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打也難,和也難

貓哥的視界

5月9日是衛國戰爭勝利日,但是這個勝利日,俄羅斯距離勝利似乎還很遙遠。

先是克里姆林宮被無人機騎臉拉屎式襲擊,然後是瓦格納老闆普里戈津撂挑子,說要在過完勝利日從血戰了半年的巴赫穆特撤軍,最後閱兵場上那寒酸的一輛坦克,都給勝利日蒙上了一層陰影。

事實上,俄烏雙方打到現在,已經陷入了打也難,和也難的困局當中。

1、打也難

從2023年年初開始,外界就一直猜測,俄軍可能要搞一次大的春季攻勢。

有這種猜測非常容易理解。

首先俄羅斯在1月11日更換了「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由蘇羅維金換成了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所以有人猜測俄羅斯臨戰換將的目的就是為進攻做準備。

此外,去年俄軍新動員的部隊也已經訓練得差不多了。

目前俄軍在白俄羅斯動作頻頻,完全有能力集結20萬規模以上的部隊,從白俄羅斯方向向烏克蘭斜插一刀,讓烏軍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如果能拿下沃倫和利沃夫,就能徹底切斷烏克蘭從西方獲得援助的大動脈。

所以烏克蘭非常驚恐,開始通過在一些重要地段埋設地雷的方式,企圖阻滯俄方的春季攻勢。

但是3個月過去了,春季攻勢在哪呢?

白俄羅斯方向沒動靜,赫爾松方向沒動靜,哈爾科夫方向沒動靜,就連打了半年的巴赫穆特,都沒完全拿下!

至於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拿下整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也遠遠沒有達到。

就連曾經嚇得不行的烏軍都看出了俄軍的色厲內荏。

烏克蘭國防部首席情報局局長布達諾夫表示,「2023年3月31日,俄軍的另一次攻勢,即所謂的冬季春季攻勢,失敗了。我正式告訴你這個。」

那麼,為什麼俄軍的春季攻勢沒打起來呢?我們可以從軍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俄軍已經不是曾經那一支鋼鐵洪流的蘇軍了。

去年的俄軍的打法曾經非常蘇聯,喜歡用機械化戰爭那樣的大縱深突擊,強力撕開烏軍的戰線,造成敵軍的崩潰,然後再大規模地殲滅烏軍。

但是隨著單兵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的泛濫,這種過於依賴公路的突擊模式非常容易遭遇伏擊和偷襲,導致攻擊矛頭受阻。

所以俄軍後來不得不改變了作戰模式,從基輔撤軍,在臨近邊境地區製造數個包圍圈,然後慢慢啃。

但烏軍的防守決心幾乎超過了所有人的意料,俄軍不得不把巨大的兵力和裝備投入到啃骨頭當中。

但這種啃骨頭非常慢,比如俄軍最精銳的「鋼鐵怪獸師」150摩步師,打馬林卡這個只有1萬人口的小鎮,打了10個月竟然還拿不下來。

當俄軍整天干的都是這種啃骨頭的事情,就牽制了大量精力和重裝備,陷入了消耗戰。

我們發現,最近幾個月,老掉牙的T-54/55坦克,前蘇聯50年代生產的D30加農炮和MT-12反坦克炮開始頻繁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

顯然,這種消耗戰對俄軍的戰鬥力打擊是巨大的,不僅傷亡嚴重,武器裝備彈藥更是消耗過多。

所以最近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宣稱,俄軍筋疲力竭,已經喪失主動進攻能力。

從人力資源、武器裝備、彈藥、後勤和作戰意願上看,俄羅斯武裝力量已經不具備在烏克蘭戰場上發動全面的大規模進攻的能力。

第二,俄軍和瓦格納矛盾重重,配合作戰困難。

要說去年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最大的亮點,莫過於異軍突起的瓦格納了。

關注瓦格納的會發現,他們的重武器非常少,基本上就是一支輕步兵部隊,帶有一部分特種小隊的性質。

天生適合這種犬牙交錯的城市巷戰,所以瓦格納在這種零碎的小規模戰鬥中游刃有餘。

先是拿下了波帕斯納,然後又打下了雅科夫利夫卡,然後幾乎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巴赫穆特和索列達爾,目前已經把巴赫穆特佔領的差不多了。

瓦格納屬於普京的私兵。

這種私兵是天生不受正規軍待見的,現在表現越出色,越能襯托出俄軍的無能。

所以俄軍一直對瓦格納另眼相待,不僅克扣瓦格納的補給,還搶瓦格納的戰功。

比如瓦格納去年曾經從監獄裡招募了一批囚犯當兵,用來填巴赫穆特的屍山血海。

但招完一批就被俄羅斯國防部叫停了,現在瓦格納要招兵,要出去租房子設立募兵點。

還有今年1月13日,俄羅斯國防部宣佈俄軍已經完成了對巴赫姆特地區索列達爾的解放任務,完全佔領了這座城鎮。

但瓦格納老闆普里戈津卻痛斥俄軍搶功勞,說「巴赫穆特方圓50公里左右,只有瓦格納的戰士,他們控制巴赫穆特。」

在今年5月5日,普里戈津更是寫了一篇小作文,痛斥俄軍對瓦格納的打壓,包括「企圖人工製造飢餓」「切斷彈藥供應」,讓前線為國作戰的戰士白白犧牲,最終決定在5月10日撤軍。

本來應該並肩作戰的袍澤,鬧成了這個樣子,俄軍的進攻作戰還怎麼搞?

就算進攻作戰包圍了一些城市,你讓瓦格納去啃,瓦格納願意幹麼?

再加上俄羅斯內部政治勢力博弈,外部環境的和平調解,導致俄軍的春季攻勢一拖再拖。

一直拖到土地化凍,化凍後的翻漿土地就更不適合大規模重裝備機動,俄軍的攻勢也就不了了之了。

俄軍攻不動,而烏克蘭那邊也差不多。

很多人認為,隨著西方援助坦克和裝甲車的陸續到貨,烏軍的反攻動作會越來越積極。

目前,在東線阿夫迪夫卡方向,烏軍一天就把戰線成功反推1.5公里。

在東南扎波羅熱方向,烏軍從4萬人增兵至7萬多人,還部署了大量的北約重型裝甲部隊。

在南線赫爾松乃至克里米亞,烏軍已經在第聶伯河東岸渡河成功,不排除下一步進攻赫爾松甚至克里米亞。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全面的試探性進攻,它的目的是測試俄軍各條防線的火力強度,尋找俄軍的弱點。

然後通過一次大規模攻勢改變整個戰局,最起碼也要拿下扎波羅熱,切斷東線和南線俄軍的陸上聯繫。

對於這種傳聞,烏克蘭並沒有否認,但卻一直在推遲這種攻勢。

烏克蘭《外交政策》報導說,烏克蘭的大反攻被無限期推遲了。

《華盛頓郵報》報導,烏克蘭高層領導人正試圖降低人們的期望,被媒體大力宣傳的「烏軍大反攻」結果可能不會像宣傳的那樣好。

為什麼烏克蘭的反攻也不了了之了?

第一就是裝備問題。

很多人都覺得,你烏克蘭都拿了西方幾百輛主戰坦克,上千輛裝甲車了,這都是進攻型武器,不拿來進攻怎麼行?

但在現代戰爭中,發動進攻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工程.

主攻方向在哪裡?部隊在哪集結?進攻如何組織?後勤補給怎麼搞?戰場防空怎麼部署?彈藥囤積點放在哪裡?

你看,如果不做周密的計劃,拿了幾百輛坦克就琢磨進攻的話,那麼只會在烏克蘭曠野上成為一個個燃燒的火炬。

所以現在烏克蘭最關鍵的是做好進攻計劃,而且最關鍵的是做好防空。

否則在如今無人機、衛星滿天飛的戰場上,恐怕烏克蘭的攻勢還沒開始,彈藥儲備點、集結點都會遭到俄軍的重點空襲。

俄軍雖然精確制導武器不多,但打幾個彈藥庫還是足夠的。

所以今年年初以來,澤連斯基多次表示,希望西方盡快提供「愛國者」導彈。

目前據說美國已經答應提供愛國者防空導彈,但並未落實,所以在防空屏障搭好之前,烏克蘭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彈藥也是大問題。

根據美國透露的情況,烏軍庫存「海馬斯」制導火箭彈不到300發,155毫米炮彈僅有1萬發。

這點彈藥,在攻勢中能用3天就不錯了,現在知道為啥澤連斯基著急火燎地要求提供彈藥,連韓國炮彈也不放過了吧。

第二是訓練問題。

4月份,美國發生了一起絕密文件洩露事件,文件顯示:

美國對烏克蘭的春季反攻計劃缺乏信心,認為烏方在兵員訓練等各方面均存在不足,無法如預想一般「收復失地」。

不得不說,美國人看的很准,烏軍確實存在訓練不足的問題。

目前烏軍靠著抓壯丁,總共組建了12個旅,其中5個旅根本沒開始訓練,6個旅只有一半或者更少的裝備。

現代的裝甲部隊,不像過去發一把槍給你就能上戰場,而是需要接受系統的軍事訓練。

但現在烏克蘭並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以至於烏軍在巴赫穆特第60摩托化旅發視頻喊話澤連斯基。

說他們只接受了不到7天的訓練,接著就被送到有「絞肉機」之稱的巴赫穆特。

即便是在戰場上,「他們也沒有指揮官,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何去何從」。

這種速成炮灰,就算北約把先進坦克給他們,他們能掌握麼?

當然更關鍵的是,烏軍有時候打的不是軍事仗,而是政治仗。

經常會乾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扛著界樁去俄羅斯邊境擺拍,比如巴赫穆特火力並不佔優的烏軍還強攻俄軍陣地等等。

這都是政治干預軍事鬧的笑話。

現在烏克蘭拿西方軍援,在作戰的時候就往往要考慮如何才能向金主交代。

在這種KPI的要求下,很可能會採取一些「冒險主義」,而不是「詳細的偵察」來制定作戰行動,增加烏軍戰略潰敗的風險。

當然,除了軍事因素,雙方的經濟也不足以再支持大的進攻戰鬥了。

俄羅斯這邊,雖然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各類礦產資源,還有大量的土地和糧食,但這些基礎原材料,只能確保俄羅斯國家正常運轉。

民眾不會因為糧食問題而出現不穩,但在支撐現代戰爭方面,卻多有不足。

大家都知道,打仗就是打錢,彈藥生產、人員工資、陣亡撫卹,都要錢,錢從哪來?

過去俄羅斯靠石油、天然氣出口歐洲賺錢,但如今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的制裁項目超過了1萬項,讓俄羅斯能源收入受到巨大打擊。

俄羅斯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政府第一季度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近21%至5.7萬億盧布。

其中,能源收入暴跌45%至1.64萬億盧布,這直接導致俄羅斯第一季度預算赤字暴增,漲到了2.4萬億盧布(289.3億美元)。

2.4萬億盧布啥概念?

基本上相當於2022年全年赤字的三分之二還多。

這只過去了三個月,如果俄羅斯無法開闢新財源,恐怕2023年俄羅斯預算赤字要達到2022年的3倍!

目前,俄羅斯吃財政飯的人員已經有大概18900人開始被拖欠工資。

為了搞錢,俄羅斯可以說啥法子都使了,包括讓政府控制的寡頭的企業「上繳利潤」。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長沃洛金還對外宣佈,俄羅斯將修改法律,取消對海外公民的優惠政策,將對所有跑到國外的俄羅斯寡頭提高徵稅。

從寡頭身上搞錢,的確是彌補國庫缺錢的招數,但並不長遠,以後沒寡頭可敲了咋辦?

根據專家估算,如果俄羅斯發動攻勢,每月在戰爭上的花費就高達100億美元,俄羅斯現在這麼困難,上哪找這100億美元去?

烏克蘭這邊就更不好過了,經濟直接在崩潰的邊緣。

根據烏經濟部估計,2022年烏GDP下降了30.4%,創下歷史上最大降幅。

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和前國防部長蓋茨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指出:

烏經濟正在衰退,基礎設施正在崩潰,大部分礦產資源也在流失,大量工業潛力和農業用地處在俄羅斯控制之下,烏克蘭經濟「已經被徹底摧毀」。

烏克蘭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完全依賴於西方輸血。

可是現在西方的血,也越來越不夠了。

目前歐洲經歷了能源高價和製造業外逃,已經元氣大傷,越來越多的國家準備抽身。

比如法國馬克龍,自從訪問中國回去後,就變得強硬了很多。

前不久歐盟通過一項計劃,擬再撥款20億歐元採購彈藥去援助烏克蘭,這任務是給法國、德國和波蘭的。

但是法國不幹了,直接否決了這一計劃。

美國雖然剛剛批准了對烏克蘭8億美元的援助,但國內同樣不好過.

財政困難、美債和銀行爆雷風險,都成了制約美國援助烏克蘭的因素。

甚至美國19名共和黨人已經向拜登致函,敦促拜登停止向烏克蘭提供「無節制」的援助。

所以烏克蘭再像去年那樣海量地拿西方援助,已經不太可能了,這些都極大制約烏克蘭戰爭能力。

2、和也難

整個3月和4月,世界各國都在為和平做出努力。

中國、巴西、印度乃至法國都表示願意調解,其實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坡下驢的最好機會。

但從現在來看,雙方都沒有給出明確答復,最多說願意考慮。

這種表態就跟你出去買衣服說「我考慮一下」一樣,基本上就是拒絕了。

為什麼俄烏停戰這麼難?原因有三:

一是雙方條件差距,根本談不攏。

既然要停戰,那肯定要談判,而談判是妥協的藝術,可是現在,俄烏可用來妥協的餘地,實在不多。

俄烏去年不是沒談判過,但你看烏克蘭提的啥條件?

烏克蘭所有的主權,俄羅斯軍隊必須撤出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

但這麼一來,普京不是白忙活了麼?

不僅沒拿到東烏土地,連克里米亞也賠進去了,相當於承認自己失敗。

要知道,俄國人的歷史,從來不會給一個軍事失敗的領導人好臉色。

尼古拉一世因為克里米亞戰爭失利而自殺,尼古拉二世因為一戰失敗而被革命者推翻,最後被打死在地下室。

普京之所以能統治20年,關鍵在於他能帶領俄羅斯取得不斷的軍事勝利(車臣、格魯吉亞、克里米亞等),這樣才能震懾住宵小。

可是如果他透露出一絲軟弱,馬上就會被民意撕碎。

所以去年的俄烏談判,基本上都無疾而終了。

從去年年底開始陷入僵持狀態後,俄烏雙方又隔空試探,扔出了彼此的條件。

烏克蘭提了十條:

1、俄羅斯從俄烏軍事衝突開始後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上撤軍。

2、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俄羅斯議會需要通過《賠償法》,將俄羅斯聯邦迄今為止被西方扣留的資產、黃金和外匯儲備全部轉移到烏克蘭,當作是對烏克蘭的賠償。

3、在25年的時間內,俄羅斯需要再向烏克蘭支付2000億歐元或者等額的「額外賠款」。

4、從2023年開始,俄羅斯必須連續5年免費為烏克蘭供應天然氣。

5、在2024年之前,俄羅斯需要在聯合國或者其他國際組織的支持下,在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

6、俄羅斯需要對其歐洲國土部分進行「非軍事化」處理,除了烏拉爾之外,不允許俄軍作戰部隊存在。

7、俄羅斯軍隊的規模應當進行削減,控制到60萬人的水平。

8、俄羅斯必須允許國際觀察員觀察其所有軍事設施,即使是俄羅斯最秘密的設施也要處於國際觀察員的觀察之下。

9、俄羅斯需要在國際代表的監督下,對其國家杜馬進行特別選舉。

10、俄羅斯需要在國際代表的監督下,提前舉行俄羅斯聯邦總統選舉。

俄羅斯也提了十條:

1、西方停止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援助,烏方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2、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和歐盟,保持中立狀態。

3、烏克蘭成為無核國家,同時向世界作出承諾。

4、烏克蘭承認當前的國界,向國際社會宣佈承認。

5、特別軍事行動目標要實現,烏克蘭要去軍事化、去納粹化。

6、維護在烏俄語公民的權益。

7、俄羅斯與烏克蘭全面敞開交往,跨境道路暢通。

8、停止對俄羅斯及其公民的制裁。

9、烏克蘭要重新恢復與俄羅斯的法律合約關係。

10、烏克蘭需要利用現有的西方援助開展重建工作。

你看雙方這條件,基本上就是南轅北轍,怎麼可能談得攏?

就算雙方坐下來,恐怕一條都談不下去,不打起來就不錯了。

二是無論俄烏內部,都有不少不願意停戰的力量。

停戰符合俄烏兩國人民的利益,但俄烏兩國都不是鐵板一塊,在國內都有大量不願意停戰的力量。

俄羅斯這邊是皇俄派。

皇俄派是一個奇葩的派別,明明俄羅斯已經今非昔比,力量衰弱到打個烏克蘭都困難,但這個派別仍然認為俄羅斯應該總動員,把國土恢復到沙俄時代。

拜託!睜眼看看世界吧!

現在不是那個隨便可以搶土地的時代了!

但皇俄派卻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一個勁上躥下跳,因為口號非常有煽動性,在俄羅斯國內是有不少支持者的。

比如那個斯特列科夫,在俄羅斯官方沒有表態的情況下,憑著一個人力量奪回了克里米亞,被中國網友稱為「俄羅斯岳飛」。

但是咱們冷靜下來想想,搞回克里米亞,斯特列科夫得到了巨大聲譽,但對俄羅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俄羅斯經濟仍然依賴西方的時候,搞出這麼個事,讓2014年開始俄羅斯陷入制裁和打壓。

打斷了俄羅斯整個國家崛起的歷史進程,甚至某種意義上說,去年開始的俄烏戰爭,幾十萬人傷亡,上千萬人流離失所,導火索都是拜斯特列科夫點燃的。

面對平民的苦難,皇俄派那種虛幻的榮譽感和領土滿足感,真的那麼重要麼?

但斯特列科夫絲毫不覺得自己以個人綁架國家的行為不妥,反而在網上懟天懟地懟空氣。

一個勁地煽動俄羅斯搞總動員,正式向烏克蘭宣戰,打一場堂堂正正的國戰。

現在普京對皇俄派是利用+安撫,但一旦和談,信不信皇俄派馬上跳出來反對?

明面上破壞和談他們不好說,但在和談關鍵時候,在邊境地區製造一個特殊事件(比如冒充烏軍屠殺平民),還是能做得到的。

而烏克蘭這邊呢?

和俄羅斯這邊差不多,只不過反對停戰的,是烏克蘭軍方高層。

還記得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拿著大筆美國軍援,但物資卻很少能發到前線。

大部分都被四大家族拿著倒賣了,大發戰爭財,有時候這些戰略物資甚至被地下黨想辦法買走送到了解放區。

所以電視劇《潛伏》有一句經典台詞,「你看現在那些為官的,嘴上都是主義,這心裡全是生意。」

歷史上這一幕,現在正在真真切切在烏克蘭上演。

前不久,一段烏克蘭華人拍攝的視頻顯示,當地超市正在甩賣北約口糧,超市裡隨處可見的都是各種軍用罐裝食品或者是速食食品。

一線的烏軍,都拿不到這麼好這麼豐富的軍糧。

其實賣點軍糧都是小意思了,還有大批武器彈藥,莫名其妙地就進了黑市。

美國資深記者西摩·赫什曾爆料:

西方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正被當地指揮官賣給黑市,隨後大量湧入波蘭、羅馬尼亞等烏克蘭鄰國。

西方媒體早已知悉此事,但卻選擇沉默。

最搞笑的是,俄羅斯在波蘭一個記者,花了4000美元,就從烏克蘭黑市商人那裡買到了一架無人機。

賣家不僅幫忙送到了波蘭,而且聲稱,還有小型武器或防彈衣,「標槍」反坦克導彈、NLAW反坦克導彈、「彈簧刀」無人機等軍火售賣。

如果不是烏軍高層運作,這些軍事物資是怎麼流到市場的?

對烏軍高官來說,亂世就是舞台,也是發戰爭財的機會。

所以最不希望戰爭停止的,就是烏軍高層,因為戰爭停止了,他們的財路也就斷了。

所以他們也有可能在俄烏和談之時,隨便製造一個事件(比如轟炸扎波羅熱核電站),借此破壞整個和談計劃。

三是域外國家博弈。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是不是停戰,怎麼停戰,已經不是俄烏說了算了,而是世界其他國家說了算了。

目前在俄烏停戰問題上,世界國家明顯分了兩派:

一派是以中國為代表,包括部分歐洲國家(法國,匈牙利,半個德國),另一派是英美+親美歐洲勢力(立陶宛、波蘭等)。

這兩派博弈的核心在於,歐洲何處去?

中國希望歐洲成為世界一極,推動世界多極化,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緩解中國身上美國越來越重的壓力。

美國希望控制歐洲,收割歐洲。

要知道,美國作為亞歐大陸世界島上的域外國家,一旦失去對亞歐大陸掌控,那還談何世界霸權?

如果俄歐融合甚至中俄歐融合,歐洲人才、科技資本和中國製造業能力以及俄羅斯資源疊加,力量將超過美國,成為新的世界霸權。

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

所以,俄烏戰爭是戰是和,已經成為中美兩大國戰略博弈前沿陣地。

目前,中國已經在法國和德國身上打開了一些突破口,比如馬克龍回國後四處宣揚歐洲主權論,這是中國希望看到的。

更希望歐洲(最起碼是法德)能夠站在歐洲人的立場上,不要被美國人忽悠瘸了,想想停戰後受益的真正是誰。

但是,美國對歐洲的滲透太過嚴重,歐洲很難徹底擺脫美國掌控。

所以停戰的事情不僅美國會破壞,就連歐洲很多國家也會跳出來反對。

比如中國的調停俄烏衝突方案出爐後,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就公開發表言論稱:自己「對北京試圖促成烏克蘭和談的前景持悲觀態度」,「我認為中國不是一個好的調停人」。

所以關於和談這事,雖然大家都在說,也都嚷嚷著調停,但無論俄烏內部、俄烏之間還是俄烏之外,都有太多太多的掣肘因素。

隨便一個突發事件(比如無人機空襲克里姆林宮)都能影響到和談結果,要想短時間實現停戰,並不現實。

3、俄烏戰場僵持對全球影響

目前俄烏雙方處於一個戰也難,和也難的僵持狀態,對全球局勢都會帶來深遠影響。

第一就是冤大頭歐洲,一定會被拖殘。

歐洲給了烏克蘭那麼多支持,買能源多花了那麼多錢,最終呢?

仍然沒有看到烏克蘭取得勝利的希望。

相反,歐洲卻被這場戰爭搞的元氣大傷,如果俄烏始終無法停戰,那麼根本不可能和俄羅斯好好談一談能源問題。

現在北溪管道被炸了,雖然俄羅斯說還有備用線,修修就能用,但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敢接這個茬。

這樣一來,歐盟能源結構性短缺問題就很難解決。

能源短缺帶來的問題不僅僅是燒不起天然氣取暖,燒不起汽油,而是歐洲國家的工業生產成本提升。

因為石化產品的覆蓋範圍非常廣,所以帶來的是歐洲生產成本的整體提升,這在當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可是要命的事情。

受能源價格暴漲等因素影響,歐洲許多能源密集型企業不得不減產甚至停產,或者進行產能轉移,這加劇了人們對歐洲「去工業化」的擔憂。

法國企業運動組織主席 喬弗里·魯·德·貝芝葉就說,美國有頁岩氣,他們開採頁岩氣,這使他們(美國)非常有競爭力,我們的能源價格比美國貴4到5倍。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會引起真正的問題,那就是歐洲的去工業化。

不僅如此,美國還趁機通過巨額補貼吸引歐洲企業。

美國在今年8月通過了《通脹削減法案》,其中部分條款涉及為本土製造的電動汽車產業提供高額補貼,引發歐洲多國不滿。

如果歐洲去工業化了,但在民選國家又沒有政客敢砍福利,那就只能印錢發錢。

導致本來已經很嚴重的歐洲通脹雪上加霜,這都將削弱歐盟的經濟潛力,導致歐盟陷入衰退。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1-2月,中國對歐盟出口下降5%,這說明歐盟外貿需求下降,歐洲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衰退。

第二是俄羅斯向東發展,融入大中華經濟圈已經不可避免。

俄烏戰爭打了一年,俄羅斯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倒向中國。

在俄烏衝突一週年之際,日媒《全日本新聞網》(ANN)寫了一篇酸溜溜的報導,說制裁對於俄民眾生活的影響並不如預期得大。

商場裡撤出的西方品牌專櫃如阿迪達斯、耐克等,迅速被李寧、安踏、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取而代之;

原來的奔馳車廠被俄企收購後,也預計將生產中國汽車品牌紅旗;

就連退出俄羅斯的可口可樂,迅速被中國中糧生產的可口可樂給替代了。

對於這種情況,俄羅斯的心情有點複雜。

俄羅斯被踢出SWIFT系統後,俄羅斯試圖用雙邊本幣互換來解決能源出口的問題。

本來人民幣是俄羅斯可供選擇最好的貨幣標的,但是俄羅斯不願與中國經濟綁架太深,所以與其他國家也試圖用貨幣互換來解決。

但問題是,你賣石油賺了人民幣,可以反手拿來買中國的商品啊!不論你買什麼都管夠!

可是你拿了其他國家的貨幣,能拿來買什麼?

比如最近拉夫羅夫就抱怨,俄羅斯向印度出口大量石油天然氣,換回來是數百億花不出去的印度盧比。

印度除了少量工業產品,又能向俄羅斯提供什麼呢?神油麼?

最終俄羅斯不得不終止與印度的盧比交易,雙方經過艱苦談判,最後決定用人民幣作為俄羅斯與印度貿易結算貨幣。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現在俄羅斯雖然有點不情願,但是大勢之下,也只能接受與大中華經濟圈深度融合的趨勢。

所以我們看到,俄烏戰爭僵持,美西方強行與全球能源出口佔比超過12%的俄羅斯硬脫鈎,反而強化了中國的能源自主安全以及製造業中心的地位。

第三,俄烏戰爭僵持將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跨境結算迅猛發展。

通過俄羅斯與印度的貨幣互換遇到挫折說明,與不發達國家貿易如果要脫離SWIFT系統,要實現去美元化還是很難的。

但是中國卻有更為高明的方案。

最近中國外交開始發力,邀請沙特、伊朗、加納、巴西、等國家元首訪華,中國領導人訪問俄羅斯,邀請中亞幾個斯坦外長訪華.

這些邀請的對象都是能源輸出國,大部分國家對中國都是貿易順差。

中國的方案就是在美聯儲加息,全球出現美元荒的時期,越來越多的國家陷入外匯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時候,中國以自己巨額外匯順差獲得的外匯,為外匯荒的資源國家提供貸款。

這樣一來,這些為了還債,只能通過向中國出口資源獲取人民幣。

不僅解決了中國能源、原材料進口去美元化的目標,還順帶解決了中國美元外匯太多消化不完的問題。

當然,這裡面更深的層次就是簽署一帶一路協議,中方提供貸款,獲取礦山、鐵路、港口的建設與經營權,為中國的能源安全、資源安全,才會有堅實保證。

這種模式成熟後,可以擴大到中國所有貿易國家,人民幣跨境結算必將迎來突破性爆發。

4、全球去美元化已成氣候

2020年以來,美國的不負責任放水,把世界搞的一地雞毛,然後又激進加息製造全球美元荒。

美元回流,導致不止一個國家遇到外匯危機和債務危機,甚至國家破產的都大有人在,世界各國怨聲載道。

隨後把俄羅斯踢出SWIFT,更是惹了眾怒,要知道,很多國家和俄羅斯貿易都依賴SWIFT。

賣給俄羅斯的東西需要SWIFT收貨款,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也要用SWIFT付賬,現在都用不了了,我的貿易咋做?

我的損失你美國負責麼?

中俄有貨幣互換協議也有自己的支付系統,受影響不大,但其他國家咋辦?

難道用飛機拉著黃金去交易嗎?

美國在台海拱火也讓更多國家緊張,如果美國把中國踢出SWIFT咋辦?

要知道中國的貿易體量可比俄羅斯大多了,不用SWIFT買俄羅斯石油無非換個賣家,但如果將中國踢出SWIFT,那還怎麼和中國做生意?

中國一個打火機要1人民幣,買其他國家的打火機要7人民幣,多出來的6塊錢不就是憑白增加的成本麼?

美國給不給補貼?

所以,無論是出於對自身金融安全的考慮,還是對經貿利益的訴求,很多國家正在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尋求可以替代美元的交易貨幣,由此形成了「去美元化」。

中國現在正在搞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方提供外匯貸款模式,恰好契合大部分國家去美元化需求。

中國提供基建,又提供貸款,雖然事後要還債,但主要是人民幣債務。

有資源賣資源,沒資源賣資產(鐵路、港口、礦山經營權),反正中國啥都可以談,而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與過去美元債務相比,確實是友好太多。

美元能成為全球結算貨幣是因為過去美國一直源源不斷對外輸出美元,而美元輸出的渠道有兩個:

一個是貿易輸出(對外貿易逆差),但前提是你得有美國需要的商品,對於大多數只能賣資源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通過貿易渠道拿到美元是很難的。

所以這個渠道基本被擁有強大工業製造業能力的國家壟斷;

另一個渠道就是資本輸出,通過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美元投資與貸款輸出美元,現在這個渠道卻受到中國「一帶一路」的強勁挑戰。

如果美國通過資本輸出美元的渠道被掐斷,對於全球大多數國家而言,貿易結算去美元化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回想從2021年10月開始,美國就拼命在俄烏衝突中拱火澆油。

俄烏戰爭爆發固然讓美國吸了一波歐洲的血,但是一系列陰差陽錯的變化卻無意中敲響了美元的喪鐘。

正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