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策劃了「殺死普京」?

北風

從上個月以來,俄烏衝突的走向越來越充滿「不確定性」。

從俄烏雙方的表態,以及美國和北約的「極力拱火」來看,俄烏雙方的「春季大決戰」似乎箭在弦上,無法避免。

可是在上個月,中國表達了在俄烏之間發揮橋梁作用,「推動停火停戰」的意願,並且國家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了通話。

兩國元首通話的細節雖然沒有透露,但是中國隨後公佈會派特使前往烏克蘭,烏克蘭也官宣委派新的駐華使節上任。

中烏元首通話能夠震動全球,證明全世界許多人都希望中國成為推動俄烏走向緩和的關鍵力量。

就在這一背景下,日前,兩架無人機在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上空爆炸,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震動效果和侮辱性都極強。

俄羅斯官方的第一時間通報裡,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認定是「烏克蘭政府指揮無人機刺殺普京」!

這是一場「改變戰爭烈度與趨勢」的襲擊。

過去一年多,俄烏衝突雖然逐漸焦灼,但戰場主要在烏克蘭,是俄羅斯壓著烏克蘭在打,空天軍對烏克蘭基礎設施和軍事基地各種狂轟濫炸。

當然,在過去一年多裡,烏克蘭利用「精確地情報支持」,也成功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俄羅斯邊境地區發動過幾次成功的「越境攻擊」。

烏克蘭「越境打擊」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警告俄羅斯人」,戰爭不可能只發生在烏克蘭國土,也會反推到俄羅斯本土來。

儘管烏克蘭過去有過幾次越境對俄羅斯油庫,機場的空襲或者爆破,可是直接讓無人機在「克里姆林宮爆炸」,甚至用無人機「刺殺普京」,那性質就截然不同了。

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導,第一架無人機是在5月3日凌晨2點27分在紅場周邊出現。

這架無人機在克里姆林宮周邊徘徊,最後在參議院上空爆炸,引發參議院殿頂著火。

在各方還在推測凌晨的無人機襲擊從何而來時,十幾分鐘後,第二架無人機再次在紅場上空盤旋。

第二架無人機最後在2點43分,飛到克里姆林宮頂部國旗旁邊爆炸。

兩場爆炸雖然都沒造成人員傷亡,可是無人機分別在參議院頂部和國旗桿周邊爆炸,已經是嚴重打臉莫斯科的防空和安保部門了。

雖然俄羅斯官方說克里姆林宮的電子戰防衛力量最終讓無人機失靈爆炸,可是讓對方「突襲到關鍵部位再爆炸」,這就是失敗的防禦。

普京在凌晨兩點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在克里姆林宮辦公,而且這樣兩架無人機,在沒有情報支援的環境下,外圍引爆,炸彈當量又很小,別說傷害普京,連一個安保人員都傷不到。

由此可見,這是一場「明知會失敗」,但依舊「執著於打臉」的突襲行動。

事件發生後,全球時政專家,都在分析:誰策劃了這場「殺死普京」?

第一嫌疑人,自然指向烏克蘭政府。俄羅斯官方目前已經認定是烏克蘭政府指揮了這場對普京的刺殺。

烏克蘭政府當然矢口否認!

客觀的說,這次「無人機刺殺」行動,與往日烏克蘭成功越境打擊俄羅斯目標的行動相比,烏克蘭在官方措辭上,以及媒體報導上,都有顯著差異。

過去這樣「長臉」的軍事行動,烏克蘭媒體都能弄到第一手視頻資料,這次卻「突然轉載俄羅斯報導」,明顯措手不及。

並且這次「無人機刺殺」行動,澤連斯基沒有處在「隱身靜默」的指揮狀態,而是正在北約國家芬蘭進行訪問。

芬蘭行程結束後,澤連斯基還要乘坐「公開航班」到荷蘭去訪問。

一個國家領導人在「出訪途中」,指揮執行對另一個國家元首的「斬首行動」,沒有先例,也不合邏輯。

這樣的挑釁「刺殺」,一旦俄羅斯反應過激,澤連斯基自己專機都有半路被轟的風險。

因此,烏克蘭政府官宣的「政府軍沒有參與」的表態,很大可能是真實的。

第二個嫌疑人,就是美國和烏克蘭現在咬死的「行凶者」,他們指責這是俄羅斯「自導自演」,為俄羅斯更大規模襲擊烏克蘭尋找藉口。

我的觀點是:烏克蘭和美國純粹是「無稽之談」!

實際上,從4月底到5月初,俄羅斯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轟炸沒有停止過。

雙方戰場交火的烈度也沒有減弱。

過去一年多,俄羅斯每次採取「更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都不是以「烏克蘭反殺俄羅斯本土」為藉口的。

所以不可能是「俄羅斯自導自演」的第一個原因,是俄羅斯不需要藉口。

第二個原因,則是兩架無人機在參議院和克宮國旗桿爆炸,這是非常侮辱性和打擊士氣的。

甚至會讓國民動搖對國家「完全掌控這場戰爭」的信任感。

即便是俄羅斯想要「自導自演」,也不會選擇這麼「侮辱自身」,並且對普京威信造成損害的「攻擊手段」。

第三個嫌疑人:是我們國際時政問題通常考慮的方向,當然也是「美狗和公知」經常攻擊我們的原因,那就是「全世界找不到兇手的惡劣事件」,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美國幹的」。

因為今年俄羅斯展現了「和談意向」,烏克蘭被戰爭絞肉機拖著,國內的戰爭意志也陷入疲態了。

最近美國又有銀行暴雷危機傳出。為了保住美國經濟不硬著陸,美國就需要「俄烏衝突繼續打下去」,直到烏克蘭戰死最後一個人。

因此在俄羅斯展現「和談」意向的情況下,直接發起「斬首普京」,就可以激發雙方「螺旋升級」的報復行動,將春季大決戰加速引燃。

從邏輯上,「美國幹的」這條邏輯鏈是通的。

不過我認為,美國CIA或軍方直接參與這次行動的可能性「並不大」。

雖然「壞事都是美國幹的」都成了政治正確,但是在俄烏衝突中,「不斷拱火,絕不陷入一兵一卒」是美國的陰險戰略。

而一旦「刺殺普京」的無人機調查,最終將美國軍隊或者情報部門卷進去,很可能導致美國的「提前下場」。

美國現在的目標是用烏克蘭作為耗材消耗俄羅斯,吸引歐洲資本,同時全身心遏制中國,美國但凡真的「衝在一線刺殺普京」,那真的就又給了我們「黃金二十年」了。

所以在刺殺事件後,美國無論是布林肯,還是白宮的表態,都很「詫異」,而且表現的毫不知情。

同時,美國反復強調「不支持烏克蘭越境打擊俄羅斯的任何目標」,我認為「美國官方」的撇清表態,大概率也是真的。

於是我們會發現,這場「無人機刺殺普京」事件,出現了可能是烏克蘭乾的,可能是俄羅斯自己乾的,可能是美國乾的,然後「三方的嫌疑又被一一排除」。

那麼,這次到底是「誰」策劃了「殺死普京」行動呢?

我認為這次「刺殺行動」選擇的時間節點,造成的「螺旋升級」影響,都和去年的一個事件很像。

那就是「炸毀北溪管道」事件。

去年炸毀北溪管道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德國「流露出想促成俄烏和談」的意向,並且表達了對俄羅斯的能源剛需「無可替代」。

隨後,俄羅斯和歐盟「轉圜」的最佳籌碼,俄羅斯與歐盟「能源共同體」的命脈,北溪管道就被炸了。

從此,歐盟內部再也沒有「推動俄烏停戰和談」的聲音了。

今天這場對普京的「無人機刺殺」,導致俄羅斯的梅德韋傑夫公開喊出了「肉體消滅澤連斯基」的口號。

這場刺殺,導致俄烏戰爭的螺旋升級,而我們過去幾個月與俄羅斯的聯繫,烏克蘭的互動,營造的一點點「和平氛圍與希望」,就這樣被破壞了。

去年的北溪管道被炸之後,也出現了「烏克蘭炸毀」,「俄羅斯自己炸毀」的羅生門。

不過最終各方證據指向「親近烏克蘭的民間團體」策劃並實施了那次爆破。

這次「無人機刺殺」行動,打臉意義大於「實際戰果」,因此「親近烏克蘭團體」操作,比CIA的刺殺專精團隊可能性更大。

因此我判斷,這次「刺殺普京」事件,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是「親近烏克蘭的團體」幹的。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就像美國利用歐洲的NGO組織一樣,親近「烏克蘭的團體」,本質上還是美國暗戳戳支持的。

美國最終利用「烏克蘭團體」這個白手套,實現了對俄烏衝突的「烈火烹油」。

這一切的目標,除了拯救美國自己的經濟,也是為了破壞我國的「和平正義努力」!

這次「無人機刺殺普京」,雖然沒有實質人員傷亡,可是帶來的戰爭螺旋升級以及讓我國的和平努力遙遙無期,這都為世界平添無數冤魂和血債。

這每一個冤魂,每一筆血債,都是美國的罪孽,最終都會反噬到美國的國運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