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北斗合作協議一簽,停了3年的北斗衛星發射,突然就重啓了

科羅廖夫

攜帶了GEO-4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

隨著中俄兩國簽署互設格洛納斯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地面站協議,成立專門負責衛星導航領域合作的分委會。中國與俄羅斯在導航衛星領域上的合作深度與廣度都達到了歷史新高。

這既可以是一個進一步加強北斗系統在全球範圍內導航性能的機遇,也可以是一場針對北斗系統性能的考驗。而為了應對這種機遇與挑戰,中國自然有必要發射更多的北斗衛星,進一步完善導航星座。而這也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前段時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了一顆編號為GEO-4星的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發射任務。作為北斗系統的第56顆衛星,GEO-4星將前往軌道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在那裡,它將暫時與6顆北斗二號和3顆北斗三號同步軌道衛星共事,進一步加強北斗導航系統在同步軌道高度上的導航數據精度。

而在不遠的未來北斗二號完全退役後,GEO-4星則將繼續作為北斗三號的一員,承擔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同步軌道上的定位需求。並與未來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一起,服務全球。

不過,比起在這裡展望尚不清晰的未來,此次北斗GEO-4星發射任務的一個細節倒是值得當下的我們關注一番。那就是在這次發射任務中,由北京航天城完成組裝的GEO-4星並沒有像往次發射任務一樣,租用安-124等海外包機進行跨區轉運,而是由國產的運-20運輸機執飛整星運輸任務。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航天之所以會在21世紀迎來高速發展期,許多衛星能夠越做越大、越做越重,甚至還能夠發射空間站組件。

除了是因為我們的重載火箭技術越來越先進,能夠生產出大尺寸、大載荷的長征5號系列重載火箭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航天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租用安-124等商業大型運輸機,對大型航天載荷進行跨區轉運。

千萬不要小看跨區轉運的重要性。要知道,衛星發射場為了滿足保密需求以及確保火箭在發射失敗的情況下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附帶損傷,往往需要選址在遠離人煙的地方。

地處沙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例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雖然名字裡帶酒泉,但它其實在位於阿拉善旗巴丹吉林沙漠的一片綠洲中。方圓一百多公里不能說是荒無人煙吧,至少也算得上是人跡罕至。不光航天載荷需要從外地運往發射場,就連火箭本身,也得從外地運進來。

在長征五號火箭誕生前,中國國產火箭的最大箭體直徑會一直限制在3.35米的水平,除了是因為當時的我們缺乏大直徑火箭的研發生產技術外,也是因為承擔轉運任務的火車只能承載這個直徑的箭體。

運輸長征二號火箭的運載火車

而長征五號火箭能將直徑拓展到5米的客觀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它的專職發射場在海南文昌,無論是火箭自身還是大型載荷都能直接坐船過去。

正因如此,坐落於四川群山之中的西昌發射場才會高度依賴航空運輸作為主要的載荷轉運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載荷的衛星如果不想出現因為向運輸機貨艙空間妥協而導致性能下降的問題,那就只能想辦法用更大的運輸機來運輸。而彼時在國際市場上承擔大件運輸租賃工作的安-124運輸機也就理所應當的成為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機場的常客。

2020年6月發射的北斗三號-G3星,就是我們租用了一架俄羅斯伏爾加-第聶伯航空的安-124運輸機承擔的轉運任務。

安-124運輸北斗三號-G3星

不過租安-124轉運衛星雖然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這麼做也存在諸多問題。因為伏爾加-第聶伯航空公司只有10架安-124,而它們的業務也很繁忙。一旦這些運輸機的飛行排期與我們制定的發射計劃產生衝突,我們總不能找對面求情吧。

更何況,我們能租到安-124是因為現在是和平時期。一旦中國與美國、印度或其他國家爆發軍事衝突,而我們又急需在西昌發射衛星補充星座的話。且不說租飛機轉運這事還靠不靠譜,到時候有沒有公司會租給我們飛機都是個問題。

因此,在解放軍運-20運輸機的數量足夠多、貨艙容積足夠大的情況下,讓運-20承擔起轉運任務,也就成為了勢在必然的趨勢。

畢竟,我們當初會租安-124運輸機進行轉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彼時的解放軍戰略運輸機部隊就沒有多少多餘的運輸機能夠拿來執行這些衛星運輸任務,而不是說我們衛星的體積已經大到了只有安-124能運。

所以在運-20運輸機的數量已經充裕到能夠在去年同時參加長春、奧地利航展,順便支援巴基斯坦救災的情況下,勻出1架出來執行衛星轉運任務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更何況北斗衛星本身就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在戰時極有可能遭到敵方針對性打擊。而此次運-20承擔轉運任務,則可以有力的驗證解放軍的衛星補充能力。即便未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需要執行高強度的衛星發射任務,在運-20的協助下,這也不是什麼問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