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訪陸——他促不了統,最多就是幫大陸拖點時間

雲石

3月27日,馬英九登陸,開啓了其私人訪問之旅。

其實對於馬英九,兩岸政治評價都不算太高。台灣那邊就不說了,當年其下台時民調算是一塌糊塗,現在雖然說是國民黨元老,但其實在黨內也已經比較邊緣化,影響力和號召力都很弱。至於大陸,大家對馬英九當年大權在握,卻坐視台獨思潮泛濫,以致不可收拾頗有腹誹,「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更讓他坐實了「獨台」的名頭。所以這次訪陸,大家反應也都比較冷淡——既然他在位時都沒折騰出啥大動靜,現在這處境和形勢,就更不可能了。甚至有些網友還認為,馬英九此舉不過是撈取政治資本而已。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說馬英九訪陸是撈取政治資本,我覺得不大可能。畢竟他都退了七年了,年紀也都七十多歲。再加上他在島內政治口碑其實也很一般,所以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其政治生命已經進入尾聲。至於賺取政治資本,這個首先是要承擔內部責任才行的;連戰當年訪陸,還可以說肩負著挽救國民黨的使命;馬英九現在在國民黨內都不太被認可,而國民黨本身也已經逐漸台獨化,島內反陸思潮更是成為絕對主流;所以他的這種私人訪問,要說能為自己撈取什麼政治資本,其實也談不上。

而對馬英九這個人,本身也要分層次的看。作為一個政治家,馬英九確實在位時是在搞獨台——因為對一個人的政治評價,是看客觀而非主觀,馬英九在位時的三不政策,以及對台獨思潮的縱容,確實斷送了阻止島內滑向台獨深淵的最後機會。但拋開政治屬性,從私人角度來說,馬英九主觀上確實沒有什麼台獨傾向,反倒有比較明顯的中國情懷和認同——無非就是他的中國認同,在政治道統上指向的是所謂「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已。

那麼,為什麼個人主觀認同一個中國,而現實政治操作卻搞成了獨台?這更多的是因為其私人政治利益作祟,外加能力有限,魄力不足——畢竟他上台時,台獨思潮已經在島內佔了上風,只是還沒有形成今天這樣的絕對優勢而已。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想把這個思潮給扳回來,需要馬英九具備極強的政治能力和魄力,也需要承擔相當的政治風險。說直白點,馬英九起碼得具備李登輝那種覆雨翻雲的能耐和膽略,才有可能做到。

但馬英九明顯不具備這種梟雄能力,也沒有那種梟雄似的魄力。所以他不敢乾這種高風險,甚至可能葬送自己政治生命的大買賣;而只是在自身不推動台獨的同時,在島內一味和稀泥。這種玩法,如果擱在中國認同依然有較大優勢的李登輝時代,可能還混的下去;但在台獨已經佔據上風的馬時代——不阻止就相當於縱容,最終不僅讓台獨思潮徹底成為主流,也葬送了國民黨在島內安身立命的政治基礎——這也是馬英九混到最後裡外不是人,各方面都不待見的根本原因。

那麼,這樣一位已經過氣的平庸政治家,為什麼現在還要訪陸?他的訪陸,又還有什麼價值?

首先,訪陸本身,應該說是跟馬英九私人政治傾向有關。前面已經說了,馬英九個人來說,還是有中國認同和中國情懷的。以前在位時出於政治顧慮縱容台獨,但這畢竟不是其個人真實情感的考慮。而現在兩岸關係已經跌入冰點,大陸統一進程提速,無論是出於個人情懷,還是基於兩岸避免刀兵,馬英九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來緩和一下關係和緊張氛圍,這也算是其中國認同的一種體現。

那麼,馬英九訪陸,有多大實際價值呢?

這個問題,首先,很明確的說,指望他這次訪陸有什麼促統效果,肯定是不現實的。畢竟他在位時都在促統方面無所作為,現在沒了權力,政治影響力也大不如前,他的行為就更影響不了台灣當局的政治決策。何況兩岸現在的情況跟他在位時也大不相同,隨著中美交惡,台灣已經被美國綁上反華戰車,兩岸關係已經從陸台對壘,上升成中美交鋒。

說的直白點,現在這形勢,蔡英文尚且得唯美國馬首是瞻,何況他馬英九?當美國成為大陸對台博弈的直接對家後,島內政治風向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已經很有限了。

但馬英九也不是一點價值都沒有。雖然促統他肯定做不到;甚至阻攔台獨也力不從心;但在滯緩台獨進度方面,馬英九還是能發揮點作用的。

畢竟台獨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台灣人心理很清楚。雖然主觀上他們都是認同台獨的,但在現實行動中,他們都不敢真把台獨變成現實。甚至哪怕是蔡英文,她雖然也事實推動台獨,並靠此撈取政治資本,但其實她也不願意把這事兒一下就變成現實——畢竟這意味著她接下來十有八九得吃槍子。

只不過,現在這形勢,台灣接下來怎麼走,不是島內這幫人自己決定得了的——如果美國真要拿台海挑事,島內的政客和民眾其實也擋不住。

不過,雖然擋是擋不住,但阻滯拖延,還是多少可以做到的。

而這就符合了大陸的利益。局勢發展到今天,大家心裡都明白,大陸的統一戰略已經提速,10年內收復台灣是大概率事件。但這畢竟不代表著大陸願意馬上動手。從中美博弈的大趨勢來看,時間是站在咱們這邊的。再拖個幾年,等咱們準備完畢,屆時再動手,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只不過,如果台灣現在就宣佈獨立,或者美軍大規模進駐,那咱們別無選擇,只能提前啓動統一進程——這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所以如果能有辦法把攤牌進度滯緩一下,大陸還是樂見的。

如果是基於這種邏輯,那過氣的馬英九,就重新具備了一些價值。而且馬英九有一個別人都不具備的特質——他或許是當下島內僅有的,能讓兩岸都能勉強認可的島內主流政治人物。

這個還真不是瞎說。

對大陸來說,島內更受自己待見的政治家當然有——比如洪秀柱、新黨郁慕明等,但這些人本身在島內政治地位其實並不高,而且他們是旗幟鮮明的統派——大陸這邊是喜歡,但島內大部分人對此很反感,對他們的話也下意識的抵觸。

而馬英九,雖然在位時對台獨確實畏畏縮縮,但總得來說,他私底下的中國認同還是比較明顯的。而且作為前領導人,就算已經過氣,政治影響力也不是洪秀柱他們比得了的。

而對島內的蛙蛙們來說,他們雖然感性上普遍傾向台獨,但理性層面,也都知道這玩意不現實,真把大陸惹毛了會引發戰爭,所以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的——哪怕苟一天是一天也行,總比鬧翻了挨打強。

而既然要苟,總得跟大陸有個政治上交流溝通的渠道。而以台灣的政治現狀,別說民進黨當局了,就是國民黨主流,現在跟大陸的分歧也太明顯,沒法扮演這個角色。至於洪秀柱這些左派——大陸當然肯定是認可的,但蛙蛙們認為他們太紅,信不過他們。算來算去,還真就是馬英九比較合適——他當過領導人,有足夠的政治資歷;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私下有中國認同,能被大陸接受;但同時又不像統派那樣被島內蛙蛙忌憚。而且馬英九還有一個特點——雖然他政治能力確實不行,但道德品質是大家都還是認可的——算是政治家中相對的清流和君子。這樣的人物,拿來做橋梁,島內蛙蛙們也能接受。

如果是基於統獨這兩個戰略目標,那馬英九可以說是裡外不是人,兩岸都不討喜。但如果只是基於滯獨和滯戰這兩個戰術目標,那馬英九反而同時可以得到兩岸的認可——別說普通蛙蛙了,就是蔡英文這幫人,其實內心真實想法也是能苟則苟,不想把自己逼到上刑場挨槍子的絕路的。

這就有了馬英九的私人大陸行。馬英九此行,肯定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突破,甚至也不會有什麼直接的政治操作——畢竟這個在當前局勢下太招眼,而且以馬英九今日的身份和處境,也沒有資本進行直接的政治談判——畢竟談點啥出來,他回去後也沒有能力落實。但通過這次私人訪問,馬英九可以獲得一次政治增信,回到島內後,就有了扮演兩岸溝通橋梁的資本。

這個東西,可能眼下還用不著。但一旦隨著中美博弈激化,兩岸關係進一步緊張,有了攤牌的勢頭。屆時惶惶不可終日的蛙蛙們自然就會想起馬英九。馬英九既可以憑此,充當兩岸關係的橋梁,也可以憑此恢復政治影響力(畢竟他可以作為民眾避免攤牌打仗這個主流意見的代言人),甚至在此民意基礎上,拉起一股新的滯獨反戰政治勢力。

當然,兩岸關係的最終走向取決於中美,不是台灣人自己說了算的——甚至是打是和,也主要取決於中美關係的走向,台灣自己的態度不是關鍵。

但是,雖然進程的走向台灣自己決定不了,但進度方面,台灣多少還是有點操作空間的。也就是說,台灣或許無法阻止美國在自己這點火,但至少可以通過折騰,來阻滯拖延下這個進度。也正是基於這種邏輯,馬英九才有重新出山的空間,這次私人訪陸也才有實質性意義——否則光這麼溜達一圈,啥政治價值也沒有的話,馬英九不會平白無故惹這個麻煩,蔡英文當局也不會扭扭捏捏的放行。

總而言之,馬英九訪陸,戰略意義是沒有的,但是戰術意義還是有一些。只要不抱太高的期待,那還是有其正面價值的。大致來說,就可以看做一個閒棋,現在沒用,沒准未來會有用。至於這個有用,也不是什麼大用——反正指望他能逆轉兩岸關係現狀那絕對不可能,最多就是能為大陸統一進程稍微多爭取一些時間。而如果操作的不好,這顆閒棋沒發揮作用,其實也沒啥太大影響——畢竟前面說了,台海接下來怎麼走取決於中美關係,是否攤牌也取決於中美關係,台灣本身的態度,在這盤棋裡沒有太大的分量,也不過是細節層面的增益衰減罷了。

所以,面子上看個熱鬧就行,沒必要真把他看的過重——現在的馬英九不值這個價;台灣人本身的政治態度,更不值這個價。

既然說到了馬英九,那就有必要再扯下台海局勢。台海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美國會不會在今年就拱火,甚至逼中國攤牌?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主觀上,美國是有這個意願,但客觀層面,美國真想借此攤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可能還差點火候——或者說,美國方面,還有幾個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讓其投鼠忌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