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韓軍事同盟成型在即,中國如何破局?

雲石

這段時間,哪怕是對國際時事不怎麼關心的人,也能意識到,美國針對中國的東亞軍事圍堵鏈條正在逐漸成型,隨著尹錫悅強行推動日韓慰安婦問題和解,東亞版小北約的最後一塊拼圖也即將完成。

這個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日韓台乃至菲律賓,這些國家和地區,說到底都是美國盟友,雖然出於各種各樣的考慮,它們在過去未必在反華的事情上頭這麼直接,甚至有些還慣於左右騎牆。但隨著中美博弈越來越激化,夾在中間的這些小勢力,騰挪空間逐漸收宰。而鑒於其政治上的美系盟友身份,以及經濟上被美國的高度控制,當壓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他們不管主觀上是什麼個想法,終歸還是或多或少的,要上美國這條賊船,扮演反華炮灰的角色。

不過,同樣是上賊船,但情況還是有不同的,程度上也有輕重之分。日韓台菲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大致其實可以分為兩路——日本和中國台灣省算是一路,這倆貨反華主觀意願較為強烈,行動上也相對積極——雖然未見得願意親自充當反華炮灰,但至少對於中美對抗還是樂見的。而菲律賓和韓國,則是另一路——它們不管內心對中國真實觀感如何,但至少付諸行動時,即便被美國逼著不得不向前走,但總體還是比較扭捏和被動的。

台灣和菲律賓就不說了,這倆貨就是小螞蚱,不值一提。我們這裡主要說日韓。雖然日韓現在也算上了美國反華戰車,但在對待二者,或者說跟二者的鬥爭過程中,我們其實手法上依然可以保持一定差異化。具體來說,對日本,要狠狠的打壓;而對韓國,則可以有節奏的拉。

之所以如此,固然是基於鬥爭的基本邏輯——畢竟鬥爭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打打殺殺,分化瓦解,本來就是鬥爭中屢試不爽的招式;如果僅僅因為對方態度敵對,就一味蠻乾到底,這樣的手段和方法肯定是不科學的,也不符合中美博弈中中國處於弱勢一方的戰略態勢。而更重要的是,日韓兩國的國情差異,決定了中國在對待二者時,有採取不同鬥爭方式的操作空間。

這個國情差異如何理解?其實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日韓兩國的內部社會形勢不同。其實在討厭中國這一點上,日韓兩國的國民心態和社會情緒是沒什麼兩樣的。但在內部矛盾方面,日韓卻又很大的不同:

日本這個國家,基本上國民心態都已經徹底躺平,雖然貧富差距懸殊,階級壁壘分明,但民眾卻對此已經習慣——甚至是麻木,也沒有什麼鬥爭的慾望和行動。這一點體現在政治上,就是自民黨長期一黨執政,民眾對政治漠不關心,也沒有通過政治選舉甚至更激烈的方式,來改變社會現狀的強烈慾望。

這種心態確實很奇葩。你可以說是美國對日本人民族性格改造的實在太成功,也可以說是失去三十年摧毀了日本人的精氣神,反正不管啥原因吧,其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日本的政治是很穩定的。國家大事,美國、自民黨大佬、財閥——反正太上皇和廟堂上這幫王公大臣們自己內部勾兌好了,基本上就成了,民眾都是隨波逐流的被裹挾著走,不用擔心政治外溢到社會層面,引發國家動蕩。

但韓國不一樣。雖然韓國人也跟日本人一樣舔美反華,但其內部階級矛盾卻十分尖銳,民眾和財閥之間,衝突是非常激烈的——體現在政治上,就是文在寅他們為代表的本土民族派,和尹錫悅、樸槿惠、李明博為代表的財閥親美派,雙方鬥爭刀刀見紅,韓國總統也因此成為全球聞名的高風險職業。

這個看上去是韓國內部的階級矛盾,跟外交政策、或者說對華政策沒什麼關係。但實際上並不是。因為財閥本身背後就站著美國,民族派要想制衡財閥親美派,必然要引入外力制衡——而有這個能力的,只有中國。何況韓國地處東北亞地緣政治旋渦中心,中美關係、朝韓關係都直接對韓國政治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韓國如果跟中朝關係惡化,那國內親美勢力勢必大漲——這又會進一步壓制民族派生存空間,激化財閥與民眾之間的矛盾。

所以,雖然情緒上,韓國民眾確實普遍討厭中國而親近美國;但政治上,他們捧出來的勢力要想跟財閥鬥,還真的必須跟中國搞好關係——至少別鬧太僵。鑒於韓國內部階級矛盾尖銳,兩大勢力鬥爭激烈,稍不留神就會政治鬥爭外溢到社會面,惹出不可收拾的大亂。這種情況下,民族派上台自不必說,哪怕是親美的尹錫悅這種在位,他如果不想把社會矛盾搞的太大,其實也不敢像日本自民黨那樣在反華道路上肆無忌憚。

這就是中國的機會。日本這種民眾麻木、統治集團基礎穩固的國家,中國其實還真不好從中操作,只能國對國,把它打服打醒,才能讓它們回過味兒。但韓國這種社會矛盾尖銳,政治鬥爭激烈的國家,中國是可以通過它們的內政,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對華外交政策的。

而且,中國還有大勢的東風可乘。中國現在產業升級可以說是如火如荼——無論是汽車、消費電子還是造船之類,發展勢頭都非常的猛——而這些都是日韓的經濟底盤。換句話說,日韓工業體系正在被中國快速吞噬。這種吞噬,確實加重了日韓的危機感,促使他們投美進而尋求對華遏制。但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也是在削弱美國控制日韓的經濟基礎。

畢竟日韓財閥背後都是美國。而財閥財閥,沒財你算個屁的閥?你如果不是閥了,你還有什麼壓制民眾的本錢?

這個在日本可能還好點。畢竟日本社會矛盾、階級矛盾不尖銳,所以財閥買辦和政客以及美帝一起控制住輿論,把經濟衰退的罪因全往中國身上甩就行了。

但韓國不行。韓國本身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非常尖銳,雙方也一直鬥的很猛。所以隨著財閥控制的產業被中國吞噬,美國對韓國的經濟控制力也隨之下降,相反民眾跟財閥之間的階級矛盾隨之激化——你是可以把鍋甩給中國,但階級矛盾的尖銳性決定了,到時候生計更加艱難的民眾,鬥財閥、均貧富的慾望也會隨之增長。

中國畢竟太遠,而且韓國人其實又直接招惹不起,所以最多網上罵兩句了事;財閥那可是就在大家身邊,直接影響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伴隨著經濟衰敗,韓國人痛罵中國的同時,跟財閥均貧富的慾望和動力肯定也會與日俱增——這不僅意味著本土民族派回歸的概率大增,哪怕親美財閥派依然在位,隨著社會控制力的下降和大眾厭惡感的增加,它做起事來也畏首畏尾;這時候中國只要再拿出點善意,給點合作供應的甜頭好處——甚至哪怕是緩和下局勢,讓韓國少點軍費開支,被經濟惡化逼瘋了的韓國政府,也是有很大可能順坡下驢的——畢竟跟中國鬥真的很花錢,而韓國政府和財閥越來越沒錢,又面臨民眾越來越強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訴求。

這就是通過內政影響外交。日本現階段還沒形成這個社會基礎,咱們還不好切入;但韓國,是有這個社會基礎的。只要它有這個縫隙,咱們就可以見縫插針,讓最舔美反華的韓國民眾,成為分化美日韓軍事聯盟的助力。

這是其一。韓國與日本國情不同之其二,在於朝鮮這個特殊的存在。

隨著美日韓軍事聯盟的逐漸成型,朝鮮作為中國在東北亞的戰略抓手,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大大凸顯。美國拿日韓當矛,中國也可以拿朝鮮做盾,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捲入與日韓的直接政治乃至軍事衝突。

這是非常好的擋箭牌。朝鮮的體制非常適合軍事鬥爭,至於國力和戰爭潛力,這個朝鮮確實不行。但問題是朝鮮背後不是站著全球最大工業國嘛——烏克蘭拿個美援,都能跟俄羅斯打的有來有回;朝鮮只要中援不斷頓,還怕鬥不了日韓這兩個小螞蚱?

不過,朝鮮雖然重要,但其作用也是要視情況而異的。之於日本而言,朝鮮的作用,基本上就僅限於軍事,只有在東西方真鬧翻了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在沒到這個份上之前,雖然朝鮮也可以偶爾射個導彈嚇唬嚇唬日本,但總體來說,平時能發揮的政治作用是有限的。

但對韓國,那就不同了。朝鮮隨便折騰點啥,韓國想不受影響都不行。偏偏韓國又沒有直接制衡朝鮮的籌碼——文在寅在位時都沒有,現在尹錫悅在位就更沒有了。所以一旦朝鮮搞出點什麼花活兒,影響到韓國或者韓國政府,那尹錫悅這幫親美派還真是只能幹瞪眼。如果想解決,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找中國。

憑著朝鮮這層關係,中國也可以間接對韓國施加影響——畢竟咱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所以不想在韓國身上消耗太多資源。但咱雖然不想跟你鬥,卻可以讓朝鮮來陪你玩——朝鮮沒咱那麼大的胸懷,它眼裡就只有半島這一畝三分地。只要甜頭給夠,朝鮮一定很樂意陪你玩——甚至讓你不想玩,也得硬著頭皮玩!

有朝鮮在,中國就不怕韓國鬧翻天。甚至可以以朝制韓,牽扯韓國資源和精力的同時,政治上持續削弱韓國與美日捆綁的意志和決心。

最後一個差異,在於日韓的退路不同——日本反華是有退路的,而韓國反華沒有退路。

這一點可能與大家的想像有出入。但實際上真是這樣。不管是日本還是韓國,他們說白了就是棋子而已,他們反華與否,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美博弈的進程,但這種影響,並不足以決定這場博弈的最終走向。

這就意味著風險——如果它們上了美國賊船,但最終中國還是贏了美國,成為東亞新秩序的主導者,那日韓就將淪為魚肉,由中國宰割。

而到那一步,日韓的處境是不同的。日本雖然比韓國更反華,但它畢竟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地緣格局上也比較孤立,中國就算驅逐了美國,也不可能把日本吞併,所以只要日本到時候「幡然醒悟」,那中國大概率還是會允許日本這個國家存在的——最多就是它頭上的主子從美國換成中國而已。

只要沒有滅國風險,那就好辦了。中國不喜歡右翼政客?讓他們滾蛋,不滾蛋就切腹自殺!如果不滾蛋又不切腹自殺,安倍晉三怎麼死的?一億人口的國家,還怕找不到幾個山上徹也?至於財閥會社,大不了把美國人手上的控股權移交給中國人就是。至於政壇,右翼當然是混不下去了,但左翼鳩山由紀夫它們不是還在嗎?回來就是!如果連這都還不行,日共好像還沒解散吧?別在犄角旮旯里窩著了,東京首相官邸已經收拾乾淨了,趕緊搬進來!

甚至,要鏟除軍國主義思想都很簡單——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是圍繞忠君打造的吧?天皇的道統源於萬世一系,萬世一系又是以男性傳承為基礎的。現在的皇室就悠仁一個獨苗,大家不都傳他是智障嗎?智障怎麼能當天皇?趕緊換了,把愛子內親王立為皇儲——反正日本民眾更喜歡愛子而非悠仁,令和天皇本意也是想立愛子為儲,這麼操作上下都滿意。至於中間的右翼政客不願意——對不起,現在日本政壇已經沒有右翼了,所以不用管他們。

反正,只要日本識相——哪怕是被打趴下後識相,就不會有滅國風險。至於給大國做小——這些年日本不都一直是這麼過來的嗎?輕車熟路,沒啥不適應。所以,日本反華哪怕最後失敗,作為國家來說,那也是有退路的。

但韓國就不同了。韓國如果不反華,甚至哪怕別在反華道路上走到黑,那麼等到中國獲勝,韓國憑著這份識相,以及自己不俗的實力(勉強也夠得上一個中等強國了),就算不能主導半島統一,但在新的半島統一政權中,他們也能在中國的安排下,獲得不錯的權力和資源配置——至少統治集團的利益是可以得到一定保障的。

但如果韓國在反華道路上走到黑,或者說在中美博弈中,做了太多損害中國利益的事,那如果最後中國輸了則罷,如果中國贏了,這個國家很可能就真的不存在了——畢竟中國雖然不可能吞併韓國,但它的北面兒還有一個朝鮮,它們同文同種,而且半島必須統一,終將統一也是兩國共同的政治正確,所以這倆國家合併,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是天經地義的。

韓國參合美日韓反華聯盟的程度每深一分,那中國在應對時對朝鮮的倚重也勢必加重一分。這麼搞下去,鬥完後無論是出於論功行賞,還是基於歷史和政治淵源,中國都必然會將半島統一進程的操盤權放手給朝鮮。而一旦統一的操盤權由中國下放到朝鮮,那不管是韓國這個國家,還是韓國統治集團,其結局都可想而知。

這其實也是韓國這個國家,最擔心的一點。韓國其實不想中國贏,可它的實力決定了不管它自己作何選擇,都不能從根本上影響中美博弈的結果。但雖然中美博弈結果它決定不了,但它自己的未來命運,尤其是中國贏了後的命運,卻跟它的選擇息息相關。正是這份擔心,導致韓國精英集團內部,也是比較分化的——固然有親美分子死硬到底,但同樣有本土勢力,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絕,要給自己未來留個退路。

這就給了中國機會。尤其是,現在中美博弈的態勢,雖然總體上是美攻中守,但美國國力整體上不斷衰落,中國國運則恰恰相反。只要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韓國統治階級內部的擔憂就會越來越大,支持留退路的勢力,就會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有這樣的大勢,那哪怕韓國上了美國賊船,中國也有很大的可能,將其強拉下來。

總而言之,日韓現在都在上美國的賊船,但國情的不同,決定了日韓在反華方面的意志和決心方面,其實是有差異的。日本現在的情況是又臭又硬,只能正面壓制;韓國,不管它表現上怎麼樣,但國情決定了,它內心其實是心猿意馬的。這種情況下,中國也可以見縫插針,在施之以威的同時,也可以有節奏的誘之以利,最大程度的鬆動韓國附美的動能,甚至在時機成熟後,將其從賊船上拽下來,降低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難度和消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