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上雙方戰損比有多高?預測數據有點慘,這還怎麼打

軍武知識局

俄烏戰場雙方的戰損比究竟有多恐怖?

可以告訴你真相令人驚訝,二毛公佈大毛的陣亡人數是6萬多人,但俄方統計的是5千多人。而大毛公佈二毛的陣亡人數是10多萬人,而二毛自己統計的卻是1萬多人。

雙方公佈的數據都有相差超過10倍的距離,一時之間各地的網友們也分不清誰真誰假。但是從大毛這兩個月來因為兵力不足而連丟哈爾科夫、利曼、赫爾松等地的大片實控土地,並且需要緊急動員30萬預備役人員來補充前兵力來看,似乎大毛的傷亡數字沒有那麼樂觀。

根據二毛總參謀部公佈的戰報,自 2 月 24 日以來,大毛在二毛傷亡 83,460 名士兵,損失了 2,879 輛坦克、5,808 輛裝甲戰車、4,366 輛車輛和油罐車、1,865 套火炮系統、393 套多管火箭炮系統、209 套防空系統、278 架飛機、261架直升機、1,536 架無人機,和 16 艘艦艇。

首先分析一下大毛損失人數,這都是烏軍在戰場上看到並統計起來的,並沒有包括他們沒看到的,這裡邊肯定有誤差,並且誤差還不一定會小,一般在此類統計中都有一個誤差系數,一般在1.1到1.3之間。如果取中間值1.2計算,大毛傷亡也已經超過10萬人了。

戰爭之初大毛總共派出15萬大軍,已經折損大半,因此才急忙從國內徵召30萬預備役以解燃眉之急,大毛表現可見一斑。

讓我們再來看看二毛的戰損情況。今年8月其國防部公佈了裝備損失情況,烏軍已損失約50%的重型裝備,包括大約1300輛裝甲車,400輛坦克和700門火炮。但在10月下旬在國外社交媒體廣泛流傳的一份公開情報,聲稱揭曉了俄烏衝突中二毛軍隊實際死亡人數。

截至2022年10月20日,二毛軍隊已失去作戰人員402000人,其中387000人喪生。來自波蘭波羅的海和羅馬尼亞的海外雇傭軍和志願者損失數達54000人,其中31240人喪生。相比大毛傷亡數字,二毛的人員損失更是觸目驚心,澤聖果然要帶領二毛戰至最後一個二毛人。 但這份情報的可靠性存在較大疑問,

歷史統計數據顯示,交戰中軍隊的戰傷減員數和陣亡數的比例通常徘徊在3:1左右。但隨著戰地醫院條件和水平的進步,許多現代軍隊的傷亡比例有了更大改觀。例如美軍目前的傷亡比例在10:1至17:1間。而網傳情報提供的數據中烏軍的陣亡數要遠大於戰傷減員數。

如果按照3:1的比例計算,387000人的陣亡數對應的戰傷減員數應當在116.1萬左右,該數量甚至超過了烏軍己方提供的軍隊總人數。所以38700人應該是包括死亡和負傷在內的全部人數。即便如此,大毛二毛的戰損比也達到了4.5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只是目前外界能瞭解到的傷亡數字,未必就是雙方真正的傷亡數字,任何一方都會本著有利於自身的方面去公開戰報。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因此,單從俄烏雙方各自單方面公佈的對方士兵損失情況去瞭解,是很難以去確認到底哪一方的數字更加真實可信。

然而假如我們用轉換法的方式去思考,便基本上可以推斷出俄烏各方士兵的大致戰損情況。 讓我們對比俄烏兩國每一次交換戰俘人數,基本可以得出結論:俄烏之間的士兵戰損比,應該是在1比4左右比例的樣子。即每損失一個大毛士兵,二毛將損失四個士兵。

拿最近一次的俄烏戰俘交換來說,大毛釋放了215名二毛人,而二毛只釋放了55名大毛士兵。在互換的戰俘裡面,雙方都有相當重量級的成員作為交換,並且這些被釋放的各自國家的重量級成員的總分量基本上是旗鼓相當的。

因此,從這個方向去推測,俄烏之間的士兵戰損比大約為1:4的比例,這應該是比較接近真實的數字。 總的來說,大毛在俄烏戰場上的表現與是世人的期待相去甚遠。一方面大毛的作戰思想太落後,還停留在冷戰時期,完全沒有信息化戰爭的樣子,打了快一年甚至連制空權都沒有完全奪取。

這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大毛每年的軍費才四五百億美元,與中美兩強差距太大。這其中還要養活100多萬的軍隊,用於購買新裝備的資金實在太少。除此之外,大毛信息技術產業也非常落後,一旦被歐美掐脖子只能外購伊朗生產的空中小摩托。

這種採用活塞發動機的落後裝備中國每個地市都能生產出來,大毛卻要大量外購,產業之落後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烏軍抵抗力之頑強也大大超出大毛的設想。

烏軍在烏東打了七八年的治安戰,作戰技能和精神面貌顯著提升,加上以老美為首的北約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武器裝備,絕大部分都是實用性極強的標槍、毒刺單兵導彈,彈簧刀無人機和海馬斯火箭炮,非常適合處於弱勢一方軍隊使用,不僅強化了烏軍的作戰意志,更是造成大毛大量裝甲坦克車輛直升機戰鬥機被擊落。

最後,小編要說,戰爭實在是太殘酷,希望人類永遠沒有戰爭,希望世界早日實現太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