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訪華是來「求援」,還是來下「任務」指標

風留痕

繼國務卿布林肯之後,美國財長耶倫也將實現訪華。財長急於訪華,自然與美債危機和去美元化危機有直接的關係了。那麼,耶倫來華,是來向中國求助多買少賣美債呢?還是前來給中國下購買的任務指標呢?

在中美關係因為美國議員「竄台」和「流浪氣球」事件急劇冷卻之後,美國財長耶倫也是最積極提出要訪華的。儘管她一直強調要負責任管理好中美關係和不推動與中國「脫鈎」,但她也更狂妄地聲稱要為中國發展「划範圍」,也就所所謂的要中國「無害繁榮」。

她說過,中國必須在美國划定的範圍內發展繁榮,否則就會要中國好看的。儘管行前強調要負責任的管理好中美關係,但她也強調為了美國利益還要繼續對華採取(打壓)行動。甚至威脅「即使需要付出一定經濟成本(代價)也在所不惜」。這負責任管理中美關係的誠意可見一斑。

作為一個財政部長,耶倫自然最關心的是美國通脹和債務問題了。雖然加息是美聯儲的事,可加息後隨之必然發行美債可是她的工作任務了。

美國兩黨已經達成了共識,美財政部急需發行首批6000億美元的國債。發美債得首先有人買。不能僅讓美國人自己買,那等於是割自己家的韭菜。必須由其它國家出錢接盤才是目標。在此時訪華,自然很容易往這方面聯想了。

作為財長,耶倫此訪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在此之前,國務卿布林肯、商務部長雷蒙多也都積極表達了訪華的願望。

美方的說辭當然是管控日益惡化的中美關係了。可是,美方對華進行的各種戰略打壓政策非但沒有停止,反而還推出了新的打壓政策。

而美方也一直強調要維護美國利益,也一直強調不會停止對華打壓行動。這顯然是強逼中國就範。

這表明不管誰訪華,其打壓遏制中國政策並沒有變,也不會變。所謂的管控分歧,實際上是想安撫或穩住中國。當然,更想說服中國幫助美國走出困境。

布林肯訪華自然主要的是外交事務,所涉及面必然較廣泛。也可以說是面上項目。那麼財長耶倫的來訪就主要的應當集中在金融債務的具體領域了。

緩和外交關係是布林肯的事,貿易戰和脫鈎那是商務部長和貿易代表的事,這些都不是耶倫的職責。因此,耶倫訪華不大可能是像外界評論的那樣,就宏觀政策進行對接,從而進一步恢復中美之間的經濟對話。也不大會是來摸中方的底。

財長自然要幹財長應當幹的事。目前美國最突出的困境之一就是債務危機問題。儘管國會兩黨達成了提高上限的共識,可發行的債務應當由誰來買卻是一個大問題。

美國當然希望中國能夠大舉購進美債了。不在於中國購進多少,而在於中國購進。也就是中國以美債的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這直接反應的是中美關係的走向,也直接關係到美債市場的繁榮。更關係到世界對美國經濟前景的認知。

只要中國肯出手大舉購進美債,就表明了美國說服了中國或穩住了中國。說明中美關係有可能迅速改善。更意味著中國要出手,那就會有更多的國家願意購借錢讓美國人消費了。

而反之,不僅是美債市場或美債信譽會嚴重受損,重要的是讓外界看衰美國經濟。自然也就對美債不感興趣了。美國經濟的吸引力就會嚴重下降。美國重振製造業計劃以及基建競爭計劃等等,都難以推進。

耶倫另一個關心的重點就是滿世界正在興起的「去美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問題。

美國無限制的舉債,無限制的印美鈔,無限制的加息或減息,肆意的制裁打壓他國經濟等等,這些都是在充分的利用美國的金融霸權來掠奪世界財富的手段。

也正是因此,才興起去美元化浪潮,才助長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果能夠說服中國停止人民幣國際化,說服中國大量購進美債,去美元化浪潮就會平息或緩解。這才是耶倫來華的最主要的目的。

如果耶倫是來求中國救美,應當就是好說好商量,也就意味著要改變一下對華強硬政策。也就是回歸到真正的互惠互利。

可是,打壓遏制中國戰略,或打斷中國復興強國進程,這是美國內部的共識,耶倫不可能對華示弱。她自己也強調了「美國將繼續對華採取行動,以保護國家安全利益,即使需要付出一定經濟成本也在所不惜。」

正是耶倫此前強硬表態,中國必須在美國划定的範圍發展,中國必須實現的是以美國的無害繁榮。

也就是說,美國的對華打壓或脫鈎戰略不會改變。不會允許順利實現復興強國進程。這是美國的「底線」。耶倫不是來求中國的,而是來中國下任務指標的。

如果中國不接受美國下達的任務指標,耶倫就會亮出威脅的底牌,也就是當面向中國下最後「通牒」了。

儘管美國也恐懼於兩敗俱傷,儘管美國也怕中美對抗升級,可是中國目前的發展勢頭更讓美國恐懼。壓不住中國,就壓不住世界。去美元化浪潮繼續推進下去,美國的金融經濟霸權不保,對美國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美國目前是期望通過給中國一些小恩小惠,也就是放開一些經濟打壓政策,也就是通過所謂的「正常貿易」加強來換取中國配合美國走出困境。

美國對中國芯片的封殺政策不會改變,最多也就是延長一點豁免期。對台政策不會變。最多也就是減少竄台。而這都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儘管中美關係惡化會嚴重影響中國經濟,可是美國要承受的是更大的戰略壓力。還是那句話,目前與美國比拼的不單純是實力,而是承受力意志力。比的是誰先崩潰。

拜登的戰略非常明確,那就是建立一種新的中美關係平衡。即美國一邊選擇性脫鈎,或對中國科技與核心製造進行封殺的基礎之上,與中國進行所謂的正常貿易。

在台灣問題上也是準備把當初中美關係三個聯合公報的部分內容作廢,使美台關係升級。也就是維護美台關係的新常態。這就是所謂的「中美關係再平衡」。

不管耶倫如何忽悠,美國遏華戰略不會改變。儘管美國處於強勢地位,可美國的困境也明顯擺在那裡。中美關係不能回歸正常,美國的金融經濟就難以擺脫衰退困境。而與中國衝突對抗,美國就要承受更大的損失。

目前美國是麻煩纏身困難不斷。如果讓美國擺脫了這些困境,對中國的打壓會更甚。既然目前是美國虛弱的時期,既然美國沒有勇氣與中國全面對抗,那就不妨以硬對硬。美國想逼中國退讓妥協,中國就反其道而行之也逼美國妥協讓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