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開始反過來割美國的韭菜了

雲石

這幾天,國際形勢可以說是風起雲湧——巴西與中國開啓本幣結算,中法完成收單LNG天然氣用人民幣結算的交易,東盟國家開始商討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使用本地區貨幣結算,印度和馬來西亞也宣佈同意用印度盧比結算。與此同時,opec+也搞了一出靈性的自願減產,給號稱要打壓通貨膨脹的美國狠狠捅了一刀子。

這一系列行為,其實都指向的是美國霸權。而背後邏輯,則是長期以來被美元霸權反復收割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終於開始揭竿而起,要反割美國的韭菜了!

為什麼這麼說?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先要說,美國這些年是怎麼割發展中國家韭菜的。

美國這些年放了太多的水,市面上增發的美元遠遠超過了現實中的財富增量,這就導致美元實際價值瘋狂貶值。由於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貨幣,也是國際貿易的主流一般等價物。由於大家都必須用美元來進行國際貿易,所以必須儲備大量的美元。同時,美元也作為全球通用的財富憑證,也被大家普遍把美元當做財富來儲存。這種情況下,美元的增發,就意味著所有將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和財富憑證儲存的國家和個人,都被美國瘋狂收取鑄幣稅。

而這還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通過美國通過操縱美元潮汐,收割海外優質資產——在降息週期,通過放水推動美元貶值的同時,製造經濟繁榮,促使各國增大投資。待時機成熟,開始收水加息,人為製造經濟危機,抬高利率加劇市場流動性。前期那些繁榮週期內擴大的投資,就會面臨需求萎縮,流動性緊縮、利率增加的重重壓迫,最終導致破產爆雷,等火候差不多了,美國再重啓放水降息,最先從美聯儲接到廉價水的華爾街,便衝出去,抄底這些被打到骨折的廉價優質資產,完成對韭菜收割。

這就是金融收割——常規性的美元貶值,和週期性的美元潮汐,導致全世界都淪為美國的韭菜。美國也趴在全球人民的身上瘋狂嗜血,鑄就了自己的燈塔輝煌。

但這一切也是有代價的。金融收割全球是通過美元來完成。那麼前提就是要別的國家都用美元也有美元可用。為了滿足這個條件,美國就必須去工業化,將自己曾經獨步全球的龐大工業體系轉移出去——這樣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又可以讓產業承接國獲得美元。幾十年轉移下來,中國憑借自己龐大的體量和最佳的生產效率,最終佔據了全球工業的半壁江山。

工業是財富創造的源泉。中國獲得了工業,也就因此得以積蓄財富。而這個過程中,中國雖然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美元貶值的收割,但卻通過維護金融獨立性,避開了美元潮汐的收割。最終通過工業,把實力積攢到了足以跟美國媲美的程度。

到這個地步,美國再想全球收割,就會面臨韭菜不敷所需的困境——財富都跑中國那去了,自己又割不動中國,那不就是韭菜不夠割了?可幾十年下來,美國產業早已空心化,經濟乃至國家實力高度依賴全球收割,現在割不夠,那美國吃什麼?

這就導致兩個結果:第一,美國要拼命打擊中國。但美國這種打擊,反而加劇了中美對抗——在不能擊敗中國並將其收割的情況下,這種打擊既消耗的實力,又進一步降低了美國從中國收割的成果。甚至,中國為了制衡美國收割,還拼命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挺過幫助其他國家擺脫收割,將他們納入自己的經濟圈。

第二,就是加大對其他的收割力度。美國的胃口越來越大,而且這種需求必須滿足。中國割不夠,那這個缺口就只能向其他國家攤派——這也是這一輪收割中歐日韓等美系盟國被坑慘了的邏輯所在。但這樣做,首先依然不敷所需,其次,其他國家也不堪承受,與美國脫鈎的慾望也不斷加大。

韭菜不夠了——這意味著靠全球收割維持的美國國力持續下降;其他國家離心力持續增加——這意味著美國霸權基礎動搖。但美國收割的鐮刀卻不能停——停了自己內部矛盾就要激化。所以美國就只能硬著頭皮去割——而且是一邊自身國力衰落,一邊更瘋狂的對外收割。

這就搞出了經濟危機。割韭菜這個東西,你想割的越多,那你的動作就得越大。所以美國這兩年放水時放的超級瘋狂,收水加息時動作又超級猛。

但問題是,這種玩法,不光打擊別人,其實對自家經濟體系尤其是金融體系,也同樣構成打擊。如果韭菜還沒死,或者死的還不夠,你自家就先爆雷,那收割就成了日本人了。

2008年金融海嘯,其實就是美國自己把自己玩脫了。不過當時美國底子還厚,而且中國出手相救,所以把危機給緩解了。但到了2023,現在美國底子比當年更虛,而且中美已經鬧掰,所以不僅沒人救,中國反而還有針對性的幫一幫小韭菜抗收割。結果就是新興國家還沒割倒幾個,美國自己的硅谷銀行先爆了。

硅谷銀行這一爆,就徹底拔下了美國的底褲——雖然美聯儲通過一邊加息一邊定向放水的流氓操作,暫時穩定住的局面。但大家心裡都明白,美國已經黔驢技窮,加息基本到頭了。

這些年美國放了天量的水,如果這次加息割不到足夠的韭菜,那這些濫發的美元就沒有足夠的實物資產支撐,接下來美債、美元的信用就將瘋狂坍塌,美國國力也將遭遇史詩級的重創。所以這一次的加息,肩負著輓救美元信用乃至美國國運的重任。

結果美聯儲一頓操作,新興國家都還沒怎麼爆,美國自己就已經到了自爆的邊緣。這樣一來,大家便都看明白了——美國這次真不行了。美元信用也將遭遇史詩級滑坡。

天下苦美久矣,以前是美國太狠太強,大家沒辦法。現在美國不行了,美元不行了,那大家無論是出於避免自己手上的美元接下來瘋狂貶值,還是出於逃脫美元潮汐的收割魔咒,都要開始拋棄美元。

這就有了全球去美元化的風潮的驟然加速。

這對美國來說是雪上加霜——美國必須靠美元潮汐的收割來賺取財富維持國力。但如果大家都不用美元了,你美元潮汐還怎麼用?最要命的是,美國這些年印了太多的美元——哪怕是全球分攤,通脹都已經有點壓不住。如果接下來大家都不用美元了,這些滯留海外的美元就只能回流美國——這會把美國的通脹逼上天際!

如果美國要想壓國內通脹,就只能通過加息收水,把這些超發的美元從市場上回收。可總量大到全球分攤都攤不動了的天量超發美元,你想把他們重新收回來,這得多高的利率?多強的縮表力度?這麼搞,美國經濟體系不崩潰才怪!

所以,形勢發展到現在,美國的這一輪美元潮汐,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反噬跡象——本想是想收割別人,但看這架勢,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收割自己!

而opec+的這次增產,更是把美國往自爆反噬的鬼門關上,又送了一程!

大家都知道,隨著硅谷銀行這一系列雷的引爆,現在美國已經不怎麼敢加息了,甚至連放狠話引導市場預期都必須謹慎。對美國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再加25個基點,完成之前的規劃後就高位橫盤,能撐多久撐多久,力爭在自己最後實在受不了之前,多引爆一些其他國家。

但opec+這一手,算是把美國乃至整個美系工業國又坑了個稀裡嘩啦。石油是工業之母,油價只要挺住甚至上漲,那全球通脹就肯定下不來。

這對不同國家,反應是不一樣的。

對美國來說,加息的直接理由是壓通脹。油價這麼玩,直接對美聯儲又形成倒逼——如果美聯儲加息,那經濟體系直接就會自爆;如果不加,國內通脹就會繼續上升——一個本國通脹不斷上升,本幣實際購買力不斷貶值的貨幣,其信用自然是不斷縮水的;至於美國經濟,也自然會因通脹加劇而更加危險,社會矛盾也會因此增加。而如果美聯儲放水——加息都打不下油價,一旦放水,那美國經濟和美元信用將迭加雙重傷害,通脹更是會飆到天際。

而歐日韓這幫美系工業國更慘——他們已經被美國割瘋了,現在opec+限產,能源價格上漲,它們又要被產油國割一刀,結果就是很可能先於美國自爆。

至於中國——按理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工業國,是opec+限產挺油價的受害者。但實際上,且不說中國有俄羅斯的廉價油氣,有長協供應,也有一定的能源自住能力,最關鍵的是,中國現在擔心的不是通脹而是通縮,所以油價上漲對中國造成的傷害遠不如通脹飆升的美系國家嚴重。甚至,中國還可以趁此機會,利用通脹和能源價格方面的相對優勢,搶歐日韓這些美系中高端工業國的飯碗。

所以,這在某種意義上,是能源國對美系工業國的反收割。而最關鍵的是,這種反收割,還不局限在一時的油價漲跌。對能源國乃至所有資源國,甚至中國這種工業國來說,他們本身就是美元霸權的長期受害者:

美國既要超發美元,又要維持美元的信用,不激起美元世界的惡性通脹。為了實現這種既要又要,就必須長期壓制大宗商品和大眾工業消費品價格——這實際上是損害了資源國和工業國的利益。這一次opec+在美元乃至美國經濟搖搖欲墜的當口捅上一刀,這等於是讓美元霸權雪上加霜。只要美元霸權動搖,那壓制商品的力量也會隨之削弱,美元垮多少,對實物商品的壓制力就會減弱多少;而無論是資源國,還是工業國,都將迎來商品價格向真正價值的正向回歸。而作為消費國的美國及其發達國家盟友,就將迎來資源國和工業生產國的聯合反攻倒算,從而喜提長期性的高通脹,並在這個過程中,把過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過程中賺取的超額財富,一點一點的吐出來,還給新興發展中國家!

這就是新興國家對美國的反向割韭菜!美國金融收割全球數十年,賺取了驚人的財富,但也在這個過程中掏空了自己的身子。這一次,當縱慾過度的美國,決定來一把大的,填補自己虧空時,虛弱的身子卻已經不足以支撐其揮舞那把重重的鐮刀。既然如此,受夠了美國欺凌盤剝的新興國家,也自然要聯合起來,在中國這個硬實力已不弱於美國的大哥帶領下,反戈一擊,將這把美國預設的定向割韭菜,變成對其之反向收割!

這便是所謂的攻守之勢異也!未來回過頭來看,硅谷銀行的爆雷,可以說是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出點,確認了美國與中國、霸權勢力與反霸勢力之間的趨勢逆轉。既然這個轉折點已經明確,那麼無論是之前處於守勢的中國,還是有所保留的opec+,乃至於騎牆觀望的巴西、東南亞甚至印度等其他國家,都會逐漸站出來,或者直接轉守為攻,或者加入反霸陣營——至至不濟,也要趁著這股勢,與美國和美元拉開距離。而這種大勢的逆轉,也勢必一步步擠壓美國、擠壓美聯儲本就所剩無幾的轉圜空間,將它最後的彈藥加速耗盡。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博弈第一歷史階段,霸權與反霸聯盟鬥爭的第一歷史階段,離最後的勝負節點,已經為時不遠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