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停」與「軍援」——中國「介入」俄烏戰爭目的何在?

雲石

俄烏戰爭爆發一週年的特殊節點,中國發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提出涵蓋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啓動和談等12項內容,受到世界矚目,被外媒稱作解決衝突的「中國和平方案」,而這也被一些國內輿論是做中國第一次以世界列強的身份,調停國際爭端。而與此同時,關於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謠言也甚囂塵上。

中國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出手調停俄烏?中國出面調停的底氣何在?中國希望通過出面調停,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調停」與「軍援」之間有何關聯?

我們做個簡單的分析:

首先,是俄烏戰爭進入僵持階段,談判的客觀基礎已經逐漸具備。俄烏戰爭從爆發時起,雙方就是邊打邊談。不過之前的談判,基本上都是空談而已。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戰爭形勢還不穩定,還不足以支撐起和談的空間。

一開始時,俄羅斯佔據戰爭主動權,所以要價很高,烏克蘭如果答應那基本上就是城下之盟。當然如果俄羅斯真有能力把烏克蘭逼的簽下城下之盟倒也罷了,但由於對自身實力的錯誤估計,俄羅斯的想法逐漸破產;戰爭主導權逐漸轉移到了烏克蘭身後的美國手中,而美國也利用這種主導權,成功了斬斷了歐俄關係,並通過把控戰爭進程,為自己的加息乃至收割歐洲服務。

但一年下來,戰爭的形勢已經清晰,格局也大致穩定:俄羅斯肯定是吃不下烏克蘭了,看樣子也就想守住烏東四州而已;而北約方面,想趁此擊潰俄羅斯也不大可能——且不說俄羅斯已無退路,逼急了會不惜兩敗俱傷,哪怕就是通過制裁封鎖和戰爭消耗拖死普京,推動俄國家二次解體——鑒於中國的存在,這基本上也不大可能實現。甚至就是烏東四州,鑒於其與普京集團政治命運已經完全捆綁,所以只要普京不倒,那就是拼盡全力也不可能放棄。

另一方面,美國之外的參與方,也都疲憊到了極點。烏克蘭戰爭潛力已經被挖掘殆盡,年老弱病殘都開始被徵發入伍,後面再湊也湊不出多少戰力;俄羅斯也被打出了原形,這一戰過後不管結果如何,國際地位已經一落千丈,全球第一集團從中美俄三國殺變成中美雙雄匯已成事實;歐洲更是被戰爭坑慘,不僅產業和資本大幅外逃,能源價格飆升,慘遭美國收割;俄歐關係的徹底破裂,乃至於北溪管道被炸,也都意味著歐洲將徹底喪失廉價能源供應——這對歐洲未來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這也就意味著,戰爭已經進入僵持期,雙方的實力對比,與當下戰爭格局達到了一個基本的平衡。就像抗美援朝,一開始時都是大規模攻防轉換,雙方都想往消滅對方的目標努力——雙方也都一度認為自己有可能達成目標;只有五次戰役結束,雙方的實力與戰線達到一個平衡,這時候大家才有坐下來談的客觀基礎。

而從中國角度來說,作為非直接相關方,它願意出來調停,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訴求:

首先,俄羅斯向東方靠攏的大趨勢已經成型。

我們之前討論過中國軍援俄羅斯的可能性,認為俄羅斯有可能通過中亞和遠東的利益讓渡,來交換中國對其之軍事支持。

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形勢比當初估計的還要好——中國還沒有軍援俄羅斯,俄羅斯就已經受形勢所迫放手中亞,遠東合作開發也初步提上日程。而經過俄烏戰爭,俄羅斯跟西方徹底鬧掰,接下來就算不想大幅向東看也做不到了。

這對中國來說是最好的結果。既然如此,如果俄烏戰爭最好就差不多到此為止。這樣中國既不用激怒西方,又依然可以從俄羅斯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是對俄而言的。而從對歐利益來說,中國也希望俄烏戰爭盡快平息——至少是不再嚴重影響國際形勢。

從利益的絕對量來說,歐洲算是俄烏戰爭中最大的受損方——元氣大傷不說,還被美國戰略捆綁,跟俄羅斯的經濟關係也嚴重倒退。

而這對中國來說同樣是不利的。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通過俄羅斯串聯歐洲——如果歐俄關係完蛋,這條線就算不廢也會嚴重受損。而歐洲的衰落,雖然也給中國帶來了些產業轉移的紅利,但實際上也影響到中國未來的海外市場——畢竟全球主要市場就中美歐三個,隨著中美交惡,美國那邊肯定是紅利漸退,歐洲如果經濟崩潰市場萎縮,產業和資本大幅流美,這對中國外貿出口來說非常不利。

最重要的是,美國借助俄烏戰爭,用意識形態重新綁架了歐洲——這種綁架不僅影響到俄歐關係,同樣也對中歐關係造成了極大威脅——美國可以以此為紐帶,將歐洲拖上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戰車。

這種趨勢,在過去一年已經很明顯。當然,迄今為止歐洲還在搖擺掙扎,但如果這種捆綁長期不解決,甚至不斷加深,那歐洲在對華關係上,只會被美國越綁越深。

中國必須要想辦法把歐洲從美國的戰車上拉下來。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就在於俄烏戰爭。只要俄烏戰爭平息——至少是不再掀起大的波瀾,歐洲就不至於被美國任意揉捏,就可以逐漸恢復自主性。

何況,現在的歐洲,本身反美情緒也在不斷醖釀。畢竟歐洲人又不是傻子,自己過去這一年遭受了什麼,它們心裡一清二楚。雖然美國人通過輿論操控,把歐洲的憤怒主要引向了俄羅斯,但真正收割歐洲的是美國。炸掉北溪管道的也是美國,這一點歐洲心裡是有數的。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在瘋狂收割歐洲,上層鉗制歐洲政壇的同時,歐洲社會的反美情緒也是在不斷上升的,歐洲右翼勢力在過去這一年也愈發泛濫——這都對美國,以及美國操控的歐洲白左勢力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只不過美國和白左拼命以反俄的政治正確,將其壓制而已。

但如果俄烏戰爭平息——至少不再掀起大的波瀾,那反俄政治正確,其影響力就會大打折扣,屆時美國和白左再想壓制反美情緒乃至右翼民粹,就沒那麼容易。

所以解決俄烏戰爭,也是拆散美歐,將歐洲從美國鉗制中拉出來的關鍵。只要歐洲能恢復相對獨立性,更多的將自身利益作為政治決策的主要依據,那不說跟美國鬧掰,但至少在反華問題上保持個大致中立,尤其是拒絕加入新冷戰,還是可以期待的。

這就給了中國出手的空間。這時候出手,在促和方面加上一個重重的籌碼,這有利於一定程度上改變歐洲輿論的導向。

而最重要的,還是中國的對美關係。

在我看來,中國之所以在這時候出手俄烏,歸根結底,還是對美戰略的考量。

之前,我們一直希望美國因為陷入俄烏戰爭,進而無力經略東亞。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美國並沒有被拉下水,只是花費了少許援助,就換取了收割並捆綁歐洲的巨大政治經濟利益。而在東亞,美國對華圍堵的戰略部署仍在層層推進。

當然,如果現在中美馬上攤牌決裂,那俄烏戰爭對掣肘美國還是有價值的——畢竟如果東亞爆了,普京肯定不會像現在這麼克制。

但問題是現在東亞沒爆——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雖然台面下動作頻頻,各自蓄力,但似乎都還沒打算走到決裂這一步。這種情況下,一個美國沒有直接下水的俄烏戰爭,非但沒有起到制約美國東亞佈局的作用,反倒是它回血捆綁歐洲盟友,營造新冷戰大勢的利器。同時,在東亞,美國利用中國不願現在開戰的心理,逐步武裝日本、台灣甚至韓國,力圖在未來,將東亞變成針對中國的絞肉機。

那怎麼打破美國的這種兩頭討便宜的戰略部署?

答案就是推動俄烏停火和談。

推動俄烏和談,其實並不簡單的促和。因為雖然俄烏戰爭進入了僵局,歐俄烏三方也都損失慘重——客觀形勢上有了和談的基礎。但主觀上,大家的利益訴求依然存在很大的衝突。俄羅斯或許願意以當前戰線為基準結束戰爭,但烏克蘭政治上肯定是沒法接受;歐洲方面,雖然社會反美情緒和右翼勢力聲勢漸長,但至少目前來看,還不足以顛覆美國和白左的控制。

最關鍵的是,美國現在還不想停戰,它還想繼續用操控俄烏戰爭進程,來收割和捆綁歐洲,服務於自己的全球嗜血和新冷戰戰略——而只要美國不想停,這戰就肯定停不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中國要這時候出手?這是中國在圍魏救趙,以介入俄烏,制衡美國在東亞的軍事部署。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美國正試圖武裝日台乃至韓國。這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很不利的。但中國又沒有直接的辦法阻止——單純的對日韓台威逼利誘,現在效果有限。武裝中東從長期看確實有大效,但短期內,還不足以逆轉局勢——至少沙特和伊朗他們現在是不敢跟美國明著翻臉的。這麼一算,可以作為籌碼打出的,也就是俄烏戰爭了。

美國對歐洲的鉗制和收割,是建立在主導俄烏戰爭進程基礎上的。而美國能主導俄烏戰爭進程,除了俄羅斯出人意料的拉胯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中國始終保持中立。正因為中國沒有軍援俄羅斯,所以美國才能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把戰爭往哪兒引就往哪兒引——俄羅斯對此無可奈何,只能被其前者鼻子走。而美國也就利用這種主導權,讓俄烏戰爭成為自己收割歐洲和推動新冷戰的絕佳工具。

但如果中國軍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俄羅斯缺的就現代化軍火和軍事科技。只要這些玩意齊活了——那立馬就是蘇聯紅軍重生的節奏。而一旦俄軍恢復蘇軍雄風,本就實力有限,現在戰爭潛力也被挖光的的烏軍肯定是不夠打的,美國必須親自下場。

美國願意親自下場跟俄羅斯打嗎?當然不願意——沒中國軍援的俄軍,美國都不會親自下場;何況有了中國軍援的俄軍?

而如果美國不下場,那俄烏戰爭的主動權——這時候表面上看就回到了俄羅斯手中。但鑒於俄羅斯的主動權扳回,完全是建立在中國軍援的基礎上,所以實際上中國也就間接主導到了俄烏戰爭進程——正如美國對烏克蘭的影響那樣。中國就可以根據自身利益需要,來操控俄烏戰爭進程。

這麼說,並不代表中國真的現在就要馬上軍援俄羅斯。但是否軍援,完全可以做為一張牌,來反制美國對東亞的軍事部署——如果美國在日韓台的軍事勾結,突破了中國的底線,中國完全可以通過軍援俄羅斯,砸掉美國在歐洲的場子!

當然,很多人會質疑,如果真的軍援俄羅斯,豈不是會激怒美歐,加速新冷戰的形成?

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不過在這裡,美歐得分開了講。美國方面,如果它針對日韓台的軍援突破中國底線,那中國當然也不會再在乎它的感受——這不是我們想要搞新冷戰,是他逼著我們不得不回應。所以真鬧到那一步,也就無所謂了。

而歐洲方面,確實如果中國軍援的話,短期內肯定會大大刺激歐洲。但從中長期來看,這種刺激最終會促其向哪種方向發展,其實則未必。

這是什麼意思?

答案就在於歐洲的利益。

歐洲最大的危機就是俄烏戰爭。而中國如果真的軍援,那意味著俄烏戰爭要麼長期化、劇烈化,要麼西方陣營落敗。

這肯定是歐洲接受不了的。那麼,接下來擺在歐洲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要麼加大資源投入,並做好長期拉鋸準備,甚至不排除親自下場(畢竟烏克蘭的兵源都快打完了);要麼就媾和。

第一條路對中歐關係當然是災難。但問題是,這對歐洲來說更是死路——俄烏才打了一年,歐洲就已經元氣大傷,烈度升級後長期作戰,甚至要親自下場跟現代化武裝後的俄軍pk——這直接是要歐洲毀滅的節奏。

那麼第二條路——媾和呢?這個其實對歐洲來說就是很可以的了。因為這時候媾和,條件會很寬松,甚至比之前更寬松——之前那必須得跟俄羅斯談,如果歐洲是撐不住求和,那普京肯定會趁勢加價——什麼烏克蘭永久中立,北約退回1997年前之類,這是普京開戰時就提出的價碼,說不定又會拿出來。

但這時候不同。這時候只需要跟中國談就可以了——反正中國一旦停止軍援,俄羅斯想打也沒得打。而中國沒那麼高要求,基本上只要和平就ok——因為只要俄烏停戰,美國鉗制歐洲的最大抓手就沒了,中國的目的就已達到。至於俄羅斯的那些訴求,那是俄羅斯的利益,不是中國的利益,中國也沒義務幫它實現,最多就是幫它撐個底線,在現有戰線的基礎上承認現實——就跟當年朝鮮戰爭一樣。這樣的條件對歐洲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結果,那中國的出手,實際上就是幫歐洲解套了——既解了俄烏戰爭的套,又解了美國鉗制的套。這樣中歐關係不僅不會受影響,反而此事過後還有改善空間。

從主觀意願來看,如果中國真的軍援的同時,又拋出誘人的和平條件,那歐洲肯定是願意走第二條路的。

但美國肯定會逼著歐洲走第一條路。

只不過問題在於,歐洲的經濟承受力和社會承受力是有極限的。這一年下來,歐洲經濟已經元氣大傷,社會厭美反戰情緒也大幅增長。現在美國還能憑著政治正確勉強硬壓歐洲,但如果未來戰爭因為中國軍援更加激烈長久,美國還能不能壓的住,那真的就很難說了——甚至可以說,隨著戰爭的持久化,歐洲承受力破極限是早晚的事。一旦極限被破,白左和意識形態的壓力,被右翼民粹和反戰厭美情緒掀翻,那形勢就會翻轉,歐洲就會回到第一條路上來。而一旦歐洲反水、清除白左和美系勢力影響,那美國圍繞烏克蘭發起的一系列經略,就將反勝為敗,徹底虧大發。而如果美國想避免這種結局,那就只有一種辦法——親自下場,在烏克蘭跟現代化軍事科技裝備武裝後的俄羅斯正面對決,陷入比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更大十倍的戰爭泥潭!

當然,還是那句話,這些分析,並不意味著中國真的會軍援俄羅斯——畢竟這也是一招險棋,玩好了會把歐洲從美國手中拉出來,玩不好反而會加劇歐美捆綁,推動新冷戰成型。只不過,鑒於歐洲的主觀意願和客觀困境,現在中國軍援確實有可能把歐洲從美國手中逼出來的可能性——而且這種可能性還會隨著歐洲失血的加深而不斷增大。

這就是中國可以把軍援作為一張牌,來反制美國東亞部署的原因,同時應該也是中國在這個節點出面調停俄烏戰爭的原因——美國之所以敢在東亞武裝日韓台,而不怕中國軍援俄羅斯;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確實擔心軍援會把歐洲徹底推上美國反華戰車——這種擔心直接限制了中國對軍援這張牌的使用。

但隨著這一年歐洲內部失血和民間厭美反戰情緒均到了一定程度,那麼從形勢上看,中國軍援後歐洲妥協的可能性已經大大增加,被美國深度鉗制的可能性大大縮小。雖然不能就歐洲最終的走向做出準確判斷(畢竟中國軍援的事兒並沒有真正發生),但至少這種不確定性的大增,就已經不再光是讓中國投鼠忌器,同樣也讓美國為之忌憚。這種情況下,軍援就可以作為一張牌拿上台面,用以遏制美國在東亞武裝日韓台的圖謀。

當然,俄烏停戰本來就是我們的意願,我們也不希望真走到軍援這一步——所以不管是促和也好,還是先禮後兵也罷,現在我們都不會直接打軍援這張牌的。但戰爭爆發時隔一年,這時候中國終於正式出面調停,這背後的意思,想必各方應該心知肚明。如果俄烏真的能就此止戰,那中國拉歐洲上岸的目標已經達到,軍援自然不可能出現,東亞這邊我們另尋它法。但如果俄烏仍要繼續打(這主要取決於美國態度),那我們該做的工作都做了,你不聽,那接下來我怎麼做,你就管不著了。如果你美帝非要繼續打(畢竟俄烏戰爭進程直接關係美國收割),又不想中國插手,那東亞的事,你是不是該給個說法?

這應該就是這次中國出面調停,以及圍繞此展開的軍援爭論,其背後的邏輯。俄烏戰局的僵持,以及歐洲困境的加深,讓中國調停的客觀基礎逐漸成熟。本來,如果沒其他幺蛾子的話,鑒於雙方主觀認知依然差距甚遠,所以中國調停還可以繼續拖一拖——甚至繼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美國在東亞的軍事部署,已經對中國本身產生了重大威脅,這種情況下,伴隨著調停而來的軍援威懾,也就作為一張牌,被隱隱端上中美博弈的台面。

還是那句話,我們沒有軍援,也不想軍事介入俄烏戰爭,我們更想俄烏和平止戰。但如果美國人非不老實,非要在東亞亂來,那我也不排除圍魏救趙,在歐洲玩一把大的——如果輸了則罷;但如果我贏了,那美國過去一年在歐洲贏下的一切,恐怕都得吐回去——甚至,還要倒貼更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