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降聲起,西方對烏克蘭的態度變天了!

戎評

基辛格

誰也想不到,年近百歲的基辛格,會成為俄烏戰爭的新風向標。

前不久的5月27日,是基辛格99歲大壽,這一天,烏克蘭官方名下專門羅列「親俄人士」的網站,以近乎羞辱的方式,將老基列入「恐怖分子、戰犯、殺人犯」的黑名單,因為老基被認為是「俄羅斯的幫凶」。

這就很不講道理了,當年要不是老基主導聯華抗蘇,給了蘇聯最關鍵的一擊,某種程度上,俄羅斯也不至於陷入今天的困難境地,指控這樣的人物「親俄」,這是有多大的仇恨?

和烏克蘭不同的是,同一天,俄羅斯方面卻是高調地為老基祝壽,熱情洋溢地稱贊他是「真正的政治和外交巨人」,觀點「獨樹一幟、發人深省、富有創新精神」。

為啥基辛格過個生日,俄烏這對死對頭釋放出了截然不同的信號?

直接的導火索,是生日前幾天,老基在達沃斯論壇上分享的一個觀點:俄烏談判必須在兩個月內重啓,邊界應該「恢復原狀」。

這個「恢復原狀」語焉不詳,是要回到今年2月24日開戰前的原狀?還是如澤連斯基所說的,要普京把克里米亞也吐出來,回到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前的原狀?好像哪一種信息量都很大。

然後老基又說了:烏克蘭的正確角色就應該是一個中立的緩衝國,而不是歐洲衝突的前沿。

所謂的「緩衝國」「中立國」,明顯是俄羅斯的訴求,也就是說,基辛格的意思,更可能是指烏克蘭應該低個頭,回到年初開戰前的狀態,克里米亞不提了,烏東兩地自治就自治了,然後承諾「中立」,用這些條件,趕緊換俄羅斯簽字退兵。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

一時間,西方媒體的標題清一色的都是「基辛格勸澤連斯基割地投降」。

澤連斯基頓時就怒了,戰爭是他的基本盤,「英雄」標籤是他的王座啊,「投降」這個詞一旦成為可以討論的選項,他還剩什麼?

於是就有了前面基辛格生日當天進黑名單的經典畫面。

而這也是俄羅斯方面稱贊基辛格,「觀點獨樹一幟、發人深省、富有創新精神」的原因所在,畢竟,基辛格這個觀點,實質上是在判俄羅斯勝利了!

其實澤連斯基對基辛格發火,只是因為老基聲望高、影響大,但事實上,現在的西方輿論界,對烏克蘭問題的風向早已經悄然改變了。

比如就在基辛格達沃斯發言前半個月,《華盛頓郵報》有篇專欄文章說,未來一段時間烏克蘭會很艱難,如果烏克蘭人要替未來做打算,應該考慮韓國或者西德的方案。

韓國和西德是什麼方案?

靠近大國的一半領土我不要了,在另一半領土上搞建設,用咱們中國的說法叫做「划長江而治」,好傢伙,這個方案可比基辛格的說法大膽多了吧?

沒隔幾天,《紐約時報》也不甘落後,提出了一個類似的觀點,說你們烏克蘭「不切實際的期望」可能會導致美國和北約陷入代價巨大的持久戰,所以烏克蘭人是不是要考慮在領土問題上做一些妥協?

而且《紐時》還特別申明,這可不是綏靖,而是現實,因為美國追求一場虛幻的勝利沒有意義,反正俄羅斯已經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美國是時候該抽出精力幹點正事了。

BBC也發文質疑說,當前西方決策圈在烏克蘭問題上已經不存在團結了,戰爭的目標,已經從之前的收復俄控領土,變成了如何順利解決衝突,以保證戰後烏克蘭剩餘領土的安全和生存能力。

言下之意,只要能及時止損,哪怕烏克蘭剩下半壁江山,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最近《美國思想家》雜誌更是直稱,烏克蘭局勢就應該按照俄羅斯提的條件來和平解決,美國應該向澤連斯基施壓投降,衝突最好的結局,就是烏克蘭在西方與俄羅斯的對抗中保持中立。

這些言論愈演愈烈,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甚至連烏克蘭第一夫人都不得不特意接受美媒專訪,辯駁說即便烏克蘭考慮出讓領土,俄羅斯也不會就此停手,只會要求更多。

這話對不對且不說,單單是「烏克蘭出讓領土」已經成了激辯的話題,逼得第一夫人出來辯論,就說明局勢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了。

往前倒兩個月,連字母Z都不能公然出現的時候,西方輿論界出現這種「集體勸降」的畫面,你敢想像麼?

當然,輿論界的風向,一定是跟著現實政治走的。

那當前西方的政治現實是什麼呢?

5月底的時候,有歐洲官員說,就在最近幾周,反俄陣線已經明顯分化成了兩個陣營。

一方以法德為代表,只想著趕緊談判完事兒,對烏軍反攻壓根兒不作指望。

另一方則是以美英為代表,一門心思地想將俄烏戰爭包裝成俄羅斯和「西方自由世界」的戰爭,希望借著這個機會打殘俄羅斯。

法德主和,美英主戰,這個基調並不算新鮮,開戰以來一直如此,但當主和,甚至是割地主和的論調能夠外溢到歐美的媒體上公然討論,你就知道現在是哪一方在佔主流了。

事實上,這種分化的鬥爭,比想像中的還要明顯。

此前愛沙尼亞總理就曾吐槽:說好了要孤立普京,結果一堆人爭著給他打電話。

這裡面電話打得最勤的,就是法國馬克龍、德國朔爾茨、意大利德拉吉等歐洲領導人。

但是反過來,按照俄羅斯方面前幾天的說法,俄美實際沒有任何溝通——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更有意思的是,德法不光頻繁聯繫普京,還隔三差五和中國來通電話,通過中國這個擴音器,繞著彎地向美國喊話。

比如5月26日中法外長通話,法國新外長說,法國重視獨自主的外交傳統,致力於深化中歐合作,要與中國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翻譯過來就是,哪怕和美國意見不同,法國也會按自己的路線走,美國如果逼急了,巴黎就「投共」,撇開美國,和中國一起幹票大的。

這話都撂下了,美國還能一意孤行嗎?

在更具體的方面,對俄烏態度的轉變,現在還不止於法德,甚至不止於歐洲。

波蘭夠反俄撐烏吧?跟隨美國夠堅定吧?可以說是東歐反俄姿態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但到了5月底的時候,大波波終於也失去耐心了,暫停向烏克蘭免費供應燃料,烏克蘭想要也可以,拿錢來買!

更「過分」的是,波蘭、保加利亞等國都開始收緊或者乾脆取消了難民補貼,逼著難民去找工作。

前幾個月整個西方對烏克蘭呵護備至的時候,你能想想烏克蘭會被這樣「拋棄」?特別還是被一個鐵桿的東歐國家?

還有一些「中立」國家,也開始表明立場了。

6月1日,拉夫羅夫和一眾海灣阿拉伯國家集體見了一面,拉夫羅夫說,海灣國家瞭解俄烏衝突的性質,確認了不會參與對俄羅斯和白俄的制裁。

而這個「衝突的性質」既然是由俄羅斯解釋的,那隱藏著一層意思,就是海灣國家傾向認同俄羅斯的說法,在衝突中站俄羅斯一邊。

之前拜登為了解決能源問題,不惜紆尊降貴給自己口裡的「賤民」沙特王儲道歉,現在看來,工夫全白費了。

而根據最新的消息,拜登為了控油價,過不久又要去沙特了,美聯儲稱,這可能讓美國領導人「在公眾面前蒙羞」,但哪怕「蒙羞」呢,也還是晚了俄羅斯一步。

6月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出來說,短期內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取代俄烏的糧食供應,但是對俄制裁限制了俄羅斯的供應能力,同時又讓俄羅斯限制了烏克蘭的供應能力,所以他們建議西方好好考慮,是否要繼續維持對俄制裁。

把這話捋直了,就是說對俄制裁加劇了全球糧食危機唄?

聯合國要質疑西方的制裁也不是不可以,但要知道,就在此前一天,拉夫羅夫才剛定調,說西方對俄羅斯的船隻、物流和金融制裁,才是加劇糧食危機的原因。

拉夫羅夫前腳說完,聯合國糧農組織這後腳就出來應和,這不是在支持俄羅斯的說法麼?

最詭異的是,連國際刑警組織都出面說,西方國家向基輔當局提供的武器,很大一部分無疑會最終落入有組織犯罪人員手裡,就像曾經在巴爾乾、非洲發生的那樣。

那麼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西方是不是要收緊某些武器的援助,甚至重新考慮軍援計劃?

是不是很奇怪,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刑警組織,這種照說和俄烏衝突八竿子打不著的組織,怎麼就搖身一變,成了逆西方潮流的存在?

還有波蘭,在幾個月的死硬反俄之後,為啥又突然對烏克蘭冷淡了?

西方輿論場,怎麼就從對抗前線,變成勸降主陣地了?

而且,這些「反常現象」,最近是不是過於集中了?

其實答案很簡單,所有的這些,不過是給西方世界準備的台階而已!

之前西方調門起高了,又是要不惜代價幫助烏克蘭,又是要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又要通過制裁戰趕普京下台。

但現在形勢一變,論打熱戰,俄羅斯的贏面越來越大,烏軍一再敗退,西方的臉面越來越掛不住了。

論打經濟戰,俄羅斯能源收入屢創新高,糧食成了新武器,盧布越打越升值。

論打政治戰,在西方領導人一溜兒的支持率下降中,普京80%的高支持率一枝獨秀。

反觀西方,現在戰爭越打下去,打出來的問題就越多。

其一,從能源危機到糧食危機,從通貨膨脹到復甦乏力,這場戰爭的影響是全球性的,西方國家一樣是問題纏身,各種治理危機日益嚴重,如果再打下去,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其二,對俄烏的態度,西方都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小心思,聯盟內部裂隙重重。

典型的例子,歐盟好容易通過石油禁運的第六輪制裁,結果最近爆出來,一意推動這項制裁的美國,前幾個月進口俄油再創新紀錄,硬生生把俄羅斯從美國第九大石油供應國,給買成了第六位。

就在歐洲石油禁令推出的時候,拜登還在打臉,說俄羅斯可以賣油,不過得低價賣。

這是該歐洲尷尬,還是美國尷尬?

在這種同床異夢的節奏裡,西方怎麼可能擰成一股繩支援烏克蘭,抵消俄軍在戰場上不斷擴大的優勢?

而沒有西方的持續支持,烏克蘭的戰爭還怎麼進行下去?

其三,開戰之前,一撮西方國家代表了全世界,整出了俄羅斯十惡不赦、全世界要一起對抗邪惡的架勢,現在一地雞毛,熱鬧散場,西方民眾對戰爭也失去耐心了。

盧甘斯克炸不炸,有奶粉重要麼?有汽油重要麼?有超市貨架上的大白菜重要麼?

而眾所周知,這個世界是繞著西方轉的,當西方人覺得不重要了,那麼自然,「全世界」都覺得俄烏該停戰了。

既然這樣,西方政客還在俄烏戰爭上賣力幹嘛?

所以,支持打持久戰耗死俄羅斯的一方已經不佔優勢了,這場戰爭已經進入了各種意義上的分水嶺。

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拜登5月31日在《紐約時報》刊文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特意「援引」澤連斯基的話,稱這場戰爭最終「只有通過外交才能結束」。

這這篇文章裡,拜登再不復前兩個月的囂張姿態,一再強調,美國不想讓普京下台,也不想僅僅為俄羅斯帶來痛苦而延長戰爭,給烏克蘭的軍援,也只是為談判加籌碼,而不是為了削弱俄羅斯。

前不久布林肯才說的要長期削弱俄羅斯,拜登是隻字沒提。

不過,知道戰爭和制裁該停了是一回事兒,但怎麼停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美國中期選舉臨近,拜登隨便一個「示弱」的動作,都得被共和黨抓住往死裡噴。

還有好容易聚起來的反俄聯盟,一旦對俄緩和,聯盟的架子也就倒了。

所以,這事兒得找台階,一步步地下。

西方輿論說烏克蘭應該割地投降,不要長期損害西方各國的利益,這就是在創造新的「政治正確」,隨時可以把烏克蘭的「自私好戰」打成新的「政治不正確」,換言之,西方隨時可以為了和平叫停戰事。

聯合國糧農組織說制裁加劇糧食安全,這就是給制裁鬆動找台階下,俄烏的糧食,未來就有了操作的空間。

國際刑警組織說軍援會帶來長期惡果,這就是給後期軍援減供找台階下,這種效益遞減的援助,後面就可以順勢收一收了。

拜登說他要尊重烏克蘭的意願,沒有澤連斯基的同意不作關於烏克蘭的決定,這是在給自己找台階下,後面如果烏克蘭割地投降,那就是澤連斯基的失敗,而不是拜登的失敗了。

戲台即將崩塌,不趕緊找台階提桶跑路,難道還等著為烏克蘭的失敗背鍋麼?

文章最後,筆者有話說

與西方相比,普京現在特別硬氣。

上周俄羅斯空天軍剛炸了烏克蘭邊境歐洲提供的坦克。

這周普京就向西方喊話,如果西方繼續向烏克蘭供應導彈,那麼俄羅斯將打擊那些「沒有打擊過的目標」。

什麼叫沒有打擊過的目標?

梅德韋傑夫說的更清楚,「並不位於烏克蘭境內」。

也就是說,俄羅斯放話要進攻某個歐洲國家了。

普京終於不再祥林嫂似的天天念叨「我們有核武,我們有核武……」而是貨真價實地釋放出具體的「威懾」了!

與之相呼應的,俄國家杜馬也出來遞了一級台階,說鑒於烏軍「開始崩潰」,如果澤連斯基同意談判,俄軍在烏克蘭的軍事攻勢可能結束。

戰爭的議程,終於和開戰之初一樣,再次回到了普京的手裡。

被拋棄了的澤連斯基,日前也出來對著美國借題發揮,說你們美國那麼多城市還和俄羅斯城市保持友好關係,這算咋回事兒?

結果美國人不僅沒有感到羞愧,波特蘭等城市還出來呼籲各城不要斷絕與俄羅斯城市的關係。

換做兩個月之前,你敢這說這話?

誰都知道時局變了,西方的祭台已經搭好,澤連斯基的「英雄夢」,也該醒醒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