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保守黨割席逼宮 特拉斯相位搖搖欲墜

牛彈琴

在這個西方大國,一項驚天動地的變化正在醖釀中。

哪個大國?

非英國莫屬。

什麼變化?

就是倒首相特拉斯的幕後政治。

這可不是我說,而是英國媒體說的。按照英國媒體的報導,這位英國女首相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一場「宮廷政變」正在醖釀中,今年,我們將看到第三位英國首相。

原因就不多說了。簡單而言,這位以戴卓爾夫人為榜樣的英國女首相,一上台送走了英國女皇,然後就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減稅計劃,力圖振興英國經濟。

哪知道,英國經濟沒能振興,英國股市、匯市、債市三市齊跌,一把火燒到了自己頭上。為了擺脫危機,特拉斯又背棄選前承諾,180度大轉彎,甚至為轉嫁責任,炒了財政大臣克沃滕的魷魚。

克沃滕也成了英國有史以來第二短命的財政大臣。值得一提的是,比他更短命的前任,還是50年前真生病去世的。

但特拉斯過關了嗎?

沒有。

她現在幾乎已是眾叛親離。

按照英國媒體的報導,保守黨議員已經行動起來,開始一項所謂的「救亡運動」,即以用最快的速度把首相特拉斯趕下台,就像以前趕走文翠珊和約翰遜一樣。

《星期日鏡報》的封面大標題就是:《首相已到懸崖邊,保守黨議員,請立刻辭職」》。

根據該報導,新的首相人選可能都定了,那就是現任國防大臣華萊士,他將接替特拉斯成為保守黨黨魁,然後出任英國首相。

用保守黨人士的話說,華萊士現在是最佳人選。因為特拉斯幹得太糟糕了,「我們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挽救特拉斯了。讓她盡快擺脫這一折磨對她更好」。

當然,才當了一個多月首相,就馬上要被轟下台,特拉斯顯然無法接受。

在炒掉克沃滕時,她還振振有詞:我這樣果斷行動(炒掉克沃滕)是因為我要先確保經濟穩定,作為首相,我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

但這樣變來變去,不僅讓英國上下大為不滿,而且,也把自己的權威折騰殆盡。用英國記者安德魯·瑪爾的話說:「她要麼今天帶著尊嚴離開,要麼在兩周內以更丟人的方式下台。」

英國保守黨議員布朗特是首個公開呼籲特拉斯下台的保守黨人,他預言:特拉斯的「遊戲已經結束」。保守黨籍的英國前財長奧斯本則預測,到聖誕節,特拉斯很可能已經離開唐寧街10號。

也就是說,快的話,還要兩周,慢的話,還有兩月,特拉斯的首相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

甚至美國總統拜登,都開始公開指點:特拉斯確實是犯了錯誤。

當然,最後是不是華萊士接任,肯定還有一番鬥爭。

新上任的財政大臣亨特,被認為現在已經實際掌握了大權。他一走馬上任就對媒體說,特拉斯的減稅計劃「犯了嚴重錯誤」,他不但會推翻減稅措施,還要考慮增加稅收、縮減開支等財稅政策。

一上台就對著幹,特拉斯政府還怎麼運作?

以至於CNN首席評論員就調侃,亨特成了事實上的首相,特斯拉好似被鎖在了一間偏房裡,唯一可做的,就是在房間裡塗鴉……

當然除了華萊士和亨特,還有一位可能的首相人選,就是最近在和特拉斯爭奪中失敗的蘇納克。

蘇納克方面已透露,如果受邀接任首相,他將會樂意接受……

最後,怎麼看吧?

以前說過的就不說了,兩點新的感慨吧。

第一,治國理政,真是一門學問。

沒有深思熟慮、謀定後動,而是貿貿然放一把火,然後各種打臉補救,最後的結果也簡單,大火燒到了自己頭上,讓整個國家陪著倒霉。

從這個角度看,治國理政水平,確實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看到,中國的兩大奇跡,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這就是治國理政的水平啊。

反觀英國,文翠珊最後是哭著離開唐寧街10號的,約翰遜各種醜聞曝光最後被逼下了台,哪知道上來一個特拉斯,比前兩位還要冒失。

不由想起成都武侯祠裡的那幅著名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治國理政,關係國運,確實馬虎不得。

第二,新的首相,就能擺脫危機嗎?

但英國的問題,又是客觀存在的。幾十年積累的問題,當下的通脹危機,英國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拖下去,只會爆發更大的危機。

這還只是英國危機的一個側面,還有很棘手的北愛爾蘭問題、蘇格蘭問題,哪一個問題,都會動搖英國的國本。

有意思的是,特拉斯至暗時刻,英國天空新聞記者問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女士:特拉斯迄今還沒給你打過電話,什麼時候會打,如果打過來你要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斯特金很直截了當:辭職。

即便特拉斯不辭職,按照斯特金女士的主張,不管英國議會同不同意,明年蘇格蘭都會舉行獨立公投,那這將是兩個女人的直接對決。

今年的英國,很不一般。不久前剛剛送走英國女皇,馬上又迎來了政治危機。

估計英國女皇也萬萬沒想到,登基70年來,共任命了15位首相,她生命最後時刻,英國政壇鬥得越狠,僅過去7年,她就經歷了4位首相,她離開後不久,應該就有第五位了……

折騰吧,英國人就接著折騰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