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大橋爆炸後,俄羅斯在猶豫什麼?

平局

在很多年以前,有人為了吹噓美國的「善良無害」而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把玩的觀點,它們說:「美國根本不好戰也從不侵略他國,比如美國旁邊的加拿大就是如此,加拿大幾乎軍隊很少國防也沒問題,所以其他國家也沒有必要保留太多軍隊。」——這話說得對嗎?當然不對。加拿大和美國並非一直相安無事,與其說是美國沒有欺負過加拿大,倒不如說今天的加拿大是被美國吃乾抹淨之後的殘渣。但凡有點價值的地方,都被美國拿捏或榨乾了。就連加拿大的司法權,也明擺著被美國控制著。

一切無非是價值問題,比如髒亂差的墨西哥、海地還曾經投票過要加入美國呢,結果被美國斷然拒絕了。正如一個乞丐再怎麼肯求富豪,富豪也不會接納乞丐併入自家一樣。這並非說富豪不想欺負或壓榨乞丐,而是乞丐沒有欺負或壓榨的價值。

以上的問題看起來和今天要講的俄羅斯沒什麼關係,但實際上關係很大。加拿大距離天堂太遠,距離美國太近。儘管加拿大還沒有墨西哥或海地那麼淒慘,但畢竟天寒地凍、人口又少、勉強還能活下去,只是永久地失去了擴張的可能。如果說墨西哥和海地是地獄,那麼加拿大則是養老院,一切都了無生趣。那麼,俄羅斯呢?

從俄烏戰爭開始,平局就說了烏克蘭自身並沒有能力發起或應對戰爭,尤其是貨真價實的藍星前三強俄羅斯,烏克蘭只有挨打的可能,沒有對打的條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開始就出現在了基輔和烏波邊境的俄軍,慢慢的退回了烏東地區,甚至沒有拿下敖德薩,僅僅只是打通了頓巴斯到克里米亞的走廊而已。並且,俄軍剛剛收縮回到烏東,烏克蘭就立刻蹬鼻子上臉地襲擊了克里米亞大橋。然後就有很多人覺得平局之前的說法似乎不對,烏克蘭好像還挺能打的。

但這也不是事實。

我們注意到,俄烏打了這麼久,俄軍似乎一直都很克制,而不是真的不能狠打,我們從克里米亞時刻俄羅斯的反映可以看出端倪。這兩天為了報復克里米亞大橋被襲,俄軍立刻把基輔炸了個稀巴爛。你看,俄軍並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一直沒有動狠手罷了。因此這幾天很多網友都說,普京不應該猶豫不決,或者什麼一開始就這樣打就好了之類的。還有一些網友認為,普京或許還對西方抱有最後一絲幻想,甚至更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是俄羅斯內部觀點不統一,普京無法指揮造成的。

但以上這些,都是觀點,都不是主要原因。譬如:美國兩黨意見完全相反內訌,請問耽誤美國出兵和耀武揚威了嗎??此外:如果說過去俄羅斯對西方還抱有幻想,事到如今都槍口頂在腦門上了俄羅斯還抱有幻想那不是有病嗎?

既然以上這些原因都不是理由,那俄羅斯或者普京到底還在猶豫什麼呢?為什麼沒有拿出藍星前三強的氣勢來,一鼓作氣拿下烏克蘭呢?其實在平局看來,普京只是在猶豫最後一件事,這件事和西方或北約關係不大,俄羅斯猶豫的,主要是自身的前途。畢竟,加拿大的命運就在這裡擺著。雖然說加拿大也算日子過得悠閒吧,但始終覺得有那麼一絲絲不得勁。俄羅斯,要不要選擇養老?

幾千年中國人在總結地緣政治的時候就提出了大國之間必然「遠交近攻」的著名論斷,這實際上就是經典的博弈平衡論。如果兩個大國靠得太近,為了獲得更多的博弈籌碼,就應該盡可能地交好遠方的大國,並制衡身邊的大國,這樣才是最明智的。

正如強人身邊不能有另外一個強人,除非其中一人已經進入養老院一樣。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這就是為什麼長久以來,俄羅斯無論是在G8問題還是金融問題上,儘管一直受到西方集團的針對,但還是始終在傳遞加入和加盟的信號。長久以來,儘管俄羅斯深知過去被西方被美國坑慘了,但依然不肯和西方斷絕往來的原因所在。因為,俄羅斯還不想養老。交好遠方的大國,有利於多邊博弈。

這才是事實,這才是俄羅斯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徹底在烏克蘭大打出手的原因,這才是最為深刻見骨的事實,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和發展。生存第一,發展第二。俄羅斯一旦拿出全部幹勁在烏克蘭大打出手,其必然結果就是和北約對上,一旦和北約對上,就會徹底失去和西方緩和的可能。那麼「遠交近攻」裡的「遠交」就無從談起了。一旦失去「遠交」,那麼就只剩下「近交」這一條路。然而近本來是應該攻的,變攻為交就得付出代價:那就是必須讓自己變得沒有任何威脅。

在《三體》小說中描繪了一座宇宙版本的黑暗森林法則,所有的文明都要隱藏保護好自己,避免洩漏自己的坐標,否則就會招來更高級文明的毀滅性打擊,因為生存的法則就是盡可能地消滅潛在競爭對手,保護好自己的利益,這是通行於個人、部落、國家乃至宇宙的基本法則。不過,在小說里有一種文明可以避免打擊,那就是「黑域文明」。即:採用被曲速發動機抹平空間產生的「絕對黑線」把自己所在的星際包裹起來,形成一塊圓體黑幕。這樣一來,這個文明就絕對無法再走出自己的星系去擴張或威脅到其他文明,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有人有興趣再去打擊他們。

這樣的文明看起來似乎很安全,但實際上卻是失去了擴張和發展的希望,提前進入了走向歸寂的養老期。

在現實生活中的加拿大就是如此,加拿大在戰敗後為了取信美國,不得不對自己進行了諸多改造。首先是放棄了一切有戰略價值的土地,統統給了美國,只保留冰天雪地的地方供自己生活。然後再解散大部分軍隊,只保留了六萬人左右的超低規模,這點軍隊數量甚至還不如一些非洲小國。之後再將自己的金融、司法和產業鏈全部對接美國,從而換來身邊大國的徹底放心,最終換得安心養老的命運。

如果不是不得已,相信沒有什麼文明會主動選擇這條路,但這條路既然選了那就沒有回頭路。歐美也好、中俄也好、印巴也好,所有的國家本質上都是在追求最好的生存發展之路,只是每個國家面對的現實和問題不一樣,每個國家手裡的牌也不一樣。

當然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來說,如果能保留發展潛力固然是最好的,因為這是除生存之外第二重要的東西。但如果實在只有失去發展潛力才能換來更好的生存否則就要滅亡的話,那麼當然這事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因此不是俄羅斯在猶豫是否要對西方徹底翻臉,也不是俄羅斯手軟沒有對烏克蘭下狠手,更不是什麼俄羅斯內部意見不統一導致行動遲緩,而是俄羅斯還沒有下定決心要走那條通往加拿大的路,畢竟開弓沒有回頭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