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問題:「極限情景」的出現概率

Chairman Rabbit

目前,台灣地區與美國均已進入領導人選舉季,結果將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裡塵埃落定。具體而言,台灣地區新一任領導人將在2024年1月確定;美國新一任總統將在2024年11月確定,2025年1月上任。該兩個選舉的結果(及其組合),對未來若干年台海形勢、中美關係、東亞地緣政治、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台海局勢素來是人們極為關心的問題。原因大概幾方面:        

一,這是涉關國家統一,中華民族劃時代的大事。從小到大的教育熏陶,使得國人都能本能看到這件事的重要性(無論抱怎樣的態度、觀點和想法);

二,大多人當下都不願看到發生「驚濤駭浪」的極端情形——無論是軍事衝突,還是系統升級的制裁。因為,這些事情一旦發生,將在很長時間里改變許多事物運行的基本假設與條件,可能徹底的「範式挪移」;

三,這個問題,大家總在說,在想,冥冥之中,似乎它是有一些自己的邏輯的,對普通人來說,這是一個影響極大、不可控、無法預測的外部因素,因此會帶給人很大的不安和焦慮。         

現在,台灣地區和美國的進展更豐富了,可以進行一些分析和判斷了。由於局勢太複雜,人們可能普遍需要相對簡單、直接、甚至「粗暴」一點的結論,並把結果「概率化」。         

今天我們就簡單聊聊。直接上判斷和結論,就不分析過程了。各位看官不妨一聽。         

1.台海問題的「極限情景」:即中國大陸政府因應台海局勢,採取必要的手段。這種手段將被美/西方視為「改變台海現狀」。請注意,軍事手段只是其中之一:大規模的對台經濟制裁也可能被視為嘗試「改變現狀」。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等早已在幾十年前「埋下伏筆」。     

2.台海問題「極限情景」的觸發因素:未來一段時間,觸發情景可能只有一種,即美台合謀,突破底線,謀求改變現狀。據此,我們選擇採取必要的手段(軍事、外交、經濟等)進行有力回擊。         

3.台海問題發生「極限情景」的「必要條件」不可或缺條件:台海問題出現「極端情景」,最終當然需要中國大陸政府的行動,所謂最後的「扣扳機」,以此掌握根本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但在未來一段時間,誘發因素依然是美國和台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觸發極限情景的前提是,美國政府和台灣地區政府合謀。在美國沒有同意前,台灣不會自行「改變現狀」;反過來,美國牽頭挑事,如果台灣不配合,也不會有結果。所以,需要美台合謀共振。         

4.「極端情景」與「驚濤駭浪」的呈現與展開——俄烏版本:俄羅斯選擇的應對手段是軍事。但軍事衝突只是「戰場」之一,這個戰場,美/西方本無意直接參與(「直接」參與,指派遣自己的部隊)。他們希望局限於提供軍事資源及技術支持,在此之外,更希望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制裁實現目標。小目標:讓俄羅斯放棄烏克蘭;中目標:把俄羅斯經濟打回幾十年前;大目標:推動俄羅斯的政權更替。

5.「極端情景」與「驚濤駭浪」——台海版本:可以推演,對台海問題:軍事上,美/西方也無意直接參與,但會積極「間接」參與——例如提供軍事資源及技術等。美/西方希望的「主戰場」,仍將是經濟、金融、外交、社會文化、輿論等,主要的工具手段就是制裁。這個「戰場」,和軍事是無關的:它不會因為軍事結果的改變而改變:換言之,即使大陸輕易取得台海軍事目標,美/西方仍然會繼續進行制裁——直到他們認為能夠達到目標(小目標、中目標、大目標)為止,抑或他們認為任何目標都無法達成(但坐實這一條需假以時日)。         

6.「美」與「西方」——美國將是帶頭者,其他國家都是跟隨者,按跟班順序,依次為:1)「四眼仔」(英國、澳洲、加拿大、新西蘭);2)北歐國家(瑞典、荷蘭、丹麥等);3)中歐大國(法國、德國、瑞士);4)親西方的東歐國家(當年Rumsfeld口中的「新歐洲」:立陶宛、烏克蘭、波蘭、匈牙利……當然具體也要看屆時各國政治環境);5)南歐國家(「PIGS」)。此外,日本、韓國將積極追隨,日本可能也會遠較韓國激進,甚至取態可能接近「四眼仔」。但,如果美國不挑頭的話,「樹倒猢猻散」。如果這個事情很持久,則「美」與「西方」、「日韓」也會發生矛盾,反華聯盟是有可能瓦解的——譬如,經歷了三到五年,看不到達成「目標」(小、中、大目標)的任何希望,就可能散伙了。         

7.聚焦美國——「美國」內部的反華政治力量:希望與中國大體保持現狀關係的美國政黨政府,並不會導致「極端情景」;只有不惜代價,將反華推到政治議程最高位置,不斷挑戰與突破我們底線的政治力量,才有可能導致「極端情形」。此力量來自共和黨,而非民主黨。民主黨雖會對我們持續批評,也會參與制定打擊中國的政策,但在台海問題上,總體將保持理性與克制——無論是當權建制派,還是將來有機會衝刺政壇的「進步主義者」/社會主義者。這兩年,我們覺得中美關係不太好,但也談不上有特別大的危機,這和Biden在台上有關。當然,我們可能覺得Pelosi竄台負面影響很大,但Pelosi竄台有民主黨在美國國內面臨政治情勢的問題,同時,我們沒有參照,沒有與共和黨當政的情形做比較。如果共和黨當政,情況將壞得多。         

8.哪個「共和黨」?——Trump化、MAGA化的共和黨。我們說共和黨上台,中美關係就會更惡化。當年不是說共和黨上台和中國關係會好麼?共和黨講現實主義,可以談商貿合作,求同存異。尼克松/基辛格、列根、老布殊、小布殊,不都是共和黨麼。和中國也還可以呀。所以,需說明,和中國發生衝突的,是Trump化、MAGA化、右翼民粹化的「新」共和黨。他們將美國所有國內問題外部化到中國,相信中國是美國的存在威脅,不相信美國精英政客的對華政策。         

9.哪個「MAGA」——Trump本人?Trump徹底改變了共和黨和美國右翼政治。後來,出現了許多效仿Trump、受到Trump扶持的政客,包括角逐共和黨初選的「二號熱門」佛羅里達州長Ron DeSantis。但我認為,視界裡,沒有任何一個可能當選美國總統的MAGA政客像Trump一樣關注中國。我們就說Ron DeSantis,他對中國絕不會有任何好話,但他的競選主題偏重美國國內問題(從「文化戰爭」與文化革命,到限制大企業),在國際事務上,預計他會更接近主流華盛頓政客。所以,我們只需要關心Trump本人。         

10.哪個美國「政府」?——白宮。美國是權力分立的,在諸多政治力量裡,誰更能破壞中美關係?從實際權力看,是美國國會(立法者),因為他們可以樹立反華法律,限定白宮的行為。但他們所有的行為,都止於立法,不能採取更進一步的挑唆行為。然後,任何一個國會議員,或一群的國會議員,或國會領導(多數黨領袖/議長),都不能代表全體國會,也不能代表美國政府,他們仍然是代表自己及選區選民。國會議員的個別和集體行動、國會議員的動議和立法行為,肯定會影響中美關係,並且能夠限定白宮的政策選擇,但考慮到美國政治的複雜性,美國國會及議員權能的有限性和相對性,要找一個「抓手」,找一個對美國外交政策擔負「主體責任」者,中國政府還是會選擇白宮:在對國會「放棄治療」之後,看白宮會具體採取什麼樣的行為。所以,白宮沒有具體行動,也不會觸發極端情景。         

11.綜上,最有可能顛覆、摧毀中美關係基礎的,是在2024年當選總統的Trump——如果Trump在2024年當選美國總統,他將致力於把美國外交政策注意力從俄烏徹底轉移到中國,並全力聚合兩黨資源,讓美國「槍口一致對外」。屆時,對俄烏問題身心俱疲的歐洲也只能改弦易張。上任100日內,Trump就將推出無數的反華政策,重新追溯新冠疫情,加碼貿易戰與對華制裁,並且極力挑撥兩岸關係,以倒逼促成台海衝突為己任。另外,以我對Trump及MAGA的理解,Trump不會讓美國直接參與軍事行動,只是提供軍事資源、技術,但會專注制裁。(這一條也決定了:美國不直接參與,日本也不會直接參與,最多也只提供軍事資源、技術)。在一定的時間裡,美國的盟友(西方與日韓)將在美國的要求下,保持隊形,參與制裁 。       

12.所以,Trump是否在2024年美國大選獲勝、成為總統,是台海問題惡化的「必要條件」。但如前所述,Trump本人也不是「極端情景」的「充分條件」:「極端情景」,首先需要台灣側對美國的策應、呼應。最終,是中國大陸政府的選擇(是否扣扳機)。         

13.Trump在2024年大選獲選的機率——40~45%:1)共和黨初選:我認為Trump將擊敗DeSantis,贏得共和黨的初選。DeSantis將自我打造為一個「更高級」的Trump:帶著Trump的理念和議程;沒有Trump的歷史包袱;沒有Trump的人格不確定性;能夠出活兒。但DeSantis還有待成熟,他與MAGA缺乏感性鏈接。他更像一個「後Trump時代」的MAGA政客,不能與Trump同場競技,直接取代Trump。他最好的選擇可能是出來轉一圈,等待Biden或Trump兩位老人退休之後在衝擊總統。2)Trump vs Biden:按照Trump今天的策略,把注意力聚焦在2020年大選「舞弊」,他將丟掉大量中間選票。不喜歡Trump的人往往不會選Trump,但不喜歡Biden的人仍然可以選擇Biden。如果美國大選在今天拉開序幕,那麼Biden將贏得大選。變數:第一,Biden身體在選舉前惡化;第二,Trump能系統性調整選舉策略,少提2020年大選的事。但站在今天判斷,Trump的獲選機率小於50%,落在40~45%之間。         

14.台灣方面,誰會「呼應」美國?誰是惡化台海問題的「必要條件」——民進黨(賴清德)。放在東北亞圖景下,賴清德是一個標準的被美國控制的右翼政客。在日韓,這樣的政客很多,甚至已成為主流。賴清徳的政治取態是很清楚的,自己直接定義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美方如果走激進路線,提出破壞台海現狀的建議,他都是有可能接受的,相信美/西方/日韓在一條船上。簡單的說,只要美方敢提,他就敢接,甚至不敢不接,不敢錯過這樣的歷史機會。另外兩位候選人(柯文哲和侯友宜)屬於泛藍陣營,底線都高於賴清德,不會和Trump這樣的共和黨MAGA反華政客合謀並導致出現台海危機。總結,唯一有可能積極策應Trump及其他美國反華政客的人,就是賴清德。賴清德是台海問題惡化的「必要條件」,由於他與大陸的距離,與美國的地緣政治倆你,一定也是美方力主支持的候選人。         

15.台灣的大選情勢——綠營相對明確,藍營分裂混戰:台灣地區有三個候選人,民進黨的賴清德,民眾黨的柯文哲,國民黨的侯友宜。情勢看上去複雜,但其實可能也沒那麼複雜。賴清德的基本盤是泛綠,總票倉有限(也許40~50%),但貴在團結,能夠出來投票。賴清德出自新潮流系,新潮流歷來擅長組織選舉。如果說民進黨存在什麼問題,就是作為執政黨,在位時間長,存在許多的腐敗、舞弊及無能。賴清德需要與老的民進黨做一定的切割,表明自己的魄力與清新,才能獲得懷疑者的認可。同時,他也不能把自己標識為「推動」台海衝突者,而要擺出一副能夠盡力保護台灣、爭取台灣利益、維護台灣安全的姿態。只要選民認為極端情景(軍事衝突)出現的概率很低,都有可能接受賴清德。另一方面,民眾黨的柯文哲,國民黨的侯友宜,只是在「內卷」,分割泛藍營的票倉而已。兩個人之間,柯不那麼循規蹈矩,像是「外來人」,更能獲得年輕人青睞;侯出生南部,職業生涯是警察,更能獲得中老年人的支持。兩個人本來就都有局限,再分散票倉,之後誰也贏不了。其中,再加上郭台銘的攪局,使得泛藍更難團結,民進黨又坐享漁翁之利。我與朋友說,除非台灣把選制改成「first-past-the-post」(簡單多數票當選),使得泛綠和泛藍可以進行二選一競爭,否則的話,以泛藍的分裂情勢,國民黨(或其他泛藍黨)永遠無法當選。         

16.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結果預測:賴清德的勝率大於50%,我們就說50%~55%好了。侯友宜——我看他的背景、面相,覺得他天生就很難當選(unelectable);在此基礎上,柯文哲明顯就是來分國民黨票倉的,甚至最終取得的結果會優於侯友宜。郭台銘就是來攪局的,現在不好說他對柯文哲的支持,最終是否對柯有利,還是變成對侯有利,或者中間選民結果轉投賴清德,或者許多心灰意冷,乾脆放棄投票。但無論如何,泛藍這個架勢是不樂觀的,柯或侯任一方獲勝的概率都小於50%。         

17.美台政客,可能導致台海問題出現「極端情形」的唯一組合——「特賴配」(或「川賴配」),Trump加賴清德。筆者認為,美台政客出現的其他任何組合,Trump加柯或侯,或Biden加賴、柯或侯,或DeSantis加賴、柯或侯,都不會與賴清德配合共振,導致「極端情形」。所以,眼下,我們只需要關注美國與台灣地區選舉結果,希望Trump與賴清德不要分別當選。         

18.「特賴配」激化台海問題的手段與場景:說明。第一,「特賴配」是這些手段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如果政治環境變了,即便「特賴配」也不一定會採用這些手段;第二;也不能排除其他政客組合會採用一些手段,只不過「特賴配」永遠會更加激進;第三,這些手段很多需要美國國會的配合。但在美國國會,反華是共識,大概率會策應,甚至在一些議題上會牽頭。第四;這些手段可以先後推出,邊推邊看,他們會在過程中不斷測試中國大陸的底線,並且會得寸進尺;第五,美台選舉政客是沒有底線的,他們是短期主義驅動,業務不精,有賭性,敢出亂拳,然後,走一步看一步,根據新的情勢確定目標。在俄烏問題上,政客們的行動已經充分展示了這一點。所以,當極端主義政客上台,並形成組合和呼應,是有可能帶來極端結果的。         

19.「特賴配」激化台海問題的手段與場景:手段。以下僅是舉例。各位看官可以發揮想像,按對方「怎麼壞、怎麼來」。

——領導人見面——在第三國,或在美國本土,或美國總統造訪台灣;

——美國政府組織與人員高頻訪華;

——白宮牽頭推動新的涉台立法,將《台灣關係法》全面升級(需要國會配合);

——在形式上或實質上廢除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美國明確放棄「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

——美國與台灣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美國支持台灣加入大型國際組織;

——美國邀請並要求台灣加入美國反華聯盟、組織、協議;

——美國與台灣進一步加強及表面化軍事關係;

——美國升級對華制裁,並要求台灣企業/經濟參與到全面對華制裁中。將台灣作為脫鈎鍛鍊的排頭兵;

——美國鼓動、支持台灣公投、修訂憲法、國號等;         

一旦成行,美台還會得寸進尺,把美台「雙邊關係」發展成多邊關係,漸近將美/西方/日韓其他力量拉入,例如進行領導人多邊會晤;外交互認;帶有政治及防禦性的國際協議;軍事合作,等等。總之,就是無止境的挑戰中國的底線。與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的邏輯完全一樣。         

20.「極限情景」的概率:這就是「硬拍」了,有時候,確實需要簡單、粗暴一點。

站在2023年6月初的時點,朝前看:

——特朗普的上台的概率:45%

——賴清德上台的概率:55%

——45% * 55% = 24.75%,約等於25%,就是四分之一的機會         

「特賴配」之後,雙方策應,不斷極限挑撥中國大陸底限的可能有多少?         

這個就不好說了。由於Trump完全是瘋狂的,絕對不能低估其行為的可能性。但一個巴掌拍不響,也要看賴清德的策應。     

綜合來說,保守點估計,按30%吧。    

45% * 55% * 30% = 7.4%         

也就是說,站在今天的時點,朝前看,重大風險概率是7%左右。         

我們搞經濟、金融、財務的人知道,對未來的假設,稍微調整一點,影響就很大。7%絕對不是一個小的數字。         

但作者內心判斷,Trump是很難在2024年當選的。所以,「特賴配」不會出現。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參數,我們就會得出新的結論:我們有95%的把握,未來若干年不會因為美台策動而出現需要我們決策應對的極端情景。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