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頻頻向中國示好,當年站在美國那邊的印度,現在開始後悔了

劉慶彬

中方也向阿富汗提供了大量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印度駐阿富汗代辦巴拉特·庫馬爾日前表示,印度有興趣改善與塔利班之間的關係,並重啓在阿富汗的20個重大項目。庫馬爾表示,這些項目都是印度與阿富汗前政府合作的,在塔利班上台執政後,這些項目因此停工,如今莫迪政府希望重新恢復這些項目,為阿富汗創造就業就會,增加當地百姓的收入,並幫助阿富汗擺脫「政治孤立」。

印度突然對阿富汗釋放善意,並不是想做慈善,而是有明確的政治目的的,那就是立足阿富汗,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在這裡進行競爭。上個月初,中巴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將中巴經濟走廊延伸至阿富汗。隨後,塔利班方面也表示,希望中方開放絲綢之路的貿易路線,幫助阿富汗開發瓦罕走廊,打通中阿之間的貿易通道。

瓦罕走廊位置

中巴阿之間的一系列互動,以及塔利班向中方的頻頻示好之舉,無疑讓南方的印度感到十分的後悔,並基於以經貿合作與重建的捷克,重返阿富汗。

印度不是不重視阿富汗,相反的,由於阿富汗同毗鄰中國、巴基斯坦這兩個印度的地緣競爭對手,印度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阿富汗。尤其是在美國2001年推翻塔利班政權後,印度與阿富汗原政府的關係非常好,在塔利班去年重新接管阿富汗之前,印度在阿富汗的投資總額近40 億美元,根據印阿之間的協議,印度承諾將在阿富汗境內建設400多個項目。

印度承諾將在阿富汗境內建設400多個項目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2016年建成的阿富汗-印度友誼大壩,該大壩是阿富汗境內最大的水利設施,價值超過20億美元,印度總理莫迪還曾親自出席大壩的開工儀式。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塔利班反攻的時候,還曾經向該大壩發射了幾枚火箭彈,雖然沒有對大壩造成什麼根本性損傷,但象徵性意味極為濃厚。在大壩被炸後不久,印度就從阿富汗全面撤出了外交人員。

印度本來計劃得很好。他們認為,投資阿富汗原政府,既可以從北方包圍巴基斯坦,遏制中國,也能以此為起點進入中亞和伊朗,還可以趁機討好美國,可謂是一舉三得。可是印度千算萬算,也沒算到塔利班會這麼快就會捲土重來,更沒算到美國會這麼狼狽地逃離阿富汗。

印度這才發現,一切美好,不過是沙灘上的城堡。

美國倉皇從阿富汗撤軍,不僅讓該國局勢重新洗牌,更是讓印度這個依託美國駐軍才在阿富汗混的風生水起的國家損失慘重:不僅是數十億美元投資打了水漂,從北方包圍、遏制中巴的計劃、以阿富汗為起點的中亞雄心,歐亞大陸戰略也徹底破產了。

可印度還是不甘心。在經歷了近一年多的沈寂後,今年6月,印度外交官重新回到了駐喀布爾大使館。與此同時,印度還向阿富汗捐贈了一批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其中包括 4萬噸小麥、50萬劑新冠疫苗,以及 30多噸其他醫療和救災物資。可以說,印度決心重新恢復自己在阿富汗的影響力。

如今印度又想更進一步,重啓在阿富汗的20個項目,不過是這個進程的一部分。但問題是,印度還能得償所願嗎?

一方面,如今的阿富汗,早已不是過去被蘇聯或者被美國控制下的阿富汗了,印度如果將來想要加深與阿富汗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就繞不開中國。先不談瓦罕走廊,就中巴經濟走廊來說,中巴已經達成共識,要把該走廊延伸到阿富汗,而塔利班方面對此是持歡迎態度的。也就是說,中巴經濟走廊進入阿富汗,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換句話說,在未來一段時間裡,與中國、巴基斯坦加強合作將會是阿塔政府在外交領域的主要任務,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印度還想在阿富汗避開中國和巴基斯坦,或者要與其形成競爭關係,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印度在阿富汗問題上的不正常心態,就注定他們一直會在這裡栽跟頭、站錯隊。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印度就站錯了隊,站在了蘇聯一方,站在了國際公理的對立面。而根據印度學者的說法,當時印度之所以這樣站隊,是因為不想與中國、美國和巴基斯坦一起反對蘇聯,「這與印度的外交政策相背」。結果到蘇聯自身難保,不得不撤的時候,印度在阿富汗的影響力也迅速變得蕩然無存。

10多年後,印度再次犯錯,站在了美國一邊,站在了錯誤的一邊。

兩次站在侵略者一邊,兩次遭遇慘痛的失敗,印度至今為止也沒明白,他們之所以無法長久地立足阿富汗,就是因為自己從未把阿富汗看作一個平等合作的夥伴,而只是把它看成一個遏制中國、巴基斯坦的棋子,而只要不改變這種心態,印度在阿富汗的一切努力就會注定失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