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英格蘭最後的體面

皇瑩嶺、張嚴敏

當地時間9月8日,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去世,享年96歲,查爾斯成為英國國皇。

1952年2月6日,彼時年僅26歲的伊麗莎白二世在父皇喬治六世過世後,繼承了英國皇位,並在1953年6月2日加冕,正式登基成為英國女皇。

26歲摽梅之年即位,如今已96歲耄耋,70年任期,朝如青絲暮成雪。

70年中,伊麗莎白二世帶領英國走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蘇格蘭獨立危機、脫歐以及還沒結束的新冠疫情。

永遠雍容、淡定、從容的女皇,對很多英國人來說,是「定海神針」,撐起了日不落帝國最後的體面。誠如英國皇家傳記作家羅伯特·哈德曼在傳記《女皇的旅程:伊麗莎白二世》的序言中寫到,「女皇是亙久不變的聲音,還有粘合劑。」

而今,女皇離開了,英國又將何去何從?

在位70年,超越國別和政治的「定海神針」

近年來,女皇曾多次因身體抱恙引起外界關注。

2月,女皇感染新冠,稱自己「非常疲憊且筋疲力竭」。儘管新冠感染已在2月底宣告康復,但此後的3月和4月,女皇仍然因為身體原因缺席多次公眾活動。在白金禧年慶典時,她再次因為身體原因缺席了第二和第三天的活動。

9月6日,女皇剛剛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堡任命了新任首相利茲·特拉斯,而兩天後的今日,她卻在這個城堡內與世長辭。在位70年,女皇已經見證了英國15位首相。

對於英國民眾而言,女皇是君主制與皇室延續的象徵。

1947年,21歲的她還是伊麗莎白公主,在對英聯邦和英國人民的一次著名的廣播演講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國家和人民的服務中。「我要當著你們的面宣佈,不論我此生壽命長短,終其一生都將奉獻於為你們服務,服務這個我們所有人都同屬其中的偉大國家。」

1952年,年僅26歲的伊麗莎白在非洲訪問肯尼亞期間,突聞父親英皇喬治六世去世的噩耗,以及自己即將加冕為皇的消息。得知即將繼任時,她正住在肯尼亞的一個樹上旅館中,這段故事被賦予了「上樹是公主,下樹是女皇」的傳奇色彩。

繼位初期,伊麗莎白二世需要面對的是英國二戰後國力衰退、物資短缺、大英帝國逐漸解體的困局和世界範圍內嚴峻的冷戰形勢。

面對這樣的國內、國際局勢,伊麗莎白嘗試通過英聯邦來維繫英國與其前殖民地的關係,尤其竭力維持著英國與南非、印度的良好關係。雖然她作為英聯邦元首,並無任何實權,但她卻通過這一職位對英聯邦施加了重大影響力。正如新西蘭前總理大衛·郎伊所說:「我們在爭鬥,而她在團結。」

有記錄顯示,伊麗莎白二世至少訪問過12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少國家不乏多次訪問。比如 1947年,還是公主的伊麗莎白,第一次訪問還是殖民地的南羅德西亞,而44年後再次訪問時,南羅德西亞已然成為了津巴布韋共和國。

任世界風雲變幻,而女皇自巍然不動。

值得一提的是,女皇是英國歷史上和中國來往最頻繁的皇室成員。與她永遠優雅從容的模樣相符,她在中英關係中所扮演的是一個溫和的建交者身份,永遠保有分寸。

1986年,女皇正式到訪中國,這是英國君主第一次踏上中國的領土,是中英關係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86年,女皇和丈夫菲利普親皇在八達嶺長城

正如1689年的《權利法案》規定的那樣,女皇從不插手政治事務,她只是傾聽、不時發表安定人心的講話,70年來,她詮釋著君主立憲制下君主的典範:代表國家形象,不干涉首相的政策,凝聚國家人民。

作為「吉祥物」的女皇看似並無特別的建樹,但卻享譽英國朝野,正如前首相戴維·卡梅倫所說,「有時你會聽到人們說,君皇只是件閃耀的飾品,或只是國家生活的點綴。這是對憲法的誤解和對女皇的低估。就我與這個國家大多數民眾而言,她總是在我們身邊。」

有人把女皇比喻為現代史的活化石,她存在的意義已經超越國別和政治。

女皇辭世,「日不落帝國」何去何從?

「超長待機」96年,伊麗莎白二世無疑是英國乃至西方國家的精神支柱,其離開後,英國將何去何從?

有人說,英國作為日不落帝國最後的體面,可能就此被剝去。

70年間,伊麗莎白二世一直在殫精竭慮地輓救君主制。高貴、優雅、疏離曾是英國皇室成員的行為準則,而她努力地在傳統和現代中尋求平衡,將君主體制融入現代社會,學著以親民形象示人,以爭取人們的好感。

在去年最後一次的聖誕致辭中,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更是罕見地談及了私人生活,甚至流露出個人情感,回憶起與已故丈夫菲利普親皇的幸福點滴。她說,「雖然聖誕節對很多人來說是幸福和歡樂的時刻,但痛失所愛的人們在此刻卻也倍感心痛。今年,我深切地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而皇室的親民路線,失去了女皇的個人魅力加持,能否繼續贏得民眾好感仍未可知。女皇走後,今年已73歲高齡的查爾斯皇儲繼任,與戴安娜皇妃的婚姻失敗使得他在民間的支持率一直不高。

對此,人權活動人士皮特·塔切爾指出,「查爾斯皇子或終將登上皇位,但若沒有民眾的支持,他的下台將宣告君主制的終結。」

英國《星期日郵報》編輯凱蒂也曾談到女皇走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岌岌可危,「除非民眾真心擁戴你,否則君主制沒有保留的必要性,尤其是納稅人每年要花費8000萬美元維持皇室生活的情況下。」

據《每日郵報》今年6月底,英國皇室公開了2021年度的財政支出,英國皇室共支出了1.024億英鎊(約8.312億RMB),比前一年度增長了17%,其中大部分用在了修繕白金漢宮上面,達到了5469萬英鎊(約4.4億RMB)。而皇室目前正面臨著巨大的虧空,高達1460萬英鎊(約1.19億RMB),為此不得不動用白金漢宮的「儲備金」來彌補。

皇室的巨額開銷在新冠疫情、俄烏衝突、通脹嚴重下的艱難時期顯得尤為刺眼。

目前,英國正深陷能源賬單價格飆升、市場慘淡、民眾罷工潮以及歐洲經濟衰退的困境。據英國商會預測,通貨膨脹率將在今年冬天達到14%。

近日來的能源賬單飆升也給英國民眾帶來了嚴重的生活成本危機,據Citizens Advice(公民咨詢)網站發佈的一項調查,預測今年10月,英國家庭能源賬單超3500英鎊,24%的英國人或將付不起電費。

雖然新任首相特拉斯在此前承諾,會在上任一周內採取措施應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但能否成功收拾英國的經濟「爛攤子」仍未可知。經濟衝擊所造成的社會心理影響,在作為英國人精神慰藉的女皇離去後,很有可能會真正顯現和爆發。

除此之外,一些英國民眾希望伊麗莎白女皇成為英國皇室的終章。

據悉,民眾發起一項「It’s time to make Elizabeth the Last.」(是時候讓伊麗莎白成為最後一個)的捐款活動,至今年五月底,已籌集了超過43000英鎊的資金,在全英各地樹立廣告牌。

支持者認為英國迫切需要憲法改革,包括廢除上議院、通過選舉產生獨立的國家元首,讓英國走向共和政體。值得一提的是,現任首相特拉斯在學生時代,也曾呼籲廢除君主制、走向共和。

英國國內支持共和的廣告牌

而在國際範圍內,近年來,部分國家已經脫離英聯邦,成立共和國。

去年11月30日,太平洋島國巴巴多斯正式脫離英聯邦成為共和國,此前擔任巴總督的桑德拉·梅森宣誓就任該國首任總統,取代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成為新的國家元首。

據英國《獨立報》,今年3月,牙買加政界消息人士透露,牙買加已開始一項程序,以取消英國女皇在該國的國家元首地位,牙買加也將脫離英聯邦,改為共和制國家。

和英國關係密切的澳洲也有可能就此走向共和。據《澳洲人報》,澳洲總督戴維·赫爾利(David Hurley)曾在今年6月參加女皇的「白金禧年慶典」期間受記者採訪,提到了澳洲成為「共和國」的可能性。

他表示,澳洲民眾給予伊麗莎白二世很多「情感支持」,但女皇去世後,情況可能發生變化。「我認為現在人們都在關注女皇,但等她離開、去世後,繼任者出現,澳洲將對此展開新的討論。」

至此辭世,伊麗莎白二世沒有違背她在1947年21歲時許下的諾言,作為國家精神的「定海神針」和國際團結的「粘合劑」,她奉獻了一生。

而失去了女皇的英國和英聯邦將走向何處,無人知曉。作為「日不落帝國」的最後體面,也或許將隨風而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