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選擇的不歸路與第三次國運「豪賭」!

尹國明

一、安倍晉三留給日本的遺產

安倍走了,但安倍生前一直在極力推動而尚未完成的日本修憲,準備工作還在繼續。

日本國會第26屆參議院選舉10日舉行,結果11日揭曉。自民黨大獲全勝,以自民黨為首的修憲勢力繼續在參議院保持超三分之二多數地位。

這是繼去年10月份眾議院選舉,日本修憲勢力取得眾議院的三分之二多數之後,修憲勢力向著目標邁出的又一關鍵步驟。

根據日本修憲程序,修改憲法需要參眾兩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之後,再經全民公投獲得一半以上的民眾同意,修憲過程即可完成。

日本右翼勢力努力了七十多年的修憲目標已經越來越接近實現了。

安倍晉三對此「功不可沒」。完成修憲,是安倍繼承其外祖父岸信介的遺志,他走了,但修憲工作還在繼續,甚至大概率會加速,日本在政治上繼續沒有安倍的安倍路線。

安倍作為執政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的經濟政策已經破產,但後任依然在繼承著沒有安倍的安倍經濟政策。

那些說安倍經濟學輓救日本經濟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竟然是安倍在任期間日本股市市值增長了多少。事實上,安倍經濟學用飲鴆止渴的方式,把日本經濟送上了不歸路,才是真的。

所以安倍意外死了之後,日本民眾對他並沒有一些「精日」表現得那麼悲傷。

2001年小泉純一郎執政,實行放寬限制和結構改革等新自由主義政策,滋生了「富者恆富窮者恆窮」的新貧富輪回。安倍經濟學進一步便利了大企業和富裕階層聚斂財富。截至2020年3月,日本大企業內部現金留成高達470.84萬億日元(約合26萬億人民幣)。而與大企業腰包膨脹相比,日本工薪層平均工資2012年11月為26.1547萬日元,到2020年6月時是26.1554萬日元,幾乎沒有增加。安倍經濟學造成日本貧富差距增大。安倍經濟學超發貨幣等政策明顯犧牲了普通民眾的利益。所以這次安倍意外而死,日本人很多都是持這樣的態度:

現任日本首相上任之後,趕緊提出「基於成長與分配好循環」的「新型資本主義」,更加重視分配,解決日本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上任開始就努力與安倍的經濟政策切割。表態要對高收入階層提高稅收水平,以平衡貧富差距,但根本不可能實行,自民黨公約中已經刪除「金融所得課稅」字樣。

安倍的後任已經與安倍經濟學切割不了了。日本經濟調節內部矛盾的空間已經很窄,後任已經沒有太多辦法,解決安倍留下的三大經濟問題:嚴重依賴貨幣增發,政府債務規模不得不繼續擴大,日本製造業競爭力持續衰退。

這三個問題才是決定日本有沒有未來的關鍵,這三個問題解決不好,能要了日本的命。

當然,上述第三個問題不是安倍製造出來的,而是從「廣場協議」開始,在美國的壓力下,結合日本自己的失誤,一步步積累產生的。安倍上任開始,面對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通過貨幣增發和政府大幅舉債,來解決第三個問題以及國內消費疲軟等問題,但第三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還產生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

這三個問題,會死死纏繞著日本經濟體,一直到日本經濟窒息。

中文互聯網為了美化安倍,說安倍全心全意為日本民眾謀福利,基本是瞎扯。安倍經濟學,一腳把日本踹到了深淵,而且是很難再爬出來的那種。

現在的日本首相,面對這三個問題,也是一籌莫展。雖然他在經濟政策方面想跟安倍進行切割,但安倍的經濟遺產太沉重了,想切割都不容易。日本現在依然在執行著安倍的貨幣寬鬆政策,即便是日元被做空,也沒有停止。不是不想停,而是停不了。日本的債務規模已經達到GDP的266%,是美國的兩倍以上,但債務規模卻止不住繼續擴張的步伐。日本政府一年收入60萬億日元,但支出卻高達110萬億日元。中間的差額,從哪解決?只能靠增發日本國債。這麼大的國債,誰能消化得掉?只能是日本央行出面。日本央行的錢從哪裡來?只能靠開開動印鈔機。

這就是安倍經濟學的「奇妙」之處,就跟毒品一樣,雖然剛開始吸的時候很爽,但發現問題想戒,就沒那麼容易了。

現在的日本,不得不繼續日本政府繼續發行國債,日本央行繼續增發國幣購買日本國債的安倍經濟學,走沒有安倍的安倍經濟路線。什麼時候能停下來呢?暫時還看不到希望。

日本自己也知道,債務規模這麼大,並且還在繼續增加,早晚要出大事的。日本的貨幣超發和政府債務就跟富士山,雖然不知道具體什麼時間噴發,但噴發是必然性事件。

所以,日本的政客,焦慮感是很嚴重的。現在的焦慮感,還不是擔心失去在亞洲的領頭雁地位那麼簡單,現在日本的焦慮是生存問題。

二、日本經濟困境的深層次原因

日本政府每年需要舉債這麼多,才能維持收支平衡。這本身就說明日本出現了很嚴重的財政危機。如果沒有現代央行超發貨幣,日本早就出大問題了。歷史上,爆發財政危機的國家,甚至要經歷王朝傾覆的磨難,典型如大明王朝。日本現在是靠印鈔機續命,維持一個發達國家的基本運轉。2011年3月11日發生了日本福島大地震,還導致日本福島核洩漏,日本政府重建工作緩慢,時間過去了十年,還有很多福島災民沒有得到安置,無家可歸。讓對日本政府特別抱有信心、地震後寫下「一年之後,整個世界一定會驚詫日本重建的速度和勇氣!立貼為證!」王局志安臉都被打腫成豬頭三了。重建工作緩慢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陷入財政危機的日本政府拿不出那麼多錢。

日本政府為什麼不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了呢?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對於控制財富的富豪階層,實行的稅收照顧政策。二是日本的本土製造業,已經無法給日本創造出維持高福利社會提供足夠的財富盈餘。

第一個原因,這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共同難題。因為對私人資本如果徵稅高了,他們就考慮向外轉移,到稅收更低的地方去。資本成功地在不同國家之間搞起了稅收競爭,把稅收水平壓在很低的水平。

第二個原因,其實也是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是第一個問題的另一個面。國家發達了,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跟著漲,影響到成本優勢,所以就先把低端產業向外轉移,接著再轉中端產業,保留一部分高端產業,可以吸收高工資福利待遇的同時,保持高利潤,維持著發達國家高福利生活的體面。但這樣做,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高端產業的競爭力和控制力,能不能夠一直維持。

日本就維持不了,從家電、電子、通信、造船,日本手中的優勢產業越來越少,日本創造社會盈餘的能力越來越弱。現在最大的優勢產業汽車製造業,又面臨著新能源汽車的替代競爭。日本現有的優勢產業,無法保證日本繼續保持一個高收入國家的福利水平不下降。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2020年日本平均工資為38514美元,與30年之前比,日本平均工資增長4.4%,幾乎沒有什麼增長。考慮物價因素,普通日本人的實際收入和福利水平已經在持續下降了。

而且是日本政府依靠持續的增加負債,才能勉強維持住表面的福利不大幅下降。但增加的債務,最後誰來承擔?

日本的經濟就是這麼令人絕望。

三、日本政客為日本尋找的出路是死路、不歸路。

安倍晉三任內,還能通過「打雞血」短期內護住日本經濟的面子,但裏子一直被不斷的掏空,就跟抽大煙的大煙鬼一樣。

日本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走出現在的惡性循環?有,且唯一。只能向馬克思求教,結束資本主義。否則,日本的資本主義不治之症,在資本主義範圍內,是沒有根治了。

日本資本財閥和政治門閥當家,當然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所以只能靠繼續輸液吊著這條命的同時,尋找其他辦法。

又不想終結資本主義,還能有什麼辦法?日本政客認為還有一個辦法:戰爭。

這是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遇到不可解決的內部危機時,不約而同想到的辦法,一戰二戰都是這麼來的。為什麼偉大導師列寧說「帝國主義就是戰爭」?實在是看透了資本主義的癥結,而且是從頭看到腳那種。

這就可以回到日本為什麼要拼命地修改和平憲法,從法律上徹底解封軍國主義禁錮的問題了。這並不只是日本右翼政客對於歷史「高光時刻」的執念,更是日本政客在感觸到內部危機加重,又不肯觸動資本的利益,給日本開出的藥方。內部危機沒法解決,又不肯刮骨療毒,那就對外想辦法,從外面搶劫,彌補內部虧空。

只是,這個辦法可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二戰就證明,戰爭的成本太高,通過戰爭搶奪資源和市場,實在不划算。而且,人類都進入核武時代了,大國之間通過建立核平衡維持脆弱的世界和平。時過境遷,這種辦法已經行不通了。美國內心多麼想發動戰爭對外搶劫,但也做不到。美國曾經表示不服,可自從打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美國政府背上沉重債務包袱之後,最後不服也得服。美國布朗大學戰爭成本項目研究小組發佈報告稱,「9·11」事件後長達20年的戰爭使美國損失大約8萬億美元。

日本的問題,在美國身上也同樣存在。美國的債務規模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美國的印鈔機開動速度也越來越快。雖然美國科技實力強一點,美元地位高一些,對外轉移危機的能力更強,但美國一樣逃不掉資本主義的制度詛咒。

資本主義產生了民族國家,就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戰爭對外搶別人,又不能讓別人搶自己。但民族國家又是資本的束縛,資本喜歡在全世界自由流動。在資本眼中,國家利益是不得不花錢維持的「累贅」。所以,資本就希望國家就作為「守夜人」出現,只要國內的社會矛盾不激化到快要房倒屋塌的程度,不要干預資本快樂的賺錢。這就是資本為什麼喜歡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原因。

安倍經濟學就是新自由主義。安倍能做那麼久的日本首相,前提是安倍看透了日本的問題,善於迎合日本的資本財閥,實現了日本政治門閥與資本財閥的快樂時光。

但這種美好是短暫的。安倍不能刀刃向內,就只能選擇向外揮刀。於是,在實行安倍經濟學的同時,政治上走上了復活軍國主義的道路,再不回頭。

安倍應該是認為這是日本唯一的出路。

美國跟中國的對抗性矛盾增加,也讓日本看到了機會。

四、美國的態度與日本的宿命循環

日本要把軍國主義從和平憲法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第一個障礙是美國。

和平憲法就是在美國佔領日本的時候制訂的,要推翻和平憲法,也得美國同意。

日本現在把修改和平憲法這件事喊得這麼響,自然是得到了美國的默許。美國為了對付俄羅斯,就允許德國擴軍;為了遏制中國,自然也會允許日本修改和平憲法。

美國為了遏制自己指定的主要對手,不惜放出被自己鎖住的「猛獸」。

這件事也標誌著,美國為了霸權永續,開始搬掉二戰秩序的「基石」,解禁德日的戰爭機器。

安倍賊就賊在這裡,他很早就看透了這一趨勢,趕在美國之前,就攛掇美國搞印太戰略,渲染中美對抗。

安倍日本實現國家正常化的希望寄託在中美關係走向緊張、對立和衝突上。最希望中美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就是日本了。

通過美國遏制中國,通過中國消耗美國,日本火中取栗,最終實現正常大國、終點是取得「核大國」的地位。

安倍已經把路給日本鋪墊好了。我認為日本政客中,安倍是最陰的那個。沒有給後任們留下太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安倍經濟學禍害日本經濟那麼多年,把日本經濟尋求其他解決辦法的路給堵死了,也堵死了日本左轉的路,日本只能沿著越來越右的路徑走下去,一直到再次頭破血流。

這是日本的宿命。日本七十多年前就已經這麼走過,賭國運失敗了。日本以前的政客都沒有走通。日本現在的政客,依然要走上賭國運的道路,也不可能走通。

安倍走了,日本從政治到經濟要繼續走沒有安倍的安倍路線,這是沒有太大疑問的。

美國同樣不走正路。美國已經從反法西斯陣營,轉入支持法西斯的陣營。烏克蘭的納粹現象,得到了美國的縱容和支持,正如二戰之前,美國也在大力支持德國的納粹和日本的軍國主義一樣。

從1933年到1939年,在德國為二戰做準備的6年時間裡,美國杜邦財團與化學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財團及它控制的電報電話公司、福特汽車公司跟德國簽下了巨額訂單。杜邦公司通過I.G.法本把氯丁橡膠和飛機防爆劑的技術賣給德國;美孚公司則賣給德國坦克潤滑油的技術;美孚在德國設立的一家飛機專用汽油廠給納粹德國發展空軍提供了重要幫助;電報電話公司參加了德國新型飛機的研制,美國還向當時的德國提供了最先進的飛機發動機。

對日本也是如此。在1932~1940年間,美國不僅給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物資,還給予了大額貸款,1937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的軍事物資佔進口軍事物資總量的54.4%,這裡邊包括了價值1.5億日元的機床,以及超過550萬噸的石油。以至於美國國會議員都表示,「請大家記著,日本殺死100萬中國人的時候,美國就是幫助日本殺死五十四萬四千中國人的幫凶。」在這8年時間裡,美國出口給日本的鋁、鉛、石油、廢鋼鐵、銅,分別佔到了日本相關物資進口總量的18%、45%、70%、90%。尤其是在1937~1939這三年間,日本累計花費了5.1億美元從美國進口軍用物資和戰略原料,而這些物資在進口總物資的比重上也將近達到了70%。

所以,中國人根本沒有任何必要對美國對日宣戰感恩戴德。沒有美國對日本的支持,日本的侵華行動很難持續。

歷史不是簡單的重復,但相似的情節又出現了。德國和日本又開始擴充軍備了,同樣是得到美國的允許和支持。

二戰後的秩序已經走到了尾聲。

人類又一次來到動蕩的時代。俄烏衝突正式揭開了序幕。一切有利於削弱美國地位和實力的努力,都最終有利於實現世界和平。

日本就在中國近旁,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擴軍備戰,都是把中國作為主要假想敵的。日本在這條不歸路上已經走得很遠。

2021年7月,日本副外相麻生太郎還公然稱「日美必須共同保衛台灣」。

2021年12月,安倍參加「新時代的台日關係」論壇,在演講中公開表態「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2022年4月,自民黨政調會關於國家安全戰略的提案中,首次將中國定位為「重大威脅」,在軍事上「呼籲各國共同鉗制中國」,日本還要擁有打擊敵國指揮中樞的「反擊能力」,指向性明顯。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日本政府打算「最快於今年夏季」,派遣防衛省現役官員「常駐台灣」。

現在的日本不但把目標主要對準中國,而且已經不可能自己回頭了。

五、日本對我們最大的威脅以及實現和平的希望

中國不能把和平的希望放在日本政客幡然回頭上,而是要強大自身,只有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遏制美日聯合把中國拖入軍事戰爭的想法,具備打贏戰爭的實力,才能制止戰爭,為東亞延續長期和平。

日本的準備不只是在國內修憲和增加軍事預算方面,日本對中國的滲透也僅次於美國。一個安倍死了,國內那麼多美化的,哭喪的,表現得比日本人還痛苦,這種現象當然不是自然形成的,背後是日本對中國長期的滲透工作發揮了作用。

這種滲透嚴重到什麼程度?1985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日本光村圖書出版社,諸事(株式)會社簽訂合作。1987年,與日本國際教育情報中心進行歷史地理教科書互審,雙方協定每年輪流進行教科書的相互審查。自此以後,人教社全面與日本東京書籍,日本望文社,日本教科書研究中心,與日本國際教育情報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等等官方機構及書社,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合作與交流。歷史和地理的教材互審,幾乎從來沒有中斷過。這樣合作著合作著,日本教科書大量出現美化侵略、拒絕反省、妄圖復辟軍國主義的問題沒有解決,中國新華字典裡的「倭寇」字樣倒是沒了。

日本在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前,就曾經對中國發起持續幾十年的文化滲透。

光緒八年,日本人岡正康,江南哲夫共同創辦《上海商業雜報》,開始日本在中國辦報。

1906年日本人中島真雄在瀋陽創辦了《盛京時報》,後在佐原篤介經營下,銷量猛增到兩萬份。

1919年,《關東報》在大連開始發行。1921年大連出現另一份重要的日本報紙《滿州報》。1922年,《大同文化》創刊。

瀋陽則有1921年矢野勘創辦的《奉天日日新聞》和《奉天每日新聞》。

長春在1920年出現了《北滿日報》。

哈爾濱在1918出現了《極東新聞》,1922年,中島真雄在哈爾濱創立了《大北新報》。

有了這麼多鋪墊,才有了後來那麼大數量的漢奸。從日本的長期準備看,「九一八」事變很難算得上日軍「下克上」偶發事件。九一八事變之前,板垣徵四郎在他的站前動員中就提到:「(中國)它是一個同近代國家的情況大不相同的國家,歸根結底,它不過是在這樣一個擁有自治部落的地區上加上了國家這一名稱而已,所以,從一般民眾的真正的民族發展歷史上來說,國家意識無疑是很淡薄的」。

中國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精神面貌,固然有其他原因,但與日本長期的對華文化滲透也當然有很大關係。  

結合歷史,更容易看清楚日本的圖謀。對於日本修憲解禁日本軍國主義,我們保持高度警惕,但沒必要對此恐懼。中日的國力,日本已經不是旗鼓相當的對手,我們的真正對手是日本的主人美國。既要防止日本刺激中美衝突,也需要防止美國把中國視線過度引向日本。解決了美國問題,也就大部解決了日本問題,日本問題是美國問題的附屬問題。

因此,對外,盯住日本,把防止日本進行「核武裝」作為堅決不允許觸碰的底線。日本觸碰這一底線,中國就可以聯合俄羅斯對日本進行一切手段的預防性打擊。堅決維護釣魚島等領土主權,盡快解決台灣問題,扼住日本海上生命線,預防日本做對不起中國的事情。必要時,我們還可以提出琉球地位問題。

對內,對於日本的滲透要進行遏制,對於日本(當然還有美國)對華各種以援助之名進行的滲透進行摸排。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中國對日本進行反滲透,分化日本內部。就跟毛時代那樣,毛澤東思想在日本影響了大批認同中國制度,主張中日友好的年輕人。這些人形成為日本的左翼,對日本右翼形成了制約。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當年想通過安保條約曲線實現對和平憲法的突破,沒有成功,就是日本的左翼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解決日本問題代價最小的方式。

要從根本上削弱日本的戰爭潛力,就要進一步削弱日本製造業實力。中國的產業升級,可以順帶著完成這一歷史任務。■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