理,不斷的慫恿一些國家加入北約,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格魯吉亞戰爭和烏克蘭戰爭!

大家一定要記住一點:俄羅斯國內支持對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戰爭的比例非常高,原因就在於:這涉及到俄羅斯人的尊嚴——俄烏戰爭開打以後,普京支持率由67.2%飆升到81.6%。

普京在俄烏戰爭以後幾乎得到了所有俄羅斯人的支持,你說芬蘭人害怕不害怕?

芬蘭曾是俄帝國和蘇聯的一部分,你說俄羅斯人希望不希望再將芬蘭納入自己的版圖呢?

所以,俄烏戰爭以後,進一步加劇了芬蘭對俄羅斯的恐懼!

第二,歐洲對芬蘭比較好,幫助其發展工業;

芬蘭只是一個小國,只有500多萬人,但是芬蘭的工業並不弱,尤其還誕生過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巨頭企業:諾基亞。

這背後就是有歐洲的幫助。

第三,俄羅斯的戰場的表現「不佳」,讓芬蘭看到鋌而走險的機會。

俄烏戰爭發生以後,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並沒有取得像格魯吉亞戰爭那樣的戰果——2008年8月8日,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發動戰爭,僅僅用了7-8天時間就結束了戰爭。

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被牽制住了,如果你是芬蘭你會不會想趁機加入北約——一旦加入北約,如果俄羅斯再對芬蘭發動戰爭,那麼整個北約就必須要參戰了!

中立國沒有好處、對俄羅斯天然的恐懼、歐洲的支持和俄軍戰場上被牽制住,這讓芬蘭看到了「天賜良機」——錯過這次機會,一旦讓俄羅斯緩過來,芬蘭又要整天活在恐懼之中了!

如果你瞭解上面這些,你就會知道:芬蘭在這個時候選擇加入北約並沒有什麼意外的。相反,不加入反而是意外。

這件事對俄羅斯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目前俄羅斯也是無力阻止的。這對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一個好消息——俄羅斯和西方的矛盾更加激化,必然會牽制歐美大量的精力,同時讓俄羅斯再也沒有和西方「緩和」的幻想,只能堅定的依靠中國!

在中美大博弈的背景下,讓俄羅斯牽制西方力量,這無疑會給我們分擔了巨大的壓力,為我們爭取到大量的時間!

天佑中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