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超級風暴,這個冬天將更寒冷更血腥

史客郎

10月8日,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傳來:當地時間清晨,刻赤海峽大橋遭卡車爆炸,引發火災。

從現場流出的畫面來看,這座大橋狀況很不妙:公路橋的橋面,被爆炸崩飛了一段,差不多三四段橋面,已經掉海裡了。

鐵路橋的橋面呢?

現在還不知道損失,但正好有一列火車經過,可能裝的是油料之類的,被炸後,它真的變了「火」車,拖著濃煙烈焰,從橋上開過。

總之,情況十分慘烈。

為啥說這件事令人震驚呢?

因為它不僅僅只是一座大橋,政治象徵意義非常強。

這事我之前講過,自從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是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保持平衡的,雖說有那麼一點點偏向西方,結果到了2014年,美國下手了,搞了場「顏色革命」,當時的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現在的美國副國務卿紐蘭直接下場,把烏克蘭民選政府給搞翻了,總統亞努科維奇倉皇逃往俄羅斯。

烏克蘭這地方,戰略位置非常要緊。

一它是從俄羅斯通往中歐、東南歐的門戶。

二它有個克里木半島,可以扼控黑海。

就算在蘇聯時,這地方也本來是俄羅斯的地盤。

但赫魯曉夫在烏克蘭工作過多年啊,他對烏克蘭有感情,反正大家都在一個國家嘛!所謂的加盟共和國國界,就和省界差不多,幹嘛不讓烏克蘭人開心開心呢?

所以他一揮手,把這地方划入了烏克蘭了。

這地方大部分是俄羅斯族人,對加入烏克蘭,非常不開心,所以蘇聯時又作了這麼一個妥協:把它升格為烏克蘭下面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結果萬沒想到,後來蘇聯解體了,這地方人又要鬧獨立或者回歸俄羅斯,烏克蘭人呢,他們都獨立了,這塊土地在蘇聯時就屬於它的呀,怎麼肯放呢?

俄羅斯人為了拉攏烏克蘭人,也跑去勸。

剛開始就一直這麼苟著。

等到2014年,烏克蘭政變,倒向西方了,俄羅斯人就不忍了。

當時就派人進去,直接把克里米亞給吞了。

之後的事我也說過,像克里米亞那樣,早年蘇聯時划給烏克蘭的不少土地,也紛紛鬧獨立,轉眼間就冒出了四個「共和國」,後來被烏克蘭政府軍撲滅了兩個,還有兩個也就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合併起來叫頓巴斯,一直和烏克蘭政府軍打到今年2月。

拿回克里米亞後,俄羅斯人馬上幹了一件事:建刻赤海峽大橋。

為啥要建這座大橋呢?

一是現實需要,克里米亞是個半島,它和大陸連著的地方,還在烏克蘭的控制下,不在刻赤海峽建座大橋,它就是個孤島,和俄羅斯本土之間,非常不暢通。

二呢,從人心角度來看,建座大橋,也能讓克里米亞當地的老百姓,對俄羅斯更有歸屬感。

後面一個,就是政治意義了。

然後就建了。

這一建,就建出第三層政治意義來了。

它全長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耗資70億美元,有公路橋,還有鐵路橋。

要是按照中國的標準,它什麼也不是,但對俄羅斯人來說,這座橋非常不得了:它不僅是俄羅斯,還是歐洲目前最長橋梁。

要知道,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沒搞過什麼大項目,刻赤海峽大橋可是俄羅斯國家級的項目啊,簡單來說,就是民族的驕傲、自信的象徵。

普京呢,也驕傲得很。

2016年,當時這橋還在建,他就乘著飛機,去視察了刻赤海峽附近區域,為啥有這次行動呢?就是為了和俄官員談克里米亞大橋建設問題。

2018年,這座大橋公路部分通車,普京極其拉風,自豪地走上一輛卡車,親自駕駛,帶著長長一列車隊,由30輛卡車組成,通過大橋,以示慶祝。

一個多月前,普京視察俄在歐洲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視察過程中,他為當地的學生上了一堂公開課。

在公開課裡,他跟這些學生講:在來加里寧格勒錢,他剛和教育部長克拉夫佐夫聊過,克拉夫佐夫告訴他,現在的烏克蘭學童,居然連俄羅斯建了這座大橋都不知道。

普京當時說:他聽說後,「我下巴都驚掉了」。

然後他感嘆道:這些烏克蘭的學童,竟然不知道這些事,「他們就是這樣被教導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什麼呢?

這座大橋,就是普京的心頭寶啊,是他的驕傲啊。

要不然,他也不會走到哪兒,說到哪兒。

但現在,這座他心心念念,到處講到處說的大橋,居然被人炸成了兩截,這橋面修起來不難,但這臉打得,實在是難受啊。

這種侮辱性,實在是太強烈了。

這已經不是橋被炸的問題了,而是俄羅斯這個民族被猛烈打臉的問題了。

那麼消息傳出後,俄羅斯國內國外是什麼反應呢?

烏克蘭那邊,當然是一片嘲笑,歡呼勝利。

俄羅斯官方呢?

現在還在沉默著,還暫時沒出來表態。

但在網上,這早就炸開了。

俄羅斯國內兩派在瘋狂對罵。

哪兩派呢?

這我之前說過,一派是主流派,也是親西方派。

普京就是這一派的。

梅德韋傑夫也是這一派的,別看他最近瘋狂懟西方,但在之前,他比普京還親西方。

大約佔了俄羅斯人的近八成。

還有一派呢?

則是反西方派。

這又分兩小派:一派是俄共,想要恢復蘇聯;一派是自由民主黨,想要回沙俄。

烏克蘭2014年政變之後,這兩派就猛烈開罵,說俄政府太鴿了,老想著和西方媾和,老為這事留後路,其實早就該擼起袖子,和西方撒手開幹了。

啥感覺呢?

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類似南宋主戰派當年罵投降派。

今天橋被炸的消息傳出,這些鷹派就跳了出來,猛烈地臭罵親西方派,說早在今年2月,俄羅斯就應該全國動員,起碼一兩百萬軍隊壓上戰場。

要是當時這麼果敢的話,現在說不定烏克蘭全境早就佔領了,那裡還用得著受這種鳥氣?

鴿派呢?

默默地被罵,不敢反駁。

現在情況就這樣,說到這裡,簡單來幾個判斷吧。

一它是自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開戰以來的重大標誌性事件,絕對不是一座橋被炸,修一修這麼簡單。

從今年4月,俄軍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不利,之後撤出以來,鷹派的聲音就在不斷增強。前段時間在烏東地區,戰事又不順,俄羅斯國內輿論本來就快翻天了。這次橋被炸,親西方派更難壓制住輿論了,它必須用重大勝利,把自家的顏面撈回來。

二是如果說在這以前,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還存在一絲絲媾和的話,這橋被炸後,這一絲絲的空間也沒了。

因為輿論壓力,俄羅斯必須把戰事升級,這意味著投入的兵力會更多,戰爭規模會更大,時間也會更長,戰爭所波及的範圍會更大,因此也會慘烈。

三是近段時間,隨著「北溪」管道被炸,歐洲出現了反思的聲音,甚至有人覺得苦澀,覺得整件事就是美國人在設套,歐洲人不應該再進套了。

但要是俄羅斯被徹底激怒了,不再像之前那樣,多少還留著幾手,暴怒地向烏克蘭發起更大規模的話,那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歐洲將會非常害怕,因為烏克蘭萬一被打掉,就得它們直面俄羅斯啊。

所以,哪怕知道掉坑裡,它們唯一的選擇,也只能是忘掉「北溪」管道被炸,從對俄態度本來已經退一步,變為進一步。

因此這件事出了之後,就變成了三方都沒退路:

俄羅斯沒退路;

烏克蘭沒退路;

歐洲也沒退路。

大家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拼個同歸於盡不可。

我之前就說過:歐洲的這個冬天,將會非常寒冷,非常血腥。這起事件發生之後,將會變得更寒冷,更血腥!

誰受益,誰就最值得懷疑。

基本上可以確定,在山那邊海那邊,有個白髮老頭,他的臉上,為這起事件,臉上正浮現出得意的笑容。

俄羅斯如果因為這件事,最終決定全力拼下去,就非得把身體繼續往東傾斜不可。

這個後果,至於這位白髮老頭明白不明白,就不知道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