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麼要搞四州公投入俄

西西弗

四州公投,就是俄羅斯的划紅線,開條件,對內對外表決心。

目前的俄烏戰局

今年2月份,俄羅斯開戰時的目標是通過快速閃電戰,推翻基輔的現政權,最終建立一個親俄的烏克蘭政府。很顯然,俄羅斯的這個目標已經失敗了,目前俄羅斯已經陷入了烏克蘭戰爭的泥潭之中。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俄羅斯目前的狀況,有些類似1939年的日本。1937年的日本政府,被軍方「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壯語忽悠,投入了與中國的全面戰爭。雖然取得了初期的勝利,但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潭。

俄羅斯執政者已經知道已經不可能完全滅亡佔領烏克蘭,也很難更迭烏克蘭的現政權。但同樣無法撤軍。一旦撤軍,俄羅斯的軍隊的犧牲,軍事和經濟上投入都白費了。同時白白承受了歐美的強力制裁。

俄羅斯必須獲得一些東西。比如,在現有戰線上停火議和,對俄羅斯來說就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停戰方案。這樣,俄羅斯可以保住目前佔領區,包括連接克里米亞的陸橋。然而,烏克蘭一方,民族認同已經建立,抵抗情緒高漲,外國援助也源源不斷。絕對不會同意現有控制線基礎上的停火和議和。

1939年的日本,明知道無法征服中國,同時也沒辦法撤軍,中國也絕不會接受以實際戰線為基礎的,喪失領土的和約。抗日戰爭時,中國的口號是「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為漢奸。」今天的烏克蘭也有幾分這個味道。烏克蘭一方宣稱,議和的條件,不僅僅要恢復到224開戰前的控制線,還提出要收復克里米亞和頓盧。(1939年如果議和,即使回到七七事變前的控制線,中國一方也大概率不會同意)

放棄克里米亞和頓盧,這個條件俄羅斯死也不會同意。雙方就僵死在這裡,雙方談判的立場差距過大。只有繼續打下去,不斷升級戰爭。

俄羅斯搞公投的原因

在目前進退兩難,騎虎難下的處境下,俄羅斯為什麼要做頓涅茲克、盧甘斯克、赫爾松、扎波羅日四州公投?

眾所周知,四州公投入俄,是對目前世界規則體系的粗暴破壞。二戰重繪了邊境線,二戰後的國境線非常穩定。二戰後,國家解體,部分地區獨立,確實發生過很多次,蘇聯、南斯拉夫、蘇丹都解體了。但這種解體,還是按照內部行政區邊界線的解體,更多的是地區鬧獨立。

二戰後,國際體系穩定後,大國吞併小國,或者奪走小國部分領土,是非常罕見的。以色列算一個,佔領了巴勒斯坦和戈蘭高地。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同年印尼吞併東帝汶,算是另外兩個罕見的案例。大國入侵小國,並不鮮見,但公然吞併小國領土,確實冒天下之大不韙。

8年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個1954年才從俄羅斯划給烏克蘭的地區。至今承認的國家寥寥無幾。中國也不承認。一個地區獨立還算程度輕一點對秩序的挑戰,直接入俄實在是非常粗暴。有人問中國對四州公投的態度?看看克里米亞就知道了,根本不可能承認的。

四州入俄,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國家承認。但為啥俄羅斯還要這麼做?這裡面有外部原因,有內部原因。

先說外部原因:

烏克蘭的背後是整個西方世界。如果西方停止給烏克蘭的援助,烏克蘭就會求和。這是俄羅斯一方的信念。所以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企圖讓歐洲痛苦,最終放棄對烏克蘭的援助。然而,烏克蘭最大的支持者是美國。靠頁岩氣,美國實現了能源自給,受到的影響很少。

同時,歐美也不願意真正出兵幫助烏克蘭,而是希望俄羅斯軍隊在戰場的犧牲,以及國民被制裁的痛苦,讓俄羅斯屈服撤軍。這一點,和1937-1941年的抗日戰爭如出一轍。英美不願意出兵幫助中國作戰,但從1940年9月的廢鋼禁運開始,不斷加強對日本的貿易制裁,直到1941年7月最終的石油禁運和凍結資產。

俄羅斯希望用能源威脅歐美停止援助,歐美希望用制裁威脅俄羅斯撤軍。雙方都在試圖升級威脅,恐嚇對方。

這是一個典型的懦夫博弈。雙方開車對撞,兩敗俱傷,看誰先轉方向盤先慫。

贏得懦夫博弈的一個辦法是把自己的後路堵死。然後讓對方知道自己已經堵死了後路。比如開車對撞的場景,自己鎖死方向盤,然後讓對方知道自己鎖死了方向盤,這是勝出的一個辦法。

四州公投入俄,本質上就是一次俄羅斯自己的自絕後路,破釜沈舟。把四州變成俄羅斯領土,變入侵為防衛戰爭。防衛戰爭就可以使用一切力量,可以動員,可以運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一切武器。

俄羅斯公投就是告訴歐美,這四州的目前佔領區,會納入俄羅斯領土,俄羅斯不會讓步,不會放棄。划出自己一方的底線,鎖死自己的方向盤,然後閉上眼睛,要撞就撞。然後看歐美如何應對。

同時,四州公投,也是俄羅斯告訴歐美,我不想再繼續打仗,但這就是我要的東西了,你們自己看著辦。

再說說內部原因:

普京在國內面臨兩個方向的反對派。一邊是激進民族主義,要求全國總動員,發動對烏克蘭的全面戰爭,不惜使用核武器。另一邊是親西方自由主義,要求俄羅斯撤軍。

公投入俄這件事,一方面迎合了激進民族主義派別「開疆拓土」的需求,另一方面給親西方自由主義派別出了一個難題。

四州入俄後,俄羅斯從四州撤軍,就等於放棄領土,就是背叛是喪失國土。後面如果親西方自由主義者主張撤軍換和平,會有更大的,喪失國土的壓力。

這次俄羅斯的「部分動員」,算是一個妥協的解決方案。目前,俄羅斯的常備軍力量,已經無法滿足維持烏克蘭戰線的需求,而總動員對經濟和民意的傷害太大。部分動員也算是對呼籲總動員的激進民族主義者的一個妥協。

俄羅斯的可能的後續動作

四州公投,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解決不了問題,無法讓俄羅斯從烏克蘭的泥潭中抽身。

俄羅斯搞四州公投,主要的目的是對內和對外,都把自己的底線明確划出。後續俄烏雙方,都將繼續面臨長期和艱苦的消耗戰。烏克蘭無疑將承受最大的痛苦,俄羅斯其次,歐洲的日子也很不好受。

如前文所述,俄羅斯目前的處境,和1939年的日本很類似。欲進不能勝,欲退不甘心。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這件事的真相還不為人所知。究竟是俄羅斯政府策劃?還是同樣是由一批激進軍官策劃,普京只是接受既成事實?無論真相如何,克里米亞和頓盧事件,讓烏克蘭親俄派土崩瓦解,收復國土,反俄成為烏克蘭的政治正確。

七七事變,日本軍隊認為,可以三個月滅亡中國。於是,日本政府決定發動對華的全面戰爭。從此,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2022年2月,俄羅斯政府同樣低估了烏克蘭的抵抗意志和烏克蘭的軍隊能力,同樣陷入泥潭。

1939年的日本,是如何試圖破局的?

當時日本政府的選擇,首先是聯合同樣是秩序挑戰者,更強大的德國。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1940年5月,德國擊敗法國。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在柏林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日本加入德國陣營。隨後1941年7月28日,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美國開始對日石油禁運。隨後,英國和荷蘭也開始對日石油禁運。

美英開出的解除石油禁運的條件之一就是日本從中國撤軍,而這個條件日本無法接受。

1941年12月,為了打破石油禁運,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俄羅斯怎麼破局?世界會不會同樣面臨「珍珠港時刻」?俄羅斯目前碰到的情況和當年的日本有類似之處,也有不同。

類似之處包括:都陷入了泥潭;都面臨對方陣營的全面制裁和禁運;同樣有一個對西方的世界霸權不滿的所謂「朋友」。

不同點包括:

首先,俄羅斯資源豐富,大部分原料都可以自給自足。歐美的禁運力度,也沒有當年對日本的力度強。(中國印度都繼續和俄羅斯交易)。當年,大部分世界都是西方極其殖民地。今天,殖民體系已經不復存在。石油禁運,可以徹底擊垮日本。今天對俄的高技術產品的禁運,卻不至於會讓俄羅斯經濟徹底崩潰。

石油禁運是當時日本鋌而走險襲擊珍珠港的主要原因。當時日本政界軍界的共識是不開戰就是等死。即使日本政軍界對美國實力有充分認識的理性派,也認為,石油禁運不解除,早晚是死。與其被慢慢絞殺,不如鋌而走險賭一把。

如果日本九一八後發現了大慶油田,有可能就不會發生珍珠港事件了。

第二,抗戰時,中國弱,日本強。但中國的戰爭潛力遠大於今天的烏克蘭,今天的俄羅斯的戰爭潛力遠大於當年的日本。從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1年珍珠港經歷了四年多的時間,俄羅斯還遠沒有到撐不下去,必須鋌而走險的地步。但同樣,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也遠遠大於當時對中國的援助。

第三,今天,雖然中國也不滿於美國的霸權,但中國明顯不打算衝在前面,扮演主要挑戰者的角色。二戰前,德國是主要挑戰者,日本是跟在後面的。沒有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1940年5月法國的失敗,也就沒有1940年7月的三國軸心,應該也不會有1941年12月的珍珠港。沒有德國開戰,中日之間的戰爭,會一直拖下去,持續打下去。有可能比八年抗戰時間更長。

第四,今天是核武器時代,全面戰爭的成本遠遠大於二戰時期。

目前看,發生俄羅斯直接進攻北約的「珍珠港時刻」,可能性很小。

這次俄烏戰爭打到現在這個地步,各方的訴求也很清晰了。

俄羅斯希望停火,希望和平,但必須拿到足夠的戰爭果實,否則寧可繼續打下去。

烏克蘭也希望停火,希望和平,但最低要求是恢復到2月初開戰前的狀態。

法德意這些老歐洲國家:希望停火,希望和平,也能接受俄羅斯獲得一些戰爭果實。但他們無法要求烏克蘭妥協,也受制於支持烏克蘭的「政治正確」。

美國和英國:繼續打下去對美英有利,所以,美英兩國都樂於看到,烏克蘭的戰爭變成持久戰。

中國,呼籲停火呼籲和平,但繼續打下去,中國的損失比老歐洲小,也沒有那麼強的動機促和。

真正有能力在俄烏直接調解,推動和平的,其實是歐盟,特別是法德意這三個老歐洲國家。如果他們下定決心,提出一個各方都能下台階的方案,和平才有希望。

如果歐盟無法真正下決心調和,這場戰爭,也許直到拖到一方垮掉才可能結束。要不俄羅斯垮掉,要麼烏克蘭垮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