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持續發酵,美股跌入技術熊市,美國的雷終於要爆了?

雲石

美國加息週期正在如火如荼的鋪開,但形勢卻並不太妙:雖然俄烏戰爭,以及中國突發的上海疫情,讓美元回流的速度得以達到預期,不過回去的錢,卻並沒有如設想的那般接盤美股和美債。現在美國加息才搞了兩次,縮表都還沒有開始,可美國金融市場就已經重挫,泡沫最大的納斯達克跌近三成,已進入技術性熊市;美債收益率也一直在3左右的高位,最高一度衝破3.2。

這對美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美元潮汐收割全球的套路眾所皆知,而收割能夠成功的必要前提,就是要確保不能在其他國家崩盤前,自家的卻先崩了——否則那就不是收割全球,而是日本人了。

但現在加息才第二次,縮表還沒正式開始,這時候的美國股市就有撐不住的跡象。這就有點沒面子了。可即便如此,鮑威爾依然不竭餘力的鼓吹激進加息,這簡直有把美股美債往死裡逼的意思。

為什麼鮑威爾明知激進加息風險巨大,還頭鐵的往前衝?其實實在是沒辦法。畢竟美國的通脹數據太高了。前段時間美國公佈的4月CPI,同比上漲8.3%,高於市場預期的8.1%。雖然這個數據較3月份的8.3%有所回落,但考慮到去年四月正是美國通脹飆升的開始,所以這種同比下降不過是因為基數上漲的結果,實際上CPI環比數據依然較上月上漲0.3%。

這可是四十年未有之高位。而且這個高位,其實還是經過多次權重調整的結果。所以完全可以想象美國通脹現在有多恐怖。

當然,很多人覺得,通脹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美國人均6萬刀的GDP,吃喝拉撒漲點能多花幾個錢?雖然難受,但也不至於過不下去吧!

聽上去似乎是這麼回事,但如果真的懂經濟,就知道這種話十分幼稚。

通脹的危害,不僅僅在於消費價格上漲,更在於對經濟運行的全面傷害:

首先,跟中國不同,美國是典型的消費立國,消費佔全國GDP的70%,這也就意味著通脹導致的消費力受損,直接影響到生產。過去這幾個月,雖然表面上美國消費總金額是在增長,但實際上,其之消費數量是在不斷下降的。

這個邏輯也很好理解,物價上漲,消費者購買同樣的商品,必須比以前掏更多的錢。由於通脹來的太快太狠,所以漲價帶來的消費開支增加,大於消費者節衣縮食帶來的消費總量減少,這反映在消費數據上,就成了消費總金額增加。

但這是好事嗎?當然不是好事。老百姓花了更多的錢,卻只能買到更少的商品。

而對生產企業和渠道供應商來說,這更不是好消息。消費者購買需求少了,那生產者和渠道商所能賣出的商品自然也就少了——這反映在他們那裡,就是利潤下滑,減產裁員。

當然,大家會有一個問題,雖然量少了,但價漲了啊,他們完全可以用漲價來彌補減產的損失嘛?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一輪的商品漲價,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上漲和供應鏈破壞造成的,這種來自上游的衝擊,獲利的也自然都是上游企業,中游的生產商乃至渠道商,反而是首當其衝的受衝擊者——它們直接承受了上游的價格上漲,但在向下游傳導成本上漲壓力時,受制於消費者購買力的有限(畢竟美國政府已經不發錢了,美聯儲還在加息縮表),無法將成本上漲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所以這些中游企業反而是受打擊最重的。

這也是去年經濟火熱時,中國卻緊信用,嚴格限制產能擴張的原因——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外部工業消費品供應商,如果當時瘋狂擴產能,等到現在美國消費力退潮,那中國必將一地雞毛。

而中國只是美國商品供應者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商品是其他國家以及美國本土企業生產的。而且渠道商,比如商超等等企業,這些都是美國自己的。所以我們看到,最近沃爾瑪、Costco等也都大跌。

這些企業銷量下滑,那接下來自然就會減產裁員。而減產意味著經濟萎縮,裁員又意味著消費力下滑,這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怎麼挽救經濟?常規做法就是降息擴表。但美國過去十幾年放了太多的水,美股美債都在歷史性高位,現在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再搞下去就崩了,所以反而要加息縮表。這就等於是雪上加霜——不僅很難控通脹,反而進一步加劇了消費力萎縮。

其實美國也知道這麼搞不是正途。正確的搞法,應該是想方設法壓低大宗商品價格,增加廉價工業品供應。但大宗商品和廉價工業品,一個看資源國,一個看生產國。資源國方面,俄羅斯已經掀了桌子;生產國中,中國也跟美國劍拔弩張。最關鍵的是,大家都看到了美國的虛弱,看到了美元信用的下滑,也都看到了美國正在啓動的潮汐收割,所以竭力防範,不僅不想把自家的寶貴資源,換成不斷貶值並隨時有可能被收割的美元,反而想趁此機會,擺脫大宗商品美元計價結算的傳統模式,奪回對自家寶貴資源的話語權。

資源國和生產國的這種不配合和小心思,進一步削弱了美元信用,減少了美元能夠購買到的商品總和。錢多貨少,美元通脹自然也就愈演愈烈。只要拜登搞不定中俄,搞不定躲在中俄背後看風向的中東、印度、印尼,那光靠美聯儲貨幣操作和預期管理,最多也就穩得一時,別說長期了,哪怕從中期來看,也依然穩不住通脹。

甚至,隨著形勢的惡化,美聯儲貨幣操作和預期管理,也將越來越無以為繼:

高企的通脹,放大了資本市場的恐慌。現在美債收益率大概是三個點左右——這裡指的是國債。而國債是名義上的無風險債務。企業如果要借債,自然開出的利率要高一些才行。尤其是現在滯脹來臨,企業風險加大,這時候發債,利率要進一步上升,怎麼著也得五六個點,才有人願意買。

這麼高的債務利息,不僅會加劇企業的經營壓力,還勢必導致上市企業的市盈率承壓。而美股經過十幾年放水吹泡泡,本就已經虛胖不堪;這麼一比較,企業股票就明顯高估——這種高估在經濟擴張、貨幣放水期可能還好說;但擱在經濟滯脹、貨幣收水期,那就麻煩了,很容易引發股市信心崩塌。

而企業債對美股的衝擊還不止這些。我們都知道,美股這十幾年的長牛,很大程度上是靠企業回購自家股票撐起來的:

十幾年的寬鬆貨幣週期,美聯儲放出了天量的水,市場上資金泛濫,利率極低。

那麼,這些錢去哪兒了?除了消費,一部分直接去了美股,還有一部分就是買入企業債——這是一個比國債更為龐大的市場。

那問題就來了?企業發債幹什麼?理論上是去投入生產經營擴張。但實際上,由於美國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科技革命又遙遙無期,所以社會層面的大眾消費力在過去十幾年里已經逐漸枯竭(這也是民粹和特朗普崛起的原因)。

消費力頹靡的大環境下,擴張出的產能根本就找不到出口。企業也不是傻子,眼見於此,自然不會把錢拿去製造過剩產能。

那怎麼辦?不要這些錢?這也是不可能的——這麼便宜的錢,憑什麼不要?所以美國企業的通行做法,就是趁著放水大週期,股市長牛的勢頭,大肆回購自家股票,抬高股價——這樣既做大了企業市值,也讓大股東和職業經理人能套現更多的好處。

這個在放水和繁榮週期沒事,在收水和滯脹週期,麻煩就來了。收水週期,本來股市就會承壓;經濟滯脹環境下,企業的報表自然也不會好看——這又進一步加劇了上市企業的市值壓力。偏偏這時候,企業還要面臨還債壓力——畢竟你過去十多年里借了那麼多錢,這一步一步的總該到期了要還不是?

收水和滯脹週期內,企業經營利潤大打折扣甚至虧損,你讓企業拿什麼去還?

三種辦法:用自家現金流直接還、發新債還舊債、或者拋售自家公司之前大肆回購的股票。

現金流這個東西,它是大致恆定的,用一分就少一分——何況滯脹週期內,企業經營普遍會面臨困難,更需要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運營。可不是每家企業都有蘋果、特斯拉那麼牛到天際的現金流。何況就算是蘋果、特斯拉,也經不住持續的坐吃山空!

發新債還舊債?這個理論上可以,過去這些年也都是這麼做的。但那是在放水週期,市場上錢多的要死,利率低的要死,那時候你發債當然容易,利率也低;可現在是收水週期,市面上的錢越來越少,你發債的利率也比以前要高很多。這意味著你現在發債,能借到的錢肯定比以前要少——未必能覆蓋你的舊債;就是借到了,這個利率也比以前要翻了好些倍。而這些,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運營,影響到投資人的信心,影響到企業的股價。

那最後一步,就只有拋售自家股票了——反正過去十幾年回購了大把股票,而且也炒到了高位,現在拋售掉,回收現金來應付。

如果只是一兩家公司這麼玩,倒也沒事。可如果一大批公司都這麼玩,那肯定是不行的。而這一次,美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就是整體性的,所以出現這種問題的企業也肯定不是一兩家,要拋售也是大家一起拋。

這就麻煩了。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美股泡沫驚天,而且到了崩盤的邊緣——加息縮表週期下,這種警惕性更是大大增強。這時候一旦各路企業在同一時間段集體拋售自家股票,勢必引發恐慌和踩踏,進而導致股市雪崩。

這就是美國現在最大的軟肋!十幾年的大放水,給資本市場吹出了驚天的泡沫,但卻沒有給實體經濟吹出與之匹配的增長點,這就導致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完全脫節。而現在,隨著通脹的到來,史無前例的放水擴表已走到盡頭,史無前例的收水縮表卻迫在眉睫。而這次不得不為的收水縮表,卻又注定會超出美國企業和資本市場的承受極限,最終引發美國經濟的整體崩潰!

那麼,有沒有可能避免這一切呢?

兩個辦法:

第一,降服俄羅斯和中國——這倆貨一個是大宗商品通脹和脫美元化的主要策源國;一個捏著全球工業消費品的主要供應;拿捏住他們倆,其他心懷鬼胎的小國立馬會服服帖帖。然後再配合以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節,這一輪通脹就可以緩解,美元收割週期也就會如過去那樣順利進行——到時候從海外抄到足夠的優質資產,就足以對衝高企債務,抹平股市的泡沫。

第二,停止加息,重啓放水週期。如果加息週期還沒完成,股市就已經跌到美國能承受的極限,屆時美聯儲別無他法,只能改弦易轍,重新放水擴表,否則美股美債乃至美國經濟均會崩盤。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美元潮汐收割全球的計劃失敗,美國經濟乃至美元信用,將在這個過程中遭受巨大打擊。雖然避免了史詩級的急速崩盤,但長期的大通脹,以及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地位的嚴重削弱,將會不可避免,美國霸權,也會在此過程中慘遭重創。

第二種辦法,肯定不是美國想要的——畢竟長期看這跟崩盤也差不多,不過是快死慢死的區別。但從現在來看,僅憑自己的輾轉騰挪,它很難避免這一點。

所以美國只能在第一種辦法上動腦筋。所以我們就看到了美國對俄羅斯的氣勢洶洶——也許一開始美國拱火烏克蘭時,並沒有想到會玩這麼大;但當普京建立天然氣盧布,牽頭各資源國開啓大宗商品交易脫美元化浪潮和控制權爭奪後,美國已經別無選擇,只能跟俄羅斯槓到底。

所以我們也看到美國在東亞的咄咄逼人,在台灣問題上的蓄勢待發——嚴格來說現在的美國根本就沒實力跟中國死槓,更沒實力在歐亞兩線作戰。但自家經濟已經坐在了火山口,形勢逼人之下,就算明知不可為,也必須拼盡全力來一把,否則,這一輪加息週期,就真的成了美國自掘墳墓了!

伐亦亡,不伐亦亡,不若伐之!沒想到強大的美帝,居然也會讓自己陷入諸葛亮北伐時的困境。而這一切,都是對美國過去幾十年惡行的總清算——當一個領袖級的世界大國,不再想著通過引領人類文明探索未來來保持領先;而只想著通過剝削壓榨同類,來維持自己的相對優勢和驕奢淫逸時,它就喪失了作為人類燈塔的資格,不再配得上天選之國的光環。到了這個歷史階段,讓他燈塔熄滅,光環墜地,就是人類文明最大的正義!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因勢而動,促成這個正義的來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