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裁,修昔底德陷阱與戰爭

老C

如果美國芯片制裁成功了,遏制住了中國的發展。那麼,現今的世界秩序,就將徹底崩潰,新的世界大戰,將會爆發。

1、

對越自衛反擊戰和兩山輪戰之後,中國三十多年沒有發生過戰爭。

很多人心目中 戰爭是一個非常遙遠不可思議的事情。東亞其實一直以來也比較太平。

俄烏戰爭是二戰後,歐洲最大的地面戰爭,很多歐洲人對於在歐洲爆發如此大規模的一場戰爭,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今天,世界各國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各國之間的敵視情緒愈發強烈,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發生。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亂世即將到來的感覺。

戰爭離我們已經並不遙遠了。

2、

什麼情況下會爆發戰爭?為什麼兩個國家(陣營)之間會爆發戰爭?

政治家不一定在所有時刻都理性,但政治家還是講邏輯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的目的是獲得利益,獲得非戰爭手段無法獲得的利益。

一種戰爭是以強凌弱,強者的勝利沒啥懸念,也沒啥損失。這種戰爭就是強國欺負弱國。比如美墨,美西。殖民時代西方國家發動的那些殖民戰爭,大多數是這一種。強國想打,就直接找個藉口動手。

另一種戰爭則是實力相當,任何一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霸權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的戰爭,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就是這種。這種戰爭,一般都是兩敗俱傷,損失巨大。

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博弈的最後手段。

如果不打仗就能達到政治目的,明智的政治家一般都不願意打這樣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風險巨大的戰爭。但這樣的戰爭還是屢屢發生,為什麼?

如果一個國家發展迅速,信心高漲,上上下下都認為,不需要戰爭,也能順利的超過對手,在國家競爭中取勝,為什麼要冒險發動戰爭呢?在國家競爭中,信心十足的國家往往不會選擇戰爭,寧可等下去。

某一方發動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不是因為自己足夠強大,而是因為認為,時間對自己不利,在未來,自己會衰落,因此才必須要靠戰爭去扭轉乾坤。

導致大國戰爭的,不是信心過剩,不是「厲害了我的國」;而是信心不足,是「再不動手就要輸了。」

3、

新興國家對霸權國家的挑戰(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在人類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次。

200多年前的1815年,滑鐵盧之戰,威靈頓擊敗拿破侖。英國經過長達數百年的戰爭,終於擊敗了宿敵法國,建立了英國持續百餘年的世界霸權。

1815到1914年,這是上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在這100年之間,英國是世界的霸主。英國這個霸主對挑戰者也並不手軟。七月革命後,俄普奧三國重新復蘇神聖同盟,1848年歐洲革命,俄國的軍隊成為歐洲鎮壓革命的憲兵。俄國儼然成為歐洲君主國的保護者,成為世界第二強國。

隨後的1853-54年克里米亞戰爭,英法奧斯曼三國聯手與俄國交戰,隨後意大利(撒丁王國)也加入戰爭,奧地利也和英國結盟。幾乎整個歐洲聯合起來打擊俄國。克里米亞戰爭以俄國戰敗而告終,英國擊敗了第一個挑戰者。

俄國衰落後,英國的第二個挑戰者是德國。通過1864、1866、1870年三次戰爭,普魯士統一德國,最終德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快速發展,成為歐洲第二強國。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俄意 vs 德奧,後面又加上美國,才勉強取勝。

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戰敗,但德國人沒有服輸。希特拉重新把德國變成了軍事強國。1939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英 vs. 德意日。經過三十年的兩次戰爭,英國擊退了德國的挑戰,但自己國力也消耗殆盡,殖民帝國崩潰,把世界霸主拱手讓給美國。

一戰二戰,德國都是挑戰者,戰爭的發起者。但德國為什麼會發動戰爭?根本原因是德國對未來衰落的恐懼。看看世界地圖就知道,德國的對手英法俄,土地,人口遠遠大於德國。

德國通過統一和改革,取得了快速發展,短時間內建立了極為強大的國家,但最終還是遇到了瓶頸,德國的資源潛力遠遠比不上英法俄這幾個對手。

一戰二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德國對俄國(蘇聯)潛力的恐懼。蘇俄人口多,土地多,但發展落後。落後不怕,德國能在30年內工業趕超英國,為啥蘇俄無法趕超德國。如果蘇俄的工業化水平追上了德國,以蘇俄的土地和人口,德國沒有取勝的希望。既然未來對德國不利,提前動手,用戰爭解決問題就是非常自然的選擇。

4、

二戰後,1945-1991年,美國是霸權國家,蘇聯是挑戰者。1991年,美國打贏冷戰,成為單極。享受了類似英國從1854開始的單極霸權地位。三十年後,中國,成為了新的挑戰者。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美國已經把中國當成最大的對手,全力遏制中國。

最新的芯片法案就是一個進一步遏制的例子。美國步步緊逼。

如果說美國還沒有用盡所有手段,也是因為大部分手段都是兩敗俱傷,美也有損失。所以還在遲疑。但美國的手段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狠。貿易戰美國沒達到目的,開始技術戰。舉國之力制裁華為沒乾死,搞出了新的芯片法案。

如果技術戰還不湊效,那麼就會有新的招數。目前為止,美國使的招數都是和平的遏制手段。美國目前也有信心,這些和平的遏制手段能打贏中國。

和平的遏制手段,其實就是制裁禁運這些。然而,制裁禁運這些東西有用嗎?能避免戰爭嗎?

答案是不能,伊朗古巴被西方世界制裁多年也沒垮。當然這兩個國家實力不夠強,也沒有掀桌子的實力,被制裁也只能忍著。

強國之間的制裁禁運,只有兩個結果:

一個是制裁禁運最終失敗。一個例子就是拿破侖的大陸封鎖:

1806年11月,剛剛擊敗普魯士的拿破侖在柏林頒布了「柏林敕令」,規定:

禁止於不列顛島的任何貿易和任何關係;禁止任何從屬於法國的或與法國結盟的國家輸入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居留在歐洲大陸上的英國人一律拘捕;英國的商船和一切商品都予沒收。

這個敕令的頒布標誌著拿破侖「大陸封鎖政策」的正式開始實施。1807年,根據法國與俄普簽訂的《提爾西特和約》之規定,普魯士以及俄國加入大陸封鎖體系,緊接著被拿破侖征服的奧地利、丹麥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也加入其中。英國被歐洲大陸孤立和封鎖了。

但大家都知道,大陸封鎖失敗了。比法國打服了的所謂「小弟」,面合心不合。最不配合的就是俄國。為了貫徹大陸封鎖的政策,拿破侖遠徵俄國,最終走上敗亡的道路。

英國當年也對美國實施了技術封鎖和技術禁運,最終也失敗了,沒有阻止美國工業的發展。

制裁禁運成功了又如何?

成功案例是1941年8月ABCD的對日石油禁運。當時美國英國荷蘭,真的掐死了日本的喉嚨。但日本妥協了嗎?沒有。日本在「開戰是找死、不開戰等死」的選擇下,還是選擇找死,偷襲了珍珠港,爆發了太平洋戰爭。

制裁和禁運,從來就無法讓對手屈服。對強國的成功的制裁禁運,結果也不是對手的妥協,而是戰爭。

5、

中美之間,未來只有兩個可能。第一種,美國這些「和平」的遏制手段沒用,遏制不住中國;第二種,這些「和平」的遏制手段有用,能遏制住中國。

如果第二種情況發生,如果真的中國陷入了「再不動手就要必然輸了」的窘境,中國的選擇會是什麼?前文分析過,中國一定會動手而不是認輸屈服。

台灣是中國的要害,也是中國危難時刻破局的抓手。

前文也講過,戰爭和和平對國家經濟來說,完全不同。和平階段,決定產出的是需求,戰爭階段,決定產出的是供給。戰爭會創造無窮無盡的需求。

要動手了,什麼旅遊業電影業餐飲業都不重要了。誰能生產出最多的飛機軍艦導彈坦克大炮,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

目前,中國是一個嚴重產能過剩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30%,接近G7總和,實物產出佔全球40-50%。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本身就適合戰爭。

如果中國的經濟發展真的被美國的各種封鎖遏制住,我可以100%確信,武統台灣,並因此開始一場戰爭,一定是中國的首選選項。

如果第一種情況發生,美國使用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摁不住中國的發展。那麼,牌就到了美國一邊。

美國就處在「再不動手就要必然輸了」的狀態。美國怎麼辦?我自己認為,美國會主動挑起戰爭的幾率一半一半。

如我前文所說,戰爭拼的是產能。中國供大於求,美國求大於供。美國以霸主地位,和平階段都摁不住中國,打仗對美國更不利。就算有軍事技術優勢,也不一定有把握。

而且,美國輸了,也沒太大損失。就是退出亞洲,回到北美。反正左邊太平洋、右邊大西洋,也沒人能拿美國怎麼樣。回到二十世紀初的孤立主義就完了,美國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

如果在和平競爭中中國勝利,美國壓不住中國,大概率世界和平能繼續維持,最多就是小規模衝突。世界秩序會在現有基礎上做修正。

和平競爭中,美國真的壓住了中國,那就將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一場世界大戰並非完全不可能。

我是中國人,所以我希望在和平競爭中中國取勝,美國的遏制失敗。就算中立視角看,我愛好和平,厭惡戰爭,我不希望世界秩序徹底崩潰,我也希望美國遏制中國失敗。因為這樣,世界大戰的概率更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