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戰已經失敗,戰略主動權轉移到中國手中

雲石

硅谷銀行倒閉引發的風波還在持續發酵,而美國相關部門也拿出了他們的應對舉措,大致是4點:

1.所有存款人將獲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全額保護,從3月13日開始獲得他們的全額資金,硅谷銀行的清算不會有納稅人承擔任何損失——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倒閉的紐約簽字銀行。

2.硅谷銀行投資人——股東和部分次級債擁有人無法獲得保護。

3.美聯儲宣佈對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提供額外資金。

4.財政部將從外匯穩定基金中提供高達25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BTFP。

客觀的說,美國反應也算快了。但這些舉措,能解決這次爆雷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嗎?

並不能。

當然,存款人的資金,算是可以回來了——至少按照解決方案是這麼說的。而這一點也是必須要做的。硅谷銀行的爆雷並不是個例,它背後反映的是美國整個金融體系出了大問題。如果硅谷銀行的存款人權益不保護,那勢必引發全局性恐慌,大家都會在短時間內集體衝入各家銀行取款——而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能經得起這樣的擠兌,結果就是全部都得倒閉,然後金融海嘯爆發。

所以這時候必須出手。

但出手也只是解決了問題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解決都說不上,最多只能算是緩解衝擊。畢竟這次硅谷銀行的事之所以鬧的這麼大,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硅谷銀行不是個例,它只是廚房中的第一隻蟑螂而已。現在可以讓存款保險給硅谷銀行和紐約簽字銀行儲戶兜底,但後面如果其他銀行接著爆,存款保險還有那麼多錢可以兜嗎?

至於投資人的損失,那連兜底都沒有——鑒於硅谷銀行已經引爆了第一顆雷,其他銀行乃至金融機構的投資人已經都風聲鶴唳。既然他們肯定不可能獲得兜底,投資人現在的第一念頭,自然也是想辦法出逃——歐美銀行股的持續暴跌,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對此美聯儲也有應對之策——它當然不可能承諾給投資人也兜底,否則這幫人投資人肯定會伙同銀行高管,跟三條紅線出台前的中國房地產商一樣,不顧任何風險去往死了埋雷,追逐收益最大化——反正天塌下來有美聯儲買單嘛。

但美聯儲也不能像中國政府在2021年做的那樣,主動出手去排雷——畢竟形勢不同,2021年的中國房地產爆雷雖然動靜不小,但總體還處於可控範圍內,爆了雖然難受,但不至於傷筋動骨。而以美國金融體系今日之狀況,一旦雷引爆,那就是天崩地裂,整個金融體系連帶著美元信用全得打爆。所以美聯儲能做的,只能是給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輸血,讓它們繼續苟著。至於抵押物,則是銀行手上那些現在已經實質性虧損的金融資產——比如美債什麼的。它們把這些抵押給美聯儲,美聯儲則按照面值借給他們現金,讓它們以後再還。這樣一來,銀行獲得了現金流,可以應付潛在的擠兌風險,也就不會倒閉,更不用去市場上拋售債券砸盤——這樣投資人的信心可以勉強穩住,債券市場被銀行拋售砸崩的風險也就被排除。

這也算是金融創新了。這麼做雖然不合規矩,但現在這形勢下,也是穩定局面的最佳辦法。

但這真的就意味著風險解除了嗎?

真這麼簡單就好了。前面我們說了,硅谷銀行的爆雷不是個例,它只是美國金融體系重大系統性風險的一個表現而已。歸根結底,是美聯儲的瘋狂加息,以及持續的高利率環境,已經超過了自家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的承受極限,硅谷銀行它們只是廚房裡的第一隻蟑螂,隨著加息和高利率環境的持續,還有越來越多的蟑螂會出來。

當然,再多的蟑螂,理論上都可以套用這次的救助模板來應對——不就是給銀行輸血麼,反正印鈔機就在美聯儲手裡,它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但這畢竟只是理論上而已。真這麼其實就意味著降息放水——你給銀行提供現金,這不就等於往市場注水嗎?

美聯儲之所以加息收水,就是為了壓低通脹的同時,收緊市場上的現金流,引爆其他國家金融危機,以抄底收割它們的金融資產。你一邊加息收水,一邊又注入流動性,那你還加個毛線?

而且這種做法,只是延緩危機的爆發,並不是真正解決危機。如果繼續加息,繼續維持高利率環境,注入的流動性依然有可能枯竭,到時候又得爆一批——那你是不是還得繼續注水?一波又一波下來,首先市場上美元會更加泛濫,通脹會更加猛烈;而且市場的信心也會更加不足——誰知道美聯儲什麼時候自己也兜不住了呢?

而且這會嚴重的打擊美元和美債的信用。美聯儲加息回收流動性,也是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美元信用——這些年美元發的太多,而這些美元對應的實物資產卻遠跟不上,導致美元信用不斷降低。所以美國才需要通過加息收水,來維持美元的信用。你通過這種方式給市場注入流動性,實際上就是對衝了加息的效果。

如果加息達不到目的,那就意味著美國已無力維持美元的信用。接下來勢必就是就是美元世界的大通脹和美元大貶值。僥倖逃過一劫的國家,無論是為了避免下一次收割,還是規避美元世界惡性通脹,接下來都會在國際貿易中肯定會加速拋棄美元。

這意味著美元世界貨幣地位的崩塌。而美元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如果美元世界貨幣地位坍塌,那美國霸權也就會隨之坍塌。

所以說,這只是延緩危機爆發,而不是解決危機。不管美聯儲怎麼掩飾,只要是現在向市場上注入流動性,實際上都是對加息的對衝。

既然如此,那美聯儲為什麼要給銀行定向借現金,還搞什麼債券抵押,直接宣佈降息不就完了嗎?只要降息,市場上流動性充沛,債券價格升起來,銀行危機自然就解除了!何必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呢?

說穿了還是為了收割。正式降息放水,確實銀行流動性危機會緩解,浮虧也能抹平;但與此同時,所有經濟體的流動性危機也都緩解了。美國還指望著收割海外優質資產來給濫發的美元增信呢!現在它們的流動性危機緩解了,金融體系不會被打爆了,那華爾街還怎麼去抄底?華爾街無法廉價收割到足夠的海外優質資產,這些年濫發的這些美元,拿什麼實物資產做底層信用支撐?接下來勢必就是美元狂貶,惡性通脹!

而定向給銀行提供現金流,這雖然也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中長期來說,也可以間接緩解那些收割對象的流動性緊張(畢竟銀行的錢肯定還是會流向市場),增大了美國收割的難度;但這種定向操作一方面規模較小,另一方面,從銀行流向市場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期間,銀行可以獲得現金流支撐,但銀行之外的其他主體,尤其是海外經濟體,還是沒那麼快能夠獲得這筆流動性的。這個時間差,就給了美聯儲操作空間。只要它在這段時間里能打爆足夠多的海外國家,收割到他們的優質資產,那它依然可以達到自己的加息目的。

這就是美聯儲選擇給銀行定向注入流動性,而不正式降息的邏輯——定向注入,還可以拖一段時間;正式降息,那就徹底認輸了!

但定向爭取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畢竟硅谷銀行之所以因為擠兌而暴雷,除了自己的長短期錯配等技術性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經濟大環境的惡化——高利率環境壓制經濟運行。經濟越來越不好,客戶手頭就越來越緊張,越來越需要提取現金維持運營甚至破產清算。而且這一次硅谷銀行暴雷,也讓大家看到了美國金融體系的底褲,所以為了規避風險,接下來也會越發積極的拋售美債,放棄美元。而這些,都會加速銀行現金流的再一次枯竭,加速下一輪暴雷的出現。這種情況,又會放大投資人的焦慮——畢竟美聯儲只是借錢給銀行撐場子,但撐不住暴雷後卻不給投資人兜底,所以如果形勢不扭轉,它們也會加速砸盤逃亡。

這些都會對衝美聯儲定向放水的效果,加快崩盤臨界點的到來。如果臨界點到來時,美國依然沒有收割到足夠的優質資產,那金融海嘯就會全面爆發,美元和美國經濟就真的完犢子了!

那美國現在怎麼辦?前面說了,現在降息肯定是不行的——這意味著認輸。那不降息,就只有這麼苟著拖時間;或者乾脆賭一把大的,繼續加息鷹派到底。而不管是苟著,還是鷹派到底,其實都是在賭——賭到底是美國先撐不住,還是海外那些收割對象撐不住。而這兩者的唯一差別,就是苟著的話,賭局的時間可以維持的長一點,過程溫柔一點——相應的輸了情況也稍微好一點,而鷹派到底的話——那不僅賭局時間大幅縮短,而且一旦輸了,國運就真的徹底完犢子了。

那麼,美聯儲敢賭嗎?其實走到這一步,這已經不是美聯儲敢不敢的問題。而是它已經沒得選、只能賭。只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聯儲不管它是溫和的賭還是瘋狂的賭,美國想大獲全勝都不可能了——只能說看能不能盡量體面的收場。

為什麼美國已經沒有大獲全勝的可能?原因很簡單,硅谷銀行的爆雷,意味著美國的底褲,已經先於中國被扒了。

美國這把全球收割要想大獲全勝,那就必須把中國給打爆——具體來說,就是中國的金融體系要先爆。只有這樣,美國才能把中國割掉。也只有割掉中國這個最大的肥羊,美國的這個大窟窿才能填平。

所以這兩年中美兩國一直都是彼此抻著,比的就是誰先抻不住。

在硅谷銀行爆雷前,這場博弈的勝負還沒有明顯的傾向——雖然中國看上去確實有一些優勢,但這種優勢,還不足以確定勝勢——萬一是中國金融體系——比如房地產撐不住先爆了呢?

但硅谷銀行這雷一爆,美國的底褲就露了出來——不管美聯儲怎麼技術性挽救,但大家現在都明確了一件事:美國經濟的承受力已經到極限了。

美國已經熬不住了,中國這邊還穩的住——這勝負天平就已經很明顯了。那接下來就不是收不收割中國的問題了,而是美國哪怕想收割別人,都得面臨中國的強力截胡!

既然收割不了中國,甚至有可能面臨中國反向收割,那美國最好的結果,也就只是體面收場——也就是說起碼別把自己搞崩。而美國能否避免把自己搞崩,其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接下來美國怎麼處理中美關係。

現在擺在美國面前的,有三個選擇,而且這三個選擇呈遞進關係:

第一個選擇,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解除對華貿易制裁。美國想壓制通脹就必須加息,想收割別人更得靠加息。但加息又會嚴重打擊美國經濟。硅谷銀行爆雷,證明美國經濟承受力已經到了極限。可如果現在終止加息,收割就會失敗。

那麼,怎麼在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又盡量堅持不降息呢?一個辦法就是解除對華貿易制裁。只要對華貿易制裁解除,中國物美價廉且量大管夠的工業消費品能夠重新順暢的進入美國,就能緩解通脹,降低社會經濟運行成本——這樣美國不僅未來降息時的環境會變的寬松,哪怕現在繼續堅持高利率環境,內部經濟和社會壓力也會小一些。

但這樣就意味著中美貿易戰的徹底失敗——雖然貿易戰到現在看其實差不多已經失敗了,但多少還是有些效果的——加速了一些在華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進度,給中國增加了一些壓力(代價就是抬高了美國的通脹)。但如果徹底解除對華制裁,那中國將更加有條不紊的按照自己的步驟,推動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圈建設。

美國當然不願意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體系建設太順利,所以哪怕只是阻滯,也要堅持貿易制裁。但現在的情況,美國已經先撐不住了,所以如果想自救,解除貿易制裁是最直接的。

但即便美國這麼做,也只是稍微緩解下自己的窘境——畢竟美國這次的麻煩太大,底褲露的太快。就算解除了制裁,中國貨進來壓了壓通脹,這點效果恐怕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如果想效果更大點,那美國就只有做第二個選擇:就是求中國別再拆台。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個月中國一直在拋售美債買黃金,而且不斷地推動國際貿易與美元的脫鈎,甚至推動沙特伊朗和解,矛頭直指美國中東霸權,直指石油美元。中國的這種出擊,結合美國的頹勢,在世界範圍內還是掀起了不小的影響的——光是美債,大家眼見中國帶頭拋了,也都紛紛跟著拋。

這對美國來說是很難受的——在硅谷銀行爆雷,大家對美國和美元信心驟降的現在,那就更難受。如果接下來中國繼續這麼玩,甚至加把勁兒,美聯儲給銀行注水爭取的戰略時間恐怕立馬就會被對衝掉,甚至被中國直接打爆。

所以,如果美國想多留點時間,想避免自己在露了底褲後被中國趁勢反殺,那就必須要求中國高抬貴手。

只不過,放不放鬆對華貿易制裁,這個是美國自己說了算;但中國是不是高抬貴手,那就是中國說了算了。

當然,中國一直在對美關係上持開放態度,所以要中國高抬貴手當然也是可以的,但這肯定就得拿條件來交換了——比如對中國技術封鎖什麼的就得解除,甚至近期不斷收緊圍堵什麼的,這個美國也要中止——不然你不放過我,我憑什麼放過你?

這個對美國來說估計就比較難受了。但這還不是最狠的。如果美國一算,哪怕中國高抬貴手都不能確保自己平安落地。那美國還想自救,就只有一個辦法——跟中國合作抵御危機,也就是請中國購買美債,給美元增信,甚至放水幫美國背通脹。

這也是最後的辦法了。現在硅谷銀行事兒一出,大家都知道美國不行了,接下來美股要崩,美元信用要崩!美國想穩住局面,那就得給自己增信。

怎麼增信?美國靠自己肯定不行了——它已經黔驢技窮。最好的辦法,就是中國出面給它增信。只要中國提前放水,幫美國背一部分通脹,有了中國工業體系背書,大家對美國經濟、金融體系的信心就會大大增強;如果中國重新大量購入美債,那美元的信用也會因此大增。

中國有沒有能力給美國增信?當然有,咱們有全球最強大的工業產能——而且現在還過剩。政策上,雖然中國放了一堆水,但實際上真正的大招還沒放出——比如利率,到現在中國都還沒有全面降息。這些政策儲備,如果美國願意求和,中國就可以酌情打出。如果美國不求和,那中國就抻著,等美國崩了再打出來,用作恢復經濟,以及接收美國失落霸權的籌碼。

只不過,現在求中國拉自己,那條件就很高了——不光是恢復貿易解除制裁,甚至不光是中止東亞反華圍堵的小北約,而是美國整套對華戰略,都必須做根本性調整。這不僅意味著美國這些年在反華方面投入的所有資源全部打水漂,也意味著美國在政治上嚴重失信——且不說別的,光日本、韓國、台灣省、菲律賓這些,接下來肯定會被中國玩死,而美國對此只能坐視不理。

這說白了就是用政治失信,換經濟增信。這麼一搞,美國確實有可能避免經濟崩盤,但政治上算是徹底完了——有這幫小弟的殷鑒在前,就算美國這次躲過一劫,恢復元氣後想重組反華聯盟,也不會再有誰敢上美國的反華戰車了。

這對美國來說是非常艱難的選擇——尤其是考慮到美國的政治現狀,拜登他們要是敢幹這種事,絕對會在國內被打成美奸。所以美國不大可能走到這一步——就算經濟崩盤也不敢。但如果美國不這麼做,中國就不會給它經濟增信。接下來大家就繼續耗唄,咱們一起難受,看誰先抻不住崩盤——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先倒下的,肯定是美國!

這就是美國的現狀,硅谷銀行的爆雷,徹底扒下了美國的底褲,將它的孱弱,一覽無餘的展露在世人面前。既然霸主現了原形,那些曾經衝著霸主地位前來攀附的各路資本和豪強,就只好樹倒猢猻散,大難臨頭各自飛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隨著硅谷銀行的一聲驚雷,而進入到最高潮的部分。此戰過後,二戰以來確立的美國霸權,將正式越過拐點,屬於美國的帝國時代,開始步入尾聲了!

當然,困獸猶鬥。雖然看上去已經黔驢技窮,但美國肯定不會坐視自己隕落。經濟方面確實沒什麼辦法了,但大家最擔心的,是美國會不會狗急跳牆,在東亞,尤其是台海拱火碰瓷,轉嫁危機?

這個風險當然是存在的。但就中國的準備來看,如果美國真這麼幹,損失絕對比經濟危機更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