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龐氏騙局破局——放任美債危機爆發,威脅世界「我死給你看」

李國魂

美國精心編制的龐氏騙局徹底破局

被稱之為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的主犯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設計的騙局持續近40年,多達136個國家的3.7萬人被騙,涉案總金額超過650億美元。這個在1991年還是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的人物,打造的永不虧損的投資「神話」被2008年的金融危機戳穿,真相浮出水面,所謂的投資原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龐氏騙局。2009年,麥道夫認罪,被處以150年監禁且賠償1700億美元的最高量刑。2021年,82歲的麥道夫在獄中一命嗚呼。然而,麥道夫卻喚起來了整個美利堅合眾國重構國家級龐氏騙局的慾望。這下子的主角換成了美聯儲和財政部。

SVB是美國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破產銀行

第一,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只是點燃美國國家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2023年1月19日,美國紐約市西43街竪立的美國國債時鐘指針指向31.498萬億美元,意味著美國未償還公共債務總額再次突破上限,向著打破美國國債與GDP之比的新高140%邁進。

自2022年四季度開始,富含因果關係的美國三大發動機房地產、華爾街投行、資產管理巨頭、科技寡頭們好似同時約定一起熄火,如神同步般一頭栽進風雨飄搖之中,搖搖欲墜,接連爆雷:

3月2日,全球最大商業地產巨頭美國黑石集團爆雷。黑石於2018年收購芬蘭一處商業資產的5.31億歐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到期,尋求展期遭拒形成實質性違約。與此同時,黑石集團旗下總量高達710億美元的旗艦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BREIT)已經連續4個月觸發贖回上限。作為華爾街最大商業地產業主、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資產規模高達9510億美元。這個體量,想起來就恐怖。

3月10日,被譽為最偉大的創舉者、最具金融創新者、專門為美國高科技企業融資貸款服務的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轟然倒塌。硅谷銀行成為本輪美國加息週期中最早爆出風險的金融機構。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倒閉的最大一家美國銀行,也是僅次於2008年次貸危機中倒閉的美國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的第二大銀行。40年創造的奇跡在不到72小時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地雞毛在全美亂飛。

加上3月8日和12日分別倒閉的專門向加密貨幣放貸的商業銀行銀門銀行(Silvergate)、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美國在10天之內倒閉三家銀行。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資管巨頭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等等,均因持有的巨額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未實現虧損急速擴大,股價暴跌。特別是嘉信理財,按資產規模計算,位列美國第八大銀行。截至2022年底,其客戶資產規模為7.05萬億美元,活躍的經紀賬戶為3380萬個。

絕大多數裁員都發生在科技行業

與此同時,全美科技巨頭繼續宣佈大規模裁員。在去年11月刮起裁員風暴後,進一步加大力度。Meta 在解雇1.1萬名員工的基礎上,再次宣佈裁員上萬人。谷歌宣佈裁員1.2萬,微軟裁員1萬。IT行業裁員狂潮和業績暴跌仍在繼續刷新多年以來的下限。

就業咨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發佈的最新數據,今年1-2月,美國企業已裁員18萬人,達到自2009年以來的峰值,其中科技企業裁員佔比超三分之一。僅2月份一個月,美國企業裁員77,770人,比去年同期高出5倍。美國科技行業裁員人數佔到51%,零售和金融各佔14%。而僱員僅增28,830人,比去年同期下降87%。這麼看,科技公司掀起的裁員潮成為壓垮硅谷銀行的最後一根稻草也不為過。因為2022年硅谷銀行的活期無息存款,由2021年的1260億驟降至810億。而提款者幾乎都來自科技公司。

穆迪公司3月13日對美國整個銀行體系的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更甚者,評級機構穆迪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將美國整個銀行體系的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儘管監管機構努力支持該行業,但運營環境正在迅速惡化。看來,美國遭遇多重打擊的時代不期而至。

破產之前的SVB的確風光無限。SVB倒閉前的2月份還登上了《福布斯》雜誌「2023美國百大銀行」榜單,以出色的盈利能力名列加州第5位、美國第20位。2022年並表資產總額2118億美元,排序美國第16大商業銀行。

1982年,來自富國銀行的Roger Smith和Bill Biggerstaff,聯合斯坦福大學教授Robert Medearis創立了SVB。

SVB在風險借貸領域的業務框架的確具有鮮明特徵。眾多硅谷著名企業家和人士投資入股。股東群體成為SVB最初的業務資源。作為全美唯一創投圈內的專業性銀行,其核心業務建立在與全球600家風險投資機構、120家私募股權機構實現業務對接的基礎之上。牢牢佔據著美國由風險投資支持的科技和生命科學初創企業50%的信貸市場,已經為3萬多家初創企業成功實現了融資,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因此說,SVB的倒閉,讓美國甚至全球的創投圈一夜之間變為懵逼圈。

涉及如此之多的PE、VC,難怪包括通用催化風投(General Catalyst)、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在內的325家風投機構和650名創始人,在第一時間發佈共同簽署強烈支持SVB的聲明,要求監管部門阻止災難發生。核心訴求是「硅谷銀行一直是風險投資行業和我們創始人值得信賴的長期合作夥伴。四十年來,它一直是服務美國創業行業和支持創新經濟的重要平台」;「如果SVB被收購並適當資本化,我們將大力支持並鼓勵我們的投資組合公司恢復與他們的銀行業務關係。」

可見,任其負面影響不斷擴大,其產生的衝擊極有可能掀起威力巨大的金融海嘯。隨即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及時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對硅谷銀行倒閉事件採取行動。核心是確保所有存款人的資金安全,設立新的貸款計劃,由美聯儲實施,由財政部提供資金,儲戶可以支取他們所有的資金;與硅谷銀行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都不會由納稅人承擔;銀行股東和某些無擔保債務持有人將不受保護,高級管理層將被撤職。但是,如此緩解就可以解除危機嗎?

面對危機,兩黨惡鬥率先登場。民主黨直接甩鍋共和黨,SVB倒塌完全歸咎於特朗普在2018年簽署的《經濟增長、放鬆監管和消費者保護法案》。因為該法案放鬆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對很多地區銀行的風險評估要求,將面臨嚴監管的銀行的資產門檻上升至2500億美元,不少銀行被放鬆監管。

鮑威爾耶倫的雙黃終於唱不下去了

而最擅長大規模放水也最善於甩鍋的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直指美聯儲的持續上調利率是硅谷銀行破產的關鍵,而非技術企業問題。

SVB們的接連倒閉,兩黨的相互指責和甩鍋終於揭開了問題的實質:超發美債引起的反噬惡果已經將美國推向破產境地。美國無所不能的時代完全終結。

美國開啓此輪的暴力加息週期,名為抑制40多年來最為罕見的通脹,加息縮表雙管齊下,連續8次暴力加息累計達到450個基點,創造了過去50年最為誇張的記錄。但究其實質,骨子裡想薅取全球財富。其美妙的構想是:通過加息大打金融戰,讓全世界的資本趕赴美國。當然,歐元、英鎊。日元等幾乎被美元薅禿了。但是,針對的終極目標人民幣依然在那裡昂首挺胸巍然屹立。即使美國再心有不甘,也架不住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暴力加息和通脹目標相距遙遠

美聯儲3月3日公佈的最新資產負債表顯示,自2022年4月達到峰值以來,美聯儲已縮減6260億美元,降至8.34萬億美元,為2021年8月以來的最低;持有美債自2022年6月初達到峰值以來,已拋售4350億美元,降至5.34萬億美元,為2021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金融系統更是深受其害。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自加息週期開啓以來,2022年美國銀行業的債券投資浮虧達到6200億美元。

看看財長耶倫去年以來的足跡就可以知道美國深陷入不敷出的尷尬處境。她一邊加緊發行國債,一邊呼天嗆地要求國會繼續允許大規模放水:

2021年的5月、6月、9月和11月,連續五次提醒國會議員:美國政府拖欠法定債務在美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絕對會造成災難性的經濟後果。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很可能引發一場歷史性的金融危機。違約可能引發利率飆升、股價暴跌和其他金融動蕩,一旦出現債務違約,那麼在美國擺脫這場危機時,也就會成為永久性的弱國。

2022年僅在10月份一個月內,五次公開警告美國國債市場的運作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金融體系的風險正在不斷走高,國債交易可能出現崩潰。國債市場缺乏足夠的流動性,尤其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買美債的機構越來越少,而拋棄美債的不斷增加,美國國債的供應量持續攀升。未來很有可能需要財政部通過回購美債的方式來穩定市場。

2023年以來,連續三次向美國國會發出警告。硅谷銀行倒閉之日,耶倫在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聽證會上,敦促所有議員需「無條件」提高聯邦政府債務上限,或者乾脆取消上限。不要等到最後一分鐘。否則如果出現債務違約,將帶來經濟和金融災難。她領導的財政部所採取的「非常規措施」,最大可能也僅僅是把債務違約時間拖到6月份而已。

可見,在耶倫骨子裡幾乎確定美債危機失控程度超出想像,也意味著美國寅吃卯糧的日子必將壽終正寢。只能說,由黑石、硅谷銀行和嘉信理財等所引發的違約潮將會洶湧而來。

第二、發債上癮毒瘤是美國陷入破產境地的罪魁禍首

不容置疑,美國金融體系完全蛻變為依賴債務運轉的癮君子。其毒素也必然反噬予美國金融市場。

自1970年起一直在提高的美國債務上限 來源:《金融時報》

美國的債務上限制度實質就是最荒唐的掠奪世界各國財富的絞肉機。

自1900年開始,美國的債務開始失控。為此,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第二自由債券法案》,首次設立債務上限制度。此後經歷兩次修正,延續至今。其上限專指美國聯邦政府可以合法借款以履行其現有法律義務的總金額。達到債務上限後,美國財政部不能再新發國債,只能接替到期債務,政府僅可使用現有資金和財政收入支付賬單,如果資金不足,將無法履行包括支付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福利、軍人工資、國債利息、退稅等法律義務。一旦政府無法支付國債利息,將造成政府債務違約。

美國的美聯儲和財政部,當然是決定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權力機構。但是,近四十年來,美聯儲和財政部沆瀣一氣,妄尊自大,濫用職權,轉嫁禍端,通過編制龐大的龐氏騙局,借助寅吃卯糧,維繫金融體系的病態運行。特別是21世紀以來,這兩家機構甘願墮落為干預操縱全球財富和經濟權力的邪惡機構,而職能權力機構獨立性基本喪失,妥協蛻變為美國政黨利益和各種選舉的提線木偶,難以提出且實施針對具體問題的舉措,敢說真話實話變得極其困難。由此導致美國在持續多年的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同時,貨幣供給不斷翻番。結果是,美元所錨定的財富價值不僅未能增加,相反,今天100美元的真實購買力僅為70多年前的8.7%,下降91.3%。這正是美聯儲和財政部慣用斷章取義,自圓其說,混淆視聽手段所導致的作繭自縛,咎由自取的反噬惡果。

自2008年信貸危機以來,美債市場完全沉浸在「高債務、高利率及低增長「有毒組合之下,債息支出成倍飆升,累聚起來的威力絕對超出2008年次貸危機掀起的海嘯巨浪。

美元購買力大幅下降

實際上,美元霸主地位不斷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2022年7月,IMF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元儲備和美元資產吸引力逐漸下降,其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佔比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65.46%降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的59.15%。俄羅斯早已清空美債以及國家主權基金和國家福利基金中的美元資產。美元在全球使用份額已從2001年的71.5%降至2022年9月的38.35%。

美元國際地位已明顯下滑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債務發行開始提速,為了盡可能規避國家違約情況發生,從里根政府時期開始,債務上限被頻繁上調。

以美國政府停擺為例:美國債務爆雷威脅之際所導致的21次政府停擺,無一不是兩黨高舉欺騙旗幟,在各自獲得黨派利益之後繼續放任債務狂奔,並期待著下一次同樣的博弈盡快到來。由於攫取利益的慾望水漲船高,突破的間隔期間加速縮減。一百多年來,美國設置了110次債務上限。但平均每9個月就突破一次。每次突破之前都會向全世界發出要挾信號「美國會有債務違約的風險,這對世界經濟將帶來災難」。而這種屢試不爽的「堤內損失堤外補」的惡行,導致世界多國特別是不少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金融體系幾乎崩潰。

羅納德·列根(Ronald Reagan)是最會打臉和發生停擺次數最多的總統。1981年至1989年任內政府8次停擺。其後,克林頓任內政府停擺21天,奧巴馬任內16天;特朗普更是創造了持續時間最長的34天停擺記錄。

諷刺的是,列根不僅創造了停擺次數最多的紀錄,而且也成為美債一舉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的「先驅」。在其就職演說中,他痛心疾首地說:「為什麼美國人集體認為,作為一個國家,美國國債不受到和私人債務相同的制約?幾十年來,我們為赤字堆積赤字,為了暫時的便利,抵押了我們的未來和我們孩子的未來。我們今天必須採取行動,以維護明天。」

誰料想他竟然成為美國第一個最口是心非的「舉債癮君子」總統。在其任內,增加1.86萬億國債,增幅達到186.36%。從此,美國開啓了歷任總統「舉債癮君子」大賽,「潘多拉之盒」效應一發不可收拾。列根之後的喬治·布殊(George Bush)不甘落後,四年再增1.55萬億美元債務規模。

1993年,比爾·克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上任時,美國國債總額為4萬億美元。對此克林頓信誓旦旦地說:「我們必須解決這個重大的長期債務問題。」 2001年離任時,美國國債總額為5.67萬億美元。在其執政結束之後,美國經濟徹底進入依賴舉債和財經赤字拉動的無限惡性循環中。

喬治·布殊(George Bush),轉向非常積極的財政政策。美國國債也從克林頓執政結束時的5.67萬億美元暴漲至10.6萬億美元。

接任小布殊的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H Obama),連續六次上調美國債務上限。執政8年,美國國債增加86%,任內總共發行了9.32萬億美金。合計19.32萬億美元。

奧巴馬的繼任者,一心想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他在上任前表示用8年內解決美國債務問題。雖然總統只做了四年,但國債屢創新高。2017年9月份突破20萬億美元,2018年3月份突破21萬億美元。2019年10月,首次超過23萬億美元。離任時總額已達27.81萬億美元。

2021年就任的美國第46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僅用不到兩年增加國債3.77萬億美元。拜登在2023年絕對會趕超特朗普的功績。2021年第一次突破上限,2022年再次突破31.41萬億極限,目前正處於兩黨博弈階段。

2022年2月,國際金融協會(IIF)發佈《全球債務監測》報告顯示,全球債務總額達到303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0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美國債務約佔全球債務的五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是美國國債。

而最為恐怖的天文級別的美國債務數據來自華爾街權威機構的研究結果。2019年9月,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聯博控股(AB.US)採取涵蓋傳統水平的公債,包括金融債務及其所有複雜性,以及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公共養老金等福利項目的未來義務等項目的計算方式研究美國實際債務水平。結果發現,美國實際的債務水平接近GDP的19倍。

美國非營利公共財政監督組織會計真相(Truth in Accounting, 簡稱TIA)在2022年10月份公佈的最新報告,雖然美國的實際國家債務總額為32萬億美元,但未經美國政府認同的美國實際債務總額卻高出美國公開數據的數十倍。美國全部債務總額已經高達148萬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納稅人為此背負919000美元的債務。

第三,GDP瘋狂注水和數據造假遊戲難以為繼

美國增長GDP最為仰仗的手段無非是依靠發行巨額美債和調控通貨膨脹。

美國的支出法的最大便利就是財政部用發行的國債換來的美元毫不含糊地直接生成GDP數據。

以拜登政府為例,兩年時間,推出的各類法案累計達到7萬億美元。如果剔除財政資金注水因素,美國真實的經濟產出為負。高通脹是美國掩耳盜鈴、寅吃卯糧、透支未來、粉飾繁榮的拿手好戲。2022年,美國CPI、PPI同比分別增長8%、16.5%,通脹拉高名義GDP規模達到2.1萬億美元,而實際增長僅為2.1%。

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會高級研究員埃德爾伯格(Wendy Edelberg)估計,單是1.9萬億美元紓困計劃的資金注入,就足以使2021年和2022年美國實際GDP分別提高4%和2%。美國2021財年財政支出約為6.82萬億美元,保守估計美國各項刺激法案實際用於2021年的支出至少達4萬億美元以上,相當於GDP近20%。花費如此龐大的財政刺激資金注入,等於經濟「憑空」增加了4萬億美元。而虛擬房租、醫療支出、律師費、美國合法化的毒品、成癮藥物銷售、民間槍支及相關耗材銷售、大麻等等,合計可為美國貢獻超過18%以上的GDP產值。

其他數據造假已經到了不顧廉恥的地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大增51.7萬人,遠超19萬人的市場預期;與此同時,美國1月失業率低至3.4%,創1969年5月以來的新低。美國阿波羅首席經濟學家斯洛克質疑「美聯儲的雙重使命是充分就業和2%的通脹,但勞動力市場調查的回復率繼續下降。歸根結底,經濟數據正變得越來越不可靠,導致即將發佈的數據出現更大波動,從而導致市場出現更大波動。」

實際是,2023年1月之前的10個月內,美國全職勞動者累計減少超過10萬人,兼職勞動者增加149.2萬人。於是臨時性就業均被統計到非農就業數據之中。

家庭調查顯示非農數據被誇大了至少110萬

2022年可以充分證明美就業數據嚴重造假的《費城聯儲就業報告》指出,2022年3月到6月,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非農報告的就業統計至少誇大了110萬。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從2022年3月到6月的就業變化與勞工局的當前就業統計(CES)的數據相比有顯著差異。費城聯儲就業報告顯示,在這期間,美國僅淨增加1.05萬個新工作崗位,絕不是BLS對各州估計總和的112.15萬個工作崗位或者是CES顯示的淨增長了104.7萬個工作崗位。

很顯然美國造假,目的無非是為了穩定美元,讓華爾街金融資本利用美國的經濟數據惡意操縱市場,惡意引導市場預期,以便把國際市場資本帶入美聯儲繼續加息的陷阱。

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實際是圍繞十年期國債和隔夜拆借利率作出決策。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是美聯儲基準利率的上限,美聯儲加息,不會高於同期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隔夜利率可以看作是美聯儲基準利率的下限,美聯儲採取降息,也不會低於同期的隔夜利息。如果出現超越上下限的情況,代表市場發展已經畸形。而目前正是如此。

聯邦基金有效利率和目標區間(2005/1/1至今) 資料來源: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最大惡果是,本輪美聯儲的暴力激進加息,導致去年3月底出現2年/10年期收益率曲線的首次倒掛。自去年7月以來一直處於倒掛狀態。今年3月8日,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差倒掛幅度自1981年以來首次升至1%以上,達到驚人的103.7個基點。自20世紀40年代初有數據以來,在所有2年/10年國債利差倒掛超過1%-的情況只有四次:1969年、1979年、1980年和1981年。而且事實證明美國的衰退正在進行,或者在半年左右發生。以最近的1981年9月22日的倒掛為例,兩年期美債和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達到121.4個基點,而當時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領導下的聯邦基金利率高達19%。通過長達三年的暴力加息,美國經歷自大蕭條以後的最嚴重經濟衰退,最終通貨膨脹卻得到有效控制。

而本次美聯儲的暴力加息,也迫使大多數國家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強化資金流出管控,全球經濟進入貨幣政策緊縮週期。截至2023年2月,歐洲央行早早改變一貫實施的負利率政策,加息300個基點;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央行分別累計加息390、425、325、450個基點。

第四,債務徹底失控是美國兩黨惡鬥的必然結果

美國兩黨自選的驢象均為食草動物,非要活生生地化為嗜血成性的財狼,豈能不產生消化不良和排異反應。

債務上限和債務違約風險的背後,是美國國內政治的又一輪博弈。其要挾違約的實質,就是要明目張膽地把美國兩黨的國內政治博弈完全推波助瀾為國際政治化博弈失控的局面,以便渾水摸魚收割世界各國財富。

兩黨的死纏亂打正在將可能大規模違約轉化為震撼世界金融市場和經濟安全的大殺器。由此導致美國始終處於「巨額發債、突破上限、政府停擺、妥協博弈、繼續發債」的惡性循環之中,久而久之,政府和國會都已舉債上癮,而不斷突破債務上限的博弈遊戲已經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爭奪入主白宮不可或缺的拐杖。

美國調查新聞網站VOX一語揭穿其實質:如何解決債務問題是現在美國兩黨一致永遠不會做的事。《紐約時報》的評論更為尖銳:「美國政治上的兩極對立,將維護財政責任的工具變為了製造經濟災難的秘訣」。

據左翼智庫Third Way估算,如果發生債務違約,美國可能會減少多達300萬個工作崗位,這相當於9個月的就業增長。穆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預測,債務上限問題若陷入長期僵局,其引發的股市暴跌將使美國家庭財富蒸發15萬億美元,失業率將從目前的約5%飆升至約9%,多達600萬個就業崗位將就此消失。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原主席傑森·弗曼指出,債務上限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愚蠢問題」,其荒謬之處在於,由於國會兩黨注定要就此發生衝突,美國可能將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因為不想履行償債義務而陷入財政危機的國家」。而且,「目前美國出現債務上限僵局並引發財政危機的風險可能是2011年以來最高的」。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當上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的麥卡錫,不可能轉眼就把自己向黨內極端保守派承諾「在提高債務上限的任何立法中加入大幅削減開支的條款。拒絕在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債務上限」拋在一邊。而拜登政府要挾國會必須「無條件」提高債務限額的態度,必然導致兩黨在本次突破債務上限的攤牌成本和利益爭奪白熱化。新一屆國會眾議院中坐擁多數席位的共和黨人也絕不會放棄以債務上限問題為槓桿,要求拜登和民主黨領導的參議院為共和黨許下利益分割承諾。麥卡錫說得好像很有道理:「如果你給你的孩子一張信用卡,他們不斷刷卡到限額,而你一次又一次地提高額度。為什麼我們現在不改變這種行為,以便在財政上處於更強大的地位?」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對美債利息的預測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1月6日CBO發佈的報告中預計聯邦將在未來十年再增加13.8萬億美元的債務才能滿足美國激進加息後超過8萬億美元的償債利息成本。到2049年,國債將超過整個美國DDP的2.3倍。如果美國經濟衰退在2023年全面到來,這些數字可能會更糟。如果將利率保持至5.0%的高位或繼續上升,僅2023年的債務利息可能會攀升至1.8萬億美元。未來10年共計8.1萬億美元。未來30年,利息支付總額最終可能接近66萬億美元,到2052年,最終將佔到聯邦總收入的近40%。

前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列根經濟學之父」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指出,在美聯儲和華盛頓的政客們聯合操作之下,為維持GDP全球霸榜,美聯儲財政部華爾街相互勾結三十年營造虛假繁榮落景象。廉價貨幣與債務,金融化與投機,這一切已經使得華爾街徹底變成了一個危險的賭場。雖然債務堆積如山,但真正支撐經濟增長和生產率提升的投資嚴重匱乏。靠著這種寅吃卯糧的操作,美國經濟已經享受了長達三十年的繁榮,但這種虛假繁榮必然不可持續。靠著瘋狂舉債,確實可以短期內吹氣球一樣吹起國內生產總值,卻沒有考慮到資產負債表,以及那些債務長期下來的累積成本。從現在開始,清算的十年會成為現實,這一切都是美國私營和公共部門肆意妄為,瘋狂舉債的結果。

如此看來,是否再一次突破上限已無關緊要。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美國終於要倒在自己親手栽培的巨大債務樹下。與其等死,不如再次把這個骯髒炸彈拋向世界,以求火中取栗。

第五,威脅世界引爆美債危機恐將成為美國垂死掙扎的瘋狂抉擇

1965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犀利戳穿美元霸權的實質:「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1971年,美國前財長約翰·康納利(John Connally)在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首次十國集團會議上,喊出了被稱為全世界最傲慢的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難題。」這等於給戴高樂的遠見卓識做了備注。

2019年,全球貨幣體系專家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認為,從近幾十年的趨勢來看,美元可能不是被美元的主要競爭對手擊倒,而是被一大群替代貨幣擊倒。」他的著作《囂張的特權:美元的興衰和貨幣的未來》中剖析美元,美國難言良好的國際聲譽和不負責任的國際金融措施,讓其他國家對美元充滿了疑慮。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演變,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多種國際貨幣共存的世界,而作為美元壟斷特權的傳統基礎也正被逐步侵蝕。

華爾街預言家、《美元大崩潰》的作者彼得·希夫(PeterD.Schiff)表示:「以石油美元為基礎的美元結構現在已經出現很多問題,美元貨幣地位被重置現象正在發生,到時那些聰明的經濟體將會使自己的貨幣與黃金等戰略資源或具備去中心化功能的數字貨幣掛鈎」。

一個關鍵環節,可能往往被我們忽略。那就是決定美國金融體系命運的耄耋權貴們,為了捍衛各自利益,導致美國國體上下充滿兩黨纏鬥爭權奪利的惡習,驢象爭鬥的白熱化替代了革舊鼎新的動能。政黨政客都在挖空心思,家族勢力和華爾街沆瀣一氣,坐擁媒體、評級機構的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能量,通力合作,以民調、緋聞、爆料三板斧作為利器,大行「堤內損失堤外補」的骯髒手段,基本左右了權利傾向。在他們的威嚴下,民眾利益訴求被束之高閣,權利慾望叢生的現象持續擴散。打擊排除異己、消滅新生力量的保守勢力範圍,使得不同政見者難有立足權和話語權。

這種示範效應,等於給那些覬覦強權、不甘寂寞的一大堆耄耋政客們打了老當益壯的強心針,延伸擴大到每一個州和每個階層。結果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鴻溝加速擴大,分裂勢力開始抬頭,大有烽火遍地之勢。深入骨髓的窮兵黷武勒索世界的強盜本性,已經成了那些厚顏無恥的政客們引以為榮的標籤。

「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里埃爾·魯比尼

就連美國著名對衝基金經理、城堡投資集團創始人肯·格里芬(Ken Griffin),以及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的「末日博士」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都認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正在我們眼前崩潰」 目前圍繞於硅谷銀行的這類危機不僅限於美國,歐洲地區也危機重重。

更加危險的是,本次引發的危機,不僅在全盤複製2008年危機的各種景象,而且美國國內少有的清醒者更加認同喬·拜登正在釀造一場堪比1929年更大、更猛烈的經濟大蕭條。倘若如此,世界將再次經歷起源於美國再波及整個西方進而貫穿全球的持續時間最長蕭條程度最深的經濟危機。

如果我們回頭看2008年危機帶來的災難,各國不得不迅速對美國狗急跳牆的惡行做出未雨綢繆的應對之策。否則,當多米諾骨牌襲來時恐將晚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