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外交」,中國展現「東方智慧」!

明叔

在國際關係中,「葬禮外交」大有玄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9月17日宣佈,應英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將出席9月19日在倫敦舉行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皇葬禮。

短短幾句話,信息量很大。

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很多人都在推測,中國會不會派高級別代表團參加其葬禮。

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形勢下,英國要不要邀請、中國派不派代表、中國派什麼層級的代表,都大有學問,這也是觀察中國與英國關係的一個「窗口」。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國外交一直秉承「統一戰線」思想,盡可能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體現了濃厚的「東方智慧」。

過去幾年,美國出於對自身霸權可能衰落的擔憂,開始對中國進行遏制、打壓、圍堵和污蔑,英國作為美國「最特殊」的盟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國的影響和左右,中英關係因此面臨諸多挑戰。

但是,無論中英關係在具體問題上有什麼困難,在英國女皇去世這件事情上,中方表現出了一個大國應有的氣度和人道主義立場,並通過一系列精心安排,盡可能向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釋放了一定的善意。

中方的舉動,對於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穩定中英關係,爭取英國政府和英國民眾對於中國的理解,並遏制英國國內的極端反華勢力,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時間表明態度,中方對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9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就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不幸逝世向英國新任國皇查爾斯三世致唁電,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個人的名義,對伊麗莎白二世女皇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英國皇室、政府和人民致以誠摯的慰問。

習近平在唁電中表示,伊麗莎白二世女皇作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贏得廣泛贊譽。伊麗莎白二世女皇是首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君主。她的逝世是英國人民的巨大損失。

習近平強調,我高度重視中英關係發展,願同查爾斯三世國皇一道努力,以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50週年為契機,推動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同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英國首相特拉斯致唁電,對伊麗莎白二世女皇逝世表示哀悼,向女皇親屬和英國政府表示慰問。

——9月12日,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英國駐華使館,弔唁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逝世。

這一次,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倫敦,參加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葬禮,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於英國王室、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的善意,以及對中英關係的重視。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國其實也一直在踐行它自己的「統一戰線」思想。

美國一直在想盡一切辦法,調動、組織、動員和團結其盟友,共同對付中國。

有鑒於此,在中美博弈中,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和全球地緣政治形勢,中國需要抓主要矛盾、需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絕對不能四面出擊、四處樹敵。

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對外關係中,中美矛盾都是主要矛盾。

這一矛盾在本質上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遏制、打壓、圍堵和污蔑中國,與中國堅定追求自身發展,反霸權、反遏制之間的鬥爭。

從「統一戰線」思想出發,即便是對於中美矛盾,中國也要把美國國內的極端反華勢力,與一般美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一般美國民眾,區別開來。

從本質上來說,美國國內的軍工綜合體等利益集團,試圖挑起中美新的地緣政治鬥爭,併發動新冷戰,這不僅會損害中國人民的利益,也會損害美國人民的利益。

美國國內鼓吹、支持、奉行對華遏制戰略的各種利益集團及其代言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敵人」,也是美國人民的「敵人」。

在中美博弈中,中國與美國盟友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我們要看到,在美國的盟友體系中,不同國家由於跟美國的歷史和現實利益綁定程度不一樣,他們在參與和配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方面,表現也各不一樣。

英國作為「五眼聯盟」中的一員,過去幾年,確實多次參與、配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英國跟中國之間並沒有不可化解的地緣政治矛盾,不僅如此,中英雙方之間還擁有廣泛的經貿、投資等共同利益。正因如此,英國固然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參與、配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但至少在現階段,英國有識之士也不願意看到中美關係走向徹底對立,甚至是衝突,最終導致中英關係完全破裂。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即便是對於英國這個美國「最特殊」的盟友,中國也可以再「挽救一下」。

今後,中國民眾可能要適應,美國在發動其盟友一起針對中國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聽到很多非常刺耳、非常極端、非常具有挑釁性的涉華言論。

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聽其言」,也要「觀其行」。

我們特別要分清楚,美國的這些盟友,他們的涉華言論和行動,哪些是迫於美國的壓力,不得不採取的配合性舉動;哪些言論和行動,是因為他們自己從內心深處敵視中國、要整垮中國而主動採取的。

這兩類涉華言論和行動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如果美國的這些盟友,相關涉華言論和行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說說而已、做做樣子,只是為了給美國面子,我們該譴責譴責、該回應回應,但也不用做出過激反應。

對於美國來說,他們巴不得中國跟美國所有的盟友都撕破臉,都整天「幹架」,這樣美國就可以拉著他們一起對付中國。

相反,如果中國火眼金睛,保持戰略定力,對美國的盟友區別對待,有打有拉,讓美國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徹底動員其盟友跟中國死磕,那著急的就是美國了。

這在本質上就是一場中國版「統一戰線」思想與美國版「統一戰線」思想的較量,也是一場二十一世紀「合縱」與「連橫」的較量。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在國際地緣政治中踐行「統一戰線」思想,在面對美國的多個盟友時,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先說「五眼聯盟」。

2022年5月,此前上躥下跳配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澳大利亞保守派聯盟政府在大選中落敗,澳大利亞共黨上台,中澳關係其實已經存在某種改善的可能。

大家可能已經有感受,過去幾個月,中澳關係中的「火藥味兒」少了很多。

另外一個「五眼聯盟」國家加拿大,之前由於被美國特朗普政府坑了,在孟晚舟事件中為美國「火中取栗」,遭到中國的嚴厲報復。但隨著去年9月下旬,孟晚舟回國,中加關係中最棘手的一個問題得到瞭解決。過去一段時間,加拿大也並沒有主動在中加關係上惡意挑事。

英國的情況稍微複雜一點,一方面是因為英國跟美國的關係不一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前不久舉行的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中,後來出任英國新任首相的特拉斯,說了很多針對中國的「過頭話」。這到底是選舉語言,還是代表特拉斯要在中英關係上搞大事,還有待觀察。

但是,無論如何,在當前情況下,中國通過這一次「葬禮外交」,至少沒給英國國內的極端反華勢力留下惡意炒作的空間,也讓此前面臨重重陰霾的中英關係,多少出現了一點積極的色彩。

至於中英關係下一步怎麼發展,球在英國那一方。

事實非常清楚,中國從來沒有要主動威脅英國。不僅如此,中英幾十年來建立的廣泛經貿、投資、人文等聯繫,讓中國受益了,同樣讓英國也受益了。

英國到底是要為美國「火中取栗」,不遺餘力地參與美國對華遏制戰略,還是表面上配合配合美國,實際上並不主動肆意破壞中英務實合作,這其實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英國作為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來,一直以對外積極開展貿易和投資立國,英國的政客並不笨。

在「五眼聯盟」中,新西蘭一直在對華關係中表現相對溫和,到目前為止,依然如此。

除了「五眼聯盟」,實際上中國在亞太地區針對美韓、美日同盟,「統一戰線」思想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5月10日,韓國新總統尹錫悅上台。一開始,外界普遍認為,尹錫悅是美國長期以來在韓國政壇埋下的「伏筆」,尹錫悅政府最初也確實表現出了明顯的「親美」色彩。但中國一直沒有放棄做尹錫悅政府的工作,尹錫悅的就職典禮,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親自率團參加,釋放了明確的善意。

過去幾個月,韓國國內多方勢力,特別是韓國企業界等,對於尹錫悅政府可能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進而損害韓國國家利益表達了擔憂,這為尹錫悅政府採取更加務實、平衡的對外政策製造了壓力。同時,美國強拉韓國參加針對中國的「芯片聯盟」,並且在國內補貼問題上明顯損害韓國在美企業的利益,也讓尹錫悅政府對韓美同盟有了更現實的認識。

上述這些因素,都對接下來中韓關係的穩定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中日關係上,今天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我們要不忘歷史,同時也要面向未來。

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雙方也存在穩定和改善中日關係的共同需求。

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對於美國,我們當然要「丟掉幻想」,因為美國政府不管誰上台,都不太可能徹底放棄遏制中國的戰略;同時,對於美國想盡一切辦法搞美國版的「統一戰線」,勸說、誘逼,甚至是脅迫美國盟友一起針對中國,我們既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也要實事求是,靈活應對。

很明顯,美國版的「統一戰線」,絕對不是鐵板一塊。

中國要做的就是,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區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對於美國極端反華勢力和一般美國民眾,要有所區別,有打有拉;對於死心塌地跟著美國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美國盟友,和在美國壓力下不得不配合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美國盟友,要有所區別,有打有拉。

美國最想看到的就是,中國一點就炸,四處出擊,跟美國的所有盟友「幹架」;美國最擔心的就是,中國保持戰略定力,靈活機動,不給美國團結和動員其盟友一致對付中國創造條件。

我們都明白,只要美國無法建立牢固、持久的對華統一戰線,中國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跟美國周旋。每過一天,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就會進一步出現有利於中國的消長變化。到最後,沈不住氣的一定是美國。而美國一旦沈不住氣,就會冒進,就會犯錯誤,到那個時候,就是中國打破美國遏制、削弱美國霸權的大好時機。

「風物長宜放眼量。」

中美博弈是一場持久戰,有著幾千年「東方智慧」的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信邪,不冒進,有足夠的耐心跟美國一直拖下去、耗下去,直到美國對華遏制戰略徹底失敗為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