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是趙少康在臉書發的:
演習開始前,許多跨國公司讓員工放假,甚至開始撤離員工,台灣卻沒一家公司放假。
公司不放假,但請假的倒是不少,不是避彈,而是請假去觀彈。
據報導,軍演日,南部海釣船被全部租光,遊艇也都全部出海,因為太多人要搭船出海看解放軍的軍艦,他們說1996年沒有拍到,這次一定要拍到。
這一天,處於最前線的金門島依然人山人海,不僅沒因為害怕戰爭而取消訂房的,從台北、台東到金門觀光的航班還居然爆滿,90%都是觀光客,而這一天並非週末,顯然許多人請假去看軍演。
看到導彈發射和彈道掠過天空時,觀看者不是驚呼,而是興奮地高呼。
這些看著匪夷所思,恰好印證了幾年前一個台灣小夥伴跟我描述的台灣人現在的心態,我今天分享出來,倒也不一定全對,不過大家可以看看這當中的邏輯是不是很有道理。
他跟我說,台灣人對於現在的狀態,整體非常佛系,由三個狀態組成:
首先,和平統一幾乎沒有任何民意,無論是群眾,還是政治團體,「和平統一」這事幾乎沒有任何認可度。而且極少數認同「和平統一」的那些人,說的跟大陸的「統一」也不是一碼事,他們說的是「聯合政府」,顯然不可能嘛。
其次,台灣人認為最近這些年不大可能武統,他們為啥這麼想,一會兒解釋。
最後,如果發生武統,他們也不會反抗。
咱們一個一個說。
為啥台灣那邊的人不接受「和平統一」呢,道理實在是太簡單了,因為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沒有任何動機。
現在有些話不能放在明面上說,不過事實就是台灣省、新加坡、香港地區,都是楔入到西方體系裡的亞洲地區,他們在那個圈裡混得風生水起。為啥台灣人的芯片產業那麼發達,跟他們在這個領域裡多年深耕有關,不過首先是美國點頭了,如果沒有美國同意,壓根不可能。
而且就算台灣重新回到大陸懷抱,如果美國不同意,台積電甚至開不了工,這個沒啥辦法,台積電等一眾企業,本質是長在大棚裡的一棵漂亮的花,離了那個大棚一個禮拜都活不下去,美國和西方技術和知識體系就是那個大棚。
這也是為啥台積電有時候被稱為「鎮國神山」,很多台灣知識分子認為,只要台積電在芯片領域的地位一騎絕塵,大陸就不會對台灣輕易動武,因為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台積電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廠,如果武統,可能它也開不了工了。
其他領域也都差不多,比如台灣的名校比較多,也是因為它自己處在西方體系裡,打分排名的時候受的歧視比較少。排名靠前這個事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有啥意義,其實很關鍵,大家把哪怕國內的大公司招聘簡章拿出來,就知道QS排名是招聘的關鍵因素,很多高薪崗位指明要C9和QS前一百大學的畢業生。
在台灣上個好大學,就能隨便去各國的好公司謀個好崗位,包括大陸這邊。事實上大陸這邊有大量的台灣人,比如芯片和面板行業,就吸收了很多台灣和韓國人,這也是為啥我能接觸到台灣人。而台灣上好大學的難度,大概相當於北京學生高考難度,此外他們申請留學也比咱們這邊容易。
當然了,最關鍵的還是他們所謂的「執政黨」,綠黨他們,如果統一了,他們的地位一下子跌了一大截,所以無論如何也沒道理對統一這事太積極。台灣這些年的年輕人被綠黨教育得很成功,對「和平統一」這事幾乎沒有認同感。
那問題來了,他們為啥覺得大陸不會發動統一戰爭呢?
台大有個說法,說是台海爆發決戰,有兩個觸發因素:
1、美國或者台灣踩到了中國政府的底線上,比如「獨立公投」什麼的,中國政府沒法接受,戰爭就會爆發。
2、中國對全球產業鏈的依賴降低到7%以下,到時候可能隨時找個理由就去攻台。
也就是說,一旦戰爭爆發了,中國遭到西方的全面制裁,如果只有7%的生產和經濟受影響,這種情況下,統一戰爭隨時會爆發。他們認為現在的依賴度是30%以上,所以戰爭爆發可能性不大。
這個依賴度我不知道咋算的,不過他們認為,中國現在無論是能源還是原料,都依賴海外進口,中高端產業又嚴重依賴西方的工具和專利,甚至新能源所需的鋰電池,鋰礦也主要是從澳大利亞進口。我專門查了下,2022年一季度,我國鋰精礦進口量52.9萬噸,其中從澳洲進口約50.2萬噸,佔比約95%,確實主要靠澳大利亞。石油也是70%左右的對外依存度。
而且鋰的主要產地是南美,智利和阿根廷,最終還是被澳大利亞的礦業巨頭控制,所以將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外依存度降不下來。
也就是說,台海爆發戰爭,受到制裁後,會發生連帶的停產停工,到時候會產生大面積的失業,而失業進一步會引發社會騷亂和不穩定,這一點無論如何中國政府也是不能接受的。中國是世界工廠,這一點既是重要的籌碼,也是一種負擔,因為工廠依賴上游能源、原料和知識輸入,也依賴銷售和出口等下游輸出,缺一塊就會停工。
所以最近這些年開戰這個開關不會隨意被按下。
可是「承擔經濟痛苦」這種事本身也是一種選擇,當時新中國成立初期決策去打朝鮮戰爭痛不痛苦?當然更痛,可還是做了艱難的選擇。
可見那個開關不會隨意按下並不代表永遠不會按,台灣人也知道有些底線不能碰,於是不去碰,只要不觸發武統,他們就可以一直混下去,直到哪天中國經濟徹底擺脫了對西方的依賴,政府不再擔心制裁,或者說制裁造成的痛苦那麼強烈,那個時候統一戰爭可能隨時爆發。
所以台灣現在絕大部分人的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叫「不想統,不敢獨」,一直在那個中間地帶晃悠。
對於遲早到來的統一戰爭,台灣大部分人其實也早就想好了。這個出乎我的意料。
如果要是不武統,那就一直維持現在的狀態,原因上文也說了。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台灣的法統,儘管中間變過幾次色,但是確實是從大清傳下來的,清帝遜位,把法統傳給了袁世凱的中華民國,中間經歷北伐,國旗顏色樣式都變了,但是那個法統並沒有改變,十年前他們剛過完百年紀念,所以如果真統一,非常難辦,因為「中華民國」這個招牌沒地方擱。
有一個選擇是像當初東德全國公投解散國家後加入西德,徹底拋棄「中華民國」這個殼,可是台灣不大可能做這個事。除非,除非台灣窮得要死,類似墨西哥的幾個州很夢想公投加入美國,可是美國不要他們。台灣變窮這事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可能得過一些年。
對於武統,他們台灣人也很中立,是的,你沒看錯,是中立。
那種感覺就好像解放軍百萬雄師馬上渡大江,大江對岸的國軍兄弟們準備誓死抵抗為黨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當然不是了,這又不是民族之戰,所有人打仗的最終目的,都是盡快結束戰爭趕緊回家過日子,我軍這邊的戰士老家剛分了地,準備打完回去好好種地過日子,國軍那邊覺得反正戰爭在半年內也結束了,保住命回家看看老婆孩子才是正經事。這種思維模式的影響下,國軍面對絕對的壓倒性優勢,他們可能有決死抵抗的決心嗎?
顯然不可能有,渡江戰役一爆發,國軍全線崩潰,我軍一直擔心的江陰炮台,幾乎一炮沒放,沒必要,結果已經注定的情況下,沒必要再繞遠路了。
如果爆發台海戰爭,那台灣人的心態和當初解放戰爭後期國軍的心態差不多,沒多少人會為了一場結果已經確定的戰爭去做犧牲。而事實上未來爆發的統一戰爭也是解放戰爭的延續。我那個小夥伴說,如果真打起來,戰爭幾天後就會結束,個體的任何選擇都沒意義,唯一要做的,就是活到戰爭結束繼續過日子。
更關鍵的是,大部分台灣人對政權更替這事非常無感。
當初清朝和日本打了起來,台灣莫名其妙地被割給了日本,隨後爆發的台灣保衛戰中,最勇敢的台灣人已經把血流乾了。後來李敖說,台灣人普遍沒種,因為當初不願意跪下的台灣人被日本人用機槍給掃了,現在的台灣人,都是「跪民」的後代。
隨後半個世紀的「皇國教育」,大部分台灣人在心智上覺得自己更像日本人,有日本名字,學日語,效仿日本生活習慣,甚至很多台灣人被編為山地部隊,去東南亞為日本人參加戰爭。
1945年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台灣人上一秒還在痛哭日本徹底完了,下一秒就反應過來自己是戰勝國啊。然後國軍來了,大家站在路邊夾道歡迎,誰能想到,國軍表現得比日本人還渣,不僅掏空台灣去打內戰,還對他們搞屠殺。
1949年國府敗退大陸,此後的20年,簡直暗無天日,物資嚴重不足,說錯一句話就會被憲兵帶走投入「綠洲山莊」(有時候也叫「綠島」),這是台灣最大的關押政治犯的地方,李敖,柏楊,呂秀蓮都在這裡學習改造過。
經歷了這麼多破事,台灣早已不在乎政權更迭了,他們只想安安穩穩過日子,能維持現狀,就盡量維持。維持不了,就等著風浪過後重新過日子,跟著誰過不是個過?
幾年前,我那個台灣小夥伴就說,他們根本沒準備抵抗,整體感受就是戰爭爆發一小時之後,撐死三個小時,金門肯定沒了,戰爭爆發當天,澎湖列島也沒了,沒了澎湖列島,台灣根本無險可守,還打啥打?
而且台灣人內心深處根本不相信美國會為了一個八千公里以外的、跟自己沒啥實際瓜葛的地區和中國開戰,他們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隨後的制裁對中國有點威懾。只是威懾這東西戰前才有意義,一旦戰爭爆發,那就成了累贅,因為戰爭結束後,台灣也是中國這個主體的一部分,自己也進了制裁名單。
台灣之前還有個段子,說上午還在那裡喊:美國快制裁阿共啊,它要打我們了;下午統一了,又開始喊美國不要再制裁我們了,我們也是阿共了。就是這麼的糾結。
大部分台灣人相信,戰爭爆發後,台灣主島不會遭到一發炮彈的轟炸,戰爭就結束了,因為幾乎沒有哪個台灣人,會為了一場說不上來有啥意義的戰爭去流血打仗,他們甚至都不為「投降」難為情,覺得那個開關一旦按下,統一就是遲早的事,就這樣吧。
更關鍵的一點是,我那個台灣小夥伴說,台灣人現在只有一個條件,模仿香港那種,可以服從中央,但對現有的秩序不要做大改變,到時候來個「港澳台通行證」,他們猜測政府應該能接受,那就完事了,根本不用打,本來就是一家人。
我猜測,上文趙少康說的那些台灣的反常識操作,基本上依舊是基於「一發炮彈都不會落在台灣島」和「港澳台通行證」這個基礎上。
說到這裡,這事也差不多說清楚了,這篇文章我是把這些年碰到的多個台灣小夥伴的說法匯集在一起的,寫完後又給他們看了下,他們也說沒啥問題,基本就是這麼想的。
尾聲:
我從不懷疑的一點是,大陸和台灣遲早統一。而且就在最近這些年,就連台灣主流知識層也認為,我黨如果是一個放任民粹的黨,早就把台灣拿下了,反而黨更多的顧忌的是「政治遺產」,有點像在一個家裡,有啥矛盾盡量協商解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訴諸武力。
相比於武力解決問題,通過政治協商反而是一個更加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選擇,我黨本著對歷史和人民生命財產負責的原則,一直在壓制民粹,爭取和平解決,只是台灣明顯越走越遠。
最後,可能我們也沒啥選擇。■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